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p> 沈缨吃的连个面渣都没剩,将碗筷收到食盒里就到书案边写写画画。</p><p> 书案上放了一个红漆匣子。</p><p> 沈缨看了几眼,抬手在衣服上蹭了几下才缓缓打开匣子。</p><p> 一股熟悉的香味散开,里面整整齐齐的叠着一沓纸,是芙蓉巷自创的九色笺。</p><p> 即便不细看,她都猜的出这是芙蓉巷给姜宴清的消息。</p><p> 沈缨剪了灯芯,坐在书案边翻看。</p><p> 越看越心惊,也越觉的姜宴清的心思深沉。</p><p> 她看完在窗口站了好一会儿才将这些纸都烧了,提笔快速涂写。</p><p> 一串串人名在她笔下罗列开来,犹如一张大网将邱少隐三个字牢牢的困住。</p><p> 邱少隐与各派势力有联系,牵连之深之广,迟早会出事。</p><p> 而姜宴清的到来,虽然给了他机遇,但也加速了他的死期。</p><p> 而邱少隐之所以被杀,归根结底,恐怕逃不开一个“欲”字。</p><p> 权欲、财欲,邱少隐想要的东西太多了,而他本身难以承载。</p><p> 沈缨视线扫过那些名字,斟酌再三,在林家二少夫人吴氏这几个字上用朱砂圈了一圈。</p><p> 姜宴清绝不会送来无用的信息,既然特意写下林玉泊这位夫人,必然是查到什么不同。</p><p> 林家的女眷都是非富即贵,大多出自书香门第。</p><p> 即便是被休回家的林大夫人,当初也是远近闻名的才女。</p><p> 唯有二少夫人,虽出自吴氏一族,但婚嫁前都没人听过此女名字,好似随意从某个犄角旮旯里找出一人应付过去。</p><p> 吴家乃镖行起家,随后转入商运,陆路水运上皆有大船队,是整个益州府的新起之秀。</p><p> 吴家族中也有女子在蜀中扬名,可林家却聘了一位毫无名声的人。</p><p> 是林家另有深意,还是那女子其实不凡呢?</p><p> 沈缨仔细回忆起来二少夫人吴氏的样子。</p><p> 最近的一次见到此人,还是在林府大堂。</p><p> 林婉柔被杀那日,她被陷害成凶手,跪在地上看着林府众人。</p><p> 那时吴氏坐在最偏僻,一双眼怜悯地望着她。</p><p> 那是那一日她唯一感受到的怜悯,所以印象深刻。</p><p> 可这位夫人的夫君和兄长,一个爱背地里寻欢,一个仗势胡为,都不算什么好依靠。</p><p> “哎,可惜了。”</p><p> 沈缨搁下笔,看着纸面上的一堆画符,叹息了一声。</p><p> 沈缨坐在窗口吹了一会儿风,想着明日还有要事便早早地躺下休息。</p><p> 清早,不到卯时就起来梳洗。</p><p> 谁知云姑起的比她还早,一听到她梳洗的声音就敲门进来帮她梳头。</p><p> 那双手巧极了,一会儿挽一会儿拧,没一会儿就梳了个精巧的望仙髻。</p><p> 沈缨脸上只是轻轻扫了些粉,点了唇。</p><p> 想来那套对襟齐胸襦裙也是云姑买的,是花瓣似的粉色,上面有些缠枝花纹,轻盈光泽,应该是很贵重的材质。</p><p> 沈缨被她打扮的有些拘谨,仿佛套了层枷锁,整个后背都直了。</p><p> 她小口小口地吃了点朝食,卯时过后,便到院外等着姜宴清出来。</p><p> 姜宴清依旧穿了官服,快速收拾妥当就出了门。</p><p> 待他绕出影壁墙,就看到树下的沈缨,修长纤细,像春日枝头盛放的一枝桃花。</p><p> 她静静立于树下,正仰头望着鸟巢里的一只杜鹃。</p><p> 她似乎看到了什么,眉心紧皱。</p><p> “啪嗒”有东西坠下。</p><p> 姜宴清走近了一看,原来是只喜鹊幼鸟。</p><p> 已经被摔死了,而归巢的喜鹊母亲却不知道。</p><p> 只将嘴里的虫子尽数喂给了那只,将她孩子全都推出树外的杜鹃鸟。</p><p> “骨子里就坏,这么小就知道害人了。”</p><p> 沈缨垂眼看着地上的那只还没长出毛的喜鹊幼鸟,有些不平地评价了一句。</p><p> 姜宴清走到她身侧,扫了眼她发间之物。</p><p> 他又看向鸟巢,淡声道:“血脉凉薄,保命而已。若其父母花心思养育,何至于抢夺他人巢穴。”</p><p> 沈缨本就是闲来无事随后说了一句,倒是没想到姜宴清这般认真回答。</p><p> 她愣了一下,随后附和道:“大人说的是,弱肉强食,哪有什么道理可言。这杜鹃可恨,但这雀也是傻的,连自己孩子都照看不住。说来,倒是杜鹃手段更胜一筹,起码保下了孩子。”</p><p> 姜宴清没有再和她讨论两只母鸟孰对孰错的事,越过她往外走去。</p><p> 无奇难得的换了件墨绿色胡装,虽依旧是暗色,但到底不是漆黑一片。</p><p> 马车也是官府的那辆湛蓝色罩布的。</p><p> 沈缨提着裙摆小心地坐在马车上,坐下后还细细地将衣摆和披帛都摆正,怕一会儿踩坏了。</p><p> 不知是不是因为人靠衣装,反正沈缨自打穿上那娇嫩的粉色衣裙后,整个人都显得规矩了许多。</p><p> 一路上不但没有随意歪腿靠车</p> ', ' ')('\n <p>壁,也没有频频撩起帘子往外看,更没有无所事事的抖脚。</p><p> 这般娴静端庄倒是令姜宴清也觉得奇怪。</p><p> 一路上从书页中抬头看了她三次。</p><p> 每次看她,都见她坐得端端正正。</p><p> 大概是她脖子细长,身形也瘦,这么坐着就显得格外有精神。</p><p> 或许是怕弄脏了衣料,她一路上都将手心朝上放着。</p><p> 他视线落在她手上。</p><p> 手指细长,骨节突出,虎口、掌心,因常年用刀,做粗活,附着一层厚厚的茧子。</p><p> 姜宴清合上书页,上面有三个字《道德经》,他刚刚看完的那一页在说天长地久。</p><p>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p><p> 总的来说,唯有一个意思,那便是顺其自然,不造势,不乱势,顺势而为,才是圣人。</p><p> 姜宴清其实并不喜欢道德经中的言论,觉得太过无为。</p><p> 但他又会时不时拿出来翻开,却是拿来警醒自己。</p><p> 他反倒觉得世道若想长久,必要造势,必要乱势。</p><p> 否则那些在大势之下苦苦挣扎的人,从何处觅得生机,又该如何翻身?</p><p> 他一定要将笼罩在永昌百姓头顶上的阴云上划开一道缝,让日光洒下来。</p><p> 因为鹿鸣宴的开办,街上的学子多了不少。</p><p> 他们装扮口音各不同,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正往林府走。</p><p> 人人面带喜色,高谈阔论。</p><p> 整座城因为这些年轻人的到来,洋溢着活力与朝气。</p><p> 沈缨从窗外看了看,待看到一群群英俊学子时,眼中不由得凝起一股暖意。</p><p> 她含笑说道:“读书习文这么好的事,阿诚却总是不喜欢。阿信就很会读书,先生常夸奖他有大才,下一次童生考试他便会下场。”</p><p> “然后是州试、省试、殿试,他想做学问,那便能进翰林院。”</p><p> “听说在那里,只需学问扎实,便能安稳。那时,他留在长安城,便再也不怕我这姐姐的名声连累了。大人,翰林院真的是个清净地方么?”</p><p> 姜宴清看着她,颇为认真地说:“翰林院有典簿厅与待诏厅。典簿厅掌奏章、文移及吏员、差役的管理事务,并保管图书。”</p><p> “待诏厅,掌缮写、校勘之事。陛下喜爱擅长文词的官员,若被招入内廷起草诏制,便是天子近臣。”</p><p> 沈缨却说道:“保管图书便好,守着文章安安稳稳度日。”</p><p> 姜宴清很淡地笑了一声,说道:“沈缨,既入内廷,何处还有清净地?”</p><p> “小小永昌尚且明争暗斗,何况人才济济的内廷。与其任人踩踏,不如立于顶峰。你既有心扶持弟妹,又何必断他人羽翼。”</p><p> 姜宴清说完便垂首继续看书。</p><p> 有些事,点到为止,若再争论便毫无意义了。</p><p> 沈缨自然也知道姜宴清能和她说这么多,已经是看在她还算有用的份上,自然不会争辩。</p><p> 她有难堪也有迷茫,她忽然间又想起先前姜宴清说沈诚参军的事。</p><p> 同样的话,折人羽翼,她真的是在折断自己弟弟的羽翼么?</p><p> 难道安稳的日子不好么?</p><p> 姜宴清已经率先下了车,沈缨深吸一口气也跟着跳了下去。</p><p> 脚刚落地就被一股大力扯了一把。</p><p> 她堪堪立住身形,连忙查看身上的衣衫。</p><p> 沈缨无奈道:“王惜,今日是王家第一次到鹿鸣宴露脸,你收收这野蛮气。否则,也不必旁人寻人害你,你自己便能丢尽整个王家的颜面了。”</p><p> 王惜哪管这些说教,凑到她耳边小声道:“阿缨,你今日可真好看,你是没瞧见,你才露头就有一大堆臭书生看你了。”</p><p> 沈缨扯回自己的袖子,“说吧,这般捧我是要问什么?若是邱主簿的案子,你趁早歇了心思,此案牵连复杂,你莫要惹麻烦。”</p><p> 王惜撇撇嘴,抚了抚头上的花簪。</p><p> 她与沈缨一起往门内走去,一边走一边小声说道:“阿缨,我给你寻来一个消息,你听不?”</p><p> a href=&ot;&ot; tart=&ot;_bnk&ot; css=&ot;lkntent&ot;/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lt;)</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