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废分封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书整改中,大结局及这最后几章会发群里,起点读者粉丝值达到可一键加群,书城书友(920861883)找群主发粉丝值截图。】<br />\n极庙。<br />\n嬴政高坐皇位之上。<br />\n百官全数朝列,朝拜过后,便纷纷入座,商讨国策。<br />\n这是未来秦国的根基,是秦国的执政方向。<br />\n秦国从商鞅变法以来便行法家,那么统一之后又该如何执行这是一个问题,当初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便是想要大秦一统之后,做为秦国替代法家的执政思想。<br />\n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br />\n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br />\n虽然吕不韦剔除了道家中不积极的一部分,但实则提倡的是君主无为而治,将一切交给臣下处理国事,君主只需要用臣、看着便是。<br />\n这一套其实就像昔日昭襄王初期以及嬴政初继位时一样,将政务等一切权利都交给了穰侯火吕不韦,君主不需要操心。<br />\n这样确实省事。<br />\n但是没了权利的君主还是君主吗?<br />\n当臣工有了超越君主的权利,他还能保持初心吗?<br />\n嬴政在嬴政看来,这就是糊弄人的,将君主养成了废物,将自己的生死交托在了别人的手中。<br />\n如果对方有意,可以随时换一个君主,成为真正的权臣,甚至可以效仿昔日田氏一般,取代君主,成为新的君主。<br />\n吕不韦写此书的本意,究竟是为了用以教导嬴政,好让自己依旧高居相位、把持权柄,亦或是为了给自己掌握权柄找一个合适的理由,亦或给自己留下一个好名声,还是真为了秦国着想,都尤未可知,这一点,吕不韦也不会告诉别人。<br />\n他的著作却又可取之处,但其核心却是不能用。<br />\n而百家各有用处,嬴政自然知道,因此他有自己的想法。<br />\n“启禀始皇帝,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当册立诸王,以镇守边疆,臣提议立诸子,唯上幸许。”<br />\n王绾手握笏板,起身出列请命,不过现在年龄最长的扶苏也不过八九岁,和嬴政当初回到秦国的年纪差不多。<br />\n嬴政没有说话,而是看向其他人。<br />\n姚贾这时站了出来,“臣以为公子年幼,目前不便册立。”<br />\n这时昔日齐国博士,而今的仆射淳于越出列说道:“臣问殷商和周朝统治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及功臣做为膀臂辅翼。而现在陛下您虽统一天下,但子弟却还是平民百姓,若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br />\n说到这里,淳于越深深拜下,“臣赞同相邦之言,实行分封,以稳固天下!”<br />\n不用嬴政开口,李斯便立即出列反驳,“先生,敢问吾皇灭六国所为何故?”<br />\n李斯转身盯着淳于越说道。<br />\n“这……”<br />\n淳于越眉头一挑,有些犹豫。<br />\n不待他回答,便听李斯继续说道:“殷商册封诸侯,遂有周室乘乱而夺权;周文王、周武王封的子弟很多,但后来一个个都疏远了,互相视为仇敌,经常发生战争,周天子也不能禁止,周虽王天下八百年,却也使天下乱了八百年;因此郡县,天下才得以安宁。”<br />\n“先生习周礼,熟读百家著作,可知天下黔首为诸侯之野心,付出性命几何?”<br />\n“如今吾皇定天下,废分封,置郡县,便是要天下一国,而再无国中之国,永绝后患,只有天下一统,才能开的万世太平,吾皇圣明!”<br />\n李斯说着,深深拜下,一脸敬仰之色。<br />\n一旁的韩非也微微点头。<br />\n只要抛弃了韩公子的身份,那么韩非便是一个致力于统一的人,他整合了整个法家学说,所倡导的也是一统,唯有如此,才能杜绝列国征伐。<br />\n只有从上到下法令一统,才是实现真正的公平。<br />\n人心各异,墨家的仁爱无法让所有人博爱,所有人公平,而儒家的仁义礼仪,是贵族的仁义与礼仪,同样也无法让天下黔首得到应有的公平,因为在食利者阶层,他们都是贵族的私物。<br />\n但秦法之下,纵是太子犯法,也要承受罪责。<br />\n当年还只是太子的惠文王便被除太子之位,贬为庶人,收回封地,更赔偿枉死之人的安葬费等等,写认罪书,然后进行放逐。<br />\n而太子的两位老师一个被削鼻,一个被脸上刺字流放陇地。<br />\n只有从上到下,使用着同一条法律,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乱。<br />\n韩非与李斯都是法家中人,韩非是一个合格的制定者,而李斯则是一个合格的执行者。<br />\n议论到如此程度,嬴政终于开口,“废分封,置郡县,是朕为秦国,为后世所定万世不移之策,朕历经战乱,天下的黔首也历经数百年的战乱,父丧子,子丧父,妻丧父,人伦惨剧莫不如此,朕不能再让战乱再次重复上演,如果这般,那朕灭六国的意义何在?”<br />\n嬴政虎视群雄,朗声说道:“将来不止君侯再无封地,便是寡人之子也将再无封地,天下黔首之税,只能由朝廷所收,官吏皆食俸禄,而无食邑!”<br />\n“朕决议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从此天下再无国界之划分,各郡、县首官皆听命中央之政策,中央之政策绝于朕。”<br />\n嬴政话语铿锵,坚定无比。<br />\n话至此处,百官立即躬身高喝英明。<br />\n很显然,皇帝要独揽权柄于一身,他们自是不能反驳,不然岂不心怀异心?<br />\n更何况统一之后,上下法令如一,确实更加方便掌治。<br />\n很快,进入下一个议题。<br />\n“启禀始皇帝,六国虽灭,但六国军卒俘虏近百万,不知这些人该如何处置?”<br />\n王绾再次率先起身出列询问。<br />\n毕竟他是丞相。<br />\n嬴政没有直接回答,一旁缄默的韩非终于站了起来,“天下方定,山东五国人心未定,必心怀旧国,这些人本与秦交战,皆为壮年,杀之不详,更遭天下非议以及各地民众恐慌;但若放回,失去经济来源,必会在当地生起乱事,不利于我秦国安定人心。”<br />\n“而且若是放回,同样也违背秦法,他们与秦交战而为俘虏,必当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若是无罪而放,只会让我秦法宽松,成为决堤之口,万不能破。”<br />\n说完这些,韩非抬起头看向嬴政,郑重开口:“商君书:民者,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用其力;既不能杀,也不能放,当效仿大王昔日对韩军之旧事。”<br />\n“御史大夫之言,是让其服劳逸,开路、铸桥、建城吗?”<br />\n王绾目光一闪,平静问道。<br />\n“臣以为便!”<br />\n这时李斯也再次站起身来,出列说道:“而今天下一统,但我秦国若要到山东、代郡等地,却无有一条可通大军的直达道路,臣以为为连通各郡县与咸阳,当先修驰道。<br />\n如此各地若有变故,我大军也可迅速调动,粮草也更好运送,大军更容易平乱,同时有了道路,也能加强地方与咸阳的连接关系,更能让吾皇日后出行巡查方便,不受颠簸之苦。”<br />\n这番话也让其他人都纷纷点头,露出赞同。<br />\n嬴政听罢也微微点头,“廷尉继续。”<br />\n得到嬴政的肯定,李斯心下一喜,不过面色却一如肃穆,继续开口,“臣以为置郡县是地缘上的废除各地之隔阂,下一步当废除文字隔阂,废除六国文字,从此以后,以我秦国文字为统一。<br />\n从此大家使用相同的文字,一个字再也没有多种写法,让所有人都只需要认识一种字便可以,如此可以让政令、交流更简单。<br />\n其后统一货币以及度量,货币统一,所有人都使用同一种货币,更便于买卖,也更便于管理,统一度量之后,臣民缴纳赋税也不会再出现相同赋税却因不同之度量而出现多寡之区别。<br />\n同时为了政令畅通,物资交流便利,臣建议陛下所修之道,可推行全国,让全国的车轨统一,这样马车皆可使用。”<br />\n李斯凯凯而谈,殿下百官也都若有所思。<br />\n说完之后,李斯突然从袖袍中取出一卷竹简,双手呈上,“皇帝陛下,斯研习我秦国文字大篆多年,为了节省笔墨,更加简易易懂,曾以大篆为原型,将之简化,称为小篆,此篇文章名为《仓颉篇》,请陛下审阅。”<br />\n一旁的赵高得到示意,立即将之呈上。<br />\n嬴政看了一眼,李斯的字确实是少有的好看、端正。<br />\n嬴政没有直接直接答应,而是看向其他人,“诸位臣工以为廷尉所提之建议如何?”<br />\n“臣以为便!”<br />\n韩非立即回道。<br />\n其他人也纷纷开口,表示认同。<br />\n“是啊,一个‘剑’字有十七八种写法,使用起来着实不便,朕确实该将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统统废除,只留下我秦文一种岂不美哉?”<br />\n嬴政脸上露出笑容,“灭齐国,置郡县,是地缘上的统一,但想要人心,想要稳定,还要得到文化、思想上的统一,想要将统一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记住,那就要货币,度量衡的统一。”<br />\n“接下来的秦国,就以廷尉之言而进行,驰道、马车之统一由廷尉亲自设计。”<br />\n“臣等遵旨!”<br />\n百官躬身喊道。<br />\n嬴政继续开口,“货币乃一国之重,是商人,是百姓交易之关键,必须由朝廷掌控,朕决定天下货币皆出咸阳,咸阳货币出少府;凡私铸者,抄没家产,夷三族!”<br />\n嬴政话音冷酷。<br />\n百官再次遵旨。<br />\n“天下田亩、舆图、人丁造册虽尽编入我秦国,但连年征战,人口凋零、迁徙,必有错乱,亦有人隐姓埋名、隐匿人丁,更有甚者入山为盗,人丁乃一国之根基,不可不察,朕命各郡、县、下至乡、亭、里、什伍从下至上上报人口,登记造册,下发身份令牌,凡隐觅人丁者罚,凡出行,必要有令,具体如何执行,丞相、廷尉、少府、仆射、谏议大夫、博士等人议之上奏。”<br />\n“臣等遵旨!”<br />\n王绾、李斯等人立即躬身回应。<br />\n“朕并天下,迁诸国富户十二万户以富咸阳,朕决定将咸阳以难之长安县并入咸阳,修路盖房,为表彰为我秦国立下功劳的先贤,朕决定以其姓名命名各街道之名、巷名,长安与咸阳合并之设计规划,与我秦国共荣天下,此事交于廷尉与少府负责。”<br />\n听完嬴政的话,百官无不表示激动,立即跪地,“陛下圣明,臣等能为陛下效命,死亦无憾!”<br />\n人过留名,雁过留声。<br />\n昔日专诸刺僚、聂政刺侠累虽死却留其名。<br />\n昔日张子入秦国朝堂,更是说出人之一生不过是为名为利,更言自己为名利而来。<br />\n就连吕不韦著书立说也不过是为了名。<br />\n世人都逃不过名利二字。<br />\n如今皇帝要为那些为秦国建立功勋的人,以其名来命名城区街巷,如此咸阳百姓,世世代代人人皆知先贤,岂不快乎?<br />\n而他们若是立下功勋,,是否也能留其名,让人时常念诵?<br />\n即便留不在咸阳,那是否能留在自己的老家呢?<br />\n因此百官大呼‘善’。<br />\n至于为何是李斯督造设计,因为李斯不止能力出众,执行力强,书法好,而且还懂设计,骊山陵寝便是李斯按照星象结合地利所排布,可以说一座骊山陵墓内中包含宇宙天地万物之生化奥妙。<br />\n因此凡是涉及到设计这一类的,总少不了李斯。<br />\n能者多劳。<br />\n到了这里已经到了中午,嬴政也直接让宫中上膳,大家稍微活动,便又开始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