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美人年代文随军日常 第182节
罗大姐的菜勺轻晃:“厂长,可不能耍威风啊,你是领导,得和工人们一样。”<br/> 周围的人也跟着笑起来。<br/> 香煎带鱼、辣椒炒肉、油爆大虾……一切都是熟悉的味道,林湘满嘴飘香:“咱们食堂的味道一定没变哎!还是那么好吃!”<br/> 匆匆赶来的马德发听闻笑道:“那是真没变,我每回放寒暑假都过来蹭饭吃。”<br/> 他也去打了一份饭,加入其中。<br/> 林湘眉眼弯弯:“羡慕你啊,离得近是有好处的。”<br/> ——<br/> 不用工作、不用读书,就在海岛上度假的感觉真的很好。<br/> 每日起床,遥遥一望就是平静湛蓝的大海,不算太冷的南边甚至算得上温暖舒适,周遭绿树成荫,仍是如春的景象,鱼虾蟹管够,随意地就能在下午晒着太阳和左邻右里聊聊天,时不时去119食品厂看看。<br/> 一厂的黄厂长和唐书记听说林湘回岛上,也邀请她过去坐坐,甚至特别客气地让她有什么消息别光给二厂说,也照顾照顾一厂。<br/> 毕竟人在首都,什么方针政策都是最灵通的。<br/> 林湘笑道:“黄厂长,唐书记,我哪有那么大能耐,不过你们放心,真要有什么,赵厂长也不是个会藏着掖着的。”<br/> 唐书记脸色一变:“那老赵是不会藏着掖着,可每回来透露消息都要我求他,不求不说!还得薅我点烟或者酒走,这是人不?”<br/> 真是风水轮流转!林湘心想,现在全是赵厂长拿捏唐书记了!<br/> 在海岛上轻松惬意的寒假时光匆匆过去,到了返程的日子,林湘一家人收到了许多特产,全是些海鲜干,让他们拿回首都吃的。<br/> 登船离开时,亲朋好友在码头送了送。<br/> 天空湛蓝,金灿灿的阳光铺满整个海面,波光粼粼,唯有一艘客船划过,荡起纯白的水花,码头上的人们挥着手,船上的人也挥着手,遥遥相望。<br/> 1980年,林湘回到海岛上,又再次离开,即将开始自己的大三生涯。<br/> ++++<br/> 两年后。<br/> 1982年1月,首都,京大。<br/> 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迎来了毕业典礼。<br/> 这也是唯一一届在春天入学,在冬天毕业的大学生。<br/> 经贸系的毕业典礼在系礼堂举行,学生依次上台,接受系领导的祝贺,并发放毕业证书。<br/> 林湘站上讲台,和系领导握手,听到一句恭喜毕业,以及:“毕业后也要争取当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友善,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br/> 林湘接过毕业证书,认真道:“谢谢主任,我会记住的。”<br/> 305宿舍六人齐聚,借着关系不错的校报记者的照相机,在寒风凛冽的京大湖畔留下了一张合影。<br/> 四年时光,相识相聚是缘分,如今毕业,亦有万般不舍。<br/> “王明,这底片送我们吧,我们自个儿拿到照相馆去洗,一人留一张作纪念。”钟丽华同校报记者打商量。<br/> “行,底片送你们!”<br/> 钟丽华就是本地人,自告奋勇去洗照片:“等我去照相馆洗好了,就给你们一人一张啊,以后每年都要检查!”<br/> “好。”<br/> 冯秋月作为宿舍大姐发话:“毕业了也不能断了联系,咱们有空也要多聚聚!”<br/> “那肯定的!”其他五人连声应下。<br/> 京大校门口,毕业学生们各奔东西,当初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来,如今也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走。<br/> 林湘什么行李都没有,就身上一个单肩包,还算轻省,所有东西早在两个月时间里就陆续搬回家了。<br/> 朱漆宫门下,贺鸿远正同牵着孙女的贺桂芳等待,来接林湘回家。<br/> “咱们湘湘毕业了,不容易啊!”贺桂芳觉得自己儿媳是最厉害的,能考上京大,现在又顺利毕业,可了不得。<br/> 林湘笑容满面:“是啊,都四年了,时间过得真快。”<br/> “妈妈!”六岁多的小贺琳拉着妈妈的手,激动,“妈妈毕业啦,我什么时候毕业啊?”<br/> 林湘:“……”<br/> 去年九月刚上小学一年级的闺女已经在想着毕业的事了!<br/> 距离大学毕业可得等个十多年呢。<br/> 贺鸿远指着京大大门,对闺女道:“以后要不要跟你妈一样在这儿读书?”<br/> 小椰子摇头:“不要,我还是想读幼儿园!”<br/> 老父亲:“……”<br/> 《我那特别没有追求的闺女》<br/> 一家四口为了庆祝林湘大学毕业,当晚去了烤鸭店吃饭。<br/> 京市烤鸭闻名全国,烤制后的外皮酥脆,内里的鸭肉则鲜嫩油润,裹上甜面酱的鸭肉放进薄薄的面皮,再搭配大葱丝、黄瓜条一起,卷成卷送入口中。<br/> 一口咬下去,鸭皮的酥、鸭肉的嫩、甜面酱的香甜、葱丝的清新和黄瓜的爽脆交织混合,在口中味蕾迸发,瞬间令人产生巨大的满足感。<br/> 一只烤鸭要八块钱,在如今绝对算得上是高价,可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眼疾手快做起小本生意的一些老百姓来说,腰包逐渐鼓了,也敢吃得奢侈了。<br/> 林湘刚吃了个丈夫卷的烤鸭卷,转头又被闺女喂上一卷烤鸭:“妈妈,吃!”<br/> 满口停不下来的林湘喝光一瓶椰子汁,准备再点一瓶饮料时,突然发现这店里竟然开始供应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了。<br/> 服务员热情介绍:“这是新上的,以前在友谊商店才有卖,只有外国人能喝嘞,现在咱们也能买,就是价格贵点啊,四毛钱一瓶。”<br/> 北冰洋汽水与其他果汁汽水去年才涨价到两毛一瓶,可这与可乐仍有不小的价格区别。<br/> 不过最令人惊讶的是,可口可乐竟然开始对外销售了。<br/> “那咱们尝尝。”贺鸿远看媳妇儿陷入沉思,闺女则是眼巴巴望着,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一口气点了四瓶可口可乐,“看看味道怎么样?”<br/> 小孩子总是最喜欢碳酸饮料的,小贺琳喝可乐喝得打嗝,可觉得香香甜甜的,真好喝。<br/> 林湘饮下一口后,突然想起来什么。<br/> 她终于想起来在如今各地流行的国产汽水品牌为什么会销声匿迹数十年。<br/> 没记错的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产汽水也会得到迅猛发展,可是一切都戛然而止于九十年代。<br/> 中外合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通过合资控股,在国产汽水品牌根本没玩明白资本发展的情况下,抢占主导权,将国产汽水一一踢出局,再用各种条款制约国产汽水,难以正常生产、销售,最后全面占领了市场。<br/> 现在的烤鸭店里,不少人桌上的各类国产汽水,北冰洋、山海关汽水、崂山可乐……日后都将有长达数十年的销声匿迹。<br/> 而这一世,异军突起的119椰子汁,是否也会在其中呢?<br/> 第100章 幸福在左,报应在右<br/> 多年后的事情难以琢磨,最关键的还是着眼当下。<br/> 林湘在大学毕业后难得地休息了一个多月,什么都不用做,就等着三月去国家发展总局报道。<br/> 毕业前,京大分配工作,这所名牌大学的学生自然是各单位的香饽饽,人手一个铁饭碗,从市政职工到教师,应有尽有。<br/> 各单位会根据学校提供的学生在校成绩、奖项、思想觉悟评语以及学生个人意愿进行要人。<br/> 林湘自个儿报名的国家发展总局,顺利拿到了这份铁饭碗工作。<br/> 按部就班地坐办公室有些枯燥,而配合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国家发展总局倒是有些意思,林湘挺满意。<br/> 普通人挤破头也进不去的体制内,后世考公卷得不行的体制内,这下真是让林湘挤进去了。<br/> 三月初,林湘上国家发展总局报道,成为一名普通干事。<br/> 该说不说,发展总局总归是和改革开放挂钩的,每日工作也多是忙碌于各类经济发展,私营经济渐起火苗,外资频频试探想要进入华国市场。<br/> 在这里,接触的都是第一手消息。<br/> 工作三个月时间,林湘和办公室里四名同事熟识起来,同事们年龄都比林湘大,基本在四十左右,人都挺好相处,尤其是对京大过来的高材生不一样。<br/> “我就说京大出来的是不一样,看看做事情多仔细。”郝大姐闺女今年六月也要参加高考,盼着孩子也考个京大,“希望我闺女能沾沾小林的光。”<br/> 林湘笑道:“郝大姐,那我可等着你闺女成我学妹了。”<br/> “那感情好,真考上了给你发糖,借你吉言。”<br/> 办公室里工作并不繁重,多数是处理各类文件,时不时再出门和工商局以及外务局那边互通,这种外出的机会特好,只要办好事儿,基本都能早下班。<br/> 这天,林湘去了趟工商总局,同负责私人营业执照办理的科长确认了信息。<br/> 两年前,工商局签发了全国第一张私人营业执照,也算是为小打小闹的私人买卖上了一层官方保证,接下来的两年间,陆续有个体户来申请执照,从无到有,路子也是通了。<br/> 林湘和工商局这边确认好,结束工作时才下午三点半。<br/> 她慢悠悠往首都军区去,走到家属院后门却拐了个弯儿,先去接在军区小学念书的闺女放学。<br/> “妈妈!”贺琳小朋友上个月刚满七岁,身材还抽条了些,是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br/> 小姑娘两条高高的辫子束在两侧,上头各扎了一朵纱巾小红花,唇红齿白,漂亮极了,正小跑着奔向妈妈。<br/> “妈妈,你今天下班好早啊!”<br/> “妈妈今天工作完成得早,你呢,今天上学怎么样?”<br/> “我也好!”<br/> 昨儿,贺桂芳提前得知儿媳要早下班去接孩子,便就在家属院里准备晚饭,等听着这娘俩上楼的脚步声,笑眼一现:“湘湘和琳琳回来啦?”<br/> “回来啦,奶奶!”贺琳飞奔至奶奶身边,着急地问,“奶奶,今天吃什么?”<br/> 林湘走在后头,不知道闺女怎么这么能跑,精力也特别旺盛,兴许真是完美继承了她爸的本事。<br/> 就是一点,馋是真馋,天天都操心吃。<br/> 傍晚时分,被借调到首都军区的贺鸿远也回到家属院,往日的白色军装变成橄榄绿军装,同样的英姿挺挺,加上岁月沉淀之下,男人身上添了几分稳重气息。<br/> 饭桌上,贺琳小朋友最忙碌,要吃肉吃菜,还要叽里咕噜说话。<br/> 这孩子话痨,能把上学早上到下午的事儿都讲一遍。<br/> “今天老师教我们认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