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跑偏,是因为她先入为主,从景明珠那,从茶楼酒馆和世人口中,认定了寇长卿是独子。<br />\n“可他们都说,寇家只有一独子,寇长卿并无兄弟姐妹?”<br />\n第691章 不能见光<br />\n最要紧的点说出来后,关山心中的包袱似乎也卸下了。<br />\n他神色平静到冷漠,只有握着季妧的那只手残余着一些温热。<br />\n“因为我是不被承认的那个,自然不能见光。”<br />\n季妧的脑子缓慢运转了起来。<br />\n“你们不是双胞胎吗?”<br />\n又不是一嫡一庶,同一个娘生的兄弟俩,怎么一个就光明正大,另一个却不能见光?<br />\n“事情有点长,你先打个盹,我看你睡。”<br />\n季妧头摇的拨浪鼓似的。<br />\n她才不要在这个时候打盹,万一眯着了,睁开眼天又大亮,他又不见了呢?<br />\n关山哪里会看不出她的小心思。<br />\n往事他其实不愿回想,但季妧想听……<br />\n抬手将她鬓边的碎发拨到耳后,紧锁的眉宇缓缓松开,往事徐徐道来。<br />\n原来,如今的寇老夫人、也就是寇长卿的母亲殷氏,出身一户军医人家,机缘巧合之下救了寇家长子寇安世,随后不多久便嫁入了寇府。<br />\n当时的寇老夫人看不上殷氏出身,婆媳俩犹如天敌一般,龃龉常生、矛盾不断,寇安世夹在中间两下为难。<br />\n殷氏粗通岐黄之术,尤其擅长给人料理身体,便以照顾夫君的名义,提出随夫同赴边关。寇老夫人考虑到儿子确实需要人照料,也没十分阻拦。<br />\n一晃过去三年,那三年间,寇安世倒是还回来过几次,殷氏却一次也未曾回来。<br />\n本就积着怨的寇老夫人愈发不悦,又因殷氏的肚子久不见动静,便顺理成章的提出为儿子纳妾。<br />\n寇安世虽然拒绝了,寇老夫人却没放弃,一封又一封的家书催促不算,还亲往边关送了几个貌美的丫鬟。<br />\n到了第四年元日,殷氏终于回来了一趟,为了让寇老夫人打消纳妾的主意,在寇老夫人跟前尽了小半年的孝,才被允许重回边关。<br />\n但在殷氏临行前晚,寇老夫人做了个梦。<br />\n她梦见寇家出了双生子,而后便遭遇了阖族斩首、血流成河……非但没带来半分祥瑞喜悦,反而引起了灭门之灾。<br />\n梦醒之后,寇老夫人切切叮嘱殷氏,当然也可以算作警告,警告她万不能生出双生子。若梦中那会带来不详的双生子果真出自殷氏腹中,那么不管谁说情,她都会将殷氏扫地出。<br />\n殷氏当时并未放在心上。<br />\n双生子太少见,不是谁都能生的。再加上她那时腹中空空,就疑心寇老夫人是专门拿这话刺她。<br />\n殷氏与夫团聚后,又过了半年时间,突然传出了喜讯。<br />\n寇老夫人的书信愈发频繁,殷氏起初是不耐烦,等到后来,她的精神一日不如一日,身体也越来越差,终至起不来床只能躺着静养时,也开始疑神疑鬼起来。<br />\n寇安世只当是孕中妇人多思多虑的缘故,并未想太多,哪想到十月之后,殷氏竟真的生下了双生儿。<br />\n怀孕后期,殷氏噩梦频频,身体每况愈下,生产时又遇上了难产,险险才抢回一条命来。<br />\n经此一折腾,她竟然彻底信实了婆母的话,但她不愿承认两个都是祸害,她觉得两个儿子中,只有一个是会给寇家带去灭顶之灾的祸患。<br />\n关键是哪一个?<br />\n喜得麟儿且一得得俩的寇安世并不信此,还欲遣人快马加鞭,将这份喜悦告予高堂知晓。<br />\n殷氏听说后,赤这脚就从房中奔了出来,夺过信件撕的粉碎。<br />\n她告诉寇安世,要么休了她,要么就摔死两个孩子,不然他们的夫妻缘份就到头了。<br />\n寇安世见殷氏情绪十分不稳,不好再刺激她。但让他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理由而摔死亲子,他哪里吓得了这个狠手?<br />\n就劝说殷氏,不如将她生了双生子的消息暂且瞒下,等孩子大些再带回京中,到时母亲说不定都忘记这茬了,自然不会再逼着修妻。就算老人家还记着,俩虎头虎脑一模一样的大胖孙子围着她叫奶奶,再硬的心肠也得软下来。<br />\n寇安世哪里知道,问题的关键已经不在寇老夫人身上,在于殷氏本人也信了那话。<br />\n好在十月怀胎,母子连心,她也下不了这个狠心,于是便同意了寇安世的话。<br />\n置办在边关的那所宅院,里面伺候的奴仆多是从当地买入,寇安世治家仆如治兵,殷氏亦算不上宽和的主母,没有他二人的允许,消息自然是走露不出去的,更遑论传到京城了。<br />\n对外,只说殷氏生了一子,报喜的家书也是如此。<br />\n如果真如寇安世的安排也便罢了,偏偏殷氏生育之后,愈发疑神疑鬼。<br />\n她每天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将两个尚在襁褓中的儿子抱到一起,然后眉眼口鼻唇逐一比对,甚至一根头发丝都不肯放过。<br />\n试图从两张懵懂无知的脸上,看出谁才是那个祸害……<br />\n关山的讲述其实十分简练,是季妧根据他寥寥数言,脑补出了个中细节,并试图还原场景。<br />\n然后越还原,越无语。<br />\n又是一个封建迷信害死人的故事,而且既不用相师,也不用术士,仅仅一个无根无底的噩梦,就断定了一个孩子的一生。<br />\n“最后她选定了你?”这是毫无疑问的。<br />\n季妧无语至极,追问道“她凭什么认定是你。”<br />\n“也不算没有根据。<br />\n生大儿子时碰上大出血,鬼门关走了一回,遭了大罪。生小儿子时却十分顺利。<br />\n大儿子一落地,哭声犹如索命,身体也比小儿子壮实。小儿子自小病恹恹的,有人说在胎里被欺负很了。<br />\n大儿子不爱笑,像个讨债鬼,小儿子笑不停,能将人心融化……<br />\n在必须二选一的情况下,放在任何人身上,大概都不难选。”<br />\n寇长卿语气极淡,没有丝毫不甘与恨意在其中,季妧却几乎气炸了肺。<br />\n这什么狗屁理由?!<br />\n女子生第一胎第一个时本就艰难些,怎么就断定是孩子故意让母亲遭罪?<br />\n自小病恹恹,就一定是被哭声大、身体壮的那个给欺负的?<br />\n最可笑的是爱笑不爱笑都能作为评判标准。<br />\n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又怎能要求两个孩子个性相同。<br />\n不爱笑又怎么了,就不能是打小沉稳,从小就爱思考?<br />\n爱笑又能代表什么?笑面虎、笑中藏奸、笑里藏刀,可都不是什么好词。<br />\n可见人心一偏,根本无可救药。而不被偏爱的那个,连呼吸都是错。<br />\n“就算,我是说就算。就算她认定是你,可她不是跟自家男人盘算好了,等你们稍微长大点就带回京中告知寇老夫人,为何一直让你……”<br />\n为何一直让你这么不明不白的活着,甚至活成了别人的影子。<br />\n后面半截季妧说不出来。<br />\n她的心蜷缩成一团,为关山曾经遭到的不公而难过,而气愤。<br />\n关山将人揽进怀里,抚了抚她的眉心。<br />\n“她真正决定放弃我,并非因为方才那些,是因为一个人。”<br />\n“谁?”季妧从他怀中抬起了头。<br />\n“我的乳母。”<br />\n第692章 狄娘<br />\n常年驻守边关的将领虽可以带家眷,却不好太奢靡,不然影响不好。再加上不愿受寇老夫人耳目监视,离京之时,殷氏就带了个管院子的毛嬷嬷和两个随身伺候的小丫鬟,多余的人手一应没带。<br />\n殷氏是小门小户出身,在她看来,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喂养是天经地义的事。她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吃别人的奶长大,便没有提早备下乳母,而且边关那种地方也很难找到合意的乳母人选。<br />\n所以即便生产时亏了身子,殷氏还是决定自己来喂。<br />\n那时她还没有比对出两个儿子中哪个才是祸害,不过以她的精力来说,还是只能喂养其中一个。<br />\n大儿子结结实实,往那一搁,既不哭也不闹,半天不需要人问事。生就体弱的小儿子却不行,片刻也离不得人,离了人就扯脖嚎哭,直嚎到小脸血红喘不上气,怎不让当娘的心疼?<br />\n殷氏选择的是谁毫无疑问。<br />\n那大儿子也不能不管,就让毛嬷嬷现出去寻,还别说,运气不错,寻了个现成的。<br />\n是城里一个屠户家,那屠夫听说寇将军府上招奶娘,立时就把自家刚生产不久的婆娘送了来。说是家里娃娃没留住,婆娘奶水还没断,正好挣点钱贴补下家里。<br />\n那女人约莫二十七八,叫狄娘,细眉细眼,人长得也白净,和她那屠夫男人全然不搭。听说是从南边买来的,曾经也是有钱人家的女儿,既知书达礼,教养也极好。<br />\n按说刚死了孩子,挑个这样的女人来当乳母,实在晦气。可夫人只顾着小公子,大公子嗷嗷待哺,也没时间精挑细选了,便将她留了下来。<br />\n狄娘话不多,浑似个哑巴,不过在喂养大公子上却是十分用心,全当做亲儿一般。<br />\n嬷嬷越看越满意,心道死了孩子也没什么,正因为自家孩子没了,才会将一颗慈母之心转移到大公子身上。<br />\n殷氏却不怎么喜欢狄娘。<br />\n也难怪,作为一个乳母,她实在年轻了些,长得也不错,虽然殷氏对自己夫君的品性很有信心,还是不免升起了一丝危机感。<br />\n毛嬷嬷后知后觉想到这茬,也有些不担忧,深怕狄娘是个包藏祸心的。<br />\n暗暗观察了数日,发现每逢将军来,狄娘都低眉敛目,那双好看的眼睛从不会乱看。就算将军私下去看大公子,她也会退出屋外避嫌,当真是一点非分的心思也没有。<br />\n毛嬷嬷告知殷氏后,殷氏也就放了心,自此更不问大儿子的事,一颗心全扑在了小儿子身上。<br />\n等到后来,殷氏心里慢慢认定了大儿子就是那个灭家的祸害,硬是辟了处小院让乳母带着他住进去,轻易再不肯见。<br />\n寇安世知道了她心结所在,奈何屡劝不听,又不能拿她怎样,唯有趁闲暇时亲自抱长子去见殷氏,试图借母子间那种天然的牵绊来改善两人的关系,谁知效果大不如人意。<br />\n即便寇安世硬将长子塞进殷氏怀里,殷氏也不买账,冰冷的脸不见一丝温和慈爱。大儿子也枯皱着眉头,很不舒服似的往外挣,挣不开就张开小手寻外援。那个外援自然是狄娘。<br />\n殷氏见大儿子跟自己完全不亲,跟乳母都比跟自己更像母子,愈发没有好脸色,心里也更加认定了一件事——老大压根不是她的儿子,就是个借腹投生的祸胎魔星。<br />\n却不想想小小婴孩懂得什么?谁给他吃喝,谁陪他伴他,他自然就亲谁。正如小儿子由殷氏奶,也跟着殷氏睡,片刻也离不得殷氏,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