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与某件事能互相做个印证……<br />\n却见圣人带着笑意回了帝师的话,转过头来看他又是一副冷肃表情:<br />\n“风采青。”<br />\n“——微臣在。”<br />\n风采青拱手一礼。虽不知是什么,但这语气是有事情要与他说。<br />\n他未敢直视天颜,只偷偷瞄了两眼,竟罕见地见到皇帝脸上露出几分犹豫颜色;<br />\n倒像是意思已经在了,只是不知话要如何说。<br />\n他又一低身,做出了些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的诚恳态度,半晌后终于听见圣人开口:<br />\n“你如此急于寻找旧物,是否是因为……”<br />\n风采青心中一跳,知道自己那些小心思瞒不过圣上。<br />\n“——得知北境有异动,有可能秋前开战?”<br />\n第95章<br />\n风采青一悚, 强作镇定:<br />\n“……是,陛下明鉴。”<br />\n他知道,与这件事一挂上, 事情就该往大了说了;<br />\n可是与此相关的,恰巧还是他那些最不足道、最卑劣自私的小心思……唉。<br />\n若是跪下, 似乎显得太过心虚了, 不像正人君子;<br />\n但要是不跪, 又难以确认圣人此时的态度。<br />\n帝师却适时笑着开口:<br />\n“你不要怕,并不是责问你。”<br />\n“鲤池里那些消息,本也是没有打算瞒你;你替我与陛下辛苦做事, 自然是知道越多才越方便。”<br />\n若不是故意要他听说,就算风采青把墙挠穿了也未必能得到一点儿风声。<br />\n“倒是他们都赞你容貌清新,做事稳妥,纷纷和我说喜欢你呢。”<br />\n“可只有一点——话太少了些。整日闷闷的,冷着个脸, 也不知在想什么。”<br />\n“现在倒是知道了,是惦记着呢……嗳,难为你这样多情。”<br />\n沈厌卿抬手搭上那镖形武器的柄,作势勾紧要向外拔,却被姜孚打断:<br />\n“老师,学生来吧。”<br />\n“?也好。”<br />\n沈厌卿想说自己好全了的话在心里转了一圈,还是没说出口。<br />\n他估摸着,姜孚也并非是为了怕他身体弱力气不足, 只是想尽学生的本分。 <br>\n\t\t\t', '\t')('\n那他何必不愿意呢。<br />\n他揣起手, 笑吟吟让开了位置。<br />\n却见学生以食指在墙上做抵, 其余四指捏住镖柄,似乎不费什么力气就令那银蓝色的薄刃退了出来, 稳稳握进手中。<br />\n沈厌卿适时满意点点头,全当是捧场,果然挣来学生一阵难为情。<br />\n风采青则瞪圆了眼,一副震惊惨了的模样;<br />\n几乎是连连往后退了两步,险些就要俯身拜下去。<br />\n沈厌卿还道昔日并不曾见他是个爱溜须拍马的,怎么此时好像有杨家人上身一般;<br />\n却听这小御史羞愧道:<br />\n“微臣不敢相瞒于陛下和帝师。”<br />\n“实是昨日无聊,又好事,不自量力试了许久,又劳烦了许多位太医……都没有能扳动半毫的。”<br />\n昔日圣上为皇子时,确有些天生神勇、善用重弓的传说;<br />\n不过既然践祚,除却每年礼仪性的仪式,及例行的围猎,就未再见过圣上显露此方面的能力。<br />\n那二样都是先做着,由后面人任意编排的,自然也并无多少人真心相信;<br />\n——不是说不信陛下神武,只是作为庸俗之人难免少些觉悟,不能很好地接受和理解事实。<br />\n是他们的问题,是他们的问题。<br />\n圣人对他这样的奉承倒是不放在心上,施施然将手中东西递与他;<br />\n他惶恐去接,却没有接到。<br />\n但见陛下的手停在了半空,转头去问帝师:<br />\n“老师的意思,是要交与他么?”<br />\n风采青表面不显,心中惊涛骇浪:<br />\n圣人自崇礼二年亲政,向来事事确认稳妥后亲自拍板,从未见过中途后悔的;<br />\n如今却为了问帝师一句……<br />\n帝师温和嗓音响起:<br />\n“是,给他吧。”<br />\n风采青如释重负,再三谢恩接过,捧在手里。<br />\n沈厌卿见了他这副模样,心中有感慨,不由得多补上两句:<br />\n“这些旧物,历来是谁爱惜就交给谁的。”<br />\n“我那儿堆的有些太满了,能由风经历保管一件也好。”<br />\n风采青深深低头:<br />\n“臣一定……一定不负陛下和帝师厚爱。” <br>\n\t\t\t', '\t')('\n“但不知此物保管起来可有什么注意或是禁忌?臣见识不广,未能了解过武器一类的保养……”<br />\n可有什么要擦的油?要用的鞘?擦拭用的绢?不能碰的水?<br />\n毕竟是御赐——他不知用这个借口是否有些对圣上不敬,可潜意识里已劝自己接受了。<br />\n帝师噙着笑意摇摇头,目光和善,却不知为何让他觉得有些背后生寒:<br />\n“并无。”<br />\n“刀剑造来便是用的,自是愈沾血愈利。”<br />\n……<br />\n有人爱华服,有人爱美饰;<br />\n有人追求倾城美色,有人天生便有一条饕餮的舌头。<br />\n人人都有向往之物,见之则喜,不见则忧。<br />\n若是猝然得了许多,便幸福得飘飘然,只因欲求得到了满足。<br />\n初生而无色无染之人,便是如此。<br />\n倘若一直索取,一直渴求,甚至到了贪得无厌的地步;<br />\n便要倾轧他人,争抢俗物,成了比禽兽还不如的嘴脸。<br />\n倘若人人都如此,就将成生灵涂炭之局面。<br />\n但,上古有圣人制礼法,传经书;<br />\n令万民得教化润泽而化性起伪,互敬互爱,慎独而克己。<br />\n约束了贪欲,人心中理顺了可为与不可为之事,才得了世间和乐太平。<br />\n杨驻景抽箭,搭弓,拉作满月状。<br />\n贪求无度,并不能得圆满;唯有着衣冠而奉礼义,才能当真问心无愧。<br />\n喜爱杀生又如何呢?<br />\n杨家人忠于圣上,服从圣上;<br />\n天家指向哪里,他们的刀和剑也就指向哪里;<br />\n全心听从,绝无犹疑。<br />\n杀星又如何?<br />\n掌在圣人手中,便能做圣人最利的刃。<br />\n他松指,白羽飞射而出,正中百步以外靶心。<br />\n箭杆穿过厚厚茅草,又飞了几尺,才终于缓缓落下。<br />\n杨荣清在一旁抚掌,适时笑道:<br />\n“兄长的弓术又精进了。” <br>\n\t\t\t', '\t')('\n杨驻景将弓收到背后。<br />\n他脸上的伤痕已全然愈合了,留了一道浅浅的疤。<br />\n若按年轻人的活力,一冬一春便可消去了。<br />\n再者,也并不丑不凶,只是与眼睑平行的一道;<br />\n配上那副英气些的面容,倒还有种淡淡的妖异感——像只紧闭的眼睛,不知何时便要猛然睁开。<br />\n忠瑞侯世子走到胞弟身前,认真道:<br />\n“荣清,你有事情瞒着我。”<br />\n他没有提父亲,他仍记着那句“你我之外皆是外人”的怪话。<br />\n虽对其中含义还懵懵懂懂不甚清楚,他却也并非不愿顺从一下手足的心意。<br />\n杨荣清神色平静:<br />\n“并没有这样的事,是兄长多心了。”<br />\n“不要叫什么’兄长‘了,叫哥——怪我记性不好,竟不记得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端起来的。”<br />\n而今长身玉立的如玉少年,当年也不过追在他后面喊哥的小屁孩而已。<br />\n杨驻景想,在他眼中是一直不曾变过的;<br />\n到底是何时开始不一样的呢?<br />\n“你既然心中坦荡,为何送我东西?”<br />\n“那一件披风,哪怕是在京中也称得上珍贵,你又是如何得来的?为何不自己留着?”<br />\n杨荣清只淡淡听着,语气不紧不慢,眼神却有些冷硬,叫人心里硌得慌:<br />\n“兄长才是世子,是嫡长。”<br />\n“若有什么好东西,岂不应先着兄长来么?”<br />\n“荣清为幼,居下位,自然不敢独占宝物。”<br />\n杨驻景抿了抿唇,伸手去扳他的肩膀,却被躲开。<br />\n“你——”<br />\n“兄长若是没有其他要紧事,荣清便先告退了。还与荆侍郎白侍郎有约,不能迟了。”<br />\n他才转身,却听杨驻景又在他身后道:<br />\n“……临行前,姚伏要我当心你。”<br />\n“圣人赐给我弓,赐给你甲,也有许多流言蜚语。”<br />\n“可是你分明清楚,也说了,’都是外人‘;”<br />\n“难道真要为了他们那些卑劣揣测,令你我二人离心?”<br />\n杨大公子这一番剖白已是将话说的不能再说,只差要把心掏出来给人看看; <br>\n\t\t\t', '\t')('\n时局紧张,事情境况也都越来越差;<br />\n一切都如绷紧了的弓弦,连有挥戈驻景之勇的人也不能安心。<br />\n来边疆本就不是什么好事,他已承担不起更多损失了。<br />\n事情都还未发生,他也就不能做什么;<br />\n可是若是等到弦满而折,万物入局,那就是积重难返之势。<br />\n天地将崩,狂涛卷岸,无人可自保于风雨;<br />\n便是他有再多诚心赤血,恐怕也难以挽回一毫。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