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钧。<br />
比起外面的牌匾,这两个字在大气之中又透着一股温润。<br />
姬安微微睁大眼,愣愣地盯着看了好一会儿,才转头去看上官钧。<br />
上官钧眼中一片柔光:“当年我就很想把这个名题到匾上去。”<br />
姬安感觉耳根在发烫。<br />
上官钧续道:“但真可以题了,又一想——那岂不是人人都唤四郎的名。就临时改了主意,将字题在馆内。”<br />
说到这,再向姬安凑得更近些,耳语似地说:“就是没有避讳缺笔,还望陛下恕罪。”<br />
姬安感觉眼角也开始有点热,低声嘀咕:“你用‘安’字什么时候缺笔过了……”<br />
上官钧轻笑:“是臣仗着陛下宠爱,有恃无恐。”<br />
姬安再想说什么,忽听身后有动静传来,连忙挪下脚步,和上官钧保持正常距离。<br />
后方议论的声音并不大,不过在安静的图书馆能听得清楚。<br />
“我才发现换牌匾了。和上一块相比,大司马的字又增了一分神韵。”<br />
“那个‘泰’字写得尤其好,一眼看去就有‘山河永固、国泰民安’之感。”<br />
“都好,‘丰’字俊逸,‘泰’字沉稳。”<br />
那三人一边说一边转过石屏风,脚步声停在姬安和上官钧身后。<br />
姬安没转身,想听听他们怎么评价碑上的字。<br />
但,那三人静了片刻,却是都低声笑笑,直接进了馆内。<br />
“怎么离四月初二还有那么多日呢。”<br />
“好想早点吃到圣上和大司马的喜糖。”<br />
“君臣相得、帝后情深,大盛之幸啊。”<br />
姬安就感觉耳根的热度开始向脸上蔓延。<br />
等那三人走远,姬安一把捉住上官钧手腕,赶紧拉着他出门去。<br />
*<br />
既然出了宫,姬安没急着回去,继续在京里走走逛逛,习惯性看看物价。<br />
和他刚登基那年相比,现在米价和面价都有所下降,但降得不算多,油价降得多一些,棉花、棉布则已经成了京中百姓能消费得起的日常用品。<br />
自从公开肥皂方子之后,京里出现了不少肥皂铺。现在一块肥皂的价格普遍在一百到二百文之间,只有姬安的铺子卖三百五十文。<br />
香皂也多了三四间铺子在卖,但别家只能走中端市场,高端的完全竞争不过姬安的香皂铺。姬安的香皂没降多少价,现在基础香型增加到六种,一块卖八贯,多种药用功能皂则在二十到五十贯之间。<br />
姬安的铺子已经做成了老字号。一则的确是货比别家更好,二则京中都知道这是天子的买卖。因此不缺钱的人家还是会来这里买,连带着肥皂都能有稳定销量。<br />
不过要说到姬安公开得最多的方子,还是各种食谱。从蛋糕、油条这些小食,到各种菜系的名菜,京中从路边摊子到食肆酒楼,家家都在将那些食谱发扬光大。<br />
姬安闻到香味,看看天色,对上官钧说:“我们去百味食肆吧,我想它家的麻婆豆腐了。”<br />
上官钧:“去可以,但只可点一盘。四郎若是贪多,又要闹肚子。”<br />
姬安笑着应下。<br />
同一份菜谱,各家做出的味道都有不同,也会各自改良、各有特色。姬安就尤其喜欢百味食肆的麻婆豆腐,连宫里御厨做的都觉得差点意思。<br />
一行人来到百味食肆,掌柜见到,立刻笑着迎上来招呼:“二公子、四公子!难怪今日一早小的就听见喜鹊叫呢,原是二位会来光顾小店。”<br />
姬安也笑着向他点头:“老样子,二楼两桌雅座。”<br />
百味食肆是间中档消费的店,没有设包间。<br />
却不想,掌柜就露出愁色,讨好道:“真不巧,二楼满座了。二位在一楼靠里坐?挨边一样清静。”<br />
上官钧目光在一楼大堂扫过,眉头就蹙起——清静是不可能清静的。<br />
但姬安想吃,他还是挑了地方,吩咐道:“就最里那两桌,取两扇屏风来隔一隔。”<br />
掌柜眉开眼笑地应着,唤过小二赶紧去取屏风,再带着一行人往里走。<br />
姬安和他寒暄:“今日生意这么好,才这时候雅座就满了。”<br />
掌柜:“圣上和大司马的婚礼快到了,临近的几个县都有不少人来京里等着沾喜气。小的听说客栈的生意也好得不得了,再往下几日还会越来越热闹呢。”<br />
姬安一愣,又有些好笑——没想到他和上官钧办次婚礼,还能拉动京中的旅游经济。<br />
一行人走到一楼最里侧。小二们抬来两扇屏风,一扇隔出两张桌,另一扇再把姬安和上官钧坐的那桌挡一挡。<br />
只不过,这里的屏风自然没多厚实,更挡不住声音。但姬安不在意,上官钧也就忍上一忍。<br />
菜很快上齐,姬安舀起一勺麻婆豆腐吹吹,送进嘴里,顿时幸福地眯起眼。但,刚吃过两口,又立刻端水:“好辣!”<br />
上官钧看得失笑:“要是家里厨子按着这个量放辣椒,说不定也能有这味道。”<br />
姬安却摇头:“还是不一样,这里用的酱肯定是自制的。”<br />
两人正说着话,忽听隔着屏风的一桌也坐了人。<br />
没一会儿,那桌人就聊起天,聊的自然正是京里的热议话题——圣上和大司马的婚礼。<br />
姬安边吃边听,小声和上官钧说:“飞廉军这节奏带得真不错,今日居然都没听见说不好的。”<br />
上官钧给他夹菜:“四郎为百姓做了这么多事,百姓都会记在心里。再说,天子和谁过日子,本来也跟百姓没关系,能吃上没见过的喜糖才更紧要。”<br />
姬安听得不禁低低地笑。<br />
却在这时,突然有道不和谐的声音冒出来,听上去来自更远的位子。<br />
“你们这些人,就知道念着吃喜糖,为了一口吃,竟然罔顾伦常!男婚女嫁、阴阳调和才是正理,这世上岂有男子与男子成婚的道理!”<br />
外头一下就安静不少。<br />
姬安扬扬眉,有些好奇旁人会怎么回。瞧见上官钧面露不悦,连忙舀一勺豆腐到他碗里。<br />
刚才那人大概是感觉震住了众人,继续高谈阔论:“男子与男子又生不出孩子。天子当为万民表率,竟然做出这种有违天理之事,满朝官员竟然也没人劝谏!要是天底下的男子都和男子成婚,我们大盛岂不是要完了!”<br />
但,紧跟着就有人抢白道:“圣上又没有下诏要天下男子都与男子成婚,旁人想娶女子当然会娶女子。圣上还懒得管你是娶人还是娶猪呢,你倒想管起圣上来了?”<br />
一句话顿时引得哄堂大笑。<br />
“哎呦,你清高,你不为一口吃,那你别吃这酱肘子呀!这酱肘子的方子可是圣上登在《旬报》上的,连猪肉都是圣上推广改良煽猪术才变得好吃的!”<br />
“也别吃米面了,现下京里卖的米面全是圣上拿出来的良种。你啊,回乡下自己种那些旧种子去吧!”<br />
“你这还穿着棉布衣啊!怎么的,买不起绸缎你就穿细麻布呗,圣上拿出来的棉种怎么配让清高的你来用呢!”<br />
“你家住哪儿,一会儿我们跟你回家瞧瞧,你有没有用蜂窝煤,又有没有用肥皂!”<br />
“你要是哪日去了我们旬州,可千万记得别在外头说圣上不好,不然准会被一人一口唾沫喷死!”<br />
“我刚从云朔回来不久,在那边亲眼见过一个嘀咕圣上坏话的胡商被城中百姓打得不敢出门。你若是哪时要去云朔,可记得给嘴巴带上把门的!”<br />
“圣上乐意和谁成婚就和谁成婚,能管他的只有先帝和先太后。要不你去地下把那两位请上来,和圣上说道说道?”<br />
“说起来,圣上今年都二十七岁了。早先那么多年,大家都以为圣上没成婚,可也没耽误民间男子娶妻啊。就没见谁有钱还学着圣上不成家,倒是三妻四妾的更多咧!”<br />
食客们你一言我一语,把刚才那人挤兑得不行。<br />
姬安只听见那人夹杂在一片嘲讽声中的“你、你们……”,最后气得留下一句“这些怎么能混为一谈,和你们说不通”,就在众人的嗤笑里快步离去。<br />
上官钧自然也听清了,嘴角一勾,好心情地给姬安满上酒。<br />
两人一同举杯,轻轻相碰。<br />
第242章 天作<br />
三月廿九,天子领百官祭天。<br />
祭天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活动,除每年冬至外,只有极为重大之事才会办此祭祀。例如,新君登基、立储君、开疆拓土,至于封后能不能够得上祭天,这要看君王对皇后的宠爱,以及能不能压制群臣。<br />
只是,大盛前三位皇帝都是继位前就已成婚,登基的同时封后,倒是没有出现过要和群臣掰扯此事的前例。<br />
姬安还是第一个。<br />
而姬安的上一次非冬至日祭天,是在丰泰四年七月初六,为庆贺收复西北。<br />
这一回姬安的诏书上直接写明会祭天。群臣先是被天子和大司马已经成婚六年、还要补办婚礼惊吓,再被新田税惊吓。等回过神来,似乎也找不到时机再掰扯一下这事够不够得上祭天。
比起外面的牌匾,这两个字在大气之中又透着一股温润。<br />
姬安微微睁大眼,愣愣地盯着看了好一会儿,才转头去看上官钧。<br />
上官钧眼中一片柔光:“当年我就很想把这个名题到匾上去。”<br />
姬安感觉耳根在发烫。<br />
上官钧续道:“但真可以题了,又一想——那岂不是人人都唤四郎的名。就临时改了主意,将字题在馆内。”<br />
说到这,再向姬安凑得更近些,耳语似地说:“就是没有避讳缺笔,还望陛下恕罪。”<br />
姬安感觉眼角也开始有点热,低声嘀咕:“你用‘安’字什么时候缺笔过了……”<br />
上官钧轻笑:“是臣仗着陛下宠爱,有恃无恐。”<br />
姬安再想说什么,忽听身后有动静传来,连忙挪下脚步,和上官钧保持正常距离。<br />
后方议论的声音并不大,不过在安静的图书馆能听得清楚。<br />
“我才发现换牌匾了。和上一块相比,大司马的字又增了一分神韵。”<br />
“那个‘泰’字写得尤其好,一眼看去就有‘山河永固、国泰民安’之感。”<br />
“都好,‘丰’字俊逸,‘泰’字沉稳。”<br />
那三人一边说一边转过石屏风,脚步声停在姬安和上官钧身后。<br />
姬安没转身,想听听他们怎么评价碑上的字。<br />
但,那三人静了片刻,却是都低声笑笑,直接进了馆内。<br />
“怎么离四月初二还有那么多日呢。”<br />
“好想早点吃到圣上和大司马的喜糖。”<br />
“君臣相得、帝后情深,大盛之幸啊。”<br />
姬安就感觉耳根的热度开始向脸上蔓延。<br />
等那三人走远,姬安一把捉住上官钧手腕,赶紧拉着他出门去。<br />
*<br />
既然出了宫,姬安没急着回去,继续在京里走走逛逛,习惯性看看物价。<br />
和他刚登基那年相比,现在米价和面价都有所下降,但降得不算多,油价降得多一些,棉花、棉布则已经成了京中百姓能消费得起的日常用品。<br />
自从公开肥皂方子之后,京里出现了不少肥皂铺。现在一块肥皂的价格普遍在一百到二百文之间,只有姬安的铺子卖三百五十文。<br />
香皂也多了三四间铺子在卖,但别家只能走中端市场,高端的完全竞争不过姬安的香皂铺。姬安的香皂没降多少价,现在基础香型增加到六种,一块卖八贯,多种药用功能皂则在二十到五十贯之间。<br />
姬安的铺子已经做成了老字号。一则的确是货比别家更好,二则京中都知道这是天子的买卖。因此不缺钱的人家还是会来这里买,连带着肥皂都能有稳定销量。<br />
不过要说到姬安公开得最多的方子,还是各种食谱。从蛋糕、油条这些小食,到各种菜系的名菜,京中从路边摊子到食肆酒楼,家家都在将那些食谱发扬光大。<br />
姬安闻到香味,看看天色,对上官钧说:“我们去百味食肆吧,我想它家的麻婆豆腐了。”<br />
上官钧:“去可以,但只可点一盘。四郎若是贪多,又要闹肚子。”<br />
姬安笑着应下。<br />
同一份菜谱,各家做出的味道都有不同,也会各自改良、各有特色。姬安就尤其喜欢百味食肆的麻婆豆腐,连宫里御厨做的都觉得差点意思。<br />
一行人来到百味食肆,掌柜见到,立刻笑着迎上来招呼:“二公子、四公子!难怪今日一早小的就听见喜鹊叫呢,原是二位会来光顾小店。”<br />
姬安也笑着向他点头:“老样子,二楼两桌雅座。”<br />
百味食肆是间中档消费的店,没有设包间。<br />
却不想,掌柜就露出愁色,讨好道:“真不巧,二楼满座了。二位在一楼靠里坐?挨边一样清静。”<br />
上官钧目光在一楼大堂扫过,眉头就蹙起——清静是不可能清静的。<br />
但姬安想吃,他还是挑了地方,吩咐道:“就最里那两桌,取两扇屏风来隔一隔。”<br />
掌柜眉开眼笑地应着,唤过小二赶紧去取屏风,再带着一行人往里走。<br />
姬安和他寒暄:“今日生意这么好,才这时候雅座就满了。”<br />
掌柜:“圣上和大司马的婚礼快到了,临近的几个县都有不少人来京里等着沾喜气。小的听说客栈的生意也好得不得了,再往下几日还会越来越热闹呢。”<br />
姬安一愣,又有些好笑——没想到他和上官钧办次婚礼,还能拉动京中的旅游经济。<br />
一行人走到一楼最里侧。小二们抬来两扇屏风,一扇隔出两张桌,另一扇再把姬安和上官钧坐的那桌挡一挡。<br />
只不过,这里的屏风自然没多厚实,更挡不住声音。但姬安不在意,上官钧也就忍上一忍。<br />
菜很快上齐,姬安舀起一勺麻婆豆腐吹吹,送进嘴里,顿时幸福地眯起眼。但,刚吃过两口,又立刻端水:“好辣!”<br />
上官钧看得失笑:“要是家里厨子按着这个量放辣椒,说不定也能有这味道。”<br />
姬安却摇头:“还是不一样,这里用的酱肯定是自制的。”<br />
两人正说着话,忽听隔着屏风的一桌也坐了人。<br />
没一会儿,那桌人就聊起天,聊的自然正是京里的热议话题——圣上和大司马的婚礼。<br />
姬安边吃边听,小声和上官钧说:“飞廉军这节奏带得真不错,今日居然都没听见说不好的。”<br />
上官钧给他夹菜:“四郎为百姓做了这么多事,百姓都会记在心里。再说,天子和谁过日子,本来也跟百姓没关系,能吃上没见过的喜糖才更紧要。”<br />
姬安听得不禁低低地笑。<br />
却在这时,突然有道不和谐的声音冒出来,听上去来自更远的位子。<br />
“你们这些人,就知道念着吃喜糖,为了一口吃,竟然罔顾伦常!男婚女嫁、阴阳调和才是正理,这世上岂有男子与男子成婚的道理!”<br />
外头一下就安静不少。<br />
姬安扬扬眉,有些好奇旁人会怎么回。瞧见上官钧面露不悦,连忙舀一勺豆腐到他碗里。<br />
刚才那人大概是感觉震住了众人,继续高谈阔论:“男子与男子又生不出孩子。天子当为万民表率,竟然做出这种有违天理之事,满朝官员竟然也没人劝谏!要是天底下的男子都和男子成婚,我们大盛岂不是要完了!”<br />
但,紧跟着就有人抢白道:“圣上又没有下诏要天下男子都与男子成婚,旁人想娶女子当然会娶女子。圣上还懒得管你是娶人还是娶猪呢,你倒想管起圣上来了?”<br />
一句话顿时引得哄堂大笑。<br />
“哎呦,你清高,你不为一口吃,那你别吃这酱肘子呀!这酱肘子的方子可是圣上登在《旬报》上的,连猪肉都是圣上推广改良煽猪术才变得好吃的!”<br />
“也别吃米面了,现下京里卖的米面全是圣上拿出来的良种。你啊,回乡下自己种那些旧种子去吧!”<br />
“你这还穿着棉布衣啊!怎么的,买不起绸缎你就穿细麻布呗,圣上拿出来的棉种怎么配让清高的你来用呢!”<br />
“你家住哪儿,一会儿我们跟你回家瞧瞧,你有没有用蜂窝煤,又有没有用肥皂!”<br />
“你要是哪日去了我们旬州,可千万记得别在外头说圣上不好,不然准会被一人一口唾沫喷死!”<br />
“我刚从云朔回来不久,在那边亲眼见过一个嘀咕圣上坏话的胡商被城中百姓打得不敢出门。你若是哪时要去云朔,可记得给嘴巴带上把门的!”<br />
“圣上乐意和谁成婚就和谁成婚,能管他的只有先帝和先太后。要不你去地下把那两位请上来,和圣上说道说道?”<br />
“说起来,圣上今年都二十七岁了。早先那么多年,大家都以为圣上没成婚,可也没耽误民间男子娶妻啊。就没见谁有钱还学着圣上不成家,倒是三妻四妾的更多咧!”<br />
食客们你一言我一语,把刚才那人挤兑得不行。<br />
姬安只听见那人夹杂在一片嘲讽声中的“你、你们……”,最后气得留下一句“这些怎么能混为一谈,和你们说不通”,就在众人的嗤笑里快步离去。<br />
上官钧自然也听清了,嘴角一勾,好心情地给姬安满上酒。<br />
两人一同举杯,轻轻相碰。<br />
第242章 天作<br />
三月廿九,天子领百官祭天。<br />
祭天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活动,除每年冬至外,只有极为重大之事才会办此祭祀。例如,新君登基、立储君、开疆拓土,至于封后能不能够得上祭天,这要看君王对皇后的宠爱,以及能不能压制群臣。<br />
只是,大盛前三位皇帝都是继位前就已成婚,登基的同时封后,倒是没有出现过要和群臣掰扯此事的前例。<br />
姬安还是第一个。<br />
而姬安的上一次非冬至日祭天,是在丰泰四年七月初六,为庆贺收复西北。<br />
这一回姬安的诏书上直接写明会祭天。群臣先是被天子和大司马已经成婚六年、还要补办婚礼惊吓,再被新田税惊吓。等回过神来,似乎也找不到时机再掰扯一下这事够不够得上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