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加斯遵从李瑄的话,他准备带一些大唐的农作物,寻找一些大唐的书籍后,再回君士坦丁堡。<br />\n随后,李瑄请四位宰相一起前来,见证“友谊”,并共同进餐。<br />\n之所以是四位宰相,是因为卢奂重病卧床,不能处理政务。<br />\n李瑄去看望过卢奂,他拜相以来,兢兢业业,身体不堪重负。<br />\n将最后的时光献给国家,现已是弥留之际。<br />\n在乾元二载元月初五的时候,大唐的第一位大医,也是唯一一个大医陈藏器病逝,享年七十二岁。<br />\n李瑄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文,并去参加陈藏器的葬礼。<br />\n他对大医的敬重,不光只是册封,也不只是停在表面。<br />\n他真心佩服为济生堂操劳十几年的陈藏器。<br />\n最终以追赠陈藏器为“济生公”,太仆卿。<br />\n李瑄将济生堂交给王冰,希望他能继承陈藏器的事业,深研药理和疑难杂症,尽快将济生堂布局在天下郡县,福泽百姓。<br />\n世人也知晓学医能带来无上荣耀,有可能得到至尊的青睐,故而踊跃参与。<br />\n医者的地位,迅速提高。<br />\n乾元二载九月,中书令卢奂在长安溘然长逝。<br />\n江南地区的除贱为良基本完成,卢奂言“身死亦瞑目”。<br />\n他成为宰相不到两年,与其他宰相合力办成一件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br />\n李瑄惋惜卢奂和历史上一样,没能逃过宿命。<br />\n凭心而论,他希望卢奂能多担任一段时间宰相,以身作则,宣扬清廉之风。<br />\n天不假年,李瑄只能怀着悲痛的心情,为卢奂送行,同时追赠他为“太傅”。<br />\n卢奂去世后,宰相空缺一位。<br />\n李瑄将杨绾改为中书令,相位晋级一层。<br />\n思虑再三后,召安西大都护颜真卿为侍中,参知政事。<br />\n由兵部侍郎岑参接替安西大都护的职位。<br />\n颜真卿作为在陇右就跟随李瑄的人,一直到西域。李瑄政变、平叛的时候,颜真卿又坐镇大后方,劳苦功高,威望足够。<br />\n是时候将颜真卿调回了。<br />\n至于李泌,将范阳的事宜处理得井井有条,现新征服室韦、渤海、黑水靺鞨,还需要范阳方面的调度。<br />\n李瑄希望李泌可以再在范阳两年。<br />\n在行省制度颁布的时候,再将李泌调回。<br />\n他不可能让一个宰相长期把持相位,哪怕那个宰相非常贤明、能干。<br />\n李瑄之前已经说明,县令、太守、大都护、都督、尚书、侍郎、御史大夫、宰相等,任何官职,一任四年。 <br>\n\t\t\t', '\t')('\n这其中,宰相最多连任两次。<br />\n李瑄要给官吏们升迁的动力。<br />\n宰相久坐,会被欲望蒙蔽双眼。如果跟李林甫一样,一当就是二十年,会使许多官吏产生其他心思。<br />\n实际上,八年时间已经很长了。古往今来,罕有官吏能执宰八年以上。<br />\n十月一日。<br />\n紫薇殿中,传来一道啼哭,李瑄的第二女诞生。<br />\n为他生女者为裴灵溪。<br />\n母女平安,李瑄非常高兴,他的儿女们已经逐渐成长,早已期盼能多儿多女。<br />\n除了第二女,姜月瑶也身怀六甲,预计明年四月就会再为他诞生子女。<br />\n待裴灵溪休息过后,李瑄在榻前握住裴灵溪的手。<br />\n他没有说话,一切都在不言中。<br />\n裴灵溪只是嘴角挂着微笑,她不迂腐,生男生女不重要,只要夫君高兴就好。<br />\n夫君不再纳妃,子女稀少,引来许多非议。<br />\n她们劝说也没用。<br />\n身为皇后和妃子,为皇帝延续血脉,也是她们的责任。<br />\n但李瑄的温柔,让她们感动地落泪。<br />\n三天后,李瑄封第二女为虞国公主,取名“李霏霏”。<br />\n他还特意叮嘱李奕、李淞、李蓁蓁,要爱护自己的妹妹。<br />\n在欣喜之余,李瑄也没忘记处理国事。<br />\n等除贱为良彻底结束,他才能开始新的策令。<br />\n尺带珠丹、赤松德赞、大钦茂、屋作个等俘虏到达大唐后,李瑄根本没有召见他们。<br />\n待明年百国到达长安问礼时,再将他们拉出来鞭策一顿。<br />\n随着灭国之战、除贱为良的进行,长安左藏库的财宝堆积如山,各类丝绸似能填满城池。<br />\n李瑄在去年的时候,就禁止山东、江南的财宝向长安运输,先储藏在洛阳。<br />\n黄金一如既往地区分开,重新提炼,打上官印。<br />\n白银也在大量的储存。<br />\n至于其他一些珠宝,多赏赐给军队。<br />\n李瑄紧盯着大唐中央银行的建设,争取早日建立货币信用体系。<br />\n关于数字、拼音,也开始在长安、洛阳试推行。<br />\n每个月诸郡的摊丁入亩,考成法,都必须要向李瑄汇报。 <br>\n\t\t\t', '\t')('\n另外,乾元二载最大的事件,就是智慧宫的建立。<br />\n李瑄曾向李白邀请入智慧宫,但被李白写诗婉拒了。<br />\n李白未来长安。<br />\n或许李白以为智慧宫和翰林院没有区别,又或许是不再留恋官场,只想和自己的妻子宗氏为神仙眷侣。<br />\n李瑄更倾向于李白是谪仙人,不想沉浸于智慧宫的无聊中,或被规矩所束缚。<br />\n由李白去吧!<br />\n在庐山,还是在云梦,李瑄想着还会与李白再次相遇。<br />\n“臣崔汉衡拜见至尊……”<br />\n政事堂中,李瑄刚与宰相们讨论完政务,便将秘书监学士崔汉衡召过来。<br />\n秘书监设十八学士,从七品下。<br />\n虽然官职低,但都是能与李瑄对话的存在。<br />\n科举及第后,在地方上第一任期有优秀政绩后,有可能被李瑄召为秘书监学士,代表其前途无量。<br />\n当今秘书监十八学士,多是历史上的宰相、名臣,李瑄着重培养。<br />\n现在秘书监已经完全取代由宦官组成的内侍省。<br />\n和锦衣卫一起,被视为皇帝的左膀右臂,对文武大臣们有非常大的掣肘。<br />\n“崔学士免礼。”<br />\n李瑄让崔汉衡平身,开门见山向他询问道:“崔学士罗马语如何?”<br />\n“回至尊,臣已可以与罗马人正常交流,罗马的文字,臣也学得七七八八。”<br />\n崔汉衡向李瑄回答道。<br />\n他有近乎过目不忘的本领,在李瑄选秘书监官吏学习罗马语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应召。<br />\n他觉得这是他的机会!<br />\n一年半的时间,他请教精通多种语言的粟特商人,请教罗马人,夙兴夜寐,几乎没有休息,终于将罗马语吃透。<br />\n“罗马帝国万里迢迢来使,为大唐带来诸多农作物,福泽百姓。我大唐是礼仪之邦,来而不往非礼也,朕准备派遣一大使,随罗马使者一起回君士坦丁堡,此一来一回,可能超过五年,且困难重重,生死茫茫,不知崔学士是否愿意前往?”<br />\n李瑄征求崔汉衡的意见。<br />\n崔汉衡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体度弘博,志气沉定。能断大事,尤精远图。<br />\n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有学习语言的天赋,李瑄很早就器重他,希望在他执政的时候,崔汉衡能发挥特长。<br />\n“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即便至尊不提,臣也愿如终军一样请长缨,若汉代张骞一样出使西域,也是臣的心愿。”<br />\n崔汉衡再次向李瑄一拜,热泪盈眶地说道。<br />\n盛唐如诗歌一样飞扬,文人士子无不仰慕古代的榜样。<br />\n西域已经被征服,天地还有更远的地方。 <br>\n\t\t\t', '\t')('\n在崔汉衡学习罗马语的那一刻,就决定要踏万重山水,一渡罗马,看看地中海是何等模样!<br />\n“汉代的甘英到达过西海(今地中海),那是我们汉人踏过最遥远的地方。我们不能像夜郎一样坐井观天,伟大的民族,当排除万难,敢为人先。我相信崔学士是坚定的,一定会成为第一个踏上欧洲的汉人。”<br />\n李瑄立刻将崔汉衡扶起来,并拉着他的手,与他同坐榻上。<br />\n崔汉衡不敢,李瑄却用“武力”镇压他,使崔汉衡受宠若惊,更为动容,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br />\n他觉得前路的困难,已不再是困难,因为他有信与念。<br />\n东汉时期,甘英奉命汉和帝之命出使大秦(正牌罗马帝国)。甘英率领使团一行从龟兹出发,西行至疏勒,越葱岭,经大宛、大月氏至安息都城和椟城,后历阿蛮、斯宾、于罗,而抵条支,到达地中海沿岸。<br />\n即将到达的时候,受安息阻挠,无法渡海到大秦,只能返回。<br />\n李瑄鼓励崔汉衡,前人没有过的路,后人将其走完,青史流芳。<br />\n选崔汉衡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崔汉衡年轻。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