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棠问:“有鱼吗?”<br />
“有。”<br />
吴大赶忙的从一旁的水缸里捞出一条鱼放到案板上。<br />
苏棠对吴大微微颔首。<br />
她记得吴大。<br />
那日里是吴大奋不顾身把前面牵驴的人压下,李清田才及时的拨转驴车回去。<br />
苏棠抬手,手指精准抵入鳃盖缝隙。<br />
就在吴大松手的同时,手指一剜一挑,两片鲜红的鳃叶就已剔出。<br />
锐利的刀芒不知道什么时候落在苏棠的手上,刀尖自下而上,剖腹如裁纸,内脏随刀锋滑落,腹腔竟不见半点血污。<br />
旁边看着的众人不由惊呼。<br />
李清田亦是。<br />
她从没见过小娘子收拾鱼肉,可怎么竟是如此熟练的好似已经处理了十几年。<br />
刘阿大的脑门上瞬间出了汗。<br />
若是处理到此地步的是如他这样的老手也就算了,可这小娘子才多大?十六?<br />
再看她转腕间刀身横拍鱼身,鳞片飞溅如碎雪,三下便露出青玉般的鱼皮。<br />
仍还是那把刀,沿鱼脊骨游走,只听着极轻的“沙沙”声,鱼肉如书页般翻开。<br />
剔出的中骨仍挂着透亮的胶质,鱼尾轻震间,肉已化作蝉翼薄片。<br />
案板干净如初,唯有鱼头微张着嘴,仿佛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已经被剥皮拆骨。<br />
紧跟着鱼片用蛋清,盐,花雕酒抓了一把。<br />
看似刻意,又好似理应如此。<br />
随后又是胡萝卜白萝卜等物,波浪刀下,卷成环。<br />
同样刀工精湛,可因为早先那一手剥鱼的本事,也算不上什么了。<br />
随后松茸切碎,加过热的油浸泡些许,松茸的香气渐渐浓重,又是混合高汤、生粉勾芡至浓稠,倒在摆成环形的萝卜和鱼上,上蒸锅。<br />
看似简单,却又是处处可见细致。<br />
至少刚才他们所见都觉得自己能做。<br />
但只有几个人觉得他们做不来。<br />
这菜想要做得好,除了火候,配料刀工缺一不可。<br />
“掌柜厉害!”<br />
“厉害,厉害!”<br />
两拨人没有一个不出声赞叹。<br />
李清田取下苏棠身上的厨衣,苏棠浅笑盈盈,身上全无半分的厨房烟尘之态,似是只做了微不足道的一点点。<br />
“今日突发奇想,诸位也尝尝味道如何。”<br />
“必是绝顶的滋味。”刘阿大立刻道。<br />
“蒙吉言。”苏棠又对吴大示意。<br />
吴大上前。<br />
“数到十。”苏棠看向蒸锅。<br />
吴大应声,一声声的高呼:“一,二,三……”<br />
而随着吴大的声音,厨房内的鱼香也隐约可闻。<br />
四周的声音也都安静下来。<br />
当“十”落地,吴大掀开锅盖。<br />
随着热气氤氲滚滚,鱼香如同狂风在厨房内席卷而出。<br />
第15章 狗不懂<br />
低沉的天色,隐隐飘下雪花。<br />
平安小栈的门板刚拿开,就听到外面的呼喝:“你们小栈开门也太准时了,就不能早点儿?”<br />
“快快,一碗刀削面,要辣的。”<br />
“……”<br />
声儿还没进去,人已经钻过门板缝儿进去了。<br />
小栈的伙计向田嘿笑着:“裴大官人可是又挨了家里悍妇数落了?”<br />
“滚滚,就你耳聪目明,小子,等你成亲了,还不如我呢~”<br />
“嘿,咱才不成亲呢~”<br />
向田扭头往街面上吆喝着:“客官,来小栈吃碗刀削面啊,天正凉着,一碗刀削面从头发丝到脚底板的痛快熨帖,咱们安城县独一份的刀削面啦——”<br />
“……”<br />
小栈内的人流随着打开的门,很快的热闹起来。<br />
“虽说外头也有刀削面,可每日里的量也太少了些,刚到摊子跟前,没了,要不然才不多花这十来文往屋里头来呢。”<br />
“天凉了,还是屋里头暖和。”<br />
“面和面可不一样。”<br />
“那倒是,不过今儿一早我可是瞧着你吃了两碗刀削面啊,还来这边作甚?”<br />
“等着午上的牡丹鱼片。”<br />
“今儿有?”<br />
“嗯,每隔一日二十条,十条预定,十条先到先得。”<br />
“向田,我来一份<br />
牡丹鱼片、”<br />
“……”<br />
店里的客人听着这一声吆喝,也忽的喧杂起来。<br />
“我这里一份。”<br />
“还有我一分。”<br />
“……”<br />
高声的吆喊随着刀削面龙须面的浓汤辛香飘出。<br />
这时,平安小栈旁边的“俞家竹编”的门板打开,精壮的汉子出来,听着隔壁的热闹,笑着开始把自家的竹编拿出来。<br />
刚拿出来几个竹编制物,就有人过来问询几价。<br />
汉子憨笑着连忙迎上。<br />
呼吸间,浓香充斥胸腹。<br />
************<br />
安城县县令宅邸。<br />
“啪”一声。<br />
桌上放下一大碗,汤底都喝的干干净净。<br />
赵大官人扶着肚子往椅背上一靠,舒舒服服的拍了几下。<br />
旁边的赵夫人微微摇头。<br />
对面坐着的刘县令刘堂山一个冷眼瞥过去,赵大官人赶忙的露出憨笑:“还是大舅哥家里的刀削面地道。”<br />
刘堂山嘴角微不可微的勾了下,满意之色触目可及。<br />
赵夫人低声问:“兄长还不动手么?”<br />
刘堂山缓缓放下碗筷,旁边的侍婢奉上茶水,湿布等,慢悠悠的收拾着。<br />
赵德夫妇也放下碗筷,旁边的侍婢上前侍奉。<br />
刘堂山捋着自己的胡子,待看到两人收拾的差不多,方道:“你们啊,急功近利。”<br />
“原本不过升斗小民,就是因为尔等念着区区的配料方子,结果成了书堂院的学子,如今还是那位的学生弟子,有他在,有些手段就使不得。”<br />
“若只是几个方子,几口面也就罢了,不过一时口舌之欲,可前些时日的牡丹鱼片就是上好的佳品,堪比当年之鹿鸣宴。”刘堂山不免缅怀。<br />
鹿鸣宴,乃大乾朝廷荣宠新科进士的宴会,所宴都是大人物,宴上的吃食据说都是宫中御厨所作。<br />
“兄长所言极是,虽说咱府上也学了些,然比起小栈里的手艺还是差了些。”赵夫人道。<br />
“前日那什么阿大的不是说已经出师了?”赵德纳闷。<br />
刘堂山哼声:“前日那小娘子又出了一道烤肉。”<br />
烤肉?<br />
赵德夫妇面面相觑。<br />
烤肉有什么奇怪的?<br />
刘堂山不用看就知道这对夫妻啥也不知道,兀自的咂摸了下嘴巴,唇齿之间好似还能感觉到那外焦里嫩,炭香交织,软糯可口,满口生香之感。<br />
明明是烤肉,可怎么就让他这牙口也吃的流连忘返。<br />
赵德夫妇见自家大哥(大舅哥)的神情就知道自己先前小瞧那名不见经传的烤肉了。<br />
“还真是祖传的手艺?”赵德喃喃。<br />
要不然这秘方菜品什么的怎么一个接着一个。<br />
“所以,要慢,急什么。”刘堂山沉声。<br />
“是。”赵德夫妇应声。<br />
若是早知道她有这些东西,当时就不急着也要什么麻辣烫的方子了,结果现在麻辣烫的方子在他手里不错,她也不再用麻辣烫,可麻辣的味道早就已经风靡安城县,甚至听说旁的州县也已经有了。<br />
正就是赵德懊恼的时候,又听着刘堂山道:“过几日侍郎家的独子要往这里游玩一番。”<br />
赵德夫妇立刻双目泛光:“哥哥(大舅哥)要升官了?”<br />
刘堂山嘴角掀起一抹得色,道:“若是得宜,不日便能升一升了。”<br />
“太好了。”赵德夫妇欣喜不已。<br />
“那小子也是个爱吃的。”刘堂山睇了眼。<br />
赵德夫妇立刻明悟:“哥哥(大舅哥)放心。”<br />
赵德又加了句:“妹婿也会告知黄家郎君。”<br />
“他啊,可好些了?”刘堂山问。<br />
赵德想到黄家郎君的模样,嘿笑道:“伤筋动骨一百天,这才多少时日~”<br />
刘堂山幽声:“好生照顾着,终也是黄家的人。”<br />
“是,妹婿懂。”<br />
******<br />
忙碌了一日总算是能歇下来的平安小栈。<br />
账房内,借着勤工俭学名头的刘子瑜在忙着算账。<br />
外院里伙计和厨房的师傅们说着话。<br />
内院,隔着窗户看了眼守在门口的大黑,李清田拧着眉头坐到苏棠对面,一脸深沉:“不对劲,很不对劲。”<br />
“以往赵家怎么也有几个探头探脑的,可这两日竟是格外的老实。”<br />
“莫不是怕了我们?”<br />
李清田说着,自己都没有底气。<br />
苏棠沉吟:“或许有更要紧的事。”<br />
“何事?”李清田忽的眼中一亮,“因为临县的小吃一条街?”<br />
苏棠微微挑眉。<br />
临县的小吃一条街就是她给那位廖一成廖大人的法子。<br />
既决定要离开平安镇往安城县来,安城县周遭的地方长官总要得知一二,身为平民,不知道官长们的性情,但总归知道临县的县令是军伍退下来的。
“有。”<br />
吴大赶忙的从一旁的水缸里捞出一条鱼放到案板上。<br />
苏棠对吴大微微颔首。<br />
她记得吴大。<br />
那日里是吴大奋不顾身把前面牵驴的人压下,李清田才及时的拨转驴车回去。<br />
苏棠抬手,手指精准抵入鳃盖缝隙。<br />
就在吴大松手的同时,手指一剜一挑,两片鲜红的鳃叶就已剔出。<br />
锐利的刀芒不知道什么时候落在苏棠的手上,刀尖自下而上,剖腹如裁纸,内脏随刀锋滑落,腹腔竟不见半点血污。<br />
旁边看着的众人不由惊呼。<br />
李清田亦是。<br />
她从没见过小娘子收拾鱼肉,可怎么竟是如此熟练的好似已经处理了十几年。<br />
刘阿大的脑门上瞬间出了汗。<br />
若是处理到此地步的是如他这样的老手也就算了,可这小娘子才多大?十六?<br />
再看她转腕间刀身横拍鱼身,鳞片飞溅如碎雪,三下便露出青玉般的鱼皮。<br />
仍还是那把刀,沿鱼脊骨游走,只听着极轻的“沙沙”声,鱼肉如书页般翻开。<br />
剔出的中骨仍挂着透亮的胶质,鱼尾轻震间,肉已化作蝉翼薄片。<br />
案板干净如初,唯有鱼头微张着嘴,仿佛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已经被剥皮拆骨。<br />
紧跟着鱼片用蛋清,盐,花雕酒抓了一把。<br />
看似刻意,又好似理应如此。<br />
随后又是胡萝卜白萝卜等物,波浪刀下,卷成环。<br />
同样刀工精湛,可因为早先那一手剥鱼的本事,也算不上什么了。<br />
随后松茸切碎,加过热的油浸泡些许,松茸的香气渐渐浓重,又是混合高汤、生粉勾芡至浓稠,倒在摆成环形的萝卜和鱼上,上蒸锅。<br />
看似简单,却又是处处可见细致。<br />
至少刚才他们所见都觉得自己能做。<br />
但只有几个人觉得他们做不来。<br />
这菜想要做得好,除了火候,配料刀工缺一不可。<br />
“掌柜厉害!”<br />
“厉害,厉害!”<br />
两拨人没有一个不出声赞叹。<br />
李清田取下苏棠身上的厨衣,苏棠浅笑盈盈,身上全无半分的厨房烟尘之态,似是只做了微不足道的一点点。<br />
“今日突发奇想,诸位也尝尝味道如何。”<br />
“必是绝顶的滋味。”刘阿大立刻道。<br />
“蒙吉言。”苏棠又对吴大示意。<br />
吴大上前。<br />
“数到十。”苏棠看向蒸锅。<br />
吴大应声,一声声的高呼:“一,二,三……”<br />
而随着吴大的声音,厨房内的鱼香也隐约可闻。<br />
四周的声音也都安静下来。<br />
当“十”落地,吴大掀开锅盖。<br />
随着热气氤氲滚滚,鱼香如同狂风在厨房内席卷而出。<br />
第15章 狗不懂<br />
低沉的天色,隐隐飘下雪花。<br />
平安小栈的门板刚拿开,就听到外面的呼喝:“你们小栈开门也太准时了,就不能早点儿?”<br />
“快快,一碗刀削面,要辣的。”<br />
“……”<br />
声儿还没进去,人已经钻过门板缝儿进去了。<br />
小栈的伙计向田嘿笑着:“裴大官人可是又挨了家里悍妇数落了?”<br />
“滚滚,就你耳聪目明,小子,等你成亲了,还不如我呢~”<br />
“嘿,咱才不成亲呢~”<br />
向田扭头往街面上吆喝着:“客官,来小栈吃碗刀削面啊,天正凉着,一碗刀削面从头发丝到脚底板的痛快熨帖,咱们安城县独一份的刀削面啦——”<br />
“……”<br />
小栈内的人流随着打开的门,很快的热闹起来。<br />
“虽说外头也有刀削面,可每日里的量也太少了些,刚到摊子跟前,没了,要不然才不多花这十来文往屋里头来呢。”<br />
“天凉了,还是屋里头暖和。”<br />
“面和面可不一样。”<br />
“那倒是,不过今儿一早我可是瞧着你吃了两碗刀削面啊,还来这边作甚?”<br />
“等着午上的牡丹鱼片。”<br />
“今儿有?”<br />
“嗯,每隔一日二十条,十条预定,十条先到先得。”<br />
“向田,我来一份<br />
牡丹鱼片、”<br />
“……”<br />
店里的客人听着这一声吆喝,也忽的喧杂起来。<br />
“我这里一份。”<br />
“还有我一分。”<br />
“……”<br />
高声的吆喊随着刀削面龙须面的浓汤辛香飘出。<br />
这时,平安小栈旁边的“俞家竹编”的门板打开,精壮的汉子出来,听着隔壁的热闹,笑着开始把自家的竹编拿出来。<br />
刚拿出来几个竹编制物,就有人过来问询几价。<br />
汉子憨笑着连忙迎上。<br />
呼吸间,浓香充斥胸腹。<br />
************<br />
安城县县令宅邸。<br />
“啪”一声。<br />
桌上放下一大碗,汤底都喝的干干净净。<br />
赵大官人扶着肚子往椅背上一靠,舒舒服服的拍了几下。<br />
旁边的赵夫人微微摇头。<br />
对面坐着的刘县令刘堂山一个冷眼瞥过去,赵大官人赶忙的露出憨笑:“还是大舅哥家里的刀削面地道。”<br />
刘堂山嘴角微不可微的勾了下,满意之色触目可及。<br />
赵夫人低声问:“兄长还不动手么?”<br />
刘堂山缓缓放下碗筷,旁边的侍婢奉上茶水,湿布等,慢悠悠的收拾着。<br />
赵德夫妇也放下碗筷,旁边的侍婢上前侍奉。<br />
刘堂山捋着自己的胡子,待看到两人收拾的差不多,方道:“你们啊,急功近利。”<br />
“原本不过升斗小民,就是因为尔等念着区区的配料方子,结果成了书堂院的学子,如今还是那位的学生弟子,有他在,有些手段就使不得。”<br />
“若只是几个方子,几口面也就罢了,不过一时口舌之欲,可前些时日的牡丹鱼片就是上好的佳品,堪比当年之鹿鸣宴。”刘堂山不免缅怀。<br />
鹿鸣宴,乃大乾朝廷荣宠新科进士的宴会,所宴都是大人物,宴上的吃食据说都是宫中御厨所作。<br />
“兄长所言极是,虽说咱府上也学了些,然比起小栈里的手艺还是差了些。”赵夫人道。<br />
“前日那什么阿大的不是说已经出师了?”赵德纳闷。<br />
刘堂山哼声:“前日那小娘子又出了一道烤肉。”<br />
烤肉?<br />
赵德夫妇面面相觑。<br />
烤肉有什么奇怪的?<br />
刘堂山不用看就知道这对夫妻啥也不知道,兀自的咂摸了下嘴巴,唇齿之间好似还能感觉到那外焦里嫩,炭香交织,软糯可口,满口生香之感。<br />
明明是烤肉,可怎么就让他这牙口也吃的流连忘返。<br />
赵德夫妇见自家大哥(大舅哥)的神情就知道自己先前小瞧那名不见经传的烤肉了。<br />
“还真是祖传的手艺?”赵德喃喃。<br />
要不然这秘方菜品什么的怎么一个接着一个。<br />
“所以,要慢,急什么。”刘堂山沉声。<br />
“是。”赵德夫妇应声。<br />
若是早知道她有这些东西,当时就不急着也要什么麻辣烫的方子了,结果现在麻辣烫的方子在他手里不错,她也不再用麻辣烫,可麻辣的味道早就已经风靡安城县,甚至听说旁的州县也已经有了。<br />
正就是赵德懊恼的时候,又听着刘堂山道:“过几日侍郎家的独子要往这里游玩一番。”<br />
赵德夫妇立刻双目泛光:“哥哥(大舅哥)要升官了?”<br />
刘堂山嘴角掀起一抹得色,道:“若是得宜,不日便能升一升了。”<br />
“太好了。”赵德夫妇欣喜不已。<br />
“那小子也是个爱吃的。”刘堂山睇了眼。<br />
赵德夫妇立刻明悟:“哥哥(大舅哥)放心。”<br />
赵德又加了句:“妹婿也会告知黄家郎君。”<br />
“他啊,可好些了?”刘堂山问。<br />
赵德想到黄家郎君的模样,嘿笑道:“伤筋动骨一百天,这才多少时日~”<br />
刘堂山幽声:“好生照顾着,终也是黄家的人。”<br />
“是,妹婿懂。”<br />
******<br />
忙碌了一日总算是能歇下来的平安小栈。<br />
账房内,借着勤工俭学名头的刘子瑜在忙着算账。<br />
外院里伙计和厨房的师傅们说着话。<br />
内院,隔着窗户看了眼守在门口的大黑,李清田拧着眉头坐到苏棠对面,一脸深沉:“不对劲,很不对劲。”<br />
“以往赵家怎么也有几个探头探脑的,可这两日竟是格外的老实。”<br />
“莫不是怕了我们?”<br />
李清田说着,自己都没有底气。<br />
苏棠沉吟:“或许有更要紧的事。”<br />
“何事?”李清田忽的眼中一亮,“因为临县的小吃一条街?”<br />
苏棠微微挑眉。<br />
临县的小吃一条街就是她给那位廖一成廖大人的法子。<br />
既决定要离开平安镇往安城县来,安城县周遭的地方长官总要得知一二,身为平民,不知道官长们的性情,但总归知道临县的县令是军伍退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