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又见茅草屋
('\n\t唐僧取经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杜红英觉得为了给这个大表叔庆生,她经历的磨难不比唐僧少。<br /><br />路上的艰险算是过了,天上就是饿,饿得前胸贴后背才闻到了村子里的人间烟火味。<br /><br />看着村子里那些低矮的茅草房,心里又十分酸楚。<br /><br />据顾波说他家也是茅草房,而且还不止他们一家人是茅草屋。<br /><br />这个村子叫垭口村,总共有三十七户人家,他掰着手指算了一下,只有四家人屋顶有瓦。<br /><br />“他们住在山上,这么远的路就算买得起瓦也挑不回来,人工费就贵得吓人。”<br /><br />就算有盖小青瓦的人家,也只盖了两三间主屋,像厨房、猪圈、茅房这些地方全都是茅草屋。<br /><br />知道大表叔家是茅草房,但是,亲眼见到这三间茅草屋,杜红英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br /><br />明明是大白天,进门伸手就不见五指,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br /><br />杜红英直接退了出来。<br /><br />“大老表。”陈冬梅进的是厨房,也看不见人,凭感觉顾维新在里面:“你在煮饭啊,煮好没嘛?我们来给你过生了哟。”<br /><br />“煮好了,煮好了。”<br /><br />顾维新甚至没听出声音来,也不知道来了是哪一个客,一边咳一边走了出来:“你们早,哎呀,你们真是想得周到。”<br /><br />走到灶房门口才看到是陈冬梅:“哎呀,是冬梅和天全啊,这是……”<br /><br />看到杜红英和高志远小潘,愣了一下:“这是你们家的三个娃娃?咦,不对呀,红兵我早些年见过的,好像没长这么高。”<br /><br />“大表叔,我是红英,这是我们当家的你喊他小高就行,这个是小高的战友小潘。”<br /><br />“噢,对对对,红英,我记得你的名字,你结婚的时候你表叔娘来的,她说你嫁到本生产队,小高是双胞胎,嫁的是大哥。”<br /><br />高志远脸一下就黑了!<br /><br />这个表叔的记性是不是太差了。<br /><br />“呵呵,表嫂记错了,嫁的是弟弟,叫高志远。”<br /><br />陈冬梅挨着女婿站的,听到大老表的话下意识的看向女婿,女婿的脸黑得够快,心想大老表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br /><br />“啊,噢,噢,是我记岔了,上了年纪了,记性不好。”顾维新有点尴尬:“你们坐,你们坐。”<br /><br />连忙去屋里端了几张竹椅子出来。<br /><br />“大老表,这椅子是你做的啊?”<br /><br />“是哒,我也没别的本事,就只能编点篾货,卖得掉就卖,卖不掉就自己用了。”顾维新一声叹息:“现在上了点年纪了,爬坡下坎也恼火,这些笨重一点的东西都挑不下山了。”<br /><br />“这椅子做得真好看。”杜红英承认,这是她见过最好看的椅子。<br /><br />“你那张是小涛才做的。”顾维新道:“这个娃娃读书不得行,手还多巧的,教他编篾货,看几眼就会了,想法还有点多,你看,一张篾板凳上,他还编了一个字。”<br /><br />杜红英看那张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篾板凳上,中间赫然是一个“福”字。<br /><br />“他说这叫坐在福上,就是有福之人了。”顾维新自顾自的就乐了:“这个板凳卖得最好。都要卖三块钱一张。”<br /><br />这么精美的板凳才卖三块?<br /><br />而在大表叔眼里,三块就算很多了!<br /><br />“小波这个娃娃……”杜红英这才发现人没在眼前:“小波呢?”<br /><br />“他说去他二爷爷家干什么哟,我没听清楚。”<br /><br />杜天全是当过领导的人,一进这个村子他感觉到处都需要帮扶,心里也在纳闷,他们的领导干部些都在干啥呢?<br /><br />“他怕是去桥头上接他姑姑去了。”顾维新还是在担心闺女:“都要晌午了哒,这丫头还没来呢,是不是没赶到班车?”<br /><br />“二妹子怕少有回来哟?”<br /><br />陈冬梅口中的二妹子就是顾维新的女儿,在家排行二,大家都喊她二妹子。<br /><br />“哎,她嫁得远,又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没有时间回来。”顾维新道:“上次回来好像是我满七十那年了。”<br /><br />“你今年七十几了,我都记不得了。”陈冬梅只知道这个大老表岁数比他们大,大多少岁记不太清楚了。<br /><br />“今年七十五了。”<br /><br />说完又咳嗽了起来。<br /><br />亲爹满七十回来了一次,今年七十五了才又有时间回来,一个闺女嫁出去,五六年才回来一次,杜红英突然就觉得姑娘嫁远了没意思。<br /><br />“那二妹子就有五年没回来了。”陈冬梅下意识的看了一眼自家闺女。<br /><br />算了,闺女嫁得近和嫁得远与回娘家次数是不成正比的。<br /><br />想当初,她也是想着女儿不远嫁,高家知根知底的,张桂兰和她要好,嫁到高家闺女不受欺负。<br /><br />结果呢,欺负闺女就是张桂兰带头。<br /><br />还有,想着闺女嫁得娘家人也有一个照应。<br /><br />最后,娘家在这儿,杜红英跟着高志远东跑西跑的。就算嫁到本队,也是要隔上很长时间才能见到人。<br /><br />好在,她三五两天的打个电话回来问候家里,自从有了电话,也没觉得嫁得远了。<br /><br />“是啊,上次写信说她婆婆又瘫在床上了,男的要去挣点钱,她要管老的,还要管地里,又要管孩子。”顾维新心疼闺女:“小波写信给她,她说要回来给我过生,我都还在担心,看她走得开不噢。”<br /><br />正聊着家常,就见顾波提着一个菜篮子回来了。<br /><br />菜篮子里装的居然会是碗筷。<br /><br />“小波,你上哪儿拿的这些东西?”杜红英想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吧?<br /><br />连这么几个人的碗筷都不够吗?<br /><br />“二爷爷家借的。”顾波进了厨房:“我们家一直人少,以前爷爷买的碗被我打烂了四个,所以就不够用了。”<br /><br />“我小时候也打烂了碗的,你打烂了碗挨打没有?”<br /><br />“没有,爷爷只让我下次小心点,说再打烂以后我们只有端钵钵吃饭了。”顾波笑道:“所以我现在都特别小心了,就没再打烂过碗了。”<br /><br />伸手不见五指的厨房,杜红英看顾波抓了柴火点燃要烧火。<br /><br />“你要炒菜煮饭吗?”<br /><br />“嗯,煮一个汤。”他刚才去二爷爷家借了五个鸡蛋,人多菜不够汤来凑,总得让客人吃饱才好。<br /><br />“那我帮你吧。”杜红英道:“我们带了一个鸭子,我来烧鸭子。”<br /><br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