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丞相曹慈奏道:“陛下,自从去年朝廷在昆明府建卫所屯田后,先前的三万大军闲了,何不调怀武将军苏瀚与昭武校尉史玉展二位将军前往平叛?”<br />\n沈持:“苏将军和史将军二位领兵从昆明府赶来,地北天南,千里迢迢,行军月余未必能到,”他说到这里微微抬头看了眼皇帝的神色:“臣以为,不如试探李虎有无招安之心,若有,招安吧。”<br />\n能招安李虎对谁都好。<br />\n“招安?”皇帝凤目一眯:“沈爱卿快说说,如何招安李虎?”<br />\n沈持说道:“臣以为,可派人给李虎送信,试探他有无被招安归顺朝廷之心,若有,再拟定如何招安之策,而后派人前往安抚。”<br />\n皇帝似听了进去,暂且沉思不语。<br />\n“沈大人说招安,”这时候庄王萧承钧开口了,他近日来颇得皇帝看重,一身得意:“要是李虎面上佯装招安,骗个朝臣过去杀了祭旗,以壮声威,沈大人又该如何应对啊?”<br />\n沈持还未开口,右丞相曹慈就跟着说道:“是啊沈大人,这谁敢去见贼寇啊。”<br />\n“不行,不行,还是要派兵去打。”<br />\n沈持:“陛下,臣以为,招安李虎是上策。”<br />\n皇帝摆了摆手:“朕要好好想一想。”<br />\n“陛下,”珠帘外,大太监丁吉满头大汗地走进来:“江浙两府的知府送了奏折过来,请陛下过目。”<br />\n沈持微侧目,看见他手里拿的奏折封口上戳了个“急”字,是加急送往朝廷的折子。<br />\n看来是出事了。<br />\n皇帝打开一看,面色急剧地变了:“江浙两府运往朝廷的丝绸被李虎劫了去。”他顿了一顿:“丝绸嘛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两位知府在奏折中提醒朕,往后南粮不能北运,只怕北地要缺粮了。”<br />\n众臣跪倒一片,光说些没用的话:“……我朝江山稳固定岂是一介贼寇能撼动的……”<br />\n皇帝烦躁极了:“魏爱卿,”他命兵部尚书魏淳道:“传旨,命济南知府孔及给李虎写信,问他有无招安之意。”<br />\n魏淳一怔,他转头看着吏部尚书穆一勉:“穆大人?”他怎么听说济南知府孔及阵前还在跟小妾厮混,以至于济南府兵败在了李虎的手上。<br />\n此时,沈持忽然上前道:“陛下,若如此,又要耽搁数日,臣请前往济南府,面见李虎。”<br />\n众臣闻言倒吸一口凉气:“这……会不会太鲁莽了些。”<br />\n沈持:“若等李虎一日比一日坐大,野心也随之变大,更难招安了。”<br />\n众臣:“陛下,这……”<br />\n庄王萧承钧给右相曹慈使了个眼色:让他去,去了也是个死,有去无回对咱们好。<br />\n曹慈立即奏道:“陛下,臣以为沈大人此去若能招安李虎,朝廷省去征战,百姓免于战火,的确为上策。”<br />\n他一开口,众人附和道:“是啊,若沈大人能说动李虎被朝廷招安最好不多了……”<br />\n皇帝轻甩龙袍的宽袖,起身在上书房中踱步一会儿,才启了金口:“下旨,命户部右侍郎,代左丞相沈持前往济南府,招安李虎。”<br />\n沈持拜谢在地:“是,臣领旨。”<br />\n皇帝:“都退下吧。”<br />\n沈持等一行人缓缓从上书房退出,出来皇宫,有与沈持交好的为他担忧:“沈大人,此去万要小心啊,唉……”<br />\n也有等着看听到他死在贼寇手中的,口蜜腹剑地说道:“预祝沈大人早日功成归来,到那时必将登上相位啊……” <br>\n\t\t\t', '\t')('\n沈持面色沉着,一一应付后回到家中。<br />\n当夜,他在灯下给皇帝写了一篇“陛辞”——当朝官员到外地任职,要去多年不能回京面圣或者再无回京的可能时,要给皇帝写陛辞,以示君臣情谊或者此行的决绝。<br />\n沈持写这篇陛辞肯定是后者,他怕自己万一死在李虎手里回不来。<br />\n他在陛辞中这般写道:<br />\n臣奉旨巡视济南府,将招安李虎,谨辞。<br />\n臣受命之际,心悸魄惊,早夜恇怯,罔知所措。<br />\n臣以朝廷命官之身去见贼寇,此臣为此恇怯者一也。听闻贼寇残忍,肆意杀戮,此臣心惊者二也。<br />\n人言:此行艰难,此去难回。<br />\n而臣身已许国,义无他顾。2<br />\n……<br />\n恳祈天恩,此去赐臣招安李虎归顺,臣之幸也。<br />\n谨辞。<br />\n……<br />\n搁下笔后,他换了身常服去董家找董寻,有件事时机到了。<br />\n常平仓。<br />\n是时候重提这件事了。他有把握,这次能成。<br />\n到了董家,董寻亲自迎出来:“归玉兄,你怎么亲自来了?”<br />\n沈持跟着他去书房坐下:“青溪兄,我长话短说,白日里的事你都知道了吧,陛下让我前往济南府招安李虎,我明日进宫拜见陛下,后日就启程了。”<br />\n“李虎截断了漕运,”他说道:“京城粮价纵有齐双的囤粮很快也稳不住了,青溪,我离京后,你与朱大人联手上折子,请设常平仓,那时候迫于形势,群臣不敢反对,陛下一定会同意的。”<br />\n董寻听了沉思道:“如你所说,确实是时候提这件事了。”<br />\n他微微叹了口气:“你放心,我和朱大人一定把这件事给办好,只是你此去……定要谨慎为之啊。”<br />\n“嗯,”沈持极淡然一笑:“我会的。”<br />\n“这么晚我就不留你了,”董寻把他送出门来,略带几分难受地说道:“归玉兄,早去早回。”<br />\n桐树花香月半明。<br />\n沈持一拱手:“好。”<br />\n……<br />\n翌日晌午,宫中临华殿。六月下旬,古木阴阴,幽花寂寂。<br />\n郑琼在习字时,宋莲来了。她连忙起身去招呼:“宋姐姐你今日得闲了?”<br />\n宋莲拉着她说道:“娘娘你不知道,听说济南府有人造反,江浙的丝绸难进京了,没有丝绸哪来的绣活儿,我就闲着了。”<br />\n“造反?”郑琼大惊。 <br>\n\t\t\t', '\t')('\n“娘娘别怕,”宋莲说道:“听过沈大人已经力排众议,要招安贼寇了。”<br />\n“招安啊……”郑琼想了想问道:“那对方肯吗?”<br />\n“还不知道,”宋莲凑到她身边:“得沈大人去了济南府才知道呢。”<br />\n沈持要亲自去。这不是以身涉险吗。<br />\n郑琼的手蓦地一抖,她跟宋莲说道:“福满去哪里野了?让他来见我。”<br />\n才散学这孩子就不知到哪里撒欢去了。<br />\n服侍她的宫女:“是,娘娘,奴婢这就去找。”<br />\n等把泥猴一般的萧福满找来,郑琼抬手假装要打:“史师傅教你的功夫,全用来淘气了是不是?”<br />\n萧福满:“娘,娘你别生气。”<br />\n郑琼:“沈大人要到济南府去招安贼寇,你史师傅一定很担忧,明日见到她时,你要乖乖的,宽慰她,就说沈大人一定能平安回来,记住啊……”<br />\n“才不要,”萧福满听了有些生气地说道:“儿子舍不得沈大人去,这就去找父皇,让他换个人去济南府招安贼寇吧。”<br />\n郑琼还想说什么,萧福满已经迈着小短腿跑去找皇帝萧敏了。<br />\n上书房中。<br />\n皇帝萧敏被萧福满扑上去抱住了龙袍:“父皇,听说沈归玉要去济南府打贼寇?”<br />\n“他一介书生,”皇帝笑了:“哪里能打贼寇呢?”他把小儿子抱到怀里:“嗯,福满长结实了,沈爱卿是去招安贼寇。”<br />\n“父皇,”萧福满拽着他龙袍上的龙须问:“什么是招安啊?”<br />\n皇帝想了一想说道:“招安啊,就是去跟贼寇见个面,许他们以官位,让他们归顺朝廷,不要再作乱了。”<br />\n“可是如果他们不愿意呢?”萧福满说道:“沈大人前去,是赌他们愿意被招安,对吧。”<br />\n皇帝微愕,旋即笑道:“福满说的不错,是赌,也是想说服他们被朝廷招安。”<br />\n“那万一他们不愿意,”萧福满撇撇嘴要哭了:“要杀了沈大人怎么办。”<br />\n皇帝萧敏抚着他的头顶:“朕相信,沈归玉能回来。”<br />\n萧福满:“父皇,为什么不能换个人去呢,曹相比沈归玉更老成。”他是不想让沈持去济南府招安贼寇的。<br />\n皇帝叹了口气,抬手挥退侍立左右的太监,说道:“这次招安贼寇,是沈归玉主张的,也是他请缨前往济南府的,朕怎好派曹相去。”<br />\n萧福满小嘴撅得高高的:“非沈大人不可?”<br />\n皇帝:“嗯,非他去不可。”<br />\n萧福满从他身上爬下来:“儿子知道了,儿子要去劝说史师傅,让她告诉沈大人,到了一看情况不对要跑快些,不要逞强,先保住命再说。”<br />\n皇帝笑道:“嗯,去玩吧。”<br />\n萧福满正要走呢,大太监丁吉在外面奏道:“万岁爷,沈大人来辞行了。”<br />\n“宣。”皇帝萧敏说道。<br />\n沈持进来后说道:“陛下,臣今日启程离京远赴济南府,请陛下保重龙体。” <br>\n\t\t\t', '\t')('\n“嗯,你的陛辞朕看到了,”皇帝点点头:“朕十分伤感,归玉啊,你记住,若到了济南府听闻李虎无招安之意,你就回来。”<br />\n“给朕活着回来。”<br />\n萧福满跟着他说道:“沈大人,活着回来。”<br />\n沈持拜谢在地,颤声道:“臣谨记在心,臣告退。”<br />\n他回到家中说了此事,史玉皎猛地咬破了唇,刺目的血珠溢出来,她恍若未觉:“我陪你去吧。”<br />\n沈持拿出手帕轻沾她的唇边:“不用,夫人你信我,我会回来的,我舍不得你。”<br />\n史玉皎哭笑不得地捶了他一拳:“都什么时候了还贫嘴。”<br />\n“你别跟爹娘说,”沈持握着她的手:“他们知道了不知道担忧成什么样儿呢。”<br />\n眼下沈煌夫妇去了京郊的农田那边,在整理田地,还不知这件事。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