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ziyunshux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当所有百姓都知道我的思想,并且认为这就是对的,有人想篡改所付出的代价也将是无比巨大的。”<br />\n方孝孺被这番话震动的好半天说不出话。<br />\n他知道陈景恪懂很多常人不懂的道理,也知道对方有着全盘计划。<br />\n可他没想到,对方的计划竟然如何宏大。<br />\n但,让万民都了解他的意,这真的能做到吗。<br />\n“百姓多不识字,你要如何让他们了解你的真意?”<br />\n陈景恪说道:“教育,将来所有读书人,都要学习我的思想。”<br />\n“当然,能读的起书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在短时间内,很难得知我的思想具体是什么。”<br />\n“所以,我要学习陆子,对我的思想进行简化,简化到普通百姓一听就懂。”<br />\n“经过数年的思考,我将我所有的思想提炼,最终得到了两个字。”<br />\n方孝孺接话道:“人权。”<br />\n陈景恪说道:“是的,人权,这也是我将这个机构,命名为人权部的原因。”<br />\n要知道,这个名字可没少被人嘲讽,说他取名没水平云云。<br />\n“正如百姓不知道有多少佛,也不知道佛经具体的内容。”<br />\n“可他们知道佛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知道积善行德。”<br />\n“一句阿弥陀佛,就胜过千言万语。”<br />\n“百姓们不需要知道我的思想具体是什么。”<br />\n“他们只要知道人权二字,知道作为人他们拥有最基本的人权,就足够了。”<br />\n“面对不公的时候,他们知道这是不对的。”<br />\n“即便无力反抗,内心也会有一股情绪在酝酿。”<br />\n“等他们有机会读书了,自然会去探究何为人权。”<br />\n“等他们明了真正的人权,那股情绪就会化作滔天焰火,焚尽世间一切不平。”<br />\n看着激动的陈景恪,方孝孺一时间有些失神。<br />\n他竟然真的相信万民,将一切希望交给万民。<br />\n可是,他就如此笃定,万民能继承他的意志吗?<br />\n不过方孝孺也承认,如果陈景恪的计划能成功,想要再曲解他的思想,确实会很麻烦。<br />\n从小听着‘人权’二字长大的人,可没那么容易就被忽悠。<br />\n但他也有自己的疑虑:<br />\n“人权部将达官显贵和民间富人全部得罪,恐怕想要落实会很难啊。”<br />\n陈景恪说道:“是的,很难,所以我才选在此时组建人权部。” <br>\n\t\t\t', '\t')('\n方孝孺不解的道:“此时?有何不同吗?”<br />\n陈景恪说道:“大明缺人,大分封让本就不足的人手,更加的紧缺。”<br />\n“现在愿意出来做工的人变少了,因为工商业发展,需要工人的作坊却变多了。”<br />\n大分封造成人口分流,全国各地都缺人。<br />\n土地面积增多,人口分流,意味着更多的百姓即将拥有自己的土地。<br />\n华夏民族对土地有多痴迷,就不用做过多赘述了。<br />\n但凡有二三十亩地,又有谁愿意出来给人打工?<br />\n想要和土地抢人口,那得拿出更多的好处才行。<br />\n“达官显贵、士绅豪强,他们支不支持人权部都不重要。”<br />\n“重要的是,只要他们想雇人,想要留住人,就必须要拿出更多的诚意。”<br />\n“拿不出足够的诚意,百姓是不会去给他们干活的,大不了拍拍屁股回家种地。”<br />\n“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他们还有心思找人权部的麻烦吗?”<br />\n方孝孺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样。<br />\n他们反人权部,是为了少掏钱,是为了继续享受压榨人的特权。<br />\n现在有没有人权部,他们都得多掏钱,都得对雇来的工人好。<br />\n那么又何必冒着杀头的危险,得罪陈景恪呢?<br />\n就算有人不甘心,也无法建立统一战线,来反对人权部。<br />\n只要那些人团结不起来,就注定会被各个击破。<br />\n等那些人意识到不对的时候,人权思想已经深入人心。<br />\n他们再想反对,也为时已晚。<br />\n想到这里,他敬佩的道:“你的布局,还是一如既往的高明啊。”<br />\n“我现在真的有些相信,你能成功了。”<br />\n第539章 大明的历史任务<br />\n慈宁宫。<br />\n朱雄英和陈景恪抽空来给二老请安,一进门就看到老朱拿着锄头,在花园里翻弄着土地。<br />\n他们也没多说什么,从侍者那里拿过一把锄头,也跟着忙活起来。<br />\n这块地不大,种的庄稼是马铃薯(土豆)。<br />\n说起来红薯、玉米、殷瓜(南瓜)等作物,早就已经普及开来。<br />\n唯独土豆因为产量不行,并不受待见。<br />\n后来还是陈景恪说,这东西不吃地,耐寒耐旱。 <br>\n\t\t\t', '\t')('\n朱橚就带领团队在全国各地进行试种。<br />\n丘陵、山区、戈壁,辽东乃至北部苦寒之地,都试了一遍。<br />\n结果产量竟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br />\n这可把大家给喜坏了。<br />\n这些土地都利用起来,能多养活无数人。<br />\n尤其是漠北和北海等地,气候是真的寒冷,普通庄稼根本就无法存活。<br />\n不能长庄稼,就无法真正实现统治。<br />\n土豆却能在那里生长的很好,解决了这个最大的难题。<br />\n而且土豆这玩意儿和殷薯不同,是能作为主粮食用的。<br />\n于是,这个原本不受待见的庄稼,就成了香饽饽。<br />\n已经对温寒变深信不疑的老朱等人,更是将其视为瑰宝。<br />\n“有了土豆,气候变冷照样能产出粮食,咱们又多了几分渡过危险的希望。”<br />\n然后陈景恪提醒他们,土豆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掘出来。<br />\n悉心培育,定然能获得更高产量的良种,只是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十年。<br />\n老朱立即就下令,研究,必须研究。<br />\n“别说是几十年,就是一百年两百年,也得去研究。”<br />\n“百年内完成改良,正好赶上寒冷期到来,这一切都是天意啊。”<br />\n于是,朝廷在辽东、漠北、云贵三个地方,建立了研究室。<br />\n专门研究土豆的育种改良工作。<br />\n朱橚作为大明最专业的医学家和植物学家,自然也是跑不了的。<br />\n他的周王府,也多了一块土豆试验田。<br />\n老朱自己也在宫里开了一块田,专门用来种土豆。<br />\n这块田被老朱照顾的很好,陈景恪和朱雄英顺着垄走了两趟,硬是一根草芽都没看到。<br />\n老朱一脸嫌弃的道:“行了行了,草没除一棵,还给咱把地踩实了。”<br />\n朱雄英无辜的道:“这您可怪不得我们,谁让您把地收拾那么干净的。”<br />\n陈景恪附和道:“是啊,我们要是发现很多草,岂不显得您地种的不好吗。”<br />\n老朱瞪了他们一眼:“你俩干活的技术,有嘴皮子一半利索,也不至于一点忙都帮不上。”<br />\n“行了,咱们去那边歇会儿吧。”<br />\n说着提起锄头走出田地,陈景恪和朱雄英连忙跟了上去。<br />\n三人来到一处凉亭坐下,朱雄英左顾右盼的道: <br>\n\t\t\t', '\t')('\n“皇祖母和圆圆呢?怎么没见到。”<br />\n老朱说道:“看你爹去了,刚走没一会儿。”<br />\n朱雄英很是失望,早知道先去未央宫了。<br />\n未央宫是仿造汉朝未央宫修建。<br />\n当然了,规模肯定比不上汉朝未央宫,只是形制相似。<br />\n朱标逊位后就生活在那里,也算是和他的建章年号照应了。<br />\n三人闲聊了一会儿,老朱忽然说道: <br>\n\t\t\t', '\t')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甜蜜军婚女将军在七零被撩了

梦想一零零

徒弟,你是穿书的

一碗青青酒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