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宣威侯
('\n\t(新年快乐,补欠。)<br /><br />长安。<br /><br />韩遂退兵后,王国、马腾等人也相继退兵。<br /><br />不过数日,三十余万叛军便撤的干干净净。<br /><br />张温一开始还以为是叛军的诱敌之计,不敢出城追击。<br /><br />明明打得好好的,怎么突然之间就撤了?<br /><br />直到斥候来报,叛军退入凉州后已各自散去,他才不可置信的接受了这个事实。<br /><br />想不通。<br /><br />但良机难得,张温一面派兵收复郿县、美阳、陈仓等地,一面派人去雒阳报信,同时广撒斥候,前往凉州寻找张新军的踪迹。<br /><br />皇帝那么在意张新,他可别真死了。<br /><br />三日一诏催问,自古以来,闻所未闻。<br /><br />“便是史侯与董侯,陛下似乎都没有如此在意过吧?”<br /><br />张温突然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可能性。<br /><br />“难道说......这张新是陛下的私生子?”<br /><br />史侯就是少帝刘辩。<br /><br />刘宏之前生的几个孩子都夭折了,于是在刘辩出生后,便把他养在宫外的道人史子眇家,希望史子眇用法力庇佑他,因而号曰‘史侯’。<br /><br />董侯就是献帝刘协,其母王美人被何皇后鸩杀,后来养在董太后宫中,因而号曰‘董侯’。<br /><br />这俩都是刘宏的儿子。<br /><br />能比亲儿子还重要的,自然只有另一个亲儿子了。<br /><br />否则张新一介黄巾降将,纵然有些战功,又如何能得刘宏如此重视?<br /><br />大汉朝又不是没有能打的。<br /><br />“听闻张新乃是冀州人,陛下也是冀州人,莫非是陛下尚未登基之前,与民间女子......然后猛然回首,发现昔年佳人早已故去,只留下个好大儿饥寒交迫,无奈从贼。”<br /><br />“但终究皇天不负苦心人,好大儿虽然年纪轻轻,但却亦有忠君爱国之志,击乌桓、定鲜卑,陛下发现真相后,于是心生悔恨,尽力补偿......”<br /><br />“嘶......这年龄也对得上!”<br /><br />张温越想越觉得有可能,若果真如此<br /><br />张新岂不就是皇长子了?<br /><br />“也不对啊?”张温心中疑惑道:“昔年陛下登基之时不过十二岁,能行房事么?”<br /><br />随后他又想到了刘宏的荒淫。<br /><br />好像也不是没可能。<br /><br />正在张温胡思乱想之际,参军陶谦走进大堂,躬身道:“太尉,张新的战报到了。”<br /><br />“什么!”<br /><br />张温闻言猛然起身,脱口而出:“皇长子的战报到了?”<br /><br />“什么皇长子?”陶谦一脸懵逼,随后怒道:“太尉是没睡醒吗?竟然口出如此逆言?”<br /><br />陶谦看轻张温,平日里对他多有轻慢。<br /><br />之前有一次酒宴时,陶谦就曾在众目睽睽之下羞辱张温。<br /><br />张温大怒,当即就要把陶谦派到边地去。<br /><br />后来还是有人从中调和,两人这才暂时放下矛盾。<br /><br />“恭祖痴病未除,听错了。”张温直接装傻,“张新战报何在?拿过来吧。”<br /><br />陶谦冷哼一声,挥一挥手,两名小吏搬着一个箱子放到张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温案边,随后陶谦拱了拱手,转身离去。<br /><br />“下官告退。”<br /><br />陶谦走后,张温打开战报一看,大喜过望。<br /><br />本来嘛,他心中还在疑惑,叛军打得好好的,怎么就突然退走了。<br /><br />原来是韩遂的老家被偷了。<br /><br />五千孤军深入敌后,在后路被断,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不仅能全身而退,甚至还顺手攻破了金城,俘虏了韩遂家眷<br /><br />张温看完全部过程,不由惊叹道:“我大汉又出一名将!”<br /><br />放下竹简,张温伸手抚须。<br /><br />“听闻陛下不喜史侯,董侯如今又尚年幼,假若这张新真是皇长子......”<br /><br />汉中。<br /><br />张新在南郑休整了十余日,终于收到了长安的回信。<br /><br />张温令他从褒斜道北上,抵达郿县后再前往长安。<br /><br />张新收到命令后即刻整军,与苏固告别,挥军北上。<br /><br />终于能回去了!<br /><br />一路上,张新都在仔细观察着周围地理。<br /><br />从汉中至关中,有四条开凿在秦岭之中的栈道,自东向西分别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br /><br />其中除了褒斜道略微平坦,其余三条道皆曲折难行,不利骑兵行军。<br /><br />褒斜道开凿的时间很早,早在周时便已开凿完毕,当年秦惠文王就曾通过褒斜道,在褒谷与蜀王相会。<br /><br />而这褒谷,据说是褒姒的老家,也是褒斜道中‘褒’的由来。<br /><br />张新率军进入褒谷,一路沿着褒水北上,至马道驿时,下令大军扎营。<br /><br />这里,传说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地方。<br /><br />次日再启程,至武关驿。<br /><br />褒斜道、连云道、文川道三条古栈道在此交汇,是一处兵家必争之地。<br /><br />再往北,过了太白山就是斜水,这段河谷也被称为斜谷。<br /><br />这便是褒斜道名称的由来。<br /><br />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走的就是褒斜道。<br /><br />出斜谷,再往北一段距离,便是传说中的五丈原了。<br /><br />张新来到五丈原上,缅怀了一下还没长大的丞相,便率军前往郿县,随后抵达长安。<br /><br />张温被刘宏召回雒阳问罪了,负责接待他的是陶谦。<br /><br />确认过身份后,张新好奇的打量着他。<br /><br />演义中将陶谦描绘成了一个老好人,然而实际上,陶谦不仅不是什么好人,还宠信奸佞,刚愎自用。<br /><br />徐州黄巾起义时,朝廷以陶谦为徐州刺史,为了保证自己治下的安宁,他竟然将黄巾全部驱赶到了隔壁的青州和兖州,以邻为壑。<br /><br />百姓见他赶走了黄巾,便多来依附于他。<br /><br />可陶谦却是信用非所,刑政不理。<br /><br />徐州别驾赵昱是当地名士,素来以忠直闻名,被陶谦赶出州府,去做了广陵太守。<br /><br />而他所信用的曹宏残害忠良,导致徐州刑政失和,由是渐乱。<br /><br />他的同乡笮融更是大造佛寺,以黄金锦衣装饰佛像,上累金盘,下为重楼,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br /><br />阙宣甚至自称天子,谋逆不臣。<br /><br />更别提张闿这货还杀了曹操老爹,给徐州招来兵祸。<br /><br />这几个人在陶谦的放纵下,将原本富庶的徐州搞得民不聊生,残破不堪。<br /><br />现在的陶谦五十多岁,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眉宇间依旧充满了与他年龄不符的刚矜之气。<br /><br />区区参军,见到张新也不行礼,而是直接从怀中掏出圣旨。<br /><br />“武乡侯张新接旨。”<br /><br />“臣张新听旨。”<br /><br />张新下拜。<br /><br />刘宏在圣旨中加封张新为宣威侯,食五千户。<br /><br />同时命令张新解散乌桓、鲜卑从骑,让他们各归乡里,安排好大军后,即刻押解韩遂家眷,进京面圣。<br /><br />(开车又被抓了,等明天放出来吧QAQ)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