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他缓缓抬头,眼中的疯狂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心惊的冷静,“你骗我。”<br />\n谢余年没有再解释。<br />\n牢室陷入死寂,只有赵若钦急促的呼吸声在回荡。<br />\n突然,他发出一声野兽般的嚎叫,疯狂地挣扎起来,铁链深深勒进皮肉,鲜血顺着手腕汩汩流下,“啊啊啊——!”<br />\n谢余年后退半步,冷眼看着他的崩溃。<br />\n“呵.......”<br />\n一声轻笑从喉间挤出,带着血沫的腥甜。<br />\n血珠沿着赵若钦的鼻梁滑落,在鼻尖悬了片刻,最终无声地砸在地上。<br />\n他突然想起,五年前他也是这么狼狈。<br />\n萧旌落下来的视线,格外温柔。<br />\n后来他想尽办法到萧旌跟前,替他做事。<br />\n有时候萧旌也会耐心听他在宣阳侯府的遭遇,然后亲手将他扶起,对他说,“都过去了,以后有本王呢。”<br />\n就这一句话,让他甘愿俯首称臣五年。<br />\n“呵呵......”<br />\n赵若钦的肩膀开始抖动,笑声像破碎的瓷片从胸腔里迸出来。<br />\n铁链随着他的颤抖哗啦作响,腕骨传来的剧痛却让他笑得更欢。<br />\n他抬起头,凌乱发丝间露出一双空洞的眼睛。<br />\n原来萧旌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心意。<br />\n可笑的是,他竟把他当作救赎。<br />\n如今回想起来,那些含笑的嘴角变成了嘲弄,温柔的眼神化作了算计。<br />\n“骗子......”<br />\n赵若钦突然剧烈挣扎起来,铁链深深勒进皮肉。<br />\n他感觉不到疼,只觉得五脏六腑都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br />\n“萧旌!你这个骗子!”<br />\n什么世子之恩,什么知遇之情,统统都是谎言!<br />\n他赵若钦不过是一枚棋子,一个笑话!<br />\n原来最痛的背叛不是来自敌人,而是自己错付一生的痴心。<br />\n他喉咙里发出幼兽般的呜咽。<br />\n赵若钦的额头青筋暴起,双目赤红,泪水混着血水从脸上滑落。<br />\n“她凭什么!她凭什么......” <br>\n\t\t\t', '\t')('\n赵若钦的声音支离破碎,“我恨了她一辈子,我......”<br />\n他的声音戛然而止,整个人像断了线的木偶般瘫软下来,只剩铁链在死寂中微微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br />\n谢余年静静站在阴影里。<br />\n他听着赵若钦渐渐低下去的啜泣声,眼神晦暗不明。<br />\n赵若钦蜷缩在地上,身发抖,却流不出一滴眼泪。<br />\n“现在可以说了吗?”<br />\n等他安静下来,谢余年终于开口。<br />\n赵若钦垂着头,散乱的发丝间露出小片苍白的额头。<br />\n谢余年并不催促。<br />\n“他做这些,”过了一会,赵若钦突然开口,声音嘶哑得不成样子,“多数是为了太后。”<br />\n谢余年眼神微动,但并未打断。<br />\n他知道皇帝的人就在门外听着,涉及宫廷秘辛,他也只需要静静地听着就好。<br />\n墙上的火把忽明忽暗,将两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面上,扭曲成诡异的形状。<br />\n太后初入宫时,只是个小小答应。<br />\n若不是有萧旌的帮助,不会在短短几年就坐到皇后的位置。<br />\n“可是人的野心哪是能满足的?”赵若钦突然抬头,通红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讥讽,“当了皇后还不够,她还想当太后。”<br />\n“她并无亲子,”赵若钦的声音越来越轻,“又这么年轻,她要想成为太后......”<br />\n铁链突然哗啦一响,他挣扎着坐直了身子,“于是就选上了......当今圣上。”<br />\n谢余年垂眸,袖中的手不自觉攥紧。<br />\n当今圣上的生母,是先帝的淑妃,在圣上十岁时就......<br />\n“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谢余年声音冷得像冰。<br />\n赵若钦神经质地笑了起来,铁链随着他的颤抖叮当作响,“我知道,我当然知道......”<br />\n谢余年一把揪住赵若钦的衣领,将他提起来抵在墙上,“你还知道什么?”<br />\n两人呼吸交错,赵若钦的吐息里带着血腥气,“你猜,先帝为何突然病重?你以为淑妃真是病逝?”<br />\n曾几何时,他以为自己对萧旌的痴狂是这世间最纯粹的感情,纯粹到可以毫不犹豫地剖开胸膛,将那颗滚烫的心捧到那人面前。<br />\n说来也可笑,萧旌也信他。<br />\n当年萧旌还年轻,许多事做的还不够老练,留下了不少隐患。<br />\n于是便将这些最隐秘的事交给他办。<br />\n一颗甜枣,叫他甜了一辈子。<br />\n过了一个时辰,谢余年转身朝外走,离开时,还能隐隐听见牢房里传来一声极轻的呢喃,像是濒死之人的最后忏悔。 <br>\n\t\t\t', '\t')('\n“母亲......”<br />\n谢余年出来后,站在御书房明亮的灯火下,一时间竟觉得有些刺眼。<br />\n他向皇帝拱手行礼,“微臣不负所托。”<br />\n皇帝脸上的怒气已经消了,换上了那种谢余年熟悉的温和笑容,他亲手扶起谢余年,“爱卿辛苦了。”<br />\n第157章 平反<br />\n谢余年直起腰,走到御书房角落的炭盆旁,伸手烤了烤火,才缓缓道,“赵若钦的话毕竟只是一面之词......”<br />\n皇帝轻笑一声,打断了谢余年的话,“爱卿是怕朕贸然行事?”<br />\n御书房内一时寂静,只有更漏滴水声清晰可闻。<br />\n谢余年抬眼,正对上皇帝深不见底的目光。<br />\n那里面既没有震惊,也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早有预料的平静。<br />\n“微臣以为,”谢余年缓缓道,手指在炭盆上方轻轻翻转,有火光在他指缝间流淌,“是时候了。”<br />\n皇帝眼中精光一闪,唇角微扬,“哦?”<br />\n谢余年收回烤暖的手,“赵若钦所言若属实,背后牵连的恐怕不止一两条鱼。”<br />\n他抬眼看向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臣注意到,近来弹劾摄政王的折子,多了起来。”<br />\n皇帝走到御案前,指尖轻点其中几封奏折,“这些倒是墙头草。”<br />\n“墙头草也有好处,”谢余年挑眉,“如今只需要再添一把火就好。”<br />\n“朕知晓,”皇帝的目光从奏折上抬起,忽然话锋一转,“你与姜家那个的婚事,到哪一步了?”<br />\n谢余年眼底闪过一抹柔色,“回陛下,纳采、问名都已行过。”<br />\n“繁琐得很,”皇帝摆了摆手,“不如叫叫钦天监寻个好日子,朕也给你拟一道圣旨,直接赐婚,也省得你公务繁忙,还要操心这些。”<br />\n谢余年唇角微扬,婉拒道,“劳陛下挂心,不过微臣......喜欢操心这些。”<br />\n皇帝尾音上扬,“朕怎不知,你还有这般闲情逸致。”<br />\n“微臣只是想亲力亲为,不留遗憾。”谢余年垂眸道。<br />\n“亲力亲为......”皇帝似陷入了回忆,“朕记得,秦屹从前也说过类似的话。”<br />\n暖阁内的炭火忽然噼啪作响,爆出一串火星。<br />\n“他年少有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若不是因为皇叔......”皇帝的声音低沉下来,“此时怕已经在朝中崭露头角了。”<br />\n“陛下......?”谢余年出声,似有些不解。<br />\n“朕忘了,”陛下回神,“你在边关长大,与秦屹应该不太熟。”<br />\n谢余年微微颔首,“微臣听过他的名号,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可惜......”<br />\n“罢了,”皇帝突然开口,“此事是朕对不起他。”<br />\n他自然知道那不是秦屹会做出来的事,也知道是皇叔为了将权力渗入六部,设计构陷秦屹罢了。 <br>\n\t\t\t', '\t')('\n只是当初他羽翼未丰,尚未亲政,实在无力还秦屹清白。<br />\n那桩案子闹得满城风雨,昔日人人称颂的如玉郎君,转眼就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br />\n皇帝望向窗外,声音里带着罕见的疲惫,“朕会还他一个清白。”<br />\n......<br />\n谢余年踏着夜色回了府。<br />\n回了院子以后并没有立刻回房,而是转身先去了书房。<br />\n他坐在案前,提笔蘸墨,却悬腕良久未能落下。<br />\n窗外一阵微风掠过,吹得烛火摇曳,在谢余年脸上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光影。<br />\n片刻后,他将写好的信细细折好,叫来了七尹,“明日一早,将这封信送到蒋府。”<br />\n“是。”七尹躬身接过,立刻退了下去。<br />\n谢余年坐在檀木椅上,闭目养神。<br />\n他答应蒋晏清的事,要完成了。<br />\n五年前,他回到京城时,第一个寻上门的便是蒋晏清。<br />\n那应是个雨日,蒋晏清执伞而来,站在院前的水洼中,伞沿滴水成线,打湿了他的袍角。<br />\n谢余年隔着门缝打量这个不速之客。<br />\n那时他满身戾气,看京城里的谁都不顺眼。<br />\n“谢余年,你甘心吗?”<br />\n他听见蒋晏清这样问。<br />\n“我可以助你扳倒摄政王。”<br />\n谢余年挑眉,饶有兴趣地看过去,“条件呢?”<br />\n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br />\n“为秦屹平反。”蒋晏清的声音清朗如玉磬,却有压抑不住的恨意。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