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ziyunshux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n\t男人的影子不知不觉漫到苏青瑶的足尖,仿佛一根石杵抵在后背。苏青瑶一下一下踩着脚底的黑影。这是他的鼻子,这是他的眼,这是他的额头……她全认得出。<br />\n她踩得太急,一不留神,踏断了细细的鞋跟。<br />\n“你看看,”徐志怀埋怨,“说你是小孩,你还不服气。”<br />\n苏青瑶眼睛睁得圆圆的,使劲瞪他一下,然后拎起高跟鞋,赤着脚,自顾自地在路上走。<br />\n不多久,二人路过楷树,又隐约听见谁家孩童的放歌声,依旧是白乐天的《长恨歌》。苏青瑶说她会唱这首诗,是弄堂的一位先生教她的。徐志怀顺势叫她唱两句。苏青瑶按照记忆里的旋律,哼了几句,然后清清嗓子。<br />\n伴随着飒爽的秋风,她以吴侬软语唱:<br />\n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br />\n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br />\n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br />\n唱完,苏青瑶畅快地笑起来,两手拎着断了根的鞋子,朝石牌坊跑去。<br />\n“我要走了,志怀,我要走了!”她叫嚷着,轻盈地跃过百年牌坊的沉重阴影。旗袍摆在风中拉开,恍如一面飘扬的旗帜。而她乘着风掠过地面的阴影,走到了和煦的日光下,转过身冲他轻盈地呐喊。“你要跟过来吗!”<br />\n徐志怀插着裤兜,慢悠悠地跟在她身后,两侧绿树森森,像石做的塔楼。<br />\n“跑慢点,小心摔跤。”他笑着说。<br />\n第八十章 风声 (上)<br />\n抵达上海南站,天略有些阴沉。<br />\n于锦铭叫来一辆出租车,回到公共租界的寓所。<br />\n上楼,他瞧见门口放着七八本新书,叠成一摞。头一本书的下头压着一张纸笺,刚拿起,晚香玉浓郁的甜香扑鼻而来,不必看便晓得是谭碧。<br />\n于锦铭抱起书,进屋,搁到客厅的圆桌。<br />\n他喊了两声常君,没人应,大抵是出门诊去了。<br />\n圆桌上摆着一些零钱,两只英国产的骨瓷茶杯和仅有一截残烟的烟灰缸。贺常君不抽烟,平时这只烟灰缸只有于锦铭在用,可他分明记得自己临出门前倒过烟灰。<br />\n于锦铭若有所思地拾起残烟,嗅了嗅,有股呛人的劣质烟草味。这显然不是谭碧留下的,她和苏青瑶一样,抽的都是口味清淡的“小仙女牌”。<br />\n看来他不在的时候,家里来过一位神秘的客人。<br />\n于锦铭观察着半截香烟,联想到兄长同自己说的话,眉头微蹙。<br />\n他原以为兄长这次来,是为了苏青瑶的事,可等见了面,才知道是父亲中风了。<br />\n于锦铭听后,一时有些慌乱:父亲的身体向来硬朗,好端端的怎么中风了?没一点征兆。要是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兄长的“机要秘书”怕是干不久,自己更不必说,甚至整个于家,在眼下这个敏感时期能否保存下来,都成问题。<br />\n事发突然,于锦铭夜里打包行李,第二日天未亮,赶最早一班火车,随于锦城回了南京。<br />\n从下关车站出来,约莫开了半钟头,便到了静养的公馆。汽车穿过雕花铁门,驶入栽满槐树的庭院。应是移植来的老槐树,树冠大得骇人,一仰头,只见苍绿的枝蔓朝四周延伸,蛛网似的,似要将底下的过客一把罩住。<br />\n卧房紧挨着槐树林。周礼有言,三公立于槐下朝觐天子,故槐官相连。可从窗户朝外看,绿荫浓到发黑,平白增添了些阴嗖嗖的鬼气。<br />\n于将军大病一场,老了许多,幸而精神矍铄。他见到小儿,又是叫他敬礼,又是叫他走正步,一通折腾完,才肯让护士搬椅子。<br />\n他同于锦铭一口气说了许多话,讲汉爷戒了毒,还公开讲话,他们放弃东北是不得已,不能惹恼了日本人,但终有一天会打回去,大丈夫能屈能伸……又讲,你大哥在国民政府里的差事不好做,他心脏不好,梁丫头又一直没怀孕,你要多听他的安排……还问,于锦铭是怎么和宁波帮结的梁子。<br />\n于锦铭不好说是为了女人,只得含混道:“打牌时起了两句口角。”<br />\n“江浙那帮做生意的,蔫儿坏,你做事多注意点。”于将军骂他。“二十来岁的人儿了,还虎了吧唧的。”<br />\n于锦铭挠挠头发,勉强笑了笑。<br />\n聊完,于锦铭走出房门,心有戚戚焉。<br />\n于锦城站在窗边,浓绿的树影在他苍白的脸上蠕动。较之有俄国血统的于锦铭,于锦城略矮些。他先天心脏有疾,时常走不动道,故而学洋人的模样,手中常擎一根文明杖,全当拐杖用。<br />\n见弟弟出来,于锦铭问他要不要出去走走。于锦铭点头,两人走出公馆的大门,没走几步,于锦铭觉出有人尾随,于锦城压下声,嘱咐他不要声张。两人一路往山下走,聊了一些南京的事,中统、剿匪、特务、告密……诸如此类。<br />\n聊到最后,于锦城停下脚步,道:“锦铭,你是个男人,要为很多事考虑。”<br />\n这话说得相当露骨,于锦铭没吭声,转头望向另一侧的树林。<br />\n深秋已至,一路层林尽染,黄叶转红,恰如金箔纸上渗出了滚热的鲜血。<br />\n突得,公寓楼下传来一声汽车嘹亮的鸣笛,他如梦方醒,将烟放回原处。<br />\n到了夜里,估摸七八点钟的光景,贺常君回公寓。<br />\n他进门,屋里黑黢黢的,一开灯,吓一大跳。<br />\n“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不开灯。”贺常君道。<br />\n“下午回来的,四五点差不多。”门口正对一扇绿玻璃窗,于锦铭坐在一把西式的咖色扶手椅上,靠垫被红棕色的皮革包裹。椅子紧靠墙壁,墙壁又极高,阴影压下,在轮廓分明的脸上勾出一道分界线。<br />\n“吃过饭没?”贺常君放下随身携带的皮包,又问。“要不一起出去吃?我请客。”<br />\n“行,”于锦铭虽这么说,却没动。<br />\n贺常君走到圆桌旁,整理起那一摞新书。“伯父身体怎么样?”<br />\n“好多了,”于锦铭说着,弹出一根香烟,衔在嘴里,“要抽烟吗?”<br />\n贺常君狐疑地望他一眼,“你傻了?我不抽烟。”<br />\n于锦铭不答话。他摁下打火机,凑近晃动的火苗,将香烟点燃。<br />\n“于锦城跟你讲什么了?看你那一脸死样。”贺常君问。“让你回南京?”<br />\n“没,他就是训了我一顿。”于锦铭淡淡道,“对了,杨先生今年放出来了。”<br />\n“谁?”<br />\n“先前上海调查科的特派员。不记得了?你是受他引荐,才成了社会局局长的私人医生。上回在谭姐的麻将局,那个叫谢弘祖的家伙还提过。”于锦铭笑了下,站起来,影子长长地拉出去,贺常君低头看,恍如虫群爬到了脚底。<br />\n“记得。”贺常君的嗓音忽而干瘪。<br />\n“我哥同我说,去年四月份,中统捉到了一条大鱼,供出了不少情报。中统的陈先生本想靠他捉到周少山,但对面下手更快,灭了叛徒全家,仅留两个年幼的孩子。”于锦铭说着,缓缓走到贺常君身侧。“后来这个叛徒指认了不少潜伏在高层的间谍,其中就有调查科的杨先生。万幸,由于证据不足,再加杨先生风评很好,深得科长信任,才给放了出来。”<br />\n“那挺好,”贺常君后退半步,望向于锦铭。他戴着圆框眼镜,目光藏在镜片后。“杨先生为党国付出许多,不该蒙受叛国叛党的冤屈。”<br />\n于锦铭叼着香烟,眼神有些微妙。<br />\n“中统因为我的缘故,去找了大哥,简单问了下你的情况。不管是为什么,你要多注意。”他说着,将烧出的灰烬弹在圆桌上的烟灰缸内。“还有,国联的调查结果出来了,明确了日本的侵略行为。”<br />\n贺常君的嘴角微微一紧。“然后呢?”<br />\n“日本拒不承认,以退出国联相威胁。”于锦铭沉声说。“国际方面还在斡旋,起码侵略已经板上钉钉了,总归……”<br />\n“没用的,”贺常君难得极其强硬地打断了挚友,“锦铭,我这话已经说得不想再说了。我们想回家,想回沈阳、回哈尔滨,只能打,堵上一切去打,打到你和我全死了,流干最后一滴血,打到这个国家只剩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完成大统一。锦铭,你是军人,应当比我更明白这个道理。”<br />\n于锦铭垂眸,没有回答。指缝的香烟毕剥燃烧,焰心火红,蚕食着烟丝,一道微白的烟直直往上升。沉默太久,烧透的灰烬寸寸变长,落到无名指的关节。见状,他挥挥手,烟灰四散而去,恰如南方的飞雪。<br />\n“算了,无所谓,不抵抗是司令和委员长的共识,我没资格评头论足。”贺常君呼出一口热气,冷冷地笑。“反正留在关外的,不是他们的爹娘。”<br />\n说罢,他拾起书,一本本塞进随身皮包,预备离开。<br />\n“常君,所以呢?”待挚友走到门关,于锦铭冷不丁开口。<br />\n他伸长胳膊,食指与拇指捏着短短的烟嘴,朝烟灰缸摁去。赤红的烟头与内里余下的半截残烟相撞,红星熄灭。<br />\n“什么所以?”贺常君侧身回望,面上仍带着愠色。<br />\n“所以,你是共党吗?”于锦铭轻声问。<br />\n贺常君望向眼前的男人,缓慢地眨了下眼。<br />\n夜已深,明月的凉影贴着窗楞,四处并无半点动静,唯有楼下的野狗发出两声犬吠,幽幽然爬进屋内。<br />\n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终于,他转身,背对于锦铭。“讲实话,我宁愿我是。”<br />\n话音方落,背后响起子弹上膛声,细微且干脆。<br />\n“砰。”<br />\n第八十一章 风声 (下)<br />\n贺常君僵了一瞬,如坠冰窖。预想中的疼痛并未袭来,他侧身,看向于锦铭。只见他举着银闪闪的勃朗宁手枪,没有子弹,声音是从他嘴里蹦出来的,不是枪膛。<br />\n贺常君呆了两秒,手脚一点点暖回来,接着,血流上涌,从脖子红到额头。<br />\n“于锦铭!”他似是真恼了,嗓门大到震天响。<br />\n于锦铭耸耸鼻子,将手枪别回后腰,笑了。<br />\n“逗你玩儿的,别生气,”说着,他大步上前,亲热地搂住贺常君,“晚上我请你吃饭,行不。”<br />\n贺常君没说话,右手摘下眼镜,左手拎起长衫的衣摆,绕着圈擦了几下。<br />\n于锦铭拍拍他的后背,又转身走到圆桌,拿出一份文件冲贺常君晃了晃,道:“常君,我这次去南京,碰见了几位中统的干员,这是他们的名单,你过几天记得提醒我买礼物。”<br />\n贺常君的目光直直落在那份名单。“行。”<br />\n“还在生气?想我俩从前打雪仗,我把你整个人埋雪堆里了,都没见你脸这么臭。”于锦铭说着,敞开风衣,两手插兜,内里是一件玳瑁纽扣的羊毛马甲,金盏黄的真丝领带,衬衫熨得硬挺。<br />\n贺常君抬眸瞥他一眼,抬起脚,狠狠踹过去,“妈的于锦铭,你个虎逼!”<br />\n于锦铭没避,屁股结结实实挨了一脚。<br />\n“说吧,去哪儿吃饭?好好宰我一顿。”他仍是笑着。<br />\n“还用你讲?”贺常君道。<br />\n两人坐上那辆招摇的斯蒂庞克,开到法大马路的西餐厅。<br />\n贺常君从冷餐点到甜品,主菜要了一份价位最高的牛排。他用餐刀切开焦黄的表面,淡粉的血水染上银制的刀面,流到餐盘。一块块半熟的牛肉,跟被千刀万剐似的。他吃的很仔细,喉结一耸一耸,不怎么说话。<br />\n于锦铭点了一杯白葡萄酒,怕醉,小口呷着。<br />\n“我爹老了许多,”酒水喝去半杯,他忽道,“时间过得真快,我现在回忆他的面孔,还是我十来岁时的模样,很健壮,让我骑在他肩上玩骑大马,带我去沈阳航空学校。大姨一直说我和爹的性子像,大哥的脾气更像大太太,我却一直没什么感觉。”<br />\n“一晃许多年。”贺常君停下刀叉。“我有时看你,也时常恍惚,总想起你我读高中的日子,后来你去巴黎高师读政治,我去日本读医科,皆是半途而废,你回国后,去杭州学飞行,我比你晚一年,回了东北老家,又因九一八,与爹娘诀别,成了无根的游子。”<br />\n“事发突然,军队又撤得急……好在沈阳乱了一阵就安定下来了。”于锦铭道。<br />\n“不,够了,别再说了,锦铭,真的够了。”贺常君皱眉,眉心一道一道的纹路,一如火山口的岩石。“我们的乡亲留在关内,留在满洲国。满洲国是什么?我不知道。溥仪退位多少年,怎么又成了皇帝?大同、大同,看看这个年号,何为天下大同?我太累了,累到了无比愤怒的地步。”\n  ', ' ')
言情女生相关阅读More+

[武周] 问鼎

千里江风

[综漫] 今天又在柯学片场复活了

听涧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