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他发动了朝堂上的势力,又煽动了学子,正大光明地举荐方大人。企图用大势来压迫皇上同意。<br />\n只要皇上屈服,方大人就自动成了他余家一派的人。<br />\n皇上也憋屈,眼看余首辅在朝堂上一家独大,他的人虽然也发了声,但架不住人家人多呀。<br />\n他做太子这些年,凭着余家对抗二皇子一脉和杜家,但也让余家坐大。<br />\n这几日上朝,每日都是劝谏他尽快将此事定下。<br />\n吏部尚书出列反对,立即被余首辅的人群起而攻之。<br />\n皇上压了几天,感觉要压不住了。<br />\n这天早朝,林文杰突然站出来为曾大人发声了。<br />\n第262章 曾大人入阁】<br />\n对于永宁伯时常和余首辅对着干的事,大家也见怪不怪了。<br />\n有觉得是云嫔和皇后不对付的,有觉得永宁伯野心大的。<br />\n也有人认为这是永宁伯的为官之道。<br />\n皇上不愿意余首辅在朝堂上一家独大,那么势必要有人出头来反对余首辅一党。<br />\n显然,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得罪余首辅。<br />\n永宁伯就敢出这个头。<br />\n不管是为了朝堂上的话语权,还是拉拢人心,皇上都不能压着永宁伯不让人晋升吧?<br />\n林文杰出列后,也不贬低方大人。<br />\n只说曾大人能力出众,资历也足够入阁。<br />\n这没人反对吧?<br />\n就算是余阁老一派的人,也不敢出来说曾大人不如方大人。<br />\n首先,曾大人是先皇提拔上来的,谁敢说这话,就是质疑先皇。<br />\n再一个,贬低曾家的人,谁敢?曾家什么势力?曾家反扑过来,你确定余阁老能保你?<br />\n所以,他说这话,余首辅一党的人都听着,算是默认。<br />\n他们也不急,就算两人都同等水平,那就看谁呼声高吧。<br />\n林文杰说完,就有刑部左侍郎出列。<br />\n“永宁伯虽然说得不错,曾大人能力、资历样样不输方大人。但方大人礼贤下士,惜才爱才,得了学子们的拥护。永宁伯总得听听外面的声音吧?方大人入阁众望所归,也能激励学子们为国效力。”<br />\n这话就差明说,你去摆平外面的学子。<br />\n林文杰也不跟他争辩,只淡淡看了他一眼,朝着众人问道:“这些学子能代表我大乾所有学子的心声吗?”<br />\n这话也是讽刺那些支持方大人的学子,都是受了方家和余家的指使。<br />\n刑部左侍郎还要反驳,林文杰已经朝着皇上行礼。<br />\n“皇上,我大乾立国以来,对各地学子向来一视同仁。方大人同向阁老同样出自湖广一代。而自立国起,还未有胶州籍官员入阁。满朝文武都认同曾大人不论哪一方面,都不输方大人。<br />\n如此情况下,若两位内阁大学士同属一地,让天下学子怎么看?是否有人会认为朝廷不公?”<br />\n他这话一说完,连左都御史向阁老都愣了一下。<br />\n嘿,怎么把他也拉下水了?<br />\n向阁老是湖广岳州府人,方大人是湖广荆州人。<br />\n虽说不算老乡,但的确都是湖广的。<br />\n按林文杰的逻辑,同等条件下,是不是要考虑地域问题?<br />\n若内阁有两位湖广籍的阁老,其它地方的人是不是要怀疑朝廷地域歧视?<br />\n皇上这边的人一听,立即找到了突破口,纷纷出列支持曾大人入阁。<br />\n各地雨露均沾嘛,曾大人入阁,对胶州的官员和学子也是激励。<br />\n当天朝堂上又吵得不可开交。<br />\n皇上的人和余首辅的人争得面红耳赤。<br />\n皇上很满意,若这次被余首辅压着,让方大人入阁,他将会威严扫地。<br />\n刚上位就在与臣子的对抗中输了,以后的路只会更难走。<br />\n当天,皇上没有作出决定。<br />\n第二天,京城就出现了大批的胶州学子,支持曾大人入阁。<br />\n这自然是林文杰和曾大人安排的。<br />\n有了这股支持的声音,皇上很快敲定了曾大人入阁。<br />\n————<br />\n三月中旬,到了殿试的时间。<br />\n林文康三人进宫参加了殿试。<br />\n最终的排名,林文康进了二甲。<br />\n虽然排名不算靠前,但林文康本也没打算留京。<br />\n外放的话,这个排名没那么重要。<br />\n十二叔排在了三甲。<br />\n这个名次若是没有门路,很可能外放到那种穷乡僻壤做县令。<br />\n若是好些的地方,县令就够不上了,只能是县丞,甚至主簙。<br />\n不过,詹事大人不是调任了吏部左侍郎吗?<br />\n林文杰以前是他的副手,关系自然没得说。<br />\n再加上刘心瑶和他的夫人走动也很勤,生意上的好处没少给。<br />\n有这层关系在,林文康和十二叔的官职都没问题。<br />\n余首辅就算想管,也管不到吏部这么小的官职调动。<br />\n曾凡就厉害了,殿试直接被皇上钦点了探花。<br />\n他这就直接入翰林院了。<br />\n他中了探花,秦二夫人比曾夫人还高兴。<br />\n游街完的第二天,就来永宁伯府,话里话外催着曾夫人快上秦家请期。<br />\n曾夫人也没有拿乔。<br />\n曾凡中了探花虽然厉害,但以后的路还不好说。方大儒也说过,曾凡不是做官的料。<br />\n人家秦老大人可是升了三品!<br />\n因此,两家也没有谁看不上谁。\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