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ziyunshux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胡巧英同样在仔细辨认,一些旧时的记忆浮上脑海。<br />
    “海青?”他喊出声。<br />
    “是我,我是海青啊。少年你还记得我!”<br />
    胡巧英一把将他扯过来,拥进怀中。海青挣扎:“脏,我脏。”<br />
    胡巧英哪里管这些,他重重地在海青背上拍着,激动得老泪纵横:“你没死,你居然没死!”<br />
    众人皆不明白缘由,却也被气氛感染,鼻子酸酸的。<br />
    只有胡巧月死死盯着海青,半晌,她惊呼:“原来是你!”<br />
    两位老人拥抱许久,终于舍得放开,胡巧英又哭又笑,看着海青,又拍他的肩:“真是想不到,你还硬朗啊。”<br />
    然后转身,向感动但不知道情况的众人道:“以前我在上海读书,请的帮手。后来轰炸时我们就失散了,我一直以为他……”<br />
    他转向海青:“以为你,没了呢。”<br />
    第125章 落实<br />
    老人叫成海青, 在轰炸中受伤被送到教会医院救治,曾经短暂失忆,恢复后回到住处找胡巧英, 已是人去楼空。<br />
    彼时的胡巧英因为工作需要前往另一区域, 离开前也曾多方寻找成海清下落,未果, 便以为他已经不在人世。<br />
    此后经年,彼此各自浮沉。胡巧英执行多项上头交办的艰巨任务,九死一生。但因无心仕途, 功成身退后带着妻儿与父母一同移居海外。<br />
    成海清则回到晋陵乡下,娶妻生子,在人群中过着最普通的生活。<br />
    说来也巧, 他坐船从周边乡镇回到晋陵, 从胡家码头上岸时, 他就望见了胡巧英。<br />
    这群人在人堆里太触目了, 不望见都难。<br />
    可成海青不敢认。<br />
    他听说, 胡家没落了, 他的巧英少爷打成了反g命, 是z本家。他听说,胡家只剩胡小姐还留在阳川路,其余人都去了海外。<br />
    偶尔他也会进城, 去城里亲戚家串串门。每次都坐船, 沿着运河坐整整一天,来到胡家码头。<br />
    经过阳川路时,他会想念当初待他如兄弟一样的少爷。<br />
    他知道少爷不是反g命, 少爷是地下党,是为了真理冒过很多很多危险、差点献出生命的先行者。<br />
    可他没地方说理。<br />
    他也曾想过, 还会遇见美丽的巧月小姐吗?<br />
    当年他跟胡巧英放假回晋陵,曾经见过巧月小姐。他听到街坊指指戳戳说胡家大小姐没嫁人就生了个男孩,说她放荡,说她不要脸。<br />
    可成海青觉得巧月小姐抱着儿子上街的样子美极了,她温柔娴静,一点都不放荡,是最最体面的富家千金。<br />
    只可惜,他来了阳川路好多次,一次都没遇见过巧月小姐。只知道她过得不好,很苦,她脱不了胡家的“罪孽”,并独自承受。<br />
    今天他遇见这群人,完全不敢想他们就是胡家兄妹。胡巧英是那样的人啊,他怎么可能堂而皇之出现在晋陵的街头,而且还有这么体面的人陪同。<br />
    可那位穿着丝绒旗袍的女人很像巧月小姐。虽然她瘦了,苍白了,脸上生了很多皱纹,头发也不如年轻时那样蓬松,但她站在胡家码头夕阳下的模样,和几十年前一模一样。<br />
    他一路跟着他们。他耳朵已经不如年轻时灵光,隐隐约约听到穿着中山装的体面的男人称呼胡先生,又说这以前是胡家的产业,他终于确定,那个挺拔儒雅的老人,就是他的巧英少爷。<br />
    二人在路边长久地拥抱,成海青激动得结巴。胡巧英说,我住在晋陵宾馆,你要是不着急,咱们回宾馆仔细说?<br />
    侨办主任许伯平已经在宾馆等候,准备了一桌接风宴,却没想到多了一位客人。<br />
    一开始以为是胡家哪个远房亲戚,胡巧英一介绍,许伯平肃然起敬。又听说是当年跟着胡巧英一起干革命的,如今却在乡下务农,许伯平连连说,没想到晋陵还有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英雄,必须立刻跟组织上汇报。<br />
    胡巧英完全没有想到自己随手的邀请会有这样的作用,当然如果能就此改变成海青的境遇,胡巧英也非常高兴。<br />
    成海青则直接被吓到。<br />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农村生活,就是个最最朴实的庄稼人。因为胡巧英的历史问题,他甚至对自己的过去避而不谈,以免牵连到自己的家人,没想到胡巧英不仅平反了,还被市里请回来探亲。<br />
    他上前相认,完全是出于对巧英少爷的思念,从没想过从中得到些什么,更没想过自己也成为了“英雄”。<br />
    这一晚,成海青喝醉了。<br />
    胡巧英留他在晋陵宾馆住一晚,庄音蓉知道他们是一同出生入死过的,一定有许多许多的话要说,很体贴地去和女儿胡幸之同住。<br />
    而机灵小李还是惯常的机灵,主动去成海青的亲戚家报信,说成海青在城里遇到了故人,要在故人那儿住一晚。成海青亲戚诚惶诚恐将机灵小李送走,然后私下嘀咕,猜不透表舅到底遇上了什么大人物。<br />
    成海青不再称呼胡巧英为“少爷”,因为许伯平说新社会不作兴这么喊,大家可以称呼胡巧英为“胡先生”、“胡同志”、或者“胡老”。成海青觉得哪个不合适,门一关,还是叫他“巧英少爷”。<br />
    一夜叙旧,漫长岁月浓于一席长谈,彼此唏嘘不已,又为兜兜转转终能重逢而难眠。<br />
    成海青老伴于年前病逝,女儿嫁于邻村,他跟着儿子生活,家中一个孙子两个孙女儿,大孙女已高三,说是成绩不错,有望考上大学,小孙女读初中,也是个聪明孩子。就是孙子读书不太行,但据说力气大,特别能干活,是挣工分的好手。<br />
    听成海青带着酒意絮絮叨叨说家里的事,胡巧英总觉得哪里不太对。<br />
    问他为啥来晋陵,找亲戚什么事,成海青又支吾着不肯说。看来他是醉了,却也没完全醉。<br />
    第二日,省市领导要在晋陵宾馆为胡巧英召开隆重的欢迎仪式。成海青很识趣地告辞,去了亲戚家,胡巧英问他要了亲戚家的地址,又说自己要月底才走,约了过两天再聚。<br />
    作为陪同家属,胡巧月和林思危也有幸出席欢迎仪式。在晋陵宾馆的会堂里,林思危看到跟后世电视新闻中一模一样的布置,宏大的山水背景,端端正正摆放的单人沙发上铺着缕空针织的蕾丝布。<br />
    胡巧英和□□坐在最中央的两张沙发上,其余陪同人员按席次一一落座。顾念申也来了,负责接待的同志巧妙地安排他和胡巧月林思然坐在一起,气氛亲切友好。<br />
    省里来的同志当场传达了省里的平反意见,整个会堂人员并不多,却掌声雷动。胡巧英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更激动的却是胡巧月。<br />
    毕竟胡家带来的所有“灾难”都是她在承受,最该被平反的其实是胡巧月啊。<br />
    随即□□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经过慎重研究,市里决定发还胡家当年的罚没资产,主要包括阳川路的数十间房屋和家具等,另有有据可查的古董字画,也会在核实清查后一一发还。<br />
    纵然早就有所预料,听到这个消息时,所有人都恍若梦幻降临,不敢相信。<br />
    “恭喜你们,终于有了好消息。”顾念申侧过身来,低声向胡巧月说。<br />
    胡巧月深深地望他一眼,淡漠清冷了半辈子的老人,哽咽道:“谢谢……”<br />
    顾念申却惭愧:“不用谢,这是应该做的。”<br />
    短短一句,一切尽在不言中。<br />
    宣布完重要决定,气氛变得轻松。□□半真半假地面露难色,说政策是下来了,但这些房子里现在住了几十户人家,清腾难度非常大,市里也有类似的情况,清腾两年还没有完全结束。<br />
    但,话锋一转,又说,胡家的情况不一样,胡巧英同志的情况更不一样,这是省里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尽快解决的头等大事,市里一定会排除万难,把这项工作落实早、落实好。<br />
    气氛终于到这儿了,胡巧英说,因为胡家儿女目前只有胡巧月在国内,他们一致决定,阳川路的家产发还,由胡巧月和林思危全权处理,并且当场签署委托协议。<br />
    这事并没有事先告知林思危。<br />
    但奶奶从容上前,并且微笑着对林思危说:“来吧。”林思危突然觉得,奶奶是知情的。<br />
    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授权书上,这应该是奶奶的意思。她怕林正清来抢。<br />
    十八岁,一个农村小姑娘,突然就这样拥有巨大财富。想到大半年前,自己从长途车站走到晋陵城,肚子饿得咕咕叫,鞋子走到张开了嘴,衣服短得能望见裤腰……人生之际遇,果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br />
    重新落座时,胡巧月带着小伎俩得逞的得意,悄悄对林思危道:“别以为是福气啊,这是烦你。”<br />
    “我是怕烦的人吗?”林思危扬眉,给奶奶吃一颗定心丸。<br />
    胡巧月说得也没错,一纸文件下来,又有多少手续要跑,多少事情要落实,她这么大年纪确实已经力不从心,肯定需要林思危去一一操心。<br />
    更何况,还有林正清一家。只有林思危对付得了这一家人。<br />
    最重要的会见结束,该宣布的政策也已宣布,一切都尘埃落定,接下来的行程就自由很多。<br />
    因为昨天丁翰文提了文笔塔,侨办立即就安排好,说下午就可以去。<br />
    胡巧月到底是手术未久,不方便登塔,就在塔下休息,让林思危陪他们上去。<br />
    宝塔的每一层都有一圈观光围廊,庄音蓉和胡幸之走得快,一会儿就到了另一边,庄音蓉指着不远处给女儿和外孙介绍晋陵城的布局,胡巧英却有意无意地落在后头。<br />
    他跟胡巧月商量委托授权时,胡巧月说要加上林思危的名字。<br />
    虽然在信里听胡巧月提过这个孙女,也能感觉到祖孙俩感情非常好,但对胡巧英来说,林思然能不能担当这个大任,仅有善良是不够的。<br />
    他见过太多败落的世家,无一不是子孙不肖,所以他在培养孩子这一块异常严格。但他知道,林思危是在农村长大的,这孩子对奶奶的确很孝顺,但她有没有能力守住胡家?<br />
    不说别的,光是落实政策,发还家产这一项,就不是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能应付的。<br />
    “思危。”他笑吟吟地扶住围栏,“听你奶奶说,你在学校当老师?”<br />
    第126章 敏感<br />
    这是林思危第一次和胡巧英单独相处。<br />
    丰富的社会经验告诉她, 胡巧英是故意落后的,就是为了能和她单独说话,一开口却又没说什么私密之事, 而是问她工作。<br />
    这是对她的“打量”。<br />
    林思危很有礼貌地回答:“其实我要下个月才毕业, 现在只能算是见习老师。”<br />
    “留校。”胡巧英点点头。在他的认知里,必须是学业出众的学生才有机会留校, 林思危应该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br />
    “我对晋陵的学校都不认识了,以前我们读书时,都叫学堂, 这回看到牌子,校名都变了。不知道思危是在哪个学校任教?”<br />
    林思危道:“苏省粮食技工学校,就在咱们晋陵西郊。”<br />
    “粮食技工学校……”胡巧英喃喃地, 显然也并不清楚学校性质。<br />
    林思危解释:“不是大学, 是省轻工厅下属的一家职业技术学校, 主要学习职业技能的。”<br />
    虽然胡巧英还是不太能理解什么叫“技校”, 但起码他有了概念, 就是专攻行业职业培训的学校呗。<br />
    “为什么选择当老师?”胡巧英问她。<br />
    林思危可不会说什么冠冕堂皇的空话, 她微微一笑, 道:“其实我是留在实践中心当老师,跟教文化课的老师不一样。国家刚出了新政策,以勤工俭学为依托, 学校可以开办校办工厂。我名义上是老师, 其实是粮校校办工厂的员工。”<br />
    “待遇丰富?”胡巧英单刀直入,从不拐弯抹角。<br />
    林思危摇摇头,坦然道:“我拿的老师工资, 不高的。我是觉得这时代百年未遇,是最好的生长季, 如果不能在这样的年代参与一家企业的成长,看着它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人生会有些无趣。”<br />
    “你是觉得……有趣?”这回答完全出乎胡巧英的预料。<br />
    “有趣,非常有趣。”林思危的小脸上焕发出光亮,黑漆漆的眼珠剔透地像要望进人的内心。她说:“事实上我们厂就在上周拿到了营业执照,我们可是全省第一家恢复校办工厂运营的实践基地。”<br />
    胡巧英何许人也,当年出生入死,一身与敌周旋的智慧,后来又出国经商,生生在异国他乡扎根创业,若是别人来跟他讲这些,他会在心里默默将对方归到“画大饼”那一组。<br />
    但眼前这孩子天生有一种魔力,她说这些,就是最直白的炫耀也无妨,旁人都会觉得,她不是炫给我看,她是想带我们一起炫。<br />
    “你们厂子生产什么?”<br />
    “实践中心嘛,本来是根据学生的实习课程来制定生产计划,简单的五金件,标准件,和酒类酿造的半成品……”
言情女生相关阅读More+

[武周] 问鼎

千里江风

[综漫] 今天又在柯学片场复活了

听涧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