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第三场考试
('微风轻起,殿内珠帘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在此时显得清晰异常。<br />\n屏风后,明黄色的身影背对而立,负着双手,未曾有任何言语,然而气势冷峻如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br />\n陈阳跪倒在地上,不敢妄动。<br />\n他的额上已经渗出了薄汗。<br />\n在令人窒息的沉默里,男人终于开了口。<br />\n“陈阳。”<br />\n“臣在。”<br />\n唐云昭转身,幽潭般的黑眸微眯,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地上跪着的人影。<br />\n“朕问你,为何对朕隐瞒咸阳城的事情?”<br />\n声音低沉异常。<br />\n听闻“咸阳城”三字,陈阳的身体不禁微颤了一下,而唐云昭言语里压抑着的怒意,更是让他心惊肉跳。<br />\n“禀告皇上,微臣不是有意欺瞒圣上!实乃咸阳城一事忧患已久,难以处理。微臣私自将其隐瞒,是怕圣上担心,有损龙体!”<br />\n“怕朕担心,有损龙体?”<br />\n唐云昭极快地重复了一遍,声音甚至变得有些怪异。<br />\n他俊美的脸上刹那间涌出了煞气,顷刻后,又压了下去。<br />\n“陈阳。”唐云昭黑眸幽深,而他居然轻笑了一声道:“那是不是,倘若敌军兵临皇宫,你也会将其隐瞒,怕朕担心,伤了龙体啊?”<br />\n说到最后几个字时,已变得咬牙切齿起来。<br />\n“荒谬!百姓流离,贪官当道,你却不予置理,反倒向朕隐瞒此事,若不是朕微服私访发现,你还要等何时才告诉朕!”<br />\n只听嘭的一声,桌案上的瓷瓶竟被唐云昭怒极拂下,碎裂一地。<br />\n“请皇上恕罪!微臣……微臣知罪,不敢再犯!”<br />\n陈阳此时已是冷汗如雨,惊惧万分地求饶道。<br />\n唐云昭冷笑一声,并未看其一眼,一挥衣袖喝道:“传朕旨意,将陈阳革职,押下去!”<br />\n陈阳脸上失了血色,无力地软倒在了地上。而一旁的众侍卫此时也已上前,面无表情地将其带离了大殿。<br />\n众人离开后,殿中一片寂静。<br />\n唐云昭仍停留在原地,负手而立,面上寒意仿佛能凝结成霜。<br />\n身后传来一声细微的叹息。<br />\n清淡的香气盈来,一双纤纤玉手忽然轻轻从背后环住了他的腰。<br />\n杨淳将脸靠在他的背上,微微闭上眼睛。<br />\n“莫要生气了,别气坏了自己。”<br />\n极轻极轻的声音,仿佛怕惊扰了梦中的人。<br />\n唐云昭眸中的寒意消退,转而露出些许深深的疲惫来。<br />\n“好。”他轻声答道,并未有动作。<br />\n两人相拥,地上的影子也交缠在一起,永不分离。<br />\n此时的宫墙之外,车水马龙,又是另一幅热闹景象。<br />\n众人围聚在张贴告示的城墙前,热闹沸腾。<br />\n“什么,第三场科举考试竟然没有考官!”<br />\n“是啊,这可真是奇怪,没有考官,那怎么能分出高下?”<br />\n……<br />\n民间议论如潮,而此时的考场内,众考生望着眼前的题目,神色也有些愣怔。<br />\n第三场考试,没有考官,有的只是一张明黄色的锦缎,上面墨字遒劲,显然是出自皇上亲笔,另有玉印佐之。<br />\n诸位考生沿街行走,将所观情景成书。<br />\n这便是题目。<br />\n何等古怪,让众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br />\n听闻,第三场的题目由皇后所出,由圣上钦命。<br />\n可如今,他们竟无法知道皇后以及皇帝究竟想要考些什么。<br />\n众人头疼之际,却未曾放弃,能走到现在,无一不是身具才华,心怀抱负之辈,考题的艰难,反倒激起了他们的斗志。<br />\n数个时辰后。<br />\n殿内,数百张誊写工整的考卷被呈上了唐云昭的玉案。<br />\n他却并未急着去看那考卷,而是侧首望向杨淳,微微一笑。<br />\n“你出的题,心中可已有标准?”<br />\n“言之有理,便是佳卷。”<br />\n两人相视一笑,彼此心中看来早已有答案。<br />\n数天后,科举考试结果即将公布。<br />\n皇榜外,此时众考生正急切地等候着。<br />\n其中有一名衣着富贵的公子哥,一手摇着折扇,心情似乎甚佳。<br />\n旁边一名衣着次些的考生,对着公子哥笑得满脸谄媚:“朱公子,依小弟之见,凭你的才华,这次必然榜上有名。”<br />\n朱公子自得一笑,却故作摇头道:“此言差矣。虽然家父也认为本公子那篇歌颂盛世的文章作的不错,但在结果出来之前,一切还要另说。”<br />\n虽然话是如此,从此人的语气神态来看,对自己文章分明是极有信心。<br />\n另一人继续讨好地笑道:“朱公子,你就别谦虚了。反正你的文章,肯定比那个唐云要高明百倍。”<br />\n说着,鄙夷地望了立在人群之外的一名青年一眼。<br />\n“唐云?”说起这个名字,朱公子脸色一沉,不屑地哼了一声。<br />\n“此人一副虚伪作派,成天救济平民,还假意劝告我等。哼,人分三六九等,那些平民如何能和本公子一样?”<br />\n这几人看上去竟和唐云有过节的样子。<br />\n众人正说话间,忽然来了几名官兵赶开人群,其中一人手上抱着金黄色的布帛。<br />\n“皇榜来了!”不知道是谁叫了一声,众人都面露兴奋之色。<br />\n然而,待看清皇榜后,众考生却如五雷轰顶。<br />\n“什么?我居然落榜了!”<br />\n“怎么可能,我的文章那么精彩!”<br />\n“竟然只有一人上榜。”<br />\n……<br />\n方才还自信异常的朱公子此时满脸不可置信之色,脸色苍白异常。<br />\n“怎么可能,竟然只有他上榜。”<br />\n他后退了几步,茫然地望着金黄色的布帛,忽然两眼一黑,竟然昏厥了过去。<br />\n“有人昏倒了!来人啊!”<br />\n朱公子晕倒以后,众人顿时大乱,手忙脚乱地去扶人。<br />\n人群外,唐云皱了皱眉,他一向不喜人多喧闹,因此并未挤在人群中看到榜单。不过趁着朱公子晕倒人群散开之际,他方有机会上前去看。<br />\n将那个名字收入眼底后,唐云微微一愣。<br />\n金色的锦缎上,只用墨迹书写了一个人的名字。<br />\n唐云。<br />\n此时的皇宫内,杨淳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br />\n“你说,他们看见榜单之后,会不会非常吃惊?”<br />\n唐云昭批改着奏折,闻言头也不抬道:“吃惊是肯定会的,但朕很满意这个结果。”<br />\n是的,他很满意。<br />\n在那天众多答卷里,内容五花八门,最多的便是歌颂盛世,批古颂今,或者抒发自身鸿鹄之志。<br />\n然而,那些答卷,唐云昭全部划掉了。<br />\n在众多华章内,只有唐云一人注意到了难民问题,人间疾苦。<br />\n这才是唐云昭,杨淳想选拔的真正的人才。<br />\n唐云昭神情平静:“这次科举只有他一人上榜,朕已下旨封他为官。”<br />\n还有一句话他并未说出口。<br />\n凭此人品性,当得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