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p> 没被发现的犯罪,那就只能叫意外,不是么?</p><p> 长安到河西之间这么长的路,地下埋骨的,只怕也有很多枉死之人吧。</p><p> “贤弟居安思危,令人佩服,只是……”</p><p> 独孤峻欲言又止。</p><p> 这话他早就想问了,只是一路上二人相谈甚欢,没顾得上这一茬。</p><p> “独孤兄有话不妨直言。”</p><p> 方重勇微微点头说道。</p><p> “高适此人,趋炎附势之辈。他虽一路讨好于我,但我也不敢向上官随便举荐他。</p><p> 贤弟虽然可以将其举荐到幽州节度府任职,但以后他万一作奸犯科,方节帅亦是要受连带责任。”</p><p> 独孤峻没有继续说下去,他相信以方重勇的聪慧,绝对明白自己在说什么。</p><p> 高适你不过才认识一天,算是初次见面。</p><p> 处世之大忌,莫过于交浅言深。你连高适是什么人都没搞明白,怎么能这样把老爹往死里坑呢?</p><p> “放心,我父双目如电,牛鬼蛇神在他面前自会现行的。”</p><p> 方重勇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说道,没有把独孤峻的话当回事。</p><p> 看到他这个态度,独孤峻着急的跺脚道:</p><p> “我这么说吧,给我写送别诗的人除了高适,还有那个名满天下的李白呢。</p><p> 但是那又怎样,你以为他们是真心想与我为友?他们不过是想着我能向上官引荐他们而已。如果我身上没有一官半职,或者不是判官而只是小小的参军,你看他们还会不会搭理我。</p><p> 即便这些都不提,写诗写得好就会做事么?</p><p> 那不一定的!</p><p> 我们这些节度府内的官员,都是要能扛得起政务的。要不然就是害了自己,也害了欣赏举荐自己的上官。”</p><p> 判官是有朝廷编制的职务,并非是节度使所能招募的。节度使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p><p> 所以,独孤峻当了这个官,说明他背后也有人鼎力支持。</p><p> 看得出来,独孤峻没有很看得上高适,哪怕后者舔他舔得很卖力。也有很大可能,独孤峻也看不上李白。</p><p> 或许他很认同这些人的诗才,只是写诗和做官的事业,毕竟是两回事啊!</p><p> 唐诗在史书上留下了璀璨的记忆,但这并不能抹除很多诗人们时常要卑躬屈膝的去讨好和迎合权贵。</p><p> 甚至是比他们地位略高的一些官员。</p><p> 讽刺的是,盛唐时期的很多名篇,都是跪舔超常发挥舔出来的。</p><p> 而独孤峻看得起方重勇的原因,除了性格外,那就是:这孩子九岁就敢来河西历练,还能弄到一官半职和挽郎的身份,那么十年后,二十年后,他会有怎样的地位?</p><p> 联系一下他的背景和后台,就更不用说了。</p><p> 世上哪里有无缘无故的爱啊!方重勇混在独孤峻队伍里,还不是为了掩藏自己的行迹,他又单纯到哪里去呢?</p><p> 二人坐在马车里闲聊,时间过得很快,一下子就到了晚上。</p><p> “这条线路原本有新泉军维持通道,但开元三年就已经被降级为守捉,现在甚至连驻地都搬到乌兰关里面了。如若不是这样,我们这一路倒也不用露宿野外。”</p><p> 独孤峻忍不住抱怨道。</p><p> 从前凉州到乌兰关之间大唐是设置有一军维持通路安全的,顺便在驻地也为过往商贾和官员提供一些便利以补充军费。</p><p> 但后来驻地的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行政降级为守捉。又因为乌兰关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自然条件都远胜新泉军原驻地,这样又导致新泉军差点改名叫乌兰军,新泉军驻地搬迁,成为了地地道道的“要塞军”。</p><p> 反正不管怎么说,河西走廊到长安之间的丝绸之路,出现了一段距离比较短,却又实实在在的破绽。</p><p> 对于方重勇他们来说,终究还是那句话:小心驶得万年船。</p><p> 哪怕快到凉州城了,也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p><p> 方重勇赶到了新泉军原驻地之后,一行人选择在一条河水很浅很缓,只有春夏涨水时才有水流的河边扎营露宿,并点起篝火,用马车和马匹勉强围起来半个圈,这也是逼不得已。</p><p> 稍稍远离了新泉军遗弃的土屋。</p><p> 他们选择黄昏出乌兰关,走到新泉军驻地附近再歇脚扎营,第二天赶路赶一天,无须入夜便能抵达凉州城。新泉军原驻地的位置安排就是这样的巧妙。</p><p> 如果清晨出乌兰关,则到夜晚不得不扎营的时候,队伍会正好位于吐蕃人游骑的活动范围内。</p><p> 两害相权取其轻,独孤峻的选择没有任何问题。</p><p> 正当众人围着篝火随意闲聊之时,远处传来马蹄声,从大路上奔腾而来,由远及近!</p><p> “唐军不会在夜里巡逻驿道,一定是胡匪!快躲起来!”</p><p> 独孤峻面色大变,没想到才出乌兰关就遇到这种事。</p><p> 这里是不会有吐蕃人的,但假扮吐蕃人企图浑水摸鱼的胡人,却不能排除!还好他请了十几个护卫,如果出事了可以稍稍抵挡一阵子。</p> ', ' ')('\n <p> 一寸山河一寸险</p><p> “阿段,不要射,这里不是夔州!”</p><p> 方重勇看到阿段正好搭弓,准备朝一个奔驰的胡匪射箭,他连忙将其按住低吼道。</p><p> 无数的例子都可以证明,小心驶得万年船。所以有句话叫:江湖越老,胆子越小。</p><p> 那些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的人,往往可以活得更久。</p><p> 不得不说,有过边镇任事经历的独孤峻是对的。方重勇惊讶的发现,那些人根本懒得搭理他们,直接从大路上穿过去了,连看都懒得派人来他们这个小小的营地观察一下。</p><p> 晚春的季节,夜晚的风中依旧带着一股寒意,方重勇的心中也有一股寒意。按照独孤峻的说法,这一带是唐军的绝对控制范围,也不在吐蕃预备攻击区域内。</p><p>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吐蕃对大唐,是要打出“迂回包抄”的战略。先一步步啃下河西走廊,截断安西都护府及北庭都护府与陇右的联系。</p><p> 随后,再从剑南和陇右两个方向入手,目标就是关中。</p><p> 吐蕃对西域的唐国势力,以围困为主,并不着急拿下。</p><p> 无论怎么操作都好,他们都犯不着最先从这里动手。不仅离补给线很远,而且前线驻扎的兵力很少,可供袭扰的目标更少。</p><p> 如果一切真的如独孤峻所说,那么答案已经很明显了。</p><p> 在这种唐军绝对控制,周边连胡人部落都不多的地方,是没有胡匪生存土壤的。</p><p> 胡匪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虽然他们的规模有大有小,但这些人一般都是周边胡人部落里面出来的人,骑术高超,善于马上作战,来去如风。</p><p> 他们通过劫掠获得财货,再通过部落的渠道进行销赃。</p><p> 为什么粟特胡商在西域吃得开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但销售正常渠道的商品,也接销赃的生意,胡匪也需要他们。</p><p> 想明白了这些事,那么答案已经很明确了:刚刚经过的,是一支没有穿军服的唐军!行动目的也不明确。</p><p> 不过从他们火把照耀下,款式各异的衣服就看得出来,此番出击绝对是“办私活”。</p><p> 这些人保持着队伍的整齐划一,哪怕是奔袭也未显得凌乱,简直就是在脑门上刻着“大唐边军”四个字。</p><p> 哪里有这种训练有素的胡匪啊,真要有,谁还敢走丝绸之路?赤水军也别防什么吐蕃了,先去剿匪吧。</p><p> “独孤兄,这是唐军。”</p><p> 方重勇一脸肃然说道。</p><p> “不要多事。”</p><p> 独孤峻抬手制止方重勇继续说下去,显然他是知道某些内情的。起码,他绝对见过类似事件。</p><p> “把火灭了!”</p><p> 独孤峻对护卫头目吩咐道。</p><p> 很快,周边陷入一片漆黑之中。</p><p> 一行人都提心吊胆的等待着,远方似乎传来厮杀声,还有惨叫声在山谷中回荡不散,离他们所在的位置似乎并不遥远。</p><p> 大约半个时辰,又或者是一个时辰,反正众人煎熬般的等待着,谁都没去纠结过了多少时间。</p><p> 那一队人马开始有序返回,身上的血腥味都开始弥漫过来,方重勇微微皱眉,没有说话,只是冷冷的看着这队“胡匪”离开。</p><p> 从火把的火光中看得到,跟来时相比,每个人骑的马上都驮了一些闪着金光的布匹。想都不需要想,丝绸之路上值得去抢的布匹,除了丝绸以外,不可能有别的品种。</p><p> “盛世,只是对国家而言。于个人来说,盛世可不代表没有厄运啊。</p><p> 人不能跟天争!”</p><p> 独孤峻感慨叹息了一声。</p><p> 这话随着风飘荡,也不知道有没有被那些“胡匪”们听到,反正队伍里也没人搭理他们这一行人。</p><p> 唐军假扮的强盗那也是强盗。而强盗有它的职业本色,不是杀人狂,更不以杀人为乐。</p><p> 他们的目的很是明确,就是抢劫然后销赃。</p><p> 在那群盗匪眼中,方重勇一行人就是无足轻重的虫子,甚至都不值得派人来查看一下。</p><p> 查看了,就必须得把这些人杀掉,又会留下更多的破绽,最后又不得不冒险清除掉这些容易让人追查到的破绽。在清除旧线索的过程中,又有可能留下新线索,从而把一件小事办成要死人翻船的大事。</p><p> 而不派人来查看,方重勇这些人远远的也看不出什么端倪来,所以避免节外生枝方才是最安全的上策。</p><p> 方重勇察觉到,这帮“胡匪”训练有素,做事干净利落,肯定不是第一回办这件事。搞不好,这些唐军假扮的胡匪都已经是“惯犯”了。</p><p> 想想河西的大唐边军作风这么“荡漾”,真是为王忠嗣捏了一把冷汗。</p><p> “一切等天亮再说,不要点火堆!”</p><p> 独孤峻低声下令道。</p><p> 此时夜空明月高挂,皎洁如新,只可惜方重勇他们没有一个人有那个心情去欣赏这美丽的白月光。</p><p> 河西陇右地区的山脉缺乏遮挡,山上都是低矮的灌木,大风一起,如猛鬼呼号。方</p> ', ' ')('\n <p>重勇一行十几个人就这样如同躲避天敌的老鼠一般,在简陋的营地里战战兢兢的熬了一夜,吹了一晚上的冷风。</p><p> 等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才真真切切感觉到自己在鬼门关外走了一遭。</p><p> 节外终于没有生枝!能活着真好,也不知道是自家哪座祖坟冒了一回青烟。</p><p> 河西走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浪漫不是不值得欣赏,但有个必要前提,就是自己脖子上的狗头还在。</p><p> 看着缓缓从地平线升起的朝阳,独孤峻站起身面色肃然说道:“我们这就赶路,事不宜迟。现在还不能确保这些贼寇不会折返回来。”</p><p> “不!”</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