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兵家篇9
('\n\t曹操暗暗叫苦,心道天幕也不铺垫一下就扔出这么个大雷,叫他如何面对文若。<br /><br />刚逢赤壁兵败,奉孝病重,其余臣子主持大局的能力都不如文若,曹操可不想这时候和对方离心。<br /><br />而且小皇帝的影响力虽然被他削弱到几近于无,但在一些读书人的心中还是很神圣的,尤其在一干儒家老臣那里。<br /><br />知晓了曹魏覆汉,那群老臣一怒之下会做出什么举动都说不定。<br /><br />曹操不担心自己的名声再臭一些,但能拯救一点是一点啊。<br /><br />宴明婉还不知道自己随口一个称呼引发了曹魏阵营的大动荡,喝了一口洛神花茶,她慢吞吞地解说道:【东汉元年,曹操出生于沛国谯县,年轻的他博览群书,很早便展现对武学的兴趣,尤其对军事策略有浓厚热爱。<br /><br />为了深入学习,曹操亲手抄录众多古代兵法家的谋略精华,甚至对《孙子兵法》这部经典之作进行了详尽的注解与阐释,这些努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br /><br />时人都认为曹操放荡不羁,将来不会有什么大作为,梁国人桥玄却认为他十分不凡。<br /><br />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即将陷入动荡,唯有非常人才能拯救时局,我认为那个人就是你。”<br /><br />桥公没有看错人,青年时期的曹操确实是一个名臣苗子。<br /><br />当时朝局纷乱不定,曹操初入仕途,担任洛阳北部尉。任职期间,他发明了“五色棒”,作为执法标志将其悬挂在衙门两侧,任何人违反夜禁制度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br /><br />蹇硕的叔叔触犯了夜禁令,曹操依法将其处死,此事震动京师,从此再也无人敢违反夜禁令。<br /><br />曹操一心想要大展拳脚,但不想自己的做法得罪了汉灵帝最宠幸的宦官,之后他被迫免职,在洛阳无事可做,只能回到家乡闲居。】<br /><br />“天底下的乌鸦一般黑,无论千年前还是千年后都一样。”明朝嘉靖年间,海瑞深深皱眉:“奸邪之徒满朝,忠良之辈却得不到重用,难怪那汉朝气数已尽。”<br /><br />“哼。”<br /><br />海瑞一拍惊堂木,霍然朝下方大吼一声:“姓吴的,你究竟贪污了多少百姓的粮米,赶紧如实招来,否则本县令今日就要了你的狗命!”<br /><br />“大人,大人饶命啊!”<br /><br />吴姓豪强泪流满面。<br /><br />这个二愣子到底从哪儿来的,他占据贫户田产多少年了,官府上上下下收了吴家银两,心照不宣地视若无睹,结果海瑞甫一上任不仅要他把吃的吐出来,还要治他的罪——<br /><br />说好你好我也好的官场规矩呢?<br /><br />你怎么不按理出牌啊!<br /><br />曹操眼神怀念,他想起了几十年前的往事,那时的他与袁绍是好友,两人年纪相仿,志同道合,看不惯奸臣乱政,都妄想着有朝一日清除蛀虫,做大汉的征西将军。<br /><br />结果汉廷早已病入膏肓,两人也有了新的际遇,野心随着地位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增长而喷发,一个小小的将军之位再也无法满足他们。<br /><br />二人从友谊到敌对,袁绍官渡兵败后忧愤而逝。<br /><br />“斯人已逝,万事俱付黄土。”<br /><br />【光和三年,曹操为陈武等被陷害的正直官员向汉灵帝上书,尽管言辞诚恳却未能得到皇帝的重视,这让他心中充满了失望。<br /><br />公元184年,绝望的贫苦百姓在张角带领下揭竿而起,掀起规模浩大的黄巾之乱。<br /><br />面对东汉王朝日益动荡的局面,一些有权势的人打算联合起来废除现任天子,他们邀请曹操共谋此事,而曹操毅然拒绝了。<br /><br />随后,一件谁也没想到的意外事发生,并州牧董卓掌握了国家大权,他性格残暴,弑杀少帝及太后,仗着军权的威势放纵士兵劫掠富户,奸杀妇女。<br /><br />董卓的行为激起天下讨伐。<br /><br />曹操抓住机会,乘势而起,壮大己身,到了四十二岁时,他采纳荀彧等谋士的建议,决定迎献帝于许都,通过“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方式来增强自身势力。<br /><br />这一计策十分巧妙,后世称他“挟天子以令诸侯”。】<br /><br />“好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撇嘴,可不就是吗,该死的曹贼仗着皇帝小儿在他手里,扯着张大义的旗子压制他们。<br /><br />这点连刘备都比他更有优势,对方乃中山靖王之后,刘氏宗室的名义比江东逆臣好听多了。<br /><br />“呵呵,曹操的行为与董卓没有任何分别,有朝一日,我势必讨此逆贼。”<br /><br />邺城。<br /><br />“丞相还有什么想说的。”<br /><br />面对荀彧定定的目光,曹操喉头干涩。<br /><br />说没有违逆汉室的念头?他说不出口。<br /><br />他已经走到了这个位置,不可能再回头,新帝不会容得下曹家。<br /><br />做周公还是做周文王,归政于汉室,还是将打拼下来的家业传给子孙——<br /><br />曹家能选择的路只有一条。<br /><br />不过,曹操虽然心里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但他确实没想过在活着的时候代汉自立!他希望自己至死都是汉臣的身份。<br /><br />“文若,你信我”曹操讷讷道。<br /><br />荀彧凄凉一笑,信什么,信他的主公没有不臣之心么?<br /><br />天幕已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他眼前站的这人,后世唤作“魏武帝”。<br /><br />荀彧伸手摘下黑色的冠帽,官渡战役后,曹操封他为万岁亭侯,食邑两千户,还想表他为三公,他使侄子荀攸推辞十几次才作罢。<br /><br />如今看来,这三公不一定是汉家的三公了。<br /><br />“亭侯之位,恐文若不能继续胜任。”<br /><br />君臣两人僵持在原地,其余人噤若寒蝉。<br /><br />这时候恐怕只有刘备和孙权两人才有心思听天上讲话:【曹操军事思想的核心是谋略,“欲攻敌,必先谋。”因而他也被称为兵权谋家。<br /><br />官渡之战是曹操指挥的经典战役之一,在这场战役中,他用两万兵力出奇制胜,成功击败袁绍的十万精兵。<br /><br />此战曹操屡出奇兵,巧用火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攻焚烧袁军的粮草,为取得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反观袁绍,军队内部不和,其本人又刚愎自用,屡次拒绝部下的正确建议,一再地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军心动摇,从而导致全军溃败。<br /><br />对于此战,历代名臣学者也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一,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br /><br />刘备轻轻点头,对后人评价官渡之战的这一段表示认同,“军师说袁贼骄傲轻敌,曹军攻守相济,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br /><br />正是对曹操能力的十分认可,他才会想方设法与吴军合作,一起抵抗曹军。<br /><br />毕竟当初谁都以为打赢了袁绍的曹操就要一统天下了。<br /><br />只有刘备,从未想过要投降,说是心中一点微不足道的野望也好,说是为了挽救倾颓的汉室也好。<br /><br />他从不认为曹操是一位圣明君主,也不愿臣服对方。<br /><br />想到这里,刘备的心情变得沉甸甸:“那曹贼日后竟然称帝,莫非他真的亡了大汉!”<br /><br />秦国。<br /><br />白起低头,兔毫笔不断在竹简上记录。<br /><br />火攻粮草?这些汉朝人打战真是一套一套的,嗯,都记下来,回头打其它诸侯国的时候用上。<br /><br />宴明婉:【曹操编写了《孟德公论兵》,书中提出许多关于兵法、军事组织和训练等方面的思想和见解,对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br /><br />比如曹操擅用火器和骑兵,利用地形实行分兵策略,建立有效的间/谍系统这些都是他在军事战略上的创新。<br /><br />曹操深知军事斗争离不开政治形势的配合。他认为要拯救社会,就必须拥有足够的武装力量。他不像春秋时期的吴国夫差那样只凭武力,不注重政治;也不像周朝诸侯徐偃王那样,以仁义代替用兵。他强调“兵以义动”,“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为了赢得战争中的政治主动权,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了争取人心,占领河北后免难民租赋,又发布抑豪强兼并令,以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谋士郭嘉颂扬他“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br /><br />同时,曹操认为经济的好坏关系着战争的成败,军队没有辎重粮食,就会走向灭亡。<br /><br />所以他吸取“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的经验,大兴屯田,达到了足食强兵的目的。】<br /><br />熙熙攘攘的秦朝臣子们一时间没了声。<br /><br />天女是不是对他们有意见?不然怎的一次两次戳他们痛处。<br /><br />嬴政唤治粟内史出列,秦朝农事相关的一切事务都由治粟内史掌管,包括征收渔税,田租赋税等。<br /><br />如今天幕点名,他自然要过问一番。<br /><br />治粟内史颤颤巍巍地上前,原以为的治罪却没有发生,嬴政只是吩咐他在麾下新设一个专管田地的部门,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官田耕作。<br /><br />“下设农都尉,大力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发展郡县农业技术,管理各地农民,废秦半之赋,田赋减为六税一。”<br /><br />秦统一全国后,实行“收泰半之赋”的税额,即每家征收谷物收获物的一半,除此以外,每顷土地还要缴饲草三石,禾杆二石,两物属于田租的附加税。<br /><br />嬴政思路清晰,陈胜吴广带领大泽乡农民起义让他明白了一件事。<br /><br />压是压不住的,只会逼得百姓逆反。<br /><br />吃饱穿暖,人才不会有那么多活络的心思。<br /><br />“从现在开始变,不晚。”嬴政沉声。<br /><br />天祖父?敢支持商君变法,他既大权在握,又有何不敢?<br /><br />他的伟业不会终结在这里,万世江山不行,就千世,千世不行,就百世,他会举着秦朝登上万朝之巅!<br /><br />秦朝百官心生佩服,贱民,啊不,黔首造反陛下都不介意,还降下如此仁慈的命令。<br /><br />不愧是陛下,此等心胸他们难以企及<br /><br />嬴政指尖点着桌面沉思,天幕里提到的间谍他了解。<br /><br />间谍就是间子,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往敌国安插细作都是基操了,只是嬴政没想到还有放奸细到敌方军营里的不要脸操作,那曹操如何做到的瞒天过海?<br /><br />无论如何,这汉朝颠覆了他的秦朝,如今也要被新的王者给覆灭了。<br /><br />乱世出英杰,汉末有这种人才在,不可能继续延续下去。<br /><br />“兵权谋家”<br /><br />书房内,正在整理父亲遗留书籍的蔡文姬听到天幕的话,素手挽起耳畔的碎发。<br /><br />她饱读诗书,父亲蔡邕是东汉著名的文臣与书法家,蔡文姬本人也是著名的才女,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后作《胡笳十八拍》,道尽悲愤别离之情。<br /><br />前两年,曹操思念蔡邕,用重金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如今蔡文姬重新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为妻,整理父亲死后留下的四千余卷书籍。<br /><br />天幕说的,蔡文姬听懂了。<br /><br />“曹公知人善用,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说他是兵权谋家很贴切。”<br /><br />董祀低头为妻子披上斗篷,闻言笑道:“天女此话一出,恐怕曹公在河北的人心又要大涨了。”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