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ziyunshux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但如果基数是五千呢?<br />\n来迎接阿合马的军队和使节团,再加上大明护送他的使节,加起来五千余人。<br />\n扩大一倍,就意味着有五千多商人跟随他一起出发。<br />\n这个数字绝对不小了。<br />\n之后他们一路西行,很快就进入了河西走廊。<br />\n放在内地,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走到哪都会被监管。<br />\n但在丝绸之路上,沿途地方官吏和军队,都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br />\n而且路上又有更多的商队加入他们,等走出河西到达西域的时候,他们的队伍已经扩大到了两万人的规模。<br />\n丝绸之路的繁华由此可见一斑。<br />\n这一路上约翰·胡斯也没有闲着,他每日混迹于商团,与大家进行交流。<br />\n本来他还害怕,这些人会因为他是胡人就排挤他。<br />\n在大明内陆这种事情实在太常见了,就连那几个因为海贸兴起的城市都不例外。<br />\n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虽然这些商团的人谈起自己华夏人的身份,都非常的骄傲。<br />\n但对他却没有任何的歧视,双方的交流也非常顺畅。<br />\n尤其是在得知他竟然跟随安平侯学习过,更是另眼相看。<br />\n甚至和他分享了很多隐秘消息。<br />\n通过这些人的口,约翰·胡斯对丝绸之路有了更多的了解。<br />\n也对大明的许多政策,有了更深的体会。<br />\n比如缴税,现在只要是大明的直控范围,所有商品运输只需要缴纳一次费用。<br />\n拿着完税证明,就可以将货物运送到任何省份,其他衙门不得二次征收赋税。<br />\n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br />\n比如地方保护……<br />\n但至少大明内部统一的商业税,不再重复征收过路税,极大的刺激了商业的发展。<br />\n尤其是他们这些往来丝绸之路搞外贸的,要经历很多国家和势力。<br />\n以前每经过一个国家一个势力,就要被盘剥一次。<br />\n国家内部,每一个关卡也会征一次税。<br />\n这一路上光缴纳的赋税,就远超商品本身数倍。<br />\n他们往外出售的时候,价格往往是三五倍,不分商品能达到十倍。<br />\n很多人只看到了暴利,以为商人赚的很多。<br />\n却不知道,更多钱被各地关卡征收了。 <br>\n\t\t\t', '\t')('\n当然,他们确实赚的很多,否则也不会冒着死亡的危险穿越丝绸之路。<br />\n可那是能顺利往来的前提下,一旦失败别说钱了,连命都得搭进去。<br />\n大家只看到他们吃肉,没看到他们挨打。<br />\n现在大明一统天下,组建了贸易同盟。<br />\n同盟内部也对商业税进行了规定,各国都会征收一点,但数额是固定的,而且数量也不多。<br />\n最关键的是,贸易同盟国有互助协议。<br />\n比如各国要互相保护对方的商队等等。<br />\n这就让他们这些外贸商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br />\n安全有保障,商人就有了积极性。<br />\n税率降低,运送到目的地后物价也会降低数倍,更多的人都能消费得起。<br />\n消费人群变多,需要的商品就多,贸易就更加繁荣。<br />\n生产商品的人能赚到更多钱,商人能赚到钱,沿途的各国家各势力的税收增加。<br />\n消费者也享受到了廉价的商品。<br />\n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多赢的局面。<br />\n在这种制度下,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焕发生机。<br />\n说起来很简单,但能设计出这套制度,并让其真正运行,需要的智慧就很高很高了。<br />\n这里面的门道,别说是普通人,就算是精英没有人指点也很难揣摩得透。<br />\n约翰·胡斯自认为是个天才,还跟着陈景恪学习过。<br />\n可也是亲自走了一趟丝绸之路,与商人群体交谈,才摸到一些门道。<br />\n之前学习理论的时候遇到的种种迷惑,也得到了解答。<br />\n越是明白其中的门道,他对陈景恪就越是高山仰止。<br />\n天下第一智者的智慧,真的不是我们凡人所能企及的啊。<br />\n-----------------<br />\n之后他们一路西行,很快就到达了高昌府。<br />\n这是大明拿下西域后设置的。<br />\n在这里约翰·胡斯遇到了一个老朋友,杨士奇。<br />\n杨士奇在这里担任革政局总监,负责指导高昌的新政工作,端的是位高权重。<br />\n得知老朋友到来他亲自迎接,并带着约翰·胡斯参观了一圈。<br />\n高昌的情况自然是很差的,别说和关内比,就连敦煌等地都远远不如。<br />\n但他在这里感受到了一股生机勃勃的气息。 <br>\n\t\t\t', '\t')('\n汉人和土人百姓混居,双方关系非常和睦,就如一家人一般。<br />\n大家住的房子很简陋,但屋内装饰却相当不错。<br />\n框里有馒头,碗里也能见到油腥。<br />\n大家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说明对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满意。<br />\n最让约翰胡斯关注的,是汉土关系,大明是如何解决族群差异的?<br />\n仔细了解过后,他就发现了端倪。<br />\n四个字,自古以来。<br />\n拿出史书,全是在讲自古以来西域就是华夏领土,当地土民就是华夏的一份子。<br />\n只不过后来迁徙到了这里。<br />\n这些历史还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发生过的。<br />\n有了这个基础在,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br />\n这让约翰·胡斯再次赞叹,华夏真是一个古老强大又伟大的文明啊。<br />\n队伍停留几日后,他们再次出发一路向西。<br />\n天气逐渐变冷,大家开始穿上了厚衣服。<br />\n但寒冷的天气不但没有成为阻碍,反而让他们每天能走更多的路。<br />\n原因很简单,天气热的时候,他们必须要时不时的停下来乘凉。<br />\n尤其是中午更是必须歇息。<br />\n天热出汗多,还要携带更多的水。<br />\n天气冷就简单了,一整天都可以用来赶路。<br />\n出汗少对水的消耗就少很多,携带的物资就能少上许多。<br />\n约翰·胡斯一路上依然在关注着各地情况。<br />\n他发现,走出高昌之后,汉人和土人的关系就比较紧张了。<br />\n越往西走这种关系就越紧张。<br />\n而且这里的土人非常害怕汉人,如果双方不熟悉,土人往往会远离汉人。<br />\n详细了解过后,他才知道原因。<br />\n高昌一直信仰佛教,又靠近河西走廊,与华夏关系更近,双方融合的就很好。<br />\n高昌以西的土人,在很早以前就被统治者强制该信伊教,在文化上与华夏越来越疏远。<br />\n等到大明重回西域,这种疏远就变成了隔阂甚至仇视。<br />\n不少土人杀害汉人百姓。<br />\n然后那位大明的晋王朱棡就下达了一条霸道的命令,凡有汉人遇害,方圆十里鸡犬不留。 <br>\n\t\t\t', '\t')('\n就连路过这里的人,也会被一一揪出来杀掉。<br />\n当然,后续还做了一些补充条款。<br />\n比如找到凶手可以赦免他们之类的。<br />\n一开始还有些不服气的人谋害汉人,然后明军出动执行了屠杀任务。<br />\n几次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这么干了。<br />\n土人开始发自内心的畏惧汉人。<br />\n不敢和汉人起任何冲突,如果有汉人出现在他们居住的区域,还会派人保护,生怕他遭遇不测。<br />\n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关系自然就很紧张。<br />\n不过大明并不是一味的强压,只要土人不闹事,朝廷也不会欺负他们。 <br>\n\t\t\t', '\t')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甜蜜军婚女将军在七零被撩了

梦想一零零

徒弟,你是穿书的

一碗青青酒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