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他和孙可望一样,都是张献忠的养子。<br />\n他出生在陕西延安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br />\n这样的家庭,在太平年代,想起来并不容易,但在战乱年代,一切就难说了。<br />\n公元1630年,年仅十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br />\n他看李定国相貌不凡,当下收做养子。<br />\n李定国就此腾飞。<br />\n张献忠有四个养子,老大是孙可望,然后就是李定国,老三老四是刘文秀和艾能奇。<br />\n公元1637年,十七岁的李定国即率部下二万人,跟随张献忠攻打河南和湖北。<br />\n公元1641年二月,李定国乔装成明军差官,同二十匹轻骑连夜飞奔到襄阳城下,后攻占襄阳,明督师大学士杨嗣昌所储军资十余万,皆为农民军所得。<br />\n襄阳大捷是张献忠起义军开始走向胜利的转折点。<br />\n公元1644年十一月,张献忠正式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李定国以战功卓著被封为安西将军,监管十六座军营。<br />\n这时李定国才二十四岁,而他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军中以宽容和仁慈而出名,作战时则一马当先,英勇无比,被人称为“小尉迟”或“万人敌”,是大西军中智勇双全的战将。<br />\n公元1646年八月,张献忠率大西军五十万北上抗清,不幸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中,不久就死了。<br />\n张献忠死后,军中大乱,处处惊溃,伤亡惨重。<br />\n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将军在危难中收集残部数千、家口万余人,由顺庆急速南下,一昼夜驰数百里,才保存下部分有生力量。<br />\n十二月,大西军至重庆江北,南明总兵曾英率兵阻击。<br />\n农民军在断粮十余日的情况下,抢渡长江,杀曾英,使十几万残明军顷刻瓦解。<br />\n李定国等四将军处死了唆使张献忠妄杀兵民,久为军中积恨的左丞相汪兆麟,乘胜进抵綦江。<br />\n他们传谕各营:“各宜同心协力,共扶幼主,克成大事”,提高了士气,“传谕之后,欢声满营……各营帖然”。<br />\n大西军又开始从逆境中发展起来。<br />\n公元1647年正月,大西军向贵州进军。三月,连克贵阳、定番州、永宁州,贵州西部诸郡望风而降。<br />\n在贵阳,四将军对大西军今后的出路和策略进行了商讨。<br />\n孙可望主张到广东南岭一代,若有危机,可以出海。<br />\n这是一条好计策,因为后来的郑成功差不多就是这样,只不过,他占据的是福建。<br />\n李定国主张帮助南明,恢复大明江山。<br />\n他这个主张,说明了李定国心有故国。<br />\n张献忠在死前,也曾对部将说:“三百年的大明是中华正统,他没有灭亡是天意,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归顺大明,不要做不义之事。”<br />\n李定国坚持拥护大明的主张,孙可望坚决反对。<br />\n俩人争执不下。<br />\n李定国气愤地说:“你要是有本事就自己去,不要拉上我垫背!”<br />\n他说完,拔出战刀自刺!<br />\n众将立即夺下战刀,撕破一面战旗为其裹伤,也一致表示愿意听从李定国的命令。<br />\n孙可望见状,只得收回己见。<br />\n四将军设坛盟誓各自恢复了各自的本来姓氏,尊崇孙可望为首,联明抗清之势开始形成。<br />\n这时,云南正值阿迷州土司沙定洲之乱,明黔国公沐天波逃离昆明。<br />\n他的副将龙在田早在张献忠谷城诈降时与孙可望相识,便派人向孙可望求援说:“如果你们兴义师来讨伐,那么云南全省可以拿下。”<br />\n四将军认为这是扩大农民军辖地的好机会,便以为黔国公复仇的名义出兵云南。<br />\n沙定洲闻讯,惊恐万状,弃昆明南逃。<br />\n公元1647年四月,大西军开进昆明,城中百姓万人空巷的出来迎接。<br />\n四将军马不停蹄进行分路平定,说服沐天波与农民军联合,宣布:“共襄勤王,恢复大明天下”。<br />\n八月,四将军在昆明共同称王,孙可望称平东王,李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仍然保持着农民军的传统,每次遇到大事开会,四个人并列坐一起,各营将士的赏罚都有孙可望说了算。<br />\n孙可望随着地位提高,个人野心逐渐膨胀。<br />\n明御史任僎,投其所好,对孙可望说:“孙将军不如自己做一国之主,设置百官,发印钱币,颁布新年号。”<br />\n孙可望听到后十分高兴,然而,李定国十分鄙视这种做法,每次说到这个就十分抵触。<br />\n孙可望便与亲信王尚礼策划,欲压服李定国,树立个人权威。<br />\n公元1648年四月初一,各部队同赴演武场集合,李定国部先入武场,军中按惯例放礼炮,升帅旗。<br />\n孙可望指责李定国说:“你平日不把我放在眼里。”然后,发令杖责李定国一百军棍。<br />\n李定国大怒说:“我和你是兄弟,只是大军暂时没有统帅,尊你为主罢了,我何必指望你!”<br />\n至此,他们兄弟就要分裂。<br />\n前军府都督白文选从身后抱住李定国说:“请李将军暂时忍让,如果你离开了,那么大军就会分裂,我们会被人乘虚而入。”<br />\n李定国勉强受责,诸将求情才被杖责五十军棍。<br />\n孙可望打完李定国后,假惺惺地抱住李定国痛哭说:“我是为了大义,希望贤弟不要记恨,以后我们同心同德。”<br />\n李定国为了维护大西军的团结,忍受了这场侮辱,然后请令去平定沙定洲。<br />\n五月,定北王艾能奇在征讨东川的战斗中,中毒箭牺牲,所部为孙可望收编。<br />\n八月,李定国、刘文秀破沙寨,生擒沙定洲,滇东全平。<br />\n大军回师时,沐天波“顿首谢”,当地人因为受沙定洲平时残害恨透了他,听说他被杀无一不拍手称快。<br />\n由于四将军在云南实行了恢复生产有利于民的政策,彝、白、壮、傣等族人民纷纷参军,大西军扩大到二十余万人,还增加了新武装——象队。<br />\n这个象队,李定国部就有五万多人。<br />\n李定国,他除了作战英勇,在忍受孙可望的时候,尤其令人称赞,因为,他有着为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这样的精神,令人看到了史可法的影子。但是,史可法又比不上他的军事才能。<br />\n所以,李定国,真是个举世无双的人才!<br />\n清朝,有了这样的对手,会让它统一的步伐更加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