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06节
('既然劝不动,何必强求。<br />\n都是成年人了,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br />\n事实上也确实他所想,陈景恪不打算扶持解缙了。<br />\n原本他已经把路给解缙安排好了。<br />\n现在的国子祭酒年迈,再有三年就到了荣退的年龄。<br />\n到时候解缙携带政绩归来,顺势接任国子祭酒一职。<br />\n改革后的国子监的地位等同六部,负责全国的教育工作,端的位高权重。<br />\n他在国子祭酒的位置上干两年,正好到了明昭十年,内阁学士换届。<br />\n接下来几十年,教育将会是重中之重,他完全可以凭借政绩和相关经验,竞争内阁学士之位。<br />\n可是他这次的举动,让陈景恪认识到了一个问题。<br />\n解缙虽然不迂腐,但他也有传统文人的毛病。<br />\n明知朝廷需要他坐镇南洋,却为了自己的喜好,想要撂挑子。<br />\n研究学问,确实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br />\n可再光鲜的借口也始终只是个借口,无法掩盖他因私废公的事实。<br />\n这种人,怎么敢委以重任?<br />\n尤其是在这种大变革时期,关键时刻他要是再碰到自认为更重要的事情,想要撂挑子,不就全盘皆输了吗。<br />\n既然他认为研究学问更重要,那就如他的愿吧。<br />\n马上派个人去给他当副手。<br />\n一年后副手熟悉了工作,就将他调回来。<br />\n先去国子监当司业,也就是二把手,等现在的国子祭酒荣退,就让他接手这个职务。<br />\n也算是对他南洋督学的表彰。<br />\n至于内阁学士换届,他已经被提前淘汰了。<br />\n接下来两人都很默契的没有再谈此事,转而聊起了朝廷最近发生的事情。<br />\n方孝孺一直都很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他成为学术领袖,放弃从政那天开始。<br />\n就更不想掩盖自己内心想法。<br />\n喜欢就是喜欢,接受就是接受,反对也摆明车马反对。<br />\n就算是皇帝,也没有办法逼迫他改变自己的意见。<br />\n能让他改变主意的,只有道理。<br />\n不过还好,对于这次的变革,他是支持的。<br />\n大分封的好处有多大,已经无需赘述。 <br>\n\t\t\t', '\t')('\n新老交替本身就是革新的一部分,现在无痛无觉的完成,堪称历代绝无仅有。<br />\n他甚至自己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盛赞此举开一代先河,必成为后世佳话。<br />\n他的说法,获得了无数人的赞同。<br />\n就在这时,方孝孺像是想起了什么,笑道:<br />\n“你可知,最近江湖上很多人对你颇有微词。”<br />\n这里的江湖是相对于朝堂而言的,并不是武侠小说里的江湖,指的是未出仕的读书人群体。<br />\n陈景恪笑道:“何止是最近,一直都有人对我有意见啊。”<br />\n方孝孺说道:“这次不同,大家是对你最近的一项行政措施,表示了质疑。”<br />\n陈景恪思索了一下,说道:“可是人权部?”<br />\n若某则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br />\n第536章 文明之地<br />\n泉州,自古便享有盛名,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br />\n然而元末亦思巴奚之乱,将一切化为灰烬。<br />\n前世直到陈景恪穿越前,都未能恢复它的历史地位。<br />\n这一世不同,因为陈景恪的出现大明再次开海。<br />\n泉州凭借历史地位和区位优势,再次焕发了生机。<br />\n十余年下来,已然是大明最繁华的城市之一。<br />\n一艘艘载满货物的商船,将各种货物卸下。<br />\n又在码头管理员的督促下,以最快的速度装满需要的货物再次出发。<br />\n而他们卸下的货物,也会在极短时间内被各大商家瓜分一空,然后运往全国各地。<br />\n因为往来船只太多,并不是随来随停,需要领号等待入港。<br />\n现在入港时间普遍在七八天,繁忙季节最长可以排到二十天后。<br />\n为啥不去别的港口……商人最讲究一个性价比,别的港口要么货物不全,要么物价太贵。<br />\n有些甚至排队时间比泉州还要长。<br />\n况且就现在商船的速度,跑到别的港口所消耗的时间,比排队时间还要长。<br />\n总体算下来,在泉州等待更符合利益。<br />\n码头上,搬运工人汗流浃背,或人力、或借助器械,通过种种手段做着货物的转运。<br />\n码头的一侧,茶肆里人头攒动,商旅们在此休憩,交流着各地的风土人情。<br />\n小商贩最懂看人,知道谁才是消费主力。<br />\n举着自己的商品在商旅中间打转,嘴里不停的推销着自己的商品。 <br>\n\t\t\t', '\t')('\n大街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三名带着红袖箍的治安员。<br />\n他们的任务就是维护秩序,同时也检查有无人乱扔垃圾、随地便溺等不道德行为。<br />\n正是上上下下一起努力,才让泉州港忙而不乱,依然保持着整洁。<br />\n一名三十余岁的金发中年男子,刚走下船就忍不住惊呼:<br />\n“哦,这里太干净了,与这里相比巴黎简直就是厕所。”<br />\n跟他一起的不少人,都点头表示赞同。<br />\n“不只是巴黎,欧罗巴没有任何一座城市,能比这里更干净、更繁华。”<br />\n“据说这样的城市,在这个国度还有十几座。”<br />\n“他们的都城洛阳,据说是世界上最庞大最繁华的城市,比泉州还要大许多倍。”<br />\n“真不愧是文明之地啊。”<br />\n“约翰,我现在理解你为什么放弃查理大学校长职务,也要来这里游学了。”<br />\n那名中年男子,也就是约翰·胡斯也深以为然的道:<br />\n“是的,我现在也愈发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br />\n“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游览这个国度,并拜访这里的学者了。”<br />\n这时,带领他们来到这里的胡商说道:<br />\n“先生们,在游历之前,我们需要先获得当地政府的许可,否则你们会被当成强盗抓起来。”<br />\n“在这里随意乱走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我想你们不会喜欢的。”<br />\n约翰·胡斯颔首道:“费舍尔,感谢你的提醒,还请你代为引路。”<br />\n费舍尔笑道:“这是我的荣幸,约翰先生。”<br />\n于是他们一行人在费舍尔的带领下,找到了大街上值勤的治安员,询问之后前往海关衙门办理手续。<br />\n路上,并没有人因为他们的样貌而过多注视。<br />\n在泉州,每天都有无数外国人往来,大家早就习以为常了。<br />\n约翰一直在观察街道上的行人,普通百姓的状态,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细节。<br />\n观察了许久,他震惊的发现,这里没有奴隶主,也没有奴隶。<br />\n虽然有主人和随从,可他们的关系相对融洽。<br />\n这让他想起了一个传闻,在大明废除了奴隶,所有仆从都是签署合同的雇工,拥有基本的人权保障。<br />\n初次听闻的时候,他还有些不信。<br />\n可现在由不得他不信了。<br />\n不过比起废奴,更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看不到一个真正困苦之人。<br />\n有富人就必然会有穷人,贫富是相生相伴的,是社会的常态。 <br>\n\t\t\t', '\t')('\n泉州也有从事底层劳动的穷人。<br />\n虽然这些人的衣服很破旧,可是他们的眼神或坚定、或活泼、或喜悦,就是没有麻木。<br />\n也就是说,他们在精神上是富足的。<br />\n他很清楚,只有充满希望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状态。<br />\n穷人的希望来自于哪里?<br />\n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窘境。<br />\n直白点说,他们可以通过努力,肉眼可见的改善自己的境况。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