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运河上,一艘官船向南航行。<br /><br />陈继铭站在船头,迎着南风眉宇舒展。<br /><br />七年了,终于可以离京回家乡一次。<br /><br />陈继铭三十一岁,依然身姿卓然,俊美出尘。<br /><br />这些年困在朝堂,二弟领兵出征,作为家人,必须留守京城。<br /><br />这一守就是五年。<br /><br />大爷爷去世了,陈继铭上了折子,同父母回家奔丧。<br /><br />这让魏渊很无语。<br /><br />这是你大爷爷去世了,不是你亲爷爷去世了,你不用回去吧?<br /><br />陈继铭说的很简单,父母年纪大了,他不放心父母独自回乡。<br /><br />魏渊就不明白了,你家老三他可是没事干,闲人一个,陪你父母奔丧不行吗?<br /><br />看陈继铭幽怨的眼神,他可是七年没有离开京城。<br /><br />魏渊………<br /><br />我比你还早三年来京城,我委屈了吗?<br /><br />两人没有谈妥,陈继铭一气之下,找魏启去了。<br /><br />我想回老家看看,你批不批?<br /><br />魏启看了一眼东宫方向,陈景铭在那里教导皇孙呢!<br /><br />魏启特别好说话,“去吧去吧,给你三个月假,你看怎么样?”<br /><br />陈继铭笑了,“皇上如果无聊,可以跟景铭多聊聊。”<br /><br />魏启心领神会,他确实无聊了。<br /><br />陈继铭假期到手,收拾行李,带着父母回去奔丧。<br /><br />陈弈铭………<br /><br />“大哥,我也要回去。”<br /><br />陈继铭拒绝了,“京城事多,再者,老家来的人都还没走,这次一起回去。”<br /><br />他俩守三个月孝就行。<br /><br />这是侄孙该有的守孝制度。<br /><br />不管两个弟弟幽怨的眼神,陈继铭安排好一切事务,第二天带着父母妻儿走了。<br /><br />魏渊………<br /><br />他真不想陈继铭离开,陈继铭在京城,景铭安分守己,他真怕继铭一走……<br /><br />陈景铭给他把天捅个窟窿。<br /><br />回头看他爹兴致勃勃的去找陈景铭,魏渊一阵头大。<br /><br />魏渊怎么都没想到,是陈继铭为了报复他不给假期,出主意让魏启找陈景铭。<br /><br />反正京城天塌下来,与他无关,顶多就是太子费心费力。<br /><br />陈继铭日夜兼程用了半个月就到了墨阳地界,更换车马回了青云县。<br /><br />陈家村,陈柄修丧礼已经过了,一共停灵七天,天气又热,看了日子就下葬了。<br /><br />陈贵山父子回来,只能去祖坟上香祭拜。<br /><br />还有贵明等族人,去京城参加陈弈铭婚礼,没在家的人全都没能赶回来参加葬礼。<br /><br />陈继铭那头不提,咱说陈景铭。<br /><br />魏启听了陈继铭提醒后,就去找陈景铭。<br /><br />陈景铭挖挖耳朵,“皇上想做一件对朝廷有意义的大事?”<br /><br />魏启点头,“景铭,你有什么想法,你可以提出来,朕看看可不可行。”<br /><br />陈景铭………<br /><br />陈景铭同情的看了一眼黑着脸的太子,有皇上这样的父亲,真是太子的福气。<br /><br />陈景铭哪敢胡说八道,太子已经忙的脚不沾地。<br /><br />要是说了,皇上搞一半撂挑子了,还得太子干。<br /><br />魏启回头看到太子,也不催了,就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是每天来烦陈景铭。<br /><br />陈景铭无奈道,“您要是实在无聊,可以帮太子处理奏章,现在正是夏收季节,皇上对这些应该上点心。”<br /><br />魏启才不想看奏折,太无聊了,“朕来找你那什么的,朕,请你去看歌舞,碦喇汗舞姬跳的西域舞蹈。”<br /><br />陈景铭回头看看魏谨熠几个,把魏启拉倒一旁,“皇上,您在等一天,臣回去就给您写奏折,如果看不明白,找那些大臣帮你算算。”<br /><br />赶紧把人糊弄走,当着孩子面说那些,他这学生还能不能教了。<br /><br />这可是未未来皇帝接班人,兄弟俩都是他教,可不能教歪了。<br /><br />第二天,陈景铭真的给了魏启一道奏章。<br /><br />魏启打开一看,写的是宗室俸禄一事。<br /><br />从太祖开国,封的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等等宗室人员,一年所需俸禄银子。<br /><br />还特意写了,问;大齐开国七十年,一共多了多少宗室,每年要出多少俸禄。一百年后,大齐宗室俸禄需要多少钱粮去养。<br /><br />另有;大齐一年税收多少,产粮多少,宗室需要多少人奉养。<br /><br />魏启看懵了,“啥意思?宗室俸禄需要多少俸禄?”<br /><br />这还用算吗,户部有记载,一问就知道。<br /><br />陈景铭真的服了他了,“皇上,臣说的是一百年后,您可以找户部官员给您算算,臣保证给您一个惊喜。”<br /><br />说完就强行把魏启送开了。<br /><br />魏启拿着问题去了御书房,一路走一路看,最后确认,他算不出来。<br /><br />魏启兴致勃勃的跟太子道,“景铭给朕出了一道题,他说朕算不出来,可以找户部官员一起算。”<br /><br />魏渊直觉这次陈景铭要搞大事,他问魏启,“父皇,不知道景铭出了什么题?”<br /><br />魏启兴高采烈道,“他说让朕找人,先算宗室所有人俸禄一年开支,再算算一百年后,宗室会有多少人,一年需要多少俸禄银钱。<br /><br />算完这些,在算一算国库税收和粮食产粮,他说了,算出来给朕一个惊喜。”<br /><br />魏渊……<br /><br />他怎么感觉会有惊吓,没有惊喜?<br /><br />很快户部官员来了御书房,听了皇上要求,觉得皇上真是无聊了。<br /><br />他们户部每天忙的脚不沾地,皇上还要他们算这些无聊的题。<br /><br />虽然他们户部算盘打得好,也不是这么用的。<br /><br />皇上您没事,多批几份奏折多好。<br /><br />抱怨是不敢的,顶多在心里吐槽。<br /><br />可是几位户部官员真的算起来后,却是傻眼了。<br /><br />这,太恐怖了吧!<br /><br />国库税收不用算,他们就记在心里。<br /><br />可是,宗室人员俸禄是越算越多,多到,他们头上冷汗直冒。<br /><br />魏启………<br /><br />“算出来了没有,陈太傅可是说了,算出来了就给朕一个惊喜。”<br /><br />户部侍郎擦擦额头上的汗,“皇上,陈太傅说的是惊喜,不是惊吓?”<br /><br />魏启神色凝重,“卿家这是何意?陈太傅说的还能有假?”<br /><br />户部几位同僚互相看看,都把目光看向户部老尚书谢怀君。<br /><br />谢怀君看着算出来的数据,神色复杂,“皇上,咱们大齐宗室亲王继承治,亲王世子继承亲王位,其他子嗣封郡王,郡王之子是镇国将军,父子承袭。”<br /><br />“还有公主之下是郡主,郡主下是县主……”<br /><br />魏启还是不明白,“对呀,这不是大齐没几个藩王,都是领的俸禄银钱,有什么不对?”<br /><br />谢怀君点头,“有,问题太大了,大齐开国至今,从刚开始的七十八人,到承庆七年已有五千一百零四人。”<br /><br />魏启狐疑道,“我大齐宗室已经有五千多人了?”<br /><br />魏启没想到,他们老魏家还挺能生。<br /><br />谢怀君不由着急,皇上,你的注意点有点偏。<br /><br />“皇上,根据陈太傅所提,一百年后,宗室人口可能会达到十倍增长,按照现在国库税收,大齐国库需要拿出一多半税收。”<br /><br />一半都是说少了,真相可能更离谱。<br /><br />魏启不笑了,魏渊也感觉到事态不妙。<br /><br />魏渊让谢怀君仔细说说。<br /><br />谢怀君看了一眼户部侍郎,户部侍郎接着说道,<br /><br />“这只是一百年后宗室俸禄所需,还有朝中官员的俸禄,一百年后,大齐一年税收,将剩不下多少钱粮救灾和发放军饷。”<br /><br />魏渊………<br /><br />魏启………<br /><br />这不可能,怎么可能?<br /><br />这岂不是说,大齐宗室俸禄将会拖垮大齐?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