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p> 宋宁窝在温暖的被窝里蹭了蹭枕头, 他砸吧过了一点味儿了, 好像, 好像还不错, 多了就不行了, 以后和魏虎哥说要节制一下。</p><p> 魏虎起来先给宋宁的汤婆子灌了热水, 进屋就看见小哥儿已经醒了,睁着一双溜圆的大眼在发愣呢。</p><p> 魏虎微微掀开被子把汤婆子给塞了进去, “醒了。”</p><p> “魏虎哥,我不想起来可以吗?”</p><p> “躺着就是了, 有没有哪难受。”</p><p> 宋宁被问得脸一红,“没, 没有。”</p><p> 魏虎又出门忙活去了,他随便找了个借口和她娘说宋宁昨天受到了惊吓, 今天躺在床上休息呢。</p><p> 陈翠花一听被吓到了忙想过来看看,被魏虎给拦了下来,“宁哥儿睡着了。”</p><p> “那你给他弄碗蛋羹补补, 这大冬天了受了惊吓可别在寒气入体了。”</p><p> “知道的。”</p><p> 陈翠花一般不怎么去宋宁他两的屋里,就算是堂屋也是烤火和吃饭的时候过来,宋宁不在的话她就在她自己屋里忙活。</p><p> 宋宁眼皮打架又抱着汤婆子睡了个回笼觉,饭还是魏虎给他端过来的,热气腾腾的鸡蛋羹上面还滴了香油呢。</p><p> 宋宁想爬起来穿衣裳被魏虎给按了下去, “躺着休息,我去给你拿本书看。”</p><p> 这大冬天也没啥事, 躺着就躺着了,这小哥儿又是个怕冷的,养了这么久了总算是有点肉了,魏虎抱着的时候生怕劲儿大了弄疼了这小哥儿。</p><p> 宋宁刚好懒得起来呢,魏虎又给他拿了书过来,他趴在被窝里看了起来,快晌午头了才起来。</p><p> 今儿日头挺好的,堂屋门口的稻草帘子被卷了起来,日头能照在屋里,坐在屋里晒暖风还吹不着。</p><p> 等宋宁起来了陈翠花才进屋,进来又是一阵嘘寒问暖,又骂了李桂芬几句都怪她吓到了她家哥儿,宋宁有些脸红,其实他就是懒。</p><p> “这大冬天的也没啥事,起早了也冷,不用起那么早。”</p><p> 宋宁应了一声。</p><p> 宋宁忙活了一阵画那副麻姑祝寿图,这几天也难得清闲了下来,早上不用起那么早,快到晌午头了起来晒晒太阳,在帮忙烧个火就行了。</p><p> 秋哥儿过来找他说话的时候,这日宋宁正趴在被窝里面翻书呢,秋哥儿喊了人了才进来,进来就看见宋宁没起呢。</p><p> 秋哥儿惊讶地啊了一声,“你咋还没起呢,这都啥时候了。”</p><p> “冷,魏虎哥说天冷,不让我起那么早。”</p><p> 秋哥儿也坐在了床边,他啧了一声,“翠花婶子没说你?”</p><p> 宋宁眨了眨眼,“没有呀,说我干什么呀。”</p><p> “啧,虎子哥和翠花婶子对你可真好,我要是敢现在还不起呢,我婆子娘都能过来掀我被子。”</p><p> 宋宁打了个哈欠也起来了,“在家没事几天了,起来了,咱两在院子里晒晒太阳。”</p><p> 宋宁收拾了一番起来,两人坐在堂屋门口晒太阳,宋宁舒服地眯了眯眼睛,听见外面的吵闹声问了一句,“外面怎么那么多人呀?”</p><p> “李小莲今儿订亲事呢,我也是刚去看了一眼,那汉子长得还不错呢,李小莲不乐意躲在屋里哭呢。”</p><p> 宋宁哦一声,他早就不理李小莲了。</p><p> 没一会儿就有几个人从他家门口过去了,宋宁也只是瞅了一眼。</p><p> 秋哥儿说道:“应该是已经订好婚事了,那汉子走了,对了过几日王家娶亲呢,你家和他家好像还沾点亲戚呢,大壮也是要过去迎亲的,倒时候咱两一块去吃席。”</p><p> 秋哥儿一说到吃席就两眼放光,这成亲的喜事呢,席面上怎么不得有两个肉菜,要是主家家底厚实一些的,这席面更丰盛呢。</p><p> 秋哥儿家里穷地又少,全靠他绣花和孙大壮做些活儿挣铜板呢,这大冬天的孙大壮也是时常进山砍柴来卖,家里是不常吃肉呢,这次可得多吃几口。</p><p> 两人正说着话呢,一个中年妇人领着个半大小子来了,“宁哥儿在家呢。”</p><p> 宋宁不常出门,村里人很多都不认识,秋哥儿确是识得的,“马婶子来了。”</p><p> “哎。”那妇人满脸堆笑过来了,“我是马木匠的媳妇儿,宁哥儿你不常出门不认得我。”</p><p> 宋宁想起来了忙给让了凳子让坐,“我知道的,马大叔还送了我一对镇纸呢。”</p><p> 马大嫂笑了笑,“我还没来过你家呢,倒是第一次过来,呦,这画可真好看,几两银子买得呀这是?”</p><p> 宋宁不好意思笑了笑,“是我自己画的,挂自己家看看。”</p><p> 宋宁又给两人倒了热水喝,马大嫂和魏家也不太熟,两家住得也远平日里没什么交集,她先说了两句闲话随后说道:“想求宁哥儿你个事,你这有那个什么子没有,我家向远想看看。”</p><p> 那半大小子说道:“娘,是《孟子》。”</p><p> “对对对,叫《孟子》,你这有没有呀?”</p><p> “有呀,我去给你拿。”</p><p> 马大嫂也是听他男人说这宁哥儿有不少书</p> ', ' ')('\n <p>呢,她就带着她家小子过来看看有没有,要是有的话借过来抄一抄也好省下些银钱。</p><p> 那是宋宁小时候读的,他从东间拿了过来,马大嫂没想到宋宁真的有,“我家向远想借几日抄抄,宁哥儿你看可以吗?”</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