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完结感言+新书<br />\n近一年时间,终于完结。<br />\n也总算是一个完结的故事。<br />\n谢谢读者老爷们的订阅支持,也谢谢“不寂寞的人n”,写书以来第一个盟主,激动得一宿没睡。<br />\n这本书是小编第一次写历史,缺点也挺多的,不够细腻,特别是感情线。<br />\n而且许多地方也有些想当然,主观浓烈。<br />\n也有一些遗憾……<br />\n有读者建议继续写征服全球,但我觉得没有太大必要。<br />\n主要是主角没有敌人了,亲自进攻小日子,又平淡无味。<br />\n而且主角当皇帝后,限制也多了。<br />\n正常情况下,这类小说当皇帝后就该完结了。只是想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br />\n之前的南巡的时候,草稿准备最少三十章,结果读者不喜欢,所以不写了。<br />\n大家其实脑海已经清楚未来的发展了。<br />\n以后最多只是一些番外。<br />\n有一个读者很有意思,说要让小编写一个番外,写主角到阴间以后,与李隆基一起见李世民,让李世民好好敲敲李隆基。<br />\n这给了小编灵感。<br />\n下一本书,名字叫《我在阴间收集列祖列宗》,明天发布。<br />\n一直想写一本华夏人杰的大杂烩。喜欢历史,喜欢可歌可泣的英雄,喜欢神秘的古人,喜欢历朝历代大才子们。<br />\n如果阳间无法重聚,就在阴间相遇。<br />\n这是一本纯粹的阴间小说,自己设定世界观,不涉及阳间。<br />\n主角是死亡的鬼魂,入阴间也是鬼魂。<br />\n通过修炼,成为灵体,凝聚肉身。<br />\n金手指就是书名。<br />\n在这里,李世民会遇见李隆基……<br />\n刘邦会敲汉灵帝。<br />\n也会有神秘的华夏先祖夺天地造化。<br />\n主角刚开始会很艰难。<br />\n这个世界,会有一种设定,命格“鬼雄”。<br />\n雄才伟略,可歌可泣的英雄,死入阴间具备鬼雄命格。<br />\n鬼雄如有天助,变强速度非常快,几乎无敌,也会召集旧部。 <br>\n\t\t\t', '\t')('\n阴间不止是蓝星,还有其他文明。<br />\n某个文明,或许会有一个叫“李瑄”的鬼雄。<br />\n……<br />\n这是气运之争,也是命数之争。主角是其中一环….<br />\n有兴趣可以读者老爷们可以看一看……<br />\n再次谢过!<br />\n第502章 番外 美人离殇<br />\n乾元十一载,八月十五。<br />\n在李瑄西征的第二个年头,长安城内,热闹非凡。<br />\n天子不在,然中秋佳节,盛世欢乐必不可少。<br />\n长安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特别是中轴的朱雀街上,通红的灯笼,与明月交相辉映。<br />\n取消宵禁后,中秋节不再是贵族的节日。<br />\n百姓用月饼向月神祈祷后,走到街道上,进行各种游戏。<br />\n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r />\n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br />\n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br />\n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r />\n这首由至尊所作之词,已成中秋节的印记。<br />\n也是酒馆茶肆中必有的旋律。<br />\n在这花好月圆的日子里,一身素衣的杨玉环静坐在太真观的阁楼中。<br />\n如水的月光斜照在杨玉环的身上,清冷之意顿生。<br />\n岁月虽然在脸上留下痕迹,但她依旧有魅力。<br />\n她的双眸,也有一种生死看淡的气质。<br />\n“噔噔……”<br />\n琵琶之音缓缓而起,每一个音符都像是被她藏进了深深的哀怨。低回婉转,如泣如诉,恰似寒夜中孤独的鹤唳,又似幽泉在冰下艰难地流淌。<br />\n这不是中秋时的音调!<br />\n但从旋律上能听出杨玉环弹奏的是李瑄的绝句《嫦娥》。<br />\n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br />\n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br />\n这是她弹奏最多的曲调,勾起她的回忆,似是又想忘了一切。 <br>\n\t\t\t', '\t')('\n她不应该贪图那“不死药”。<br />\n成为月宫中的仙子又有什么用?<br />\n广寒宫冷,寂寞无伴。<br />\n“玉真娘子的琵琶真好听!”<br />\n一名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在杨玉环弹奏完曲子以后,拍着手掌说道。<br />\n“兰娘为何没有去朱雀街看热闹……”<br />\n杨玉环询问这名叫兰娘的小女孩。<br />\n兰娘在七八岁懵懂无知的时候,就被送入太真观,成为女道童。<br />\n她不像别的女道士,虽然敬重杨玉环,却用耐人寻味的眼光看待杨玉环。<br />\n是以,杨玉环与兰娘最亲近。<br />\n“太真娘子不出太真观,兰娘也不想去……”<br />\n兰娘是因为杨玉环不离开太真观,才没有和其他女道士一起出去玩耍。<br />\n她想不通,为何太真娘子不愿意出去?<br />\n“我是罪人,兰娘怎能和我一样呢?”<br />\n杨玉环缓缓向兰娘回答道。<br />\n她渡过数十次中秋。<br />\n小时候在蜀地,少女时在洛阳。<br />\n还有最复杂的长安……<br />\n以落寞之族,嫁给寿王,一跃成为皇亲国戚,以及新婚燕尔……<br />\n后来又被李隆基看上,寿王的沉默,加之为追逐更大的富贵,使她冲破道德。<br />\n开元末期的时候,杨玉环与李隆基在太液池凭栏赏月,非常不尽兴。李隆基立刻令人在太液池西岸,建筑百尺高的望月台。<br />\n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并不是最快乐的时刻。<br />\n直到天宝二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出现在龙池边。<br />\n文武双全,天下一流,让她不禁多看几眼。<br />\n圣人田猎之时,猛虎出没,千钧一发之际。是那个少年挺身而出。<br />\n在他膂力之下,猛虎如同玩物。<br />\n那才华横溢的少年英雄,像是有吸引力一样,令她不可自拔……<br />\n倾慕的种子,在那一刻悄然种下……<br />\n最难忘的中秋节,无疑是他在万众瞩目下,写下《水调歌头》的那一夜。<br />\n也是那个男子,创造了“东风夜放花千树”。 <br>\n\t\t\t', '\t')('\n又沉沦了无数“千百度”。<br />\n杨玉环明白,她没有资格渴望“灯火阑珊处”。<br />\n正如她对兰娘所说,她是罪人,是利欲熏心的人。<br />\n她是红颜祸水。<br />\n她轻信安禄山的花言巧语;纵容的兄弟姐妹,穷奢极欲,卖官鬻爵,鱼肉百姓。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