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没,”姜窈摇头,又道,“等会我亲自给祖母熬一碗桂花莲子羹送去吧。”<br />\n这几日祖母怕是都没有好好吃饭,也就她陪着的时候能多用一些。<br />\n姜窈挽起衣袖,站在小厨房的灶台前。<br />\n砂锅里的水渐渐泛起细小的气泡,春兰将洗净的莲子递过来,夏蝉已经将金桂细细筛过一遍。<br />\n“小姐,老夫人知道您亲自下厨,定会高兴的。”春兰笑着说。<br />\n姜窈摇摇头,将莲子轻轻倒入锅中,“祖母这是心病,得她自己想明白。”<br />\n她想了想,又道,“夏蝉,你去取那罐去年酿的桂花蜜来。”<br />\n夏蝉应声而去,不一会儿捧来一个青瓷小罐。<br />\n揭开盖子,浓郁的桂花香顿时弥漫了整个厨房。<br />\n姜窈用木勺小心地搅动着锅中的莲子,看着它们渐渐变得绵软。<br />\n这粥煮起来简单,只是有些费时间,厨房里泛着甜香,姜窈小心地撇去浮沫。<br />\n羹汤渐渐浓稠,姜窈加入一小撮冰糖,又滴了几滴桂花蜜。<br />\n最后再撒上一把金桂就可以了。<br />\n提着食盒穿过两道回廊,姜窈的脚步不自觉地放轻了。<br />\n寻常日头好的时候,祖母便会坐在院中晒太阳,但这几日,静雅堂安静得如同一座空院。<br />\n也是。<br />\n祖母毕竟养了大伯父三十多年,如今却闹到这般境地。<br />\n远远地,姜窈看见玉珠站在房门外。<br />\n“老夫人又没用好膳?”姜窈走近了问道。<br />\n玉珠连忙行礼:“回三小姐,老夫人今日早膳几乎没动筷子,只说胸口闷得慌。”<br />\n她叹了一口气,“大爷这一走,许是伤透了老夫人的心。”<br />\n姜窈垂下眼帘,“我进去劝劝祖母。”<br />\n推开房门,她眯了眯眼。<br />\n觉着房中檀香的气息比往日更浓了。<br />\n“祖母?”姜窈轻声唤道。<br />\n姜老夫人在软榻上靠着,看见姜窈进来嘴角扯出一抹笑,“窈丫头过来了?”<br />\n姜窈快步上前在软榻边坐下,伸手握住姜老夫人的手,“祖母今日可是又没好好吃饭?”<br />\n姜老夫人一怔,“玉珠这丫头,怎么什么都说。”<br />\n“没好好吃饭正好,”姜窈一笑,“我正好熬了桂花莲子羹过来,今日阳光正好,祖母去院里用一些吧?”<br />\n姜老夫人不好拂她的心意,轻轻点了点头。 <br>\n\t\t\t', '\t')('\n姜窈扶着姜老夫人慢慢走到院中的石桌旁坐下,玉珠早已在那里摆好了软垫。<br />\n“还是窈丫头知道心疼人。”姜老夫人轻叹一声。<br />\n姜窈笑着打开食盒,拿起青瓷碗舀了一碗,“祖母您还没吃呢!”<br />\n热腾腾的羹汤散发出清甜的香气,终于让老夫人的神色松动了几分。<br />\n姜窈挨着祖母坐下,舀了一勺轻轻吹凉,“您尝尝,怎么样?”<br />\n老夫人抿了一口,“嗯,不错,就是桂花蜜放得稍多了些。”<br />\n“那我下次少放点,”姜窈笑着又递上一勺,“不过您得多用些,我才好继续改进。”<br />\n说着,她又取出一个小纸包,“这是前日买的冰糖山楂,祖母近来胃口不好,配着吃能开胃。”<br />\n第120章 病了<br />\n姜窈陪祖母唠着家常,没特意去说大伯父的事。<br />\n就这样一勺一勺,大半碗羹汤竟见了底。<br />\n这时,院外突然响起一道声音。<br />\n“娘,您怎么瘦了这么多?是不是大哥那个不孝子又惹您生气了?”<br />\n姜窈还未回过神来,一道身影已经风风火火地走到老夫人跟前,一把抓住她的手。<br />\n老夫人眼中闪过一丝无奈,“月茹,你这性子......”<br />\n姜窈这才反应过来,眼前的人便是姜老夫人的女儿,姜月茹。<br />\n她连忙起身福了个礼,“姑母好。”<br />\n“一家人,客气什么,快坐,”姜月茹摆摆手,扭头继续道,“我这性子怎么了?”<br />\n她说完也不等姜老夫人回答,转头又看向姜窈,“窈丫头,你来说,你大伯父这次又做了什么糊涂事?”<br />\n姜窈一时语塞,正斟酌着该如何回答,老夫人却先开了口,“月茹,你这一路风尘仆仆的,先坐下喝口茶。”<br />\n说着便示意玉珠上茶。<br />\n姜月茹接过茶盏,却顾不上喝,“娘,我听说大哥要分家?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br />\n“......”<br />\n姜老夫人瞪了她一眼,“他怎么说也是你大哥。”<br />\n“大哥?”姜月茹放下茶盏,声音拔高了几分,“您把他当儿子,他把你当母亲吗?”<br />\n“我承认,您待大哥肯定不比待我与三弟,但就算是手心手背,也总有个差别,您待大哥已经够好了!是他自个儿不知好歹!”<br />\n姜老夫人皱眉看过去,想要阻止她继续说下去,却在看清那双愤怒中带着心疼的眼神时,哑了声。<br />\n“小时候因着父亲夸赞三弟读书好,他便同您怄气,”姜月茹红了眼眶,“三弟刚中秀才,他连夜收拾包袱说要去经商,您和父亲怕他出事,将家中财产大半都给了他做本钱。”<br />\n姜窈听见祖母的声音从一旁传来,带着前所未有的疲惫,“月茹,别说了......”<br />\n“我偏要说!”姜月茹眼眶通红,“后来三弟中举,大哥连夜从扬州赶回来。” <br>\n\t\t\t', '\t')('\n她冷笑一声,“您当他是来贺喜的?他是来要钱的!说什么‘不能输给弟弟’,要你们给他钱去开绸缎庄。”<br />\n姜月茹越说越激动,“父亲去世时,他都借着生意忙没回来,如今攀上摄政王倒想着回来分家了?”<br />\n“娘,您想想,这些年他往家里拿过一两银子没有?三弟远赴清石县赴任,路过扬州时都不见他招待一分!”<br />\n“姑母,”姜窈觑了一眼祖母的神色,轻声劝道,“祖母心中也是明白的......”<br />\n姜月茹握住姜老夫人的手,声音低了下来,带着几分哽咽,“母亲,您心里比谁都清楚,大哥只是记在您名下养大,我与三弟认他为大哥,也并非因为他真的担当起了大哥的责任......”<br />\n她指尖轻轻抚过姜老夫人手背上交错的皱纹,“我们只是......不忍见您伤心。”<br />\n姜老夫人的手轻轻颤抖,似有一滴泪珠砸在姜月茹手背上。<br />\n她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br />\n姜窈瞬间慌了神,连忙用帕子去擦姜老夫人脸上的泪痕,“祖母......”<br />\n姜老夫人摆手,眼中的泪光渐渐敛去,神色反而平静下来,“我明白的。”<br />\n姜月茹仔细端详着母亲的神情,见她眉宇间的郁结似乎舒展了些,这才松了口气,“您想清楚就行。”<br />\n老夫人轻轻转着佛珠,忽然问道:“你这次回来,打算住几天?”<br />\n姜月茹闻言一笑,“来都来了,肯定要参加完盈丫头的大婚再走。”<br />\n她凑近老夫人,带着几分少女时的娇态,“娘不知道,我给盈丫头备了一份厚厚的添妆,保准叫那些夫人们都看直了眼。”<br />\n老夫人终于露出一丝真切的笑容,“你呀,就喜欢这些。”<br />\n姜窈看着祖母和姑母说话的样子,忽然明白,有些伤痛或许永远无法痊愈,但只要还有人陪着一起走过,再深的伤痕也会慢慢结痂。<br />\n“对了,你尝尝这个,”姜老夫人是突然想起什么,“窈儿亲自做的。”<br />\n“有些凉了,要不我拿下去热热。”姜窈刚要伸手去端那碗桂花莲子羹,却见姑母已经舀起一勺送入口中。<br />\n“不必,凉了反倒更显莲子的清香。”姜月茹细细品味着,“还是窈丫头贴心,知道给你祖母熬羹汤。”<br />\n姜窈下意识摇了摇头,笑道,“比起祖母做的还差得远呢。”<br />\n说完,她自己都是一怔。<br />\n她从未喝过姜老夫人做的桂花莲子羹。<br />\n姜窈后背倏地沁出一层冷汗。<br />\n“可不是?”姜月茹爽朗道,“你小时候每次生病,母亲都会亲自给你熬这碗羹,说莲子清心,桂花暖胃。”<br />\n“母亲还总说银桂太艳,金桂香气最雅。”<br />\n姜窈的指尖不受控制地轻颤着,她盯着碗中漂浮的桂花,那些细碎的金黄忽而化作无数光点,在视线里扭曲旋转。<br />\n却一个也看不清。<br />\n“嗯......”她听见自己的声音飘忽得不像话,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br />\n胸腔里的心跳声大得惊人,几乎要震破耳膜。<br />\n“窈丫头?”姜月茹疑惑地唤道,“怎么发起呆来了?” <br>\n\t\t\t', '\t')('\n姜窈猛地回神,“我......”她张了张嘴,喉咙干涩得发疼,“许是昨夜没睡好......”<br />\n春兰也察觉到她表情有些不对,“小姐昨晚是不是关窗晚了?昨夜落了些雨,可是着凉了?”<br />\n“怎么出这么多汗?”姜老夫人伸手覆上姜窈的额头,“玉珠,去熬碗安神汤来。”<br />\n姜窈死死咬住舌尖,铁锈味在口腔里蔓延,疼痛让她勉强维持住表面的平静。<br />\n“说起来,”姜月茹毫无察觉地继续道,“窈丫头小时候身子骨就不好,不过生病时也黏人,有次发热不退,硬是拽着母亲的衣袖不放......”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