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谢太后在平静的发疯。<br/> 也任由自己在自毁中越陷越深。<br/> 她知道谢太后为何会不管不顾对向蓉悦出手。<br/> 不是因为朝福奇珍阁外的争执冲突,而是那场灭族惨祸。<br/> 向蓉悦逼死了静宜的生母、谢砚的长姐。<br/> 当年谢砚的长姐被夫家休弃后,本打算遵谢太后的嘱咐好好养大静宜,莫要再让谢家流无谓的血。<br/> 能活一个是一个。<br/> 可向蓉悦没有放过她,羞辱刺激逼疯了举目无援的谢家大小姐。<br/> 甚至扬言要将其扔进乞丐堆。<br/> 用仅剩的理智藏好静宜,随后一头撞死在登闻鼓旁。<br/> 只是因为谢家大姑奶奶尚在闺中时,拒绝了向蓉悦的表兄。<br/> 这也是她不久前刚刚得知的。<br/> 永明大长公主知悉她与向蓉悦发生了争执,便将这桩旧闻告知了她。<br/> 大长公主说,向蓉悦会不得好死的。<br/> 她以为只是泄愤的咒骂,不成想会是谢太后亲自出手。<br/> 向蓉悦与裴俭的议亲不了了之后,便与秦二郎生了情愫,私定终身。<br/> 向蓉悦是秦二郎的人,而今被指给了秦四郎。<br/> 向蓉悦完了!<br/> 主位之上,谢太后的目光如刀锋般锐利,直勾勾地望向向蓉悦.<br/> 冷冽的让人不由自主地心悸。<br/> 向蓉悦死了】<br/> 第二百九十九章 向蓉悦死了<br/> 这些年,谢太后从没有一刻忘记过仇恨。<br/> 大火、鲜血,就好似漫长秋夜雨声淅沥,盈涨满秋池。<br/> 上千个日夜,抄经诵经,既是为了祭奠死去的亲人,也是为了遏制的仇恨,不被仇恨吞噬。<br/> 今日,谢太后在为被逼死的侄女讨公道。<br/> 为向蓉悦指婚,只是开始,并不是结束。<br/> 陆明朝仰望苍穹,只见乌云愈发厚重。<br/> 天空灰蒙蒙的,犹如薄暮。<br/> 秦府的曲水流觞宴注定如此刻的天幕一般。<br/> “向大小姐,秦四郎,还不速速谢恩。”站在谢太后身旁的老嬷嬷厉声喝道。<br/> 向荣悦瘫软在地,泣不成声。<br/> 秦四郎左看看右看看,期望一家之主的父亲能给他个指示。<br/> 说起来,他娶兵部尚书的嫡长女为妻,是他高攀。<br/> 他前头有大哥二哥,秦家的资源大多倾斜大哥二哥,落在他身上的寥寥无几。<br/> 并且,他文不如大哥,武不如二哥。<br/> 文不成武不就,名声勉强比城阳侯府的裴俭好上些许。<br/> 能得谢太后赐婚,娶向蓉悦为妻实乃意外之喜。<br/> 但向蓉悦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如丧考妣,悲痛欲绝,摆明了是不愿意跟他扯上关系。<br/> 父亲也是铁青着一张脸,满身的煞气。<br/> 如果坐在主位上的不是太后,父亲可能早就拔出长刀挥了过去。<br/> 不是,谢太后为他和向蓉悦赐婚就这么天怒人怨吗?<br/> 秦四郎眼睛都瞪的干涩了,依旧没得到指示。<br/> 霎那间,秦四郎觉得面上挂不住,索性直白道“太后娘娘,不是小民不领旨谢恩,是向大姑娘无意于小民。”<br/> 死道友,不死贫道。<br/> 向蓉悦这番作态,让他无地自容。<br/> 清玉公主一叉腰,一伸手,指着向蓉悦道“向蓉悦,你别不识好歹。”<br/> “秦二郎和秦四郎皆是秦太师的儿子。秦四郎青年才俊,相貌堂堂,又差不到哪里去。”<br/> “太后赐婚,本郡主都没资格挑三拣四。你这般惺惺作态,莫不是自认为比本公主还要尊贵!”<br/> “还是说,堂堂向家大小姐私底下与秦二郎有染了,这才哭哭啼啼非君不嫁。”<br/> 哼,依她看,谢太后就是太给向荣悦脸了。<br/> 直接赐婚给秦太师,看她还敢不敢哭。<br/> 清玉公主声音清晰又洪亮,清清楚楚的传入了在场所有宾客耳中。<br/> 顾淮的脸都要绿了。<br/> 这种话是能随便说的?<br/> 清玉公主是想彻底得罪死秦太师吗?<br/> 即便是讨好谢太后,也要三思三思再三思,而不是顾头不顾尾。<br/> 顾淮越发坚定了绝不能娶清玉公主的念头。<br/> 娶不得!<br/> 根本娶不得!<br/> 夫妻一体,清玉公主拉的仇恨都会摊在他身上。<br/> 谢太后似是很满意清玉公主的义正辞严。<br/> 抬手从发髻上拔下一根凤钗,淡笑着插在清玉公主的高髻上。<br/> “清玉孝顺又耳聪目明。”<br/> “当赏。”<br/> 清玉公主:!!!<br/> 谢太后赏她凤钗了!<br/> 这是不是说明她哄谢太后开心了?<br/> 她长本事了。<br/> 如果父皇知道的话,定然会重重赏赐她。<br/> 旋即,谢太后隐去脸上的笑容,目如鹰隼,缓缓扫过跪在地上的向荣悦和秦四郎,寒色弥漫,不怒而威。<br/> 沉声道“向大小姐,你可有话说?”<br/> “莫不是真被清玉说中了?”<br/> “为了清玉的名声,也为了向大小姐的清誉,验身吧。”<br/> 话音落下,几个老嬷嬷不由分说拖着向荣悦朝不远处的客房走去。<br/> 向荣悦歇斯底里的哭喊挣扎。<br/> 片刻后,发丝梳的一丝不苟的老嬷嬷低着头公事公办道“回禀太后娘娘,向大姑娘确非完璧之身。”<br/> “老奴是宫中老人,曾多次在大选时给秀女验身,绝不可能出错。”<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