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既然是妹妹送的鲜花,自然要插在最显眼的地方,让所有人都好好瞧一瞧。<br />
南宫逸羡站在人群中,安静地看着从面前经过的队伍。<br />
今日运气倒是不错,还能见识到大梁三鼎甲的风采。<br />
南宫逸羡看着队伍渐渐走远,正想去美食街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的美食,就听到周围的议论声——<br />
“听说一品楼刚推出的状元及第粥就是小沈大人在科考前为了她两个哥哥做的。”<br />
“真的假的,那沈家两位郎君此番能够高中,岂不是跟那状元及第粥有关??”<br />
“虽然听着有点邪乎,可我觉得有可能。沈恪思纵然有才华,可年纪还是轻了一些。按理说,他被点为探花的可能性很大,怎么就成了状元了呢?”<br />
“说不定小沈大人本身就是有福之人,这道状元及第粥代表了她的祝福。凡是吃了这道粥的考生,应该都能够考得不错。”<br />
“你这么说也有道理。我侄子也在国子监读书,他说薛琮每日都会跟沈家兄弟一起用午膳,沈家兄弟常常把沈家送来的膳食同他一起分享。说不定,薛琮当时也吃了那道状元及第粥。”<br />
“那可不得了啊,吃了状元及第粥的人,出了一个状元,一个探花。家中若有人要科考的,这粥再贵,也得买来尝尝。”<br />
“那我得带我儿子去一品楼尝尝那状元及第粥才行。”<br />
"我也得赶紧去一品楼预约一下,免得被人抢光了。“<br />
”我家中倒是没人要科考,但也想去尝尝。说不定也能够沾沾福气呢。”<br />
“你们去一品楼吧,我要去美食街。我听说因为沈家两位郎君都高中,美食街有一个区域里安排了免费赠送的吃食,只要上前对沈家道贺,就能够领一份。”<br />
“那我也要去,不用花银子还能沾沾喜气。”<br />
南宫逸羡听着周围人的对话,嘴角上扬。<br />
状元及第粥吗??<br />
听着就挺有意思的。<br />
他看向秦迦:“走,去一品楼。”<br />
——正文完——<br />
第575章 完结感言<br />
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字,心里百感交集。<br />
狠狠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涌上心头。<br />
看了一下,这本书一共写了一百二十多万字,把我吓了一跳。<br />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写出这么长的一本小说。<br />
有些评论我一直没有怎么回应,现在借着这个机会,说一说我的看法。<br />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想法很简单。<br />
就是把生活中的美食融入到小说里,借着温馨愉快的故事向读者展示美食文化。<br />
确定了女主和女主家的人设和背景后,我就动笔了。<br />
基本没有考虑太多别的,反正就是围绕着美食写。<br />
看似主题是美食,其实我更想表达出美食背后隐藏着的文化和历史背景。<br />
在我看来,美食不仅仅是食物,它们的背后还有许多人文历史和民俗传承。<br />
其实在原本的设想中,这本小说还要写很多很多美食。<br />
如果光写美食,我可以写到地老天荒。<br />
至少这本书会把一年四季都写一遍,每个季节,每个节日的特定食物都会轮番上场。<br />
可由于种种原因,我还是决定让这本小说在这个时候结束。<br />
舍不得这本书的宝宝们不要伤心,有些没来得及在正文中展开的剧情,我会在番外补上。<br />
以下是我关于小说读者们评论的回应:<br />
一,关于女主cp<br />
这本小说从刚开始写到完结,一直有人问我女主有没有cp。<br />
其实不是我不愿意回答,而是我也不知道答案。<br />
刚开始构思小说的时候,我是想给女主一个官配的。<br />
可写着写着,我突然不知道给女主一个什么样的官配了。<br />
以前总听人说作者写小说的时候会代入主角,我不知道怎么的,写着写着就自动代入了老母亲的角色。<br />
本来有些男性角色看着挺好的,可一想到要给女主当官配,突然就能够从他们身上挑出很多缺点来。<br />
为人父母应该就是这种感觉吧。<br />
担心有不怀好意的人出现在孩子身边,担心孩子离自己太远。<br />
担心孩子长不大,又担心孩子长得太快。<br />
担心孩子过得不好。<br />
真的不敢想象,如果以后真的生了个女儿,我会变成多么难搞的丈母娘。<br />
╮(╯_╰)╭<br />
就这样,操碎心的老母亲挑来挑去的,让女主单到了结局。<br />
女主是有番外的,到时候我应该会给她安排一个比较靠谱的官配。<br />
如果坚持无cp的宝宝们到时候可以直接跳过女主的番外,只看别人的。<br />
二,计算机专业的女主为何厨艺高超?<br />
有人质疑女主明明是计算机专业的,为什么会做那么多美食,比厨师还厉害。<br />
其实女主的人设是有原型的,计算机女宝也可以是会吃会做的吃货啊。<br />
也许厨师只会做自己擅长的菜系,但吃货可是忍不住,什么都想要下手试一试的。<br />
学什么专业跟擅长厨艺又不冲突。<br />
也许这个吃货就是认死理,喜欢的美食一定要琢磨透,想尽一切办法完美地复刻出来呢。<br />
三,写小说的时候会不会饿?<br />
有读者问我,写小说的时候会不会饿,会不会馋。<br />
答案是不会,哈哈哈。<br />
因为大部分时候主角团们吃什么,我要么当时也在吃,要么刚吃完不久。<br />
又或者,那是我平时经常吃的食物。<br />
只有这样写出来的美食品鉴,才是最真实的。<br />
四,关于小说里的美食<br />
经常见到读者问为什么书里写的大部分是南方,尤其是广东美食。<br />
为什么很少北方美食。<br />
很简单,因为作者是广东人。<br />
小说作者创造不出自己认知以外的世界,也很难写好没见过,没吃过的美食。<br />
北方也有很多美食,只是我更倾向于从身边熟悉的食物写起。<br />
五,关于书中各种食材<br />
一开始,我写得还挺开心的。<br />
有时候没时间,也会在高铁,飞机上构思剧情,然后记下来。<br />
一回家或者到酒店就立刻写写写。<br />
可慢慢地,就开始有些迷茫,甚至陷入了一个新人作者可能都会遇到的误区。(如果有新人作者宝宝看到,希望你可以避免这一点。)<br />
有一段时间,这本书吸引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读者。<br />
哪怕开头就强调了这是架空文,还总有人给差评,理由是我写得假,没有逻辑。<br />
例如古代不能吃牛肉,古代没有这个酱,没有那个酱,古代不可能出现奶油,吉利丁……<br />
甚至还有人说古代连皇帝也吃不到活海鲜,其他人更别想了。<br />
( ̄▽ ̄)"<br />
其实我很想说,那么多朝代,并不是每个都城都在内陆。<br />
哪怕在内陆,只要皇帝想,也是可以吃到活海鲜的。<br />
有人生怕我看不到,还跑到作者说下面批评我不够严谨,假得很。<br />
看到那些评论的时候,我很惊讶。<br />
架空小说看的难道不应该是行文逻辑,为什么要在书里找历史逻辑??<br />
就算当作历史小说来考据,可他们也没有用任何权威文献作为自己论据的支撑。<br />
那些人否定的依据,就是他们认为不可能。<br />
其实很多读者认为后面才传入我国的各种菇类和酱料,古代早就有了。<br />
就拿一部分人强调过的近代才出现的咖喱酱和金针菇为例。<br />
其实早在南宋时期,它就已经被以香料调色剂的名义引入了,只是没人把它做成咖喱酱罢了。<br />
《岛夷志略》也记载了泉州海商从大食进口胡黄连,肉桂,豆蒄,松子,椰子和茉莉花等作为药用植物和食品调料的情况。<br />
金针菇的栽培和食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农书》《四时纂要》里早就对金针菇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栽培法等都有过相关记载。<br />
只是没有大范围推广而已。<br />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很多。<br />
再说了,我国古代也不是完全禁止吃牛肉。<br />
牛肉甚至是可以买卖交易的,只是普通人不允许私自宰杀而已。<br />
以《宋史·卷一百五十》里的记载为例:“乞如崇宁五年(1106年)指挥,下诸路买牛角四十万只、筋十万斤。”<br />
意思就是军方在徽宗崇宁五年,为了制造弓箭一次性采购四十万只牛角,十万斤牛筋。<br />
四十万只牛角需要宰杀二十万头牛,牛角和牛筋被买走,拿去造弓箭了,那么剩下的牛肉怎么办呢??<br />
总不可能是卖家自己消化,或者无害化处理了吧?<br />
肯定流入市场了啊。<br />
当时的有些地方州府为了增收,还设立一个牛肉税。<br />
也就是说,交了一定的税额之后,就可以杀牛吃肉了。
南宫逸羡站在人群中,安静地看着从面前经过的队伍。<br />
今日运气倒是不错,还能见识到大梁三鼎甲的风采。<br />
南宫逸羡看着队伍渐渐走远,正想去美食街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的美食,就听到周围的议论声——<br />
“听说一品楼刚推出的状元及第粥就是小沈大人在科考前为了她两个哥哥做的。”<br />
“真的假的,那沈家两位郎君此番能够高中,岂不是跟那状元及第粥有关??”<br />
“虽然听着有点邪乎,可我觉得有可能。沈恪思纵然有才华,可年纪还是轻了一些。按理说,他被点为探花的可能性很大,怎么就成了状元了呢?”<br />
“说不定小沈大人本身就是有福之人,这道状元及第粥代表了她的祝福。凡是吃了这道粥的考生,应该都能够考得不错。”<br />
“你这么说也有道理。我侄子也在国子监读书,他说薛琮每日都会跟沈家兄弟一起用午膳,沈家兄弟常常把沈家送来的膳食同他一起分享。说不定,薛琮当时也吃了那道状元及第粥。”<br />
“那可不得了啊,吃了状元及第粥的人,出了一个状元,一个探花。家中若有人要科考的,这粥再贵,也得买来尝尝。”<br />
“那我得带我儿子去一品楼尝尝那状元及第粥才行。”<br />
"我也得赶紧去一品楼预约一下,免得被人抢光了。“<br />
”我家中倒是没人要科考,但也想去尝尝。说不定也能够沾沾福气呢。”<br />
“你们去一品楼吧,我要去美食街。我听说因为沈家两位郎君都高中,美食街有一个区域里安排了免费赠送的吃食,只要上前对沈家道贺,就能够领一份。”<br />
“那我也要去,不用花银子还能沾沾喜气。”<br />
南宫逸羡听着周围人的对话,嘴角上扬。<br />
状元及第粥吗??<br />
听着就挺有意思的。<br />
他看向秦迦:“走,去一品楼。”<br />
——正文完——<br />
第575章 完结感言<br />
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字,心里百感交集。<br />
狠狠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涌上心头。<br />
看了一下,这本书一共写了一百二十多万字,把我吓了一跳。<br />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写出这么长的一本小说。<br />
有些评论我一直没有怎么回应,现在借着这个机会,说一说我的看法。<br />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想法很简单。<br />
就是把生活中的美食融入到小说里,借着温馨愉快的故事向读者展示美食文化。<br />
确定了女主和女主家的人设和背景后,我就动笔了。<br />
基本没有考虑太多别的,反正就是围绕着美食写。<br />
看似主题是美食,其实我更想表达出美食背后隐藏着的文化和历史背景。<br />
在我看来,美食不仅仅是食物,它们的背后还有许多人文历史和民俗传承。<br />
其实在原本的设想中,这本小说还要写很多很多美食。<br />
如果光写美食,我可以写到地老天荒。<br />
至少这本书会把一年四季都写一遍,每个季节,每个节日的特定食物都会轮番上场。<br />
可由于种种原因,我还是决定让这本小说在这个时候结束。<br />
舍不得这本书的宝宝们不要伤心,有些没来得及在正文中展开的剧情,我会在番外补上。<br />
以下是我关于小说读者们评论的回应:<br />
一,关于女主cp<br />
这本小说从刚开始写到完结,一直有人问我女主有没有cp。<br />
其实不是我不愿意回答,而是我也不知道答案。<br />
刚开始构思小说的时候,我是想给女主一个官配的。<br />
可写着写着,我突然不知道给女主一个什么样的官配了。<br />
以前总听人说作者写小说的时候会代入主角,我不知道怎么的,写着写着就自动代入了老母亲的角色。<br />
本来有些男性角色看着挺好的,可一想到要给女主当官配,突然就能够从他们身上挑出很多缺点来。<br />
为人父母应该就是这种感觉吧。<br />
担心有不怀好意的人出现在孩子身边,担心孩子离自己太远。<br />
担心孩子长不大,又担心孩子长得太快。<br />
担心孩子过得不好。<br />
真的不敢想象,如果以后真的生了个女儿,我会变成多么难搞的丈母娘。<br />
╮(╯_╰)╭<br />
就这样,操碎心的老母亲挑来挑去的,让女主单到了结局。<br />
女主是有番外的,到时候我应该会给她安排一个比较靠谱的官配。<br />
如果坚持无cp的宝宝们到时候可以直接跳过女主的番外,只看别人的。<br />
二,计算机专业的女主为何厨艺高超?<br />
有人质疑女主明明是计算机专业的,为什么会做那么多美食,比厨师还厉害。<br />
其实女主的人设是有原型的,计算机女宝也可以是会吃会做的吃货啊。<br />
也许厨师只会做自己擅长的菜系,但吃货可是忍不住,什么都想要下手试一试的。<br />
学什么专业跟擅长厨艺又不冲突。<br />
也许这个吃货就是认死理,喜欢的美食一定要琢磨透,想尽一切办法完美地复刻出来呢。<br />
三,写小说的时候会不会饿?<br />
有读者问我,写小说的时候会不会饿,会不会馋。<br />
答案是不会,哈哈哈。<br />
因为大部分时候主角团们吃什么,我要么当时也在吃,要么刚吃完不久。<br />
又或者,那是我平时经常吃的食物。<br />
只有这样写出来的美食品鉴,才是最真实的。<br />
四,关于小说里的美食<br />
经常见到读者问为什么书里写的大部分是南方,尤其是广东美食。<br />
为什么很少北方美食。<br />
很简单,因为作者是广东人。<br />
小说作者创造不出自己认知以外的世界,也很难写好没见过,没吃过的美食。<br />
北方也有很多美食,只是我更倾向于从身边熟悉的食物写起。<br />
五,关于书中各种食材<br />
一开始,我写得还挺开心的。<br />
有时候没时间,也会在高铁,飞机上构思剧情,然后记下来。<br />
一回家或者到酒店就立刻写写写。<br />
可慢慢地,就开始有些迷茫,甚至陷入了一个新人作者可能都会遇到的误区。(如果有新人作者宝宝看到,希望你可以避免这一点。)<br />
有一段时间,这本书吸引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读者。<br />
哪怕开头就强调了这是架空文,还总有人给差评,理由是我写得假,没有逻辑。<br />
例如古代不能吃牛肉,古代没有这个酱,没有那个酱,古代不可能出现奶油,吉利丁……<br />
甚至还有人说古代连皇帝也吃不到活海鲜,其他人更别想了。<br />
( ̄▽ ̄)"<br />
其实我很想说,那么多朝代,并不是每个都城都在内陆。<br />
哪怕在内陆,只要皇帝想,也是可以吃到活海鲜的。<br />
有人生怕我看不到,还跑到作者说下面批评我不够严谨,假得很。<br />
看到那些评论的时候,我很惊讶。<br />
架空小说看的难道不应该是行文逻辑,为什么要在书里找历史逻辑??<br />
就算当作历史小说来考据,可他们也没有用任何权威文献作为自己论据的支撑。<br />
那些人否定的依据,就是他们认为不可能。<br />
其实很多读者认为后面才传入我国的各种菇类和酱料,古代早就有了。<br />
就拿一部分人强调过的近代才出现的咖喱酱和金针菇为例。<br />
其实早在南宋时期,它就已经被以香料调色剂的名义引入了,只是没人把它做成咖喱酱罢了。<br />
《岛夷志略》也记载了泉州海商从大食进口胡黄连,肉桂,豆蒄,松子,椰子和茉莉花等作为药用植物和食品调料的情况。<br />
金针菇的栽培和食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农书》《四时纂要》里早就对金针菇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栽培法等都有过相关记载。<br />
只是没有大范围推广而已。<br />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很多。<br />
再说了,我国古代也不是完全禁止吃牛肉。<br />
牛肉甚至是可以买卖交易的,只是普通人不允许私自宰杀而已。<br />
以《宋史·卷一百五十》里的记载为例:“乞如崇宁五年(1106年)指挥,下诸路买牛角四十万只、筋十万斤。”<br />
意思就是军方在徽宗崇宁五年,为了制造弓箭一次性采购四十万只牛角,十万斤牛筋。<br />
四十万只牛角需要宰杀二十万头牛,牛角和牛筋被买走,拿去造弓箭了,那么剩下的牛肉怎么办呢??<br />
总不可能是卖家自己消化,或者无害化处理了吧?<br />
肯定流入市场了啊。<br />
当时的有些地方州府为了增收,还设立一个牛肉税。<br />
也就是说,交了一定的税额之后,就可以杀牛吃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