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p> 听到这话,王忠嗣唯有苦笑而已。这应该算不是意外的“意外”了。</p><p> “嗯,我要入宫面圣,等面圣之后,再说吧。”</p><p> 王忠嗣面色黯淡下来,他隐约知道长安发生了什么事情。</p><p> 反正没一件好事!</p><p> “李林甫,对圣人建言,让岳父去剑南藩镇那边任职。杜希望等人,则是希望岳父去河西。小婿亦是觉得,去河西,比去剑南好。</p><p> 目前,初步目的已经达到了,岳父已经离开夔州东阳府,也基本上恢复到了从前的官阶。</p><p> 下一步,就是离开长安前往凉州了。”</p><p> 方重勇将他未来岳母写给李隆基的那封信的副本,交给王忠嗣查看。</p><p>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人非草木,圣人亦是不例外。小婿能做到的,也就是先让岳父回长安。至于下一步,还需要慢慢再做计较。”</p><p> 听到这话,王忠嗣微微点头,自己这个女婿真是能人所不能,已经不能当做孩子看,要当成一个足以商议大事的伙伴来对待。</p><p> “今年上元节后,圣人一日杀三子,包括太子李瑛。岳父知道这件事么?”</p><p> 方重勇沉声问道。</p><p> 王忠嗣在东阳府,那个位置在比夔州府城都偏僻的巫山县旁边,哪里能知道朝廷发生了什么事情啊。</p><p> “并不知道,不过…罢了。”</p><p> 王忠嗣叹了口气。</p><p> “之后,武惠妃也暴毙,死因不明。”</p><p> 方重勇继续加码。</p><p> 王忠嗣沉默不语,虽然方重勇没有多说什么,但是他也能猜到,武惠妃很可能是李隆基弄死的。</p><p> 这样的事情,永远都不可能有证据,只要心证即可。</p><p> 大家觉得事情会是怎么样,那就真的是怎么样。无论李隆基出不出面解释都一样。</p><p> “寿王妃杨玉环,现在已经出家为女道士。但她是圣人的禁脔,而且如今圣人带着她,在华清宫泡温泉呢。岳父想入宫面圣,只怕是见不到人了。”</p><p> 方重勇面色“沉重”说道。</p><p> “圣人竟然……”</p><p> 王忠嗣都被整无语了。</p><p> 他的人生经历很简单,哪里见过这种花式玩法啊!</p><p> 扒灰儿媳,搞死宠妃,这种事情李隆基怎么做得出来啊!</p><p> 在王忠嗣记忆里,这位大唐天子应该不是这样一个人。</p><p> 当年,王忠嗣还年轻,李隆基考校他的兵法,亲口说:你未来必为良将。</p><p> 那时候,还看不出李隆基会扒灰儿媳。</p><p> 但是,时间真的可以长久而缓慢坚定的改变一个人,让他变得面目全非,面目狰狞。</p><p> “所以,现在岳父去华清池见圣人,只会让他恼羞成怒。</p><p> 岳父少时便是在宫中长大的,若是看到圣人居然扒灰儿媳,并且一起在温泉里嬉戏……”</p><p> 说了一半,方重勇闭口不言了,他相信王忠嗣肯定明白这个道理的。</p><p> “唉,明白了。”</p><p> 王忠嗣长叹一声,无言以对。千言万语都在这声叹息之中。</p><p> 王忠嗣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现在的圣人,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圣人了。或许,圣人一直都是那样的,只是之前没有表现出来。</p><p> 本来以为离开了夔州东阳府,似乎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在眼前了,没想到……还是一场空。</p><p> “岳父,我想去河西历练一番。长安这边水太深,不利于我成长。”</p><p> 方重勇忽然提出一个令王忠嗣猝不及防的问题来。但想想他也就释然了。</p><p> “长安……确实不适合你。”</p><p> 王忠嗣微微点头,并没有反对。很多事情是明摆着的,长安权贵太多,方重勇现在还太小,所以跟这个圈子的交集很少。</p><p> 然而,方重勇不可能永远都九岁,一旦他超过十四岁,就是大人了,与权贵圈子发生交集,是迟早的事情。</p><p> 而这个圈子,说实话,到现在已经烂透了,烂到臭不可闻。</p><p> 方重勇进入这个圈子,要么鹤立鸡群被孤立打击,要么同流合污变成废物。</p><p> “你需要一个官职才行,就像是当初刘晏十岁担任太子正字一样。比如说凉州参军就不错。</p><p> 这是州府参军的官职,很灵活。”</p><p> 王忠嗣笑道,已经给方重勇找了个量身定制的官职。</p><p> “可是,我不会做官啊。”</p><p> 方重勇一脸懵逼,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州府参军”是做什么的。</p><p> 王忠嗣哈哈大笑,摆了摆手说道:</p><p> “你就放心吧,州府参军,是承担特种任务的。所谓特种任务,就是朝廷下达的特别命令。</p><p> 比如给你一个纠察不法的差事,那便是什么都可以插一脚。当然了,什么是不法的事情,还不是你说了算?”</p><p> 在大唐,孩童当官不是问题。当官出了事才是问题!</p><p> 州府参军这个官,就是方重勇怎么当也不会出事的官职。</p><p> 《通典》上说州府参军是“无常</p> ', ' ')('\n <p>职,有事则出使。”</p><p> 入河西,参与防守河西走廊,这便是所谓的“有事”。至于具体是什么事,等朝廷安排就是。</p><p> 凉州乃是“上州”,有六曹参军,是唐朝州府功、仓、户、兵、法、士等参军职务合称。这些都是固定官职,一个萝卜一个坑。</p><p> 而州府参军不属于此,它是朝廷“空降”过来的官。</p><p> 州府参军可以什么都管,也可以什么都不管!属于“闲散无常职”!</p><p> 朝廷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裁撤这个职务,但最后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p><p> 大唐的官制非常随性,用废了的官(如安史之乱后的六部尚书)就当成荣誉头衔,然后出现什么需求就“创造”什么官职。</p><p> 需要管理边疆屯田,就设立一个“营田使”。</p><p> 需要管理边镇军权,就设立一个“节度使”。</p><p> 需要管理边镇政务,就设立一个“观察处置使”。</p><p> 需要管理漕运,就设立一个“转运使”。</p><p> 至于那些乱七八糟的杂务不好细分的,就喜欢找一些“箩筐”往里面装,比如说这个州府参军就是个烂箩筐,什么都能管,又可以什么都不管。</p><p> 方重勇听王忠嗣介绍了这些边镇官职,脑子晕晕的。</p><p> 幸好现在还不是天宝末年,没有节度使之子入京为质子的规矩,这次去河西应该问题不大。</p><p> 但以后,就难说了。</p><p> 方重勇心有余悸的想道,不敢把这些话跟王忠嗣说出来。</p><p> “岳父,凡事有备无患。去河西之前,要先去拜访一个人。”</p><p> 方重勇忽然正色说道。</p><p> 王忠嗣一愣,随即笑道:“有谁这么厉害呢?”</p><p> “牛仙客。”</p><p> 方重勇嘴里吐出三个字。</p><p> “牛仙客?”</p><p> 王忠嗣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当年萧嵩出河西,多次引荐王忠嗣为自己的部下,而牛仙客从出道开始就是在河西,王忠嗣自然是不可能不认识牛仙客。</p><p> 当然了,王忠嗣与牛仙客,二人一个是军政系统一个是民政系统,两者接触并不多。王忠嗣只知道,牛仙客对河西的事务很了解。</p><p>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与吐蕃的战事一旦开始,便不会很快结束。彼此间的攻防,持续年很正常。</p><p> 凉州一旦处于战争之中,屯田会受影响,也有后勤断绝的危险。现在做的准备越多,到时候应对起来就越从容。</p><p> 岳父不方便直接出面,不如让小婿去联络牛仙客,约个地方见面聊聊。岳父以为如何?”</p><p> 方重勇侃侃而谈说道,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p><p> 他去河西,打仗肯定没自己什么事。</p><p> 但除了战斗以外的事情,方重勇觉得自己不应该当一个局外人。</p><p> 他决心在做一个观察者,学习在这个时代保命技能的同时,顺便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p><p> “如此也好,我还要去龙武军大营述职,到时候你去驿站找我便是了。”</p><p> 王忠嗣点点头说道,起身便走。</p><p> 河西事,唯吐蕃而已</p><p> 牛仙客还是那么卑微,起码看起来如此。一个工部尚书,家里没几个仆人,李隆基赏赐下来的东西也不敢使用,全都被封存起来了。</p><p> 家里的库房门上贴了个醒目的封条。做官做到这个程度,只能说不如回河西为地方官来得更自在些。</p><p> 方重勇领着王忠嗣前来牛仙客的宅院里探访,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六部尚书的宅院。</p><p> 陈设简陋,仆从数人而已。</p><p> 按照大唐官场的“潜规则”,一个六部尚书的宅院,起码要有五十名奴婢起步,而最多可以到达四百人。</p><p> 在这个数字之间,就会被社会舆论接纳,无人讥笑诟病。</p><p> 少了,会被史官贯以“家贫,鄙陋”的形容,惹人讥笑;当然了,若是有极高的文学才华,并且名扬长安,则可以忽略。</p><p> 比如说贺知章这种,家里没几个奴婢,又是身居高位,就会被人认为是如“竹林七贤”一般。</p><p> 而奴婢多了,则会被世人诟病贪婪奢华无度,如天宝年间李林甫麾下的狗腿子王鉷,史书说他家中仆从无算,府邸恍若宫城。</p><p> 很显然,牛仙客的寒酸在长安权贵圈子里面不是什么好名声。</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