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脸色有些难看,身体的紧绷泄露了他的紧张。<br />\n这孽<br />\n郁宁一本正经道:儿臣不知孽在何处,只知如不消除,孽力会越来越重,恐危自身。<br />\n皇上怔然。<br />\n他不知在想什么,过了好久,他才问:小七,你觉得谁适合做太子?<br />\n郁宁弯腰拱手,丝毫不沾这件事,请父皇自行决断。<br />\n谁做太子?<br />\n郁宁知道原本最适合接太子之位的是三皇子,可是三皇子被太子在朝堂百官面前指出他刺杀太子太傅,要皇上彻查。<br />\n皇上没查清楚前,不能立三皇子为太子。<br />\n而且,郁宁觉得刺杀王妃这件事可能没那么简单。<br />\n太子确实最有动机,可就算是太子做的,这种事他必定确保万无一失才会做,怎么那么简单,还不到十天就找出足够的证据。<br />\n不知皇上是否怀疑过。<br />\n除了三皇子,大皇子不良于行,四皇子从小按武将培养,五皇子是庸才,六皇子同样有缺陷。<br />\n皇上闭上眼。<br />\n孽在哪儿,谁做太子,恐危自身。<br />\n他脑海里反复出现这句话,一直想到深夜。<br />\n第二天郁宁起床后,管家小声在他耳边说:皇上昨晚做了一整夜噩梦。<br />\n郁宁但笑不语。<br />\n他安静的地等着,大晟这场皇位之争可能快要落下帷幕了。<br />\n作者有话要说:席廷:已经耽误十年了,不差剩下那点时间。<br />\n。<br />\n第62章 小皇子<br />\n没过两□□堂就开始催皇上立太子。<br />\n皇上问各位大臣的看法时,一多半说的是三皇子。<br />\n支持他的人多,反对的也多。<br />\n极力反对的大多是太子一脉的势力,他们深知,要是三皇子登上皇位,他们绝不会有好日子过。<br />\n郁宁没想到还有人提他,并且在提了他后朝堂安静许多。<br />\n管家跟他说,提他的人是礼部尚书,是林老的学生。<br />\n隔天郁宁去找三皇子。<br />\n三皇子没在飞霜殿,竟然躺在晚翠园的秋千椅上。<br />\n晚翠园时常有人打扫,干净清爽,像是一直有人在住。<br />\n那榕树越长越高,漫天的浓绿看着就让人愉悦心安。<br />\n春日阳光正好,微风和煦。<br />\n三皇子穿一身紫色织金锦服,宽衣博带,垂在椅子下的衣袍连接草地新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br />\n小七,我好伤心,你回来这么多天才来看我。<br />\n郁宁刚走到他面前,就被他拉到摇椅上靠住。<br />\n小没良心的,你一点都不想我吗?<br />\n郁宁只好表示下关心,三皇兄这两年怎么样?<br />\n嗯,过得一点都不好。三皇子在他脖颈间蹭了蹭,没有小七,不好。<br />\n郁宁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干脆就不说了。<br />\n两人不说话,安静地坐在秋千椅上也不觉得尴尬,反倒是很轻松安宁。<br />\n过了不知道多久,郁宁在天书上看到周围没人时,问:三皇兄,这件事是你做的吗?<br />\n不惜破坏对自身大有助益的联姻,杀死自家人,专门选在大婚之日,设计好一切,只为将太子彻底拉下马。<br />\n可能吗?<br />\n三皇子轻笑一声,没回答。<br />\n他抱了抱郁宁,头埋下他脖颈中,呼吸清浅,声音显得有些闷,小七,我停不下来。<br />\n停了一会儿,他说:小七,你何必想那么多。<br />\n你还记得我们联手对付白妃时,我跟你说过的一句话吗?<br />\n郁宁点了头,他想他应该知道是哪句话。<br />\n他说皇上不喜欢他,三皇子说下一个皇上一定非常喜欢他。<br />\n三皇子声音轻了许多,小七等着做一个被皇上偏宠的王爷不好吗?<br />\n郁宁没说话。<br />\n三皇子也没说话,他好像靠在他身上睡着了。<br />\n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松开箍在郁宁腰间的手,头从郁宁肩膀上移开,坐直了身体。<br />\n他没说话,郁宁却感觉出这是另一个三皇兄。<br />\n三皇子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的阶段,另一个三皇子出现的频率较高。<br />\n郁宁记得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几乎没见到过这个三皇子。<br />\n此时,三皇子脸上无法展露出真实的笑。<br />\n有点焦头烂额的疲惫。<br />\n郁宁从秋千椅上站起来,说:皇兄,你多保重。<br />\n两个皇子,或者说三个皇子争皇位,争到最后,心态或许会有变化。<br />\n有人还是和以前一样,就是很想做皇上,成为大晟之主。<br />\n有人是不得不前行,因为他一旦倒下,身后整个家族和手下所有站过来的官员都会有惨重的下场。<br />\n这三个人中,郁宁更相信是那个傲娇疯癫的三皇子谋划的刺杀。<br />\n相比于做皇上,或许他更想唱唱曲儿,做一个风流纨绔。<br />\n他只想把太子拉下来,即便这不是个好办法,他可能自身损失惨重。<br />\n只要太子不坐上皇位,苏家一脉至少不会是未来皇上死敌,就不会血流成河。<br />\n很莽撞很疯癫,但是郁宁又能从中感受到一点不合常理的温暖。<br />\n郁宁从晚翠园出来后,想去看看六皇子,感受到这皇宫之中紧张的氛围,和无所不在的眼睛,又打消了这个注意。<br />\n他没在皇宫多待,早早回了宁王府。<br />\n晟都百姓不敢像青城人那样随意议论皇家,尤其是太子这种事,其实就算是百官,如果不是皇上再三亲口问,他们也不敢说皇子们谁更优秀,谁更适合。<br />\n但都抵不住私下偷偷议论。<br />\n又过去三天,朝堂上又议了一番后,晟都百姓们私下的议论如飞起的蜂窝。<br />\n朝堂上支持三皇子和反对三皇子的人越来越多。<br />\n接着是六皇子,他也是皇上嫡子,正统古板的人,以及太子一脉的人都支持他,当然反对的也不少。<br />\n奇怪的是,支持郁宁做太子的人也多了起来,那次礼部尚书提了他,朝堂静默之后,好像打开了新大门,很多人看到了郁宁。<br />\n并且,当有人提郁宁时,几乎没人站出来反对。<br />\n不知是害怕得罪神使,还是看到了郁宁治理青城的能力,亦或是其他。<br />\n也有人提大皇子,大皇子是长子,人又优秀,一切都好,只是他不良于行。<br />\n大晟历史上没有过这样的皇上,别说残障,就连长得很丑的人都没有,因为有失国体。<br />\n晟都遍布关于新太子的讨论,郁宁来公主府时,公主提了一嘴,她沉默片刻,问出心里那个问题。<br />\n小七,送我和亲时,你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br />\n郁宁说接她回来做长公主。<br />\n其实,太子和三皇子坐上皇位她也是长公主,可当时的情况,她总觉得不止是如此。<br />\n见郁宁沉默,公主直接问:小七,你想坐上那个位置吗?<br />\n郁宁抿唇后,抬头看向她,皇姐,如果我们几个皇子有一个要坐上那个位置,为什么不可以是我?<br />\n为什么不可以是他?<br />\n最初没有人向郁宁身上想,是因为他是连母妃都没有的,一个孤零零的小皇子。<br />\n后来不向他身上想,是因为他母族犯了弑君之罪,如此,他怎能继承皇位。<br />\n即便现在有人提起他适合做太子,表面不显,背地里想这件事的人也不少。<br />\n郁宁问为什么不能是他。<br />\n公主不可能给他这个答案。<br />\n她不知道郁宁是不是想到这一层,极大可能是他想到了。<br />\n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问。<br />\n皇姐莫要担心。郁宁安抚了她一句,其他的他没多说。<br />\n后来提郁宁的人越来越多,在不少人认定这其中有郁宁的推动,郁宁其实有意想要这皇位时,郁宁没给出任何回应。<br />\n有这种想的人越来越多时,郁宁做了一件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br />\n他请辞离开晟都。<br />\n他请辞的突然,所有人都懵了。<br />\n之前没有任何征兆,当天早上忽然进宫要见皇上,跟皇上说立即要离开晟都。<br />\n那时候刚退朝,文武百官中不少都知道了这个消息。<br />\n皇上也很纳闷,同时见郁宁这么急匆匆要走,心里生出些紧张。<br />\n小七,为何要走得如此着急?<br />\n郁宁不说。<br />\n他不说皇上更紧张,想到之前郁宁跟他说过的话,不由心慌。<br />\n小七,好多人认为太子之位,可以由你来坐。<br />\n郁宁看着有点急,父皇,儿臣不可,请让儿臣离开吧。<br />\n皇上比他更急。<br />\n到底为什么这么急,你要是不说清楚,就别走了!<br />\n郁宁为难,半晌只说了个不详。<br />\n好像生怕皇上留住他,郁宁出宫后,在宫门口坐上马车,连宁王府都没回,直接向晟都外赶,后面宁王府的人带着并不多的行李匆忙跟上。<br />\n马车行使的速度极快,穿过晟都大街,被无数人看在眼里。<br />\n百姓们想不议论都难,越议论越热闹,各种猜测都有。<br />\n一直到郁宁离开半个时辰后,议论都还没停止,不止是百姓,权贵圈子议论得更盛。<br />\n他们想不明白郁宁为什么忽然这么着急地离开。<br />\n难道是看到有人想让他做太子?<br />\n想到他是神使,他们心中不约而同地想到的是晟都这里有危险,至少有什么不详的东西,才能让他如此匆忙地离开。<br />\n想到这里,他们不禁紧张起来。<br />\n没过多久,这一想法被证实了。<br />\n春暖花开,阳光明媚,这一日原本一切如常。<br />\n郁宁离开后,皇上心中紧张,不免随时警惕,注意着周围的一切。<br />\n他甚至不愿意出门,只待在安全的房内,在窗口处向外看。<br />\n他注意到周围有些躁动,不少人抬头看。<br />\n他顿时抬头,不由睁大双眼。<br />\n只见晴空中太阳外围出现一圈色泽明亮,如同彩虹的光圈,极为美丽的光晕衬得太阳都黯然失色,看不清晰了。<br />\n这种美丽的现象,一点也不让人心动,反而让人心慌。<br />\n长虹贯日。<br />\n大凶之兆。<br />\n完全不输入冬打雷。<br />\n日晕是最凶的天象,预示着灾难,战争和武力等一切让人恐慌的东西。<br />\n还有此时立即跳进皇上脑海的,他最为恐慌的一点。<br />\n日为君象,虹为臣象,长虹贯日,弑君之征。<br />\n这是历史上多次事件证实的大凶之兆。<br />\n想到郁宁之前跟他说的孽,想到郁宁刚才的匆匆离去,皇上顿时慌得呼吸都乱了,把宁王给朕叫回来!立即去追!一定要把他带回皇宫!<br />\n整个晟都的人都注意到这大凶的征兆,他们一样想到忽然离开的郁宁。<br />\n有不少人甚至立即就向城门跑,好像晟都真的要发生什么灾祸。<br />\n神使都走了啊!<br />\n这里一定要出大问题了!<br />\n接着他们看到一队御林军打马而过,也奔向城门。<br />\n慌乱向城门跑的百姓更多。<br />\n恐慌是会传染的,一般的人在这种情况会跟着慌乱,随人向城外跑,一时间晟都出现一阵小型暴|乱。<br />\n最后御林军出面说他们是去请宁王回来,这才堪堪止住。<br />\n宁王回来就好啦!<br />\n宁王殿下都能震住青城的瘟疫,晟都也一定会没事的。<br />\n可宁王走了,他并不想震,这不是为难他吗?<br />\n宁王通天书,他一定有办法的!<br />\n一定要把宁王留在晟都,晟都就会向青城一样度过危险,还会越来越好!<br />\n很多人是安心些了,有部分人却依然向外跑。<br />\n既然如此,跟着宁王岂不是更安全!<br />\n宁王还不一定愿意回来。<br />\n因身体不好,郁宁的马车看似匆忙,其实走得并不快。<br />\n御林军快马加鞭,不到一个时辰就追上了郁宁。<br />\n郁宁的车队离开晟都没多久,就被持圣上口谕的御林军带回来了。<br />\n他们往回行至半路,遇到一群一群的百姓向这边跑,看到宁王府马车掉头后,欢呼一声,紧紧跟着。<br />\n只在最兴奋最安心的时候欢呼了一下,接着就小心翼翼没再出声。<br />\n他们都觉得被迫回晟都的宁王不会开心,再叫唤把宁王惹怒了怎么办。<br />\n而马车中的郁宁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不悦或紧张。<br />\n他优哉游哉地喝着茶。<br />\n【嘿嘿,崽崽怎么那么坏啊。】<br />\n【崽崽这演技搁在星际绝对是影帝级别啊。】<br />\n【好坏,我好喜欢哈哈哈。】<br />\n郁宁:<br />\n一大早看到天书上的人给出日晕的预测后,他立即就想到了这个主意,但是这么多百姓跟着他跑却是他没想到的。<br />\n从小学习科学知识的他,低估了大晟百姓的封建和对鬼神的信奉程度。<br />\n越到城门口人越多,前面的百姓目不转睛地看着郁宁的马车,后面的百姓寸步不离地跟着马车,生怕郁宁会忽然跑了或凭空消失。<br />\n直到眼睁睁看着郁宁的马车进了城门,所有的人才松了一口气。<br />\n郁宁:<br />\n进了城门就安心了,可以兴奋欢呼和议论了。<br />\n郁宁听到一人怒喊:凭什么不让我们王爷回去,宁王殿下是青城的!\ue11a<br />\n是青城来晟都做生意的人。<br />\n接着声音就模糊了,像是被人捂住嘴,只发出唔唔的声音。<br />\n郁宁怕他出什么事,掀开窗帘看过去。<br />\n确实有个被好几个陌生人捂住嘴的人,看到郁宁后睁大眼睛,努力向他伸手。<br />\n而捂嘴的那几个人见到郁宁后,立即松开手,搭住青城人的肩膀,一副哥俩好的模样。<br />\n郁宁:<br />\n等他坐回去后,又听那人声嘶力竭地喊:殿下等我回青城叫人!<br />\n叫什么人啊?<br />\n殿下是青城的,也是晟都的。<br />\n殿下是全大晟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