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而后,又一意孤行招安镇滞关周遭山匪,美名其曰不战而屈人之兵。<br/> 打家劫舍无恶不作的山匪摇身一变成了吃军饷配刀剑的士兵。<br/>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br/> 一身恶劣的习气并没有因诏安而改变。<br/> 三年多来,镇滞关乌烟瘴气。<br/> 类似于高复延家中的惨剧,数不胜数。<br/> 有人想过上告,但最终都是杳无音讯。<br/> 诉状没有送出去,人死的不明不白。<br/> 流放之地,死些罪民是多么正常又根本无人在意的事情。<br/> 谢老太爷心想,高复延是该恨的。<br/> 就像他,行将就木的年纪依旧恨着龙椅上的人。<br/> 北地,是谢家数代人的心血。<br/> 镇滞关的罪民,也是北境军应该守护的百姓。<br/> 难道,流放之人,就不算人了吗?<br/> 皇位更迭,谢家倾覆,谢家的心血也被乱七八糟的人毁的干干净净。<br/> 上位者弃了镇滞关,取谢家兵权而代之的胜雁关的大将军也弃了镇滞关,对镇滞关点燃的狼烟视而不见。<br/> 那位秦太师推荐来的天生将帅之才的小将军,在左贤王率军兵临镇滞关下时,就率亲信弃关逃入大山之中。<br/> 镇滞关外是北胡大军。<br/> 镇滞关内是群龙无首故态复萌的土匪。<br/> 普通百姓就像是案板上的鱼肉除了等死,似乎也只能任人宰割。<br/> 谢老太爷嗅着空气中飘散的血腥,听着耳边的哀嚎,他做不到无动于衷。<br/> 这是谢家守了百年的北疆啊。<br/> 廉颇老矣】<br/> 第三百二十五章 廉颇老矣<br/> 谢老太爷只是想护下更多大乾百姓。<br/> 事隔多年,谢老太爷组织起流放在镇滞关的罪民,再一次提起了刀。<br/>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br/> 答案毋庸置疑。<br/> 谢老太爷振臂一句,干脆利索的杀鸡儆猴,威慑镇滞关的土匪守军不敢再肆意趁乱奸淫掳掠。<br/> 这些劫道的土匪,天生欺软怕硬。<br/> 镇滞关的青壮年为了保护被送入深山的老弱妇孺,鼓起勇气握着锄头,拿着菜刀,与来犯的北胡军厮杀。<br/>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场必死的局。<br/> 打不过。<br/> 逃不了。<br/> 也不能退。<br/> 一退,那些妇孺就会被当成奴隶掳到北胡。<br/> 在北胡的地界,大乾人没有半分尊严可言,甚至比不得牛羊马啃食的草植。<br/> 可以被肆意打杀,肆意凌辱,肆意活祭。<br/> 只能想方设法的拖延时间,等胜雁关收到求援信前来支援。<br/> 胜雁关的援军,是这些百姓悍不畏死的期冀。<br/> 生死之际,没有那么多的算计。<br/> 一人死,换全家老弱妇孺生。<br/> “谢帅。”高复延遥遥喊话“何必做无谓的牺牲。”<br/> “左贤王已应允高某,镇滞关的百姓放弃抵抗缴械不杀,不屠城、不掳掠,赦免一切刑罚。”<br/> “待北胡的铁骑踏破大乾的一座座关隘,剑指上京,届时普天之下,皆北胡臣民。”<br/> “北胡大乾,一视同仁。”<br/> 高复延寒门出身却能一路攀升坐稳兵部侍郎的位置,足以说明他的智慧和才干。<br/> 兵部,掌握着太多北胡需要的消息。<br/> 即便没有镇滞关边防图做投名状,北胡依旧会甚是欢迎高复延的投靠。<br/> 寥寥几句话,随着夜风,飘在了镇滞关百姓耳中,润物无声般悄然动摇着百姓本就不够坚定的信念。<br/> 不屠城,不掳掠,赦免一切刑罚。<br/> 这对于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br/> 谢老太爷身披不合身的盔甲,手中长刀横亘胸前,声音虽显苍老却坚定有:“休得妖言惑众。”<br/> “高复延,你我曾同朝为官,是旧日同僚,你与我儿相交莫逆,是知己好友。”<br/> “你难道忘了多年的理想和夙愿了吗?”<br/> 谢老太爷心知在此等时候说这些话委实可笑。<br/> 他更清楚,高复延没有一日忘却为国为民的理想。<br/> 但,恨意笼罩了理想。<br/> 不,更确切的说,高复延觉得理想已经死了。<br/> 在当今天子赏罚不明又昏庸无道的世道,开不出河清海晏安居乐业的花。<br/> 高复延既是在宣泄心中的恨意,也是在培植能开出花的土壤。<br/> “高复延,莫要用你那一套假设来哄骗镇滞关的百姓。”<br/> “剑指上京,不屠城、不掳掠。”<br/> “指不了呢?”<br/> “放弃抵抗的百姓,只能成为北胡铁骑下的亡魂。”<br/> “谢帅。”高复延骑在高头大马上,朗声道“什么理想,什么同僚。”<br/> “谢帅,大乾天子早已放弃了镇滞关。”<br/> “胜雁关的守军,屡次三番对镇滞关的求援视而不见。”<br/> “何必带着这些可怜无辜的百姓送死呢。”<br/> “狼烟燃尽,也不会有援军来的。”<br/> 如果会有援军,他一母同胞的弟弟又怎会被马踏成肉泥。<br/> “即便派人亲自求援报信,也不会有人当回事的。”<br/> “谢帅,大乾早已不是当年的大乾了。”<br/> “北境军也早已不是当年的北境军了。”<br/> “堂堂谢帅,被冠上通敌叛国的罪名,阖族尽灭,家破人亡。”<br/> “这样的大乾,这样的陛下,哪里还值得你效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