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p> 池水之中, 黑蛟庞大的身躯盘踞成塔。莹绿若灯的双目静静注视着那雾茧,眸中显出人性化的思索之色。</p><p> 片刻后,身形一晃, 庞大的蛟躯消失不见, 转而代之的, 是有些瘦削的黑袍人形。</p><p> 蛟原本是不喜以人形的。</p><p> 相比一尾蛟而言,人的身体实在小得有些可怜了, 没有坚硬的鳞片和爪牙,皮肤和骨骼都是那样脆弱。蛟不喜欢。</p><p> 可人的修行总是最快的。人的几十年,抵得上妖物千百年。为了这一点,蛟又愿意去做一个人了。</p><p> 蛟踏着水波,缓缓走近水上那雾茧。直到察觉到越来越强的排斥之力,才终于停下脚步,驻足不前。</p><p> 那是一名修士修行时,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力场。而此时的宁和,周身的灵气已经浓郁到几愈成滴。</p><p> 蛟望着她,心中有一种让它自己无法理解的波动在蔓延。那是一种陌生的情绪,有些酸涩。</p><p> 它从未见过这样容易的修行。原来人的修行, 真的是这样容易的。</p><p> 蛟还不是非常了解人修的境界之分,但他能感觉到宁和身上飞速壮大的气息。</p><p> 简直像饮水吃食一样简单。</p><p> 几息之间, 便抵得上它从前万事懵懂时的数十年功夫。</p><p> 原来这就是人。</p><p> 远处青影一闪, 手持拂尘的道人现身池边, 遥遥立在山石上。</p><p> 蛟没有回头。这人三天两头就来晃一趟,蛟早已习惯。</p><p> 它不喜欢他。或者说,见过这么多的人之中, 得蛟喜欢的就只有一个,就是宁和, 它的老师。</p><p> 脑中回忆着宁和教给自己的打坐姿势,蛟也盘腿坐了下来,坐在了她的对面。</p><p> 蛟闭上了眼。</p><p> 然后又睁开,冷冷看了不远处嗤笑出声的青衣道人一眼。</p><p> 它如今已经懂得了人的一些基本情绪表达,知道这人是在嘲笑自己。</p><p> 蛟很不高兴。但它打不过。</p><p> 于是蛟又重新闭上眼睛,对青衣道人带着笑意的一句“小蛟,你只学个形状,没用的”充耳不闻。</p><p> 宁和身边此时灵雾滚滚,便只是坐在一旁,也比蛟平时修行来得快上许多。</p><p> 蛟觉得十分舒适,闭着眼睛打坐不多时,竟也像是入了定。</p><p> 青衣道人在旁看着,咦了一声,自语道:“倒是有些天赋。”</p><p> ·</p><p> 宁和意识早已陷入混沌,对外界之事全无所觉。</p><p> 她感觉自己好像格外的轻盈,像一只鸟儿,又或者一片叶子,乘着风,飘飘荡、悠悠然。她的意思不十分清醒,朦朦胧胧如罩纱雾,想不起自己是谁,也不知要去何方。</p><p> 然而她却一点也不觉慌张,踏着清风,只觉天地之大,唯有此刻最自由。</p><p> 不知飘荡了多少岁月,那种轻盈而愉悦的心情忽然停了一瞬。宁的心神和有了片刻的清醒,她有些茫然地仰头四顾,发觉自己踏在一片白茫茫的雾气之中。</p><p> 这是哪里?我……是谁?</p><p> 她想不起来,心中渐渐有了一些急切。但莫名知道自己急的并不是因为这些想不起来的记忆,而是感觉……有什么极为重要的东西不见了。</p><p> 她越想越急,然而无论她如何寻找,四周都是一成不变的白雾。</p><p> 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找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宁和又急又失落,身体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重。</p><p> 她慌张起来,隐约觉得自己是在天上的云里,若是再重,就要跌落下去。</p><p> 我到底少了什么??</p><p> 慌乱间,那层罩在思绪中的迷雾忽然散去了一些,无数纷乱的记忆涌上心来。</p><p> 许多的面孔在眼前闪过,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哭有笑……宁和想不起他们是谁,一段段破碎的片段伴随着这些面孔来回显映。</p><p> 这些分明人口唇开合,但却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宁和在其中也</p><p> 看见了自己,那张脸是如此的熟悉,是她自己,但她在此刻却觉得有种奇异的陌生,像是在看着别人的故事。</p><p> 找不到想要的东西,她的身体越来越沉重,但宁和此时怔怔愣愣,已不再记得焦急。</p><p> 直到那些画面中,突兀地现出了一张带血的脸庞。</p><p> 宁和的瞳孔剧烈地一缩!</p><p> 那是一张女人的脸,苍白、死寂,一双黑色的眼睛里神光已散。发髻披散,大片的血红,和纯粹得近乎妖艳的蓝色。</p><p> ——四娘!</p><p> 宁和心神俱震,睁大了眼睛,两手拼命地向前伸去。</p><p> 周围原本洁白的雾气此时如同沸腾般翻涌了起来,滚滚如江海,且色调变得越来越暗沉。</p><p> “轰隆——”</p><p> 暗紫的电光迸发开来,狂风呼啸。</p><p> 宁和眼睁睁看着那张女人的脸在沉沉的雷霆之中渐渐崩裂,心中既惊又怒,急迫和痛苦如同汹涌而来的潮水,将她整个人淹没。</p><p> 极致的愤怒、乃至于恨意充斥着整个胸腔。宁和张开嘴,她想</p> ', ' ')('\n <p>要怒吼,却发不出丝毫的声音,想要冲过去,身体却是如此的沉重——</p><p> 宁和反手插/进了自己的胸口。</p><p> 她发觉她的身体是空的,也像周围这些云和雾一样,手探进去,一片虚无。只有在心口之处,有一抹带着凉意的物什是凝实的。</p><p> 宁和五指收拢,抓住了。</p><p> 握紧,然后拔了出来。</p><p> 那是一柄剑。白蒙蒙如天边最初的晨光,轻而薄,细而冷,像是冬日时天空落下的一捧雪。</p><p> 这是她的剑。</p><p> 执剑在手,宁和的心中终于感觉到了一种安宁。</p><p> 那些焦急的、痛苦的、愤恨的情绪好像红日升起后的薄薄冰面一般轻易地化去了。</p><p> 我有了剑,胸中满腔情感便有了去处。</p><p> 满天隆隆的雷云仍旧汹涌作响,电光紫练,依旧劈闪不修。</p><p> 宁和静立当中,如万顷巨浪中的一叶小舟,渺小得甚至有些可怜。</p><p> 她的身体依旧沉重,却不再下沉,稳稳地浮在云层之上。像是浑身的重量都被手中那抹泛着白光的剑影吸去了。</p><p> 耳边雷声轰鸣,宁和微微闭上眼,然后平平地抬起了握剑的手。</p><p> 黑如泼墨的雷云里,突兀地破开了一个口子。起初只是细细的一横,像是厚厚棉絮中的一个空洞,白色的天光从洞中漏了下来。</p><p> 而后整片连绵的黑云,就从这道小小的口子裂了开来。几乎是眨眼间,仿佛天外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将云层猛地撕作了两半!</p><p> 漫天明亮的光影里,宁和的心中一片空明。</p><p> 她想起了从前,想起了自己原来是宁和,想起了青云山上种种,更想起了岐山县,滩下村,和她耗费半生心血的岐山书院。</p><p> 她醒了过来,仍旧坐在水面上。冰凉的水波托举着她,宁和却并没有回过神来。</p><p> 她盘膝而坐,神色怔忡。</p><p> 从那场书院惊变而始,至今不过一二年时光。然而此时再忆起从前岁月,却已恍如隔世。</p><p> 而她自己,不知从何时起,已经渐渐的不怎么想起那些清水河畔的往事了。那些书声、笑闹声,窗前风吹竹叶的声音、笔墨润湿的气息;那些她从前坐在窗前,寒来暑往,专心致志著书习文的日子,已经有多久不曾涌入心中来了?</p><p> 她的心里如今装着修行,装着剑法,装着金虚派,装着青云顶,装着七色玲珑珠……太多太多的东西,已再没有空当来装着曾经了。</p><p> 不当如此。</p><p> 我生来先是宁和,然后才应是一名修士。</p><p> 宁和缓缓吐出一口气,像是要将胸中杂念尽皆吐尽。</p><p> 人心如旧屋,须得时时拂扫,方能不使满室尘埃。</p><p> 再睁开眼,眼前仍是一片漆黑。但宁和的心中已再不会因此升起丝毫的波澜,虽目不能视,但她却只觉自己整个人此刻是平生未有的通透澄明。</p><p> 山光水色,五感空灵。虽看不见,不知其具体形貌,却分明比亲眼目睹之时来得更为清楚。</p><p> 宁和觉得,这是她用她的心神在去“看”它们。</p><p> “你入道才不过几载,如今竟就已生灵体。”耳边传来青衣道人的轻叹声,“想起贫道当年辛苦修行,真是天道不公啊。”</p><p> 灵体?</p><p> 宁和闻言心中有些讶异,忙内视己身。</p><p> 所谓“金丹托灵体”,修行之人,于金丹境之后,便是灵体之境。</p><p> 书中说,修者腹生金丹,轮转不休,日日打磨,使灵气聚入。多番积累,而渐至浓厚。方能待得契机到时,能从那金丹之中生出一点性灵。性灵如种,居于金丹之上,等修士好生蕴养,叫其长成一尊人形,这便是灵体了。</p><p> 宁和如今虽是目盲,然内视却是无碍。</p><p> 只见她内府之中灵气浓稠若雾,缭绕中有一颗灿灿金丹圆若鸽卵,吞吐不定。</p><p> 那金丹每转一次,就有一股灵雾被它吸拢至丹顶上方,犹如鲸吞海灌,灵雾呈倒锥状,越聚越多,眨眼间,隐隐便呈一尊小小人形。</p><p> 宁和一时惊疑不定。</p><p> 她这伤,是养了有多久?</p><p> 她分明记得,自己入定之前正是经脉俱损、内府干枯之态,怎么一下醒来,竟就成了这副模样?</p><p> 想到此处,宁和不由抬头问道:“前辈,不知……如今过去多少时候了?”</p><p> 难不成已有几年了?</p><p> “过去多少时候?”青衣道人稀罕道:“老道连自个儿如今多少年岁亦已忘却,你要问我时候……却得待我掐指算来。”</p><p> 随即他沉吟片刻,道:“是有七月又十一日了。”</p><p> 宁和松了口气。这倒也不算太久……</p><p> 一阵轻轻的水花在身侧无声地波动,宁和侧头望去,阿皎?</p><p> 以她如今的感知,已能觉出一应形物的大致气机模样。</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