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蒋清晏继续说道:"人这一生,谁没有几个不得已的苦衷?何况,她一没伤害过你,二不曾利用过你,三未辜负过你的信任。"<br />\n“再说,以你的性子,谁能骗过你?”<br />\n蒋清晏话音落下,半晌却不见谢余年回话,扭头一看发现人还站在那,心思都不知道跑哪去了。<br />\n谢余年薄唇紧抿,觉着呼吸都乱了几拍。<br />\n猎场的风轻轻拂过,卷起几片残叶。<br />\n回京后,皇帝的多疑让他不得不谨慎行事,而母亲也期望他早日成家,早日安定下来。<br />\n起初,姜窈对他,只是不得不做的表面功夫。<br />\n她聪明,却又带着几分天真,像是一枚恰好出现的棋子。<br />\n既能帮他稳住局面,又不会引起过多的怀疑。<br />\n可不知从何时起,他竟有些克制不住。<br />\n只要她出现在他的视线里,他就无法无暇其他,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放在她身上,甚至开始在意她的一举一动。<br />\n初见的那一个拥抱,就像是一抹突如其来的色彩,打破了他原本黑白分明的世界。<br />\n或许是她拉着他爬墙时眼中的狡黠,或者是她扭捏着喊出一声声“谢郎”时的模样,也可能......是那幅亲自送来的画。<br />\n他分明有很多次机会去怀疑她,去细想她的真实意图,可念头一起,却又被他下意识的压下。<br />\n他生于朔北,十几岁便是人人称赞的少将军,心中自有宏图。<br />\n他以为自己的一生都会在权谋与算计中度过,从未想过有一天会被儿女情长牵绊。<br />\n可心里的雀跃作不得假。<br />\n她虽欺骗了他,可也是他放任出来。<br />\n是他放任了她的接近,放任了她的试探,甚至放任了她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的情感。<br />\n于是,她变成了压在心底的情。<br />\n谢余年自嘲地笑了笑,抬手揉了揉眉心,“你说的对。”<br />\n“对什么?”蒋清晏反应了一下。<br />\n他说什么了?<br />\n哪一句?<br />\n“没什么,”谢余年稍稍平静下来,又抬眸道,“所以她今日为何会跟伯母在一块。”<br />\n“想知道?”蒋清晏挑眉,举起了手中的箭,“你先赢了我再说。”<br />\n一炷香后,谢余年便得知了荣国公夫人今日去姜府的目的。<br />\n谢余年放下长弓,破天荒地安慰了一句,"你再练练,先超过了星野再同我比吧。"<br />\n“......”<br />\n蒋清晏闻言,顿时哭笑不得。 <br>\n\t\t\t', '\t')('\n这哪是安慰,分明是在说他的箭术还不如他弟弟。<br />\n“也不是谁都跟你一样,百发百中的。”蒋清晏无奈道。<br />\n谢余年没有接话,只是默默收起长弓。<br />\n在猎场上练出来的箭术,怎能跟真正上过战场的人比。<br />\n在朔北,每一箭都关乎生死,哪容得半点差错。<br />\n第79章 余年兄<br />\n秋意渐浓,姜盈亲自给姜窈送来了新制成的骑装。<br />\n"阿姐,这是......"姜窈看着那套轻便的骑装,有些发怔。<br />\n秋猎.....怎么她也要骑马吗?<br />\n姜盈将骑装展开:"快秋猎了,我特意让人给你做的。”<br />\n“这料子又轻又软,最适合骑马了。"<br />\n姜窈摇头,小声道:"阿姐,我不会骑马。"<br />\n她只在从前旅游的时候,骑过那些观光用的,已经被驯服的马。<br />\n就这,还又磨大腿又屁股的。<br />\n"那有什么,"姜盈不以为意,挪揄道,"到时候你不是要同谢公子一起吗?让他教你就是了。"<br />\n又听见谢余年,姜窈垂下眸子。<br />\n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br />\n姜盈才发觉她神色有异,愣了片刻,柔声道:"怎么了?可是......"<br />\n"没什么。"姜窈勉强笑了笑,"只是觉得总麻烦谢公子不太好。"<br />\n姜盈若有所思地看着她,倒也没问,只是笑着道:"那到时候我教你也是一样的,我到时候替你选一匹温顺的小马,最适合初学者。"<br />\n姜窈乖乖点头,两姐妹又说了好一会的话,姜盈才离开。<br />\n待姜盈走后,姜窈坐在窗前,抬手拍了拍双颊。<br />\n怎么回事。<br />\n演戏演多了?<br />\n怎么还出不了戏了。<br />\n姜窈望着铜镜中的自己,觉着不对,很不对。<br />\n窗外的风吹进来,带着一丝丝凉意。<br />\n姜窈忽然想起来那日在会仙楼,谢余年一把将她拉进怀里。<br />\n虽说只是为了不叫那队侍卫看清她的脸,但确实......挺暧昧的。<br />\n她记得他的手臂环过她的腰,记得他身上的松木香,记得那时他低头时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耳畔。 <br>\n\t\t\t', '\t')('\n“停!”<br />\n姜窈猛地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br />\n小命都快保不住了,怎么还有心情想这些,还是赶紧想想到时候要是碰上摄政王可怎么办吧!<br />\n......<br />\n祭祖当日,是个秋日里难得的好天气。<br />\n姜窈与姜盈一同坐在马车中,车轮从青石板路到土路,发出轻微的咯吱声。<br />\n“那日我从皇宫出来后,在家中也没瞧见二姐,她那一日......”<br />\n姜窈侧头,看向姜盈,轻声问道。<br />\n今日姜珍也没跟她们坐一辆马车,而是去跟卫玉凝坐到了一块去。<br />\n姜盈闻言,声音有些迟疑,“珍儿她......好像很晚才回来。”<br />\n“很晚?”姜窈心中隐隐生出一丝不安,追问道,“那她那一日去了哪?”<br />\n姜盈咬了咬唇,半晌才低声道:“听说......摄政王也在宫中。”<br />\n“什么?”姜窈瞳孔一缩,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他们在皇宫中竟敢——”她话未说完,却已不敢再往下讲,心中翻涌起一阵惊涛骇浪。<br />\n姜盈叹了口气,眼中满是忧虑:“陛下的身子越发的重了,除了上朝,便是在御书房中呆着,几乎不见外人,宫中事务,如今多是摄政王在打理。”<br />\n姜窈脸色苍白,她心中既惊且怒,却又感到一阵无力。<br />\n马车内陷入一片沉默。<br />\n往山上走的路有些泥泞,<br />\n姜窈望向窗外,目光有些涣散,心中却翻涌着无数念头。<br />\n她忽然低声问道:“陛下......真的病得如此重吗?”<br />\n姜盈摇了摇头,声音轻若蚊吟:“宫中消息封锁得紧,外人无从得知。”<br />\n“但摄政王的权势日益膨胀,朝中已无人敢与他抗衡,若陛下真有万一,这天下……怕是真要变天了。”<br />\n她只怕到时候晋王殿下也会被牵扯其中。<br />\n姜窈心中一沉,却又觉得事情不会像表面这么简单。<br />\n如果皇帝真的病的无力回天,那谢余年又在计划什么?<br />\n现下情节已经被改变了这么多,那皇帝的病会不会也有转圜之地?<br />\n祭祖的地方在半山腰,庄严肃穆的祭坛被群山环绕,仿佛与天地相连。<br />\n女眷不能在场,姜窈便跟着姜盈先回了帐篷。<br />\n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祭坛上,金碧辉煌的仪仗在日光下熠熠生辉。<br />\n摄政王站在祭台最前面,身披蟒袍,头戴玉冠,面容冷峻。<br />\n他代替皇帝祭祖,步伐缓慢地上了祭祀台,目光扫过下面这些文武百官、宗室亲贵,眼中闪过一丝轻蔑。 <br>\n\t\t\t', '\t')('\n萧旌知道,底下这些人有的面上恭敬,心中却各有盘算。<br />\n有人暗自咬牙,恨他权倾朝野,欺压皇室;有人则低头不语,生怕惹祸上身。<br />\n他嘴角的笑意更深。<br />\n但那又如何?<br />\n如今站在这的是他,祭祖的是他,接受跪拜的也是他。<br />\n祭坛上,香烟缭绕,钟鼓齐鸣。<br />\n萧旌接过礼官递来的祭文,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众人,“今日祭祖,乃国之大事,诸位当谨守本分,莫要生出不该有的心思。”<br />\n祭坛下,谢余年站在人群的边缘,视线从祭坛上的摄政王移到前面的宣阳侯身上。<br />\n这时,站在宣阳侯身侧的赵若钦似乎察觉到什么,下意识地抬头,往四周看了看。<br />\n他的目光扫过人群,却什么也没发现。<br />\n赵若钦皱了皱眉,心中隐隐生出一丝疑惑。<br />\n等祭祖仪式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br />\n谢余年站在原地,目送远处那几道背影离开。<br />\n箫无衡站在前面,兴致蔫蔫地看完了祭祖后,就悄悄溜到了人群里。<br />\n他今日虽穿了一身王爷服饰,却毫无架子,目光很快落到了谢余年身上,眼中顿时闪过兴奋。<br />\n“余年兄!”箫无衡快步走到谢余年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又道,“你怎么站这么远?害得我好找!”<br />\n箫无衡虽压低了声音,但却掩不住语气中的雀跃。<br />\n“......”<br />\n他俩很熟吗?<br />\n谢余年转过身,眉头微微一皱,低声唤了一句“殿下。”<br />\n“你同我这么生分做什么,你忘了?”箫无衡摊手,“你还在我院里睡过呢!”<br />\n“咳咳!”<br />\n“你胡说什么?”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