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子弟联合起来。<br />\n要共同对抗大唐帝国的暴政了。<br />\n当然这一切。<br />\n绝对是掀不起半点的风浪的。<br />\n原因很简单。<br />\n华夏与别的地方不同。<br />\n宗教势力想要在这里掀起太大的风浪。<br />\n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br />\n所以李恪是丝毫,没有半点的担心。<br />\n原因很简单。<br />\n早在李世民下定决心要进行灭佛的那一刹那。<br />\n不良人们就潜入到了各个寺庙当中。<br />\n然后重做内应。<br />\n可以说眼下佛家的一举一动。<br />\n都在朝廷都在李世民的监视之下。<br />\n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行动几乎就是单方面的透明的。<br />\n他们又怎么可能?<br />\n会能够掀起半点的风浪呢?<br />\n所以。<br />\n对此大家都可以放下心来。<br />\n根本不必去正视他们。<br />\n与此同时。<br />\n正当李恪,在长安城里研究着蒸汽机车的时候。<br />\n位于遥远的关东。<br />\n黄河中下游一带。<br />\n却正在陷入到一片危机当中。<br />\n只见到天空上面。<br />\n大雨瓢泼而下。<br />\n无数的,滴落在地面上。<br />\n田间地头,田垄之间的耕地被雨水淹没无数的装甲被直接的冲毁。<br />\n雨水汇集涌入到黄河当中。<br />\n黄河滔滔。<br />\n两岸的堤坝再也承受不起这密集的水流的冲刷。<br />\n开始隐隐约约的坍塌,有崩溃的迹象。<br />\n地方官们见此情形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br />\n一个个匆匆忙忙,写好了奏折之后。<br />\n然后吩咐手下送了上去。<br />\n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下,这份奏折很快就被送到了关中。<br />\n“什么??”<br />\n看着奏折上面的内容。<br />\n大明宫里的李世民震撼异常。<br />\n要知道黄河决口这在历朝历代可都是天大的事情啊。<br />\n因为黄河大堤一旦决口。<br />\n那么地处中原的百姓们可就惨了。<br />\n要知道黄河一旦决口,那大水可不是留几里地的事儿。<br />\n历史记载当中,黄河决口之后大水可是一口气能冲出几百上千里,一口气能冲到徐州城下的。<br />\n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不敢有丝毫的怠慢。<br />\n匆匆的,就召集了朝会准备商议接下来该如何去做。<br />\n“如今,大水已然兴起,那么大堤只怕是保不住的,只能苦一苦两岸的百姓了!”<br />\n空气里面响起了虞世南无奈的声音。<br />\n当下毕竟不是现代。<br />\n眼下接到消息已经是好几天之后了。<br />\n这么长的时间内,只怕是黄河大堤早就决口,两岸的百姓早就沦落到泽国之中。<br />\n这样的情况下。<br />\n只能够考虑善后的事宜。<br />\n至于去拯救百姓?<br />\n好吧,现在是古代而非现代,根本就做不到。<br />\n别的不说,光是派兵前去救灾。<br />\n去堵塞决口的河堤。<br />\n这根本就做不到。<br />\n原因很简单。<br />\n这一切。<br />\n时间上就来不及,比如说,现在集结军队,然后赶到大水淹没的区域。<br />\n至少需要十天时间。<br />\n而这十天时间,黄河早就把该淹的东西全都淹了。<br />\n对于此。<br />\n所有人都清楚。<br />\n只听见李世民说。<br />\n“也只能够,再度的苦一苦百姓了!”<br />\n好吧,这也是无奈。<br />\n不过李世民还是蛮有眼光的,他开口说。<br />\n“天地不仁,大水已经发生,百姓们流离失所损失惨重,朝廷一定要做好善后的事宜,应该速速的派得力的干将前去,然后治理灾情,安顿百姓,并且一定要防范地方省疫病滋生,以及防止有人趁乱作乱!”<br />\n“皇上说的是!”<br />\n空气里面响起了虞世南的声音。<br />\n房玄龄,重重的点头。<br />\n“皇上臣以为太子殿下去最好!”<br />\n听到房玄龄推荐李恪去。<br />\n虞世南眉头皱起。<br />\n而李世民却是眼睛一亮。<br />\n“好就让李恪去,这小子打仗打的不错,但大唐的国君怎么能只打仗?还得让他了解民生疾苦,让他了解如何的跟百姓打交道才是!”<br />\n“皇上圣明。”<br />\n空气里想起长孙无忌的声音。<br />\n一时间引起了房玄龄等人,不禁的惊讶。<br />\n因为大家都知道。<br />\n长孙无忌向来跟李恪不太对付。<br />\n怎么会主动的替李恪说话呢。<br />\n而与此同时,李世民确实笑着说。<br />\n“那就快去通知一下李恪,让他赶紧的过去,灾情如火,万万不可耽搁!”<br />\n“是皇上!”<br />\n一旁的太监连忙接过命令。<br />\n然后匆匆的前去太子东宫通知李恪。<br />\n当接到李世民的命令之后。<br />\n李恪有些不高兴。<br />\n废话。<br />\n他才在长安城里待了多久了?<br />\n就这么快的就又被打发出去,到灾区去救灾去了。<br />\n不过君命不敢违。<br />\n何况一想到那处于沼国之中,损失惨重的灾民。<br />\n李恪也不敢有任何的耽搁。<br />\n他匆匆的,便带着一些,然后又携带了李世民拨给他的五千精兵。<br />\n匆匆的向远处的潼关走去。<br />\n之所以携带军队前去救灾。<br />\n这也是有原因的。<br />\n毕竟当下是古代。<br />\n而并非是科技昌明文化昌盛的现代。<br />\n在这个时代。<br />\n救灾不携带军队那是找死。<br />\n因为灾民们遭遇大灾,死伤惨重很容易会对朝廷滋生不满,再加上百姓愚昧,一旦遇上有心人的挑拨。<br />\n很有可能会产生一场新的农民起义。<br />\n这样的情况下。<br />\n如果没有军队在一旁盯着。<br />\n这些农民起义者很有可能会席卷中原,然后把大唐帝国原本太平的天下给搅乱。<br />\n所以军队必不可少。<br />\n当然了除了军队之外。<br />\n其他方面的准备也要做足。<br />\n就像是李世民还吩咐手下的官员们在长安城里大量的准备了帐篷粮食等物资。<br />\n然后吩咐手底下的人马。<br />\n在李恪等人出发之后,准备人马将这些物资送到灾区。<br />\n这么一来。<br />\n便有了安置灾民的物质基础。<br />\n与此同时。<br />\n少林寺嵩山一带。<br />\n由于地势较高。<br />\n毕竟是山嘛。<br />\n所以黄河水并没有淹到这里。<br />\n反倒是因为地势较高,滔滔的黄河,接口之后随着那大水蜂拥而至,淹没村庄。<br />\n无数的百姓逃到了山上。<br />\n然后开始避难。<br />\n而这些自然引起了少林寺主持的注意力。<br />\n好吧。<br />\n看到了这灾民当中蕴含着的力量。<br />\n大灾之年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遭受灭顶之灾的时代。<br />\n但对于有些人来说。<br />\n这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br />\n足以让他们仰天长笑,放歌一曲。<br />\n因为这对于普通人的灾难,在他们眼里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乱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