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爹立刻感觉到压力大了。<br />\n“爹,一切都是推测。”<br />\n“于是你想赌虞守心地善良?还是想赌虞穹能完全镇压得住他哥哥?赌他们会错过这个机会?还是赌瑞王运气不错?”<br />\n很好,不赌。<br />\n第91章 计谋<br />\n未雨绸缪是好的。<br />\n可千日防贼也是很辛苦的。<br />\n就拿杨珩这差事来说。<br />\n能出问题的地方太多了。<br />\n首当其冲的就是象车巡游。<br />\n大象和车队都是排演了多年的,不会出错。<br />\n无论是象,还是马,始终是动物。不可控因素太多。<br />\n尤其是大象最后还得面向城楼举起前腿行礼,唱喏。<br />\n高技术的动作啊。<br />\n还有驾行仪卫、出行太庙。<br />\n到了太庙,还得夜宿一日。<br />\n第二日,才是正事的仪式。<br />\n你以为接下来就是太庙进行各种祭奠仪式了?<br />\n不好意思。<br />\n太庙太小,施展不开。<br />\n得再移驾郊坛。<br />\n在那里才是正事的大祭。<br />\n等一切搞定后,最后还要回到皇宫,在朱雀门宣布下赦。<br />\n一部分犯人会被赦免。<br />\n这部分罪犯会被压到朱雀门之下,在通事舍人宣布之后。<br />\n被打扮干净的罪犯会三呼万岁,解除枷锁。<br />\n随后乐作、杂耍、舞旋,百姓齐乐。<br />\n皇帝给百官赐茶酒。<br />\n最后六军归营。<br />\n整整耗时三天,要跑至少三个地方,几千人的团队,连衣服和帽子的颜色都有要求。<br />\n试问,对方如果要搞事,在哪个环节?<br />\n简直防不胜防。<br />\n“光在重要地方严防死守也是无用的。”<br />\n杨珩听到了未来岳父的提醒之后。<br />\n也意识到了问题的麻烦性。<br />\n“如果细小的细节部分频频出错,次数一多,就是我这个瑞王无能了。”<br />\n“而且也完全可以制造一个大的纰漏,由他们的人发现,在冬至祭祖之前力挽狂澜。”<br />\n犯错的是杨珩,救世主是他们的人。<br />\n杨珩想要找到他们自导自演的证据可就太难了。<br />\n更重点是,这个危机,不一定会发生。<br />\n毫无迹象,都不能告御状。<br />\n“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就是,我现在向父皇辞了这件事。”<br />\n他堂堂一个亲王。<br />\n除了冬至祭祖这种大事外,其他小错也没什么能骚扰到他的。<br />\n“不,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我把那120个人全部打断腿。”<br />\n看他们还有没有精力搞事。<br />\n杨珩:…………<br />\n是一个办法,可事后怎么解释这件事呢?<br />\n以千云的轻功和身手,最后肯定不是什么不明地方恶势力针对虞将军进行精准打击。<br />\n而是战场亡魂阴魂不散,入侵京城,誓要报仇雪恨。<br />\n无论哪一种,后续舆论都很麻烦。<br />\n“战场亡魂才不找小兵麻烦,人家死而复生,都是朝着罪魁祸首报复的。”<br />\n杨珩的描述瞬间让应千云歪楼到曾经最爱的电视剧。<br />\n才说了一个开头,就让杨珩也想起来了。<br />\n“就是你说的那个《大理寺》中反叛的于将军若是被冤枉……就是另一个故事?”<br />\n明明是是不同的描述,杨珩瞬间就联想起了,在文会上应千云随口的一句话。<br />\n“你惦记这个故事了?怎么不早说?”<br />\n杨珩想了想,没有多做解释,而是面露期待等着心上人讲故事。<br />\n其实他还好的,并没有太惦记,毕竟爱人就在身边,想知道随时可以。<br />\n会记得那么深刻,主要是那群书粉,至今念念不忘……<br />\n倒不是说他们每天堵门那么闲。<br />\n但是他们人多啊。<br />\n你一封,我一封,不投信,新书合适才能发。<br />\n而当《大理寺》授权同人,第一策卖出来的时候。<br />\n杨珩这里更是成了读者反馈意见箱。<br />\n每次表达对于这种惊世骇俗的创作的想法的同时,更不忘记call一下,曾经惊鸿一瞥的,提到过半句的故事。<br />\n杨珩和素綦先生是故交这件事,一时间成了不能说的,全京城皆知的秘密。<br />\n读者们汹涌澎湃的热情,足以淹没任何府邸。<br />\n幸好杨珩恰当好处的封王+订婚。<br />\n擅闯亲王府邸的代价他们付不起。<br />\n杨珩的忙碌也理直气壮。<br />\n但是对于广大书粉们来说:不回应?没关系。<br />\n精诚所至金石为开。<br />\n而且……<br />\n听说瑞王你痴迷于应家姑娘,神魂颠倒?<br />\n那太好了,等你成婚后,王府事宜就是瑞王妃负责了。<br />\n只是偶尔抽签看看来信的杨珩并不知道这群人在打枕边风的主意。<br />\n现在他正听着心上人带着激动的语气回味那个叫《琅琊榜》的故事。<br />\n千云的描述相当具有画面感,仿佛亲眼看到了整件事的发生一样。(应千云:嗯,亲眼看到的,我刷了十回。)<br />\n仅仅是描述了前两集。<br />\n杨珩就感受到了这个故事的跌宕起伏,动人心魄。<br />\n“为何不见出书?”<br />\n“嗯……因为版权问题。”<br />\n“???”<br />\n“故事我告诉你就行了。”<br />\n杨珩听着意犹未尽,听故事的途中,还顺便插了一句,大家默认的《大理寺》中于将军的原形就是韩存。<br />\n“韩大将军?”应千云也是知道这位将军的,不过仅限于知道。“他和于将军很像吗?”<br />\n杨珩:…………<br />\n“除了擅兵和勇武,这点外,没有任何相像之处。”<br />\n作为背景板出生的于将军,能力强,野心大,工于心计,善于伪装。<br />\n而韩大将军……逗比、憨憨、老实、傻缺都能形容他。<br />\n之所以战无不胜,归类于他强大的武艺,神奇的凝聚力,超凡的人格魅力,神奇的战场直觉,君王的信任,智计无双的军师,再加上不错的运气。<br />\n曾经不看好韩存的老人们,都在一次次的打脸中沉默了。<br />\n最后不得不承认韩存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br />\n不过,韩大将军的真面目,就不是普通的百姓,以及朝堂外的小年轻们能知道的了。<br />\n大家童年都看过提着敌人的首级回京,一身煞气的勇武模样。<br />\n自然就……脑补的比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