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年羹尧心里堵得慌。<br />\n看样子他这女儿早就算到了会有今日这一出。<br />\n他年少有名,不知被多少长辈夸过,后来因仕途一帆风顺,让他觉得世间少有自己这样聪明的人。<br />\n没想到,年逾四十的他在自己女儿跟前……竟像生瓜蛋子似的。<br />\n“你就一点不怕吗?不怕我怪罪你,不怕我迁怒你,不怕……我对你下手?”<br />\n“川陕一带,众人提起我来是又怕又惧,甚至有人吓唬啼哭不止的孩童,若说他再哭下去,就将他丢到总督府门口……”<br />\n这法子甚至还很奏效。<br />\n当日他听到这话心里隐隐还有几分得意,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就是天,所有人都惧他怕他!<br />\n年珠笑道:“有道是虎毒不食子,当日弘时阿哥犯下那样大的错事,王爷将他丢出雍亲王府之前,还将福晋与李侧福晋的陪嫁都给了他。”<br />\n“天底下,大多数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更何况,依我对您的了解,您那心肠,比王爷是要软上几分的。”<br />\n“当初事发之日您都没有怪罪我,等着您气消了,就更没有这回事。”<br />\n说话时,她已在院内的石桌旁坐了下来,看着年羹尧的眼睛道:“而且,经过李维钧一事,想必您也看清了王爷的态度,如今迷途知返还不算晚,并未到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br />\n历史上的年羹尧之所以猖狂,并非因他蠢笨,而是历史上的四爷最后坐上皇位,与他和隆科多是密不可分。<br />\n年羹尧自恃劳苦功高,这才愈发猖狂。<br />\n但如今,四爷之所以能坐上皇位,能笑到最后……和他还真没太大的关系,他顶多一得宠且有才能的外戚而已。<br />\n人一旦谨慎警觉起来,很多时候看待问题就周全了许多,也会慎之又慎。<br />\n她相信,以年羹尧的聪明才智,定会知道她并不是想当四爷身边的幕僚,从始至终她都是站在年家这边的,她与年羹尧一样,盼着年家能够繁荣昌盛,屹立不倒。<br />\n“珠珠,事到如今……暂且不提这些。”年羹尧苦笑一声,道,“依你看,如今还有破局之法吗?”<br />\n当然是有破局的法子的。<br />\n若是不努力,什么都改变不了,若是努力一二,却能改变很多事情。<br />\n年珠将京中近况说与了年羹尧听:“……虽说我离开京城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我的老师李卫已在官至户部侍郎,成为了王爷的左膀右臂,这人不是佞臣,是个可靠的。”<br />\n“除去他,王爷近来与隆科多走得很近,不,应该说王爷一向与隆科多走得很近。”<br />\n“枪打出头鸟,若有人行事比您还要张狂,您说,王爷是不是就顾不上您了?”<br />\n死道友不死贫道,虽说她这招祸水东引不大厚道,但她设下圈套,也得隆科多愿意上钩才是啊!<br />\n年羹尧一愣,继而道:“你这脑袋瓜子啊,比你那些哥哥们加起来都要聪明。”<br />\n年珠也是这样觉得的,直道:“只是不知道皇上龙体如何,虽说有朱太医在,但皇上年纪大了,从前数次中风,只怕没多少寿数了。”<br />\n她只盼着皇上能多活几年,再多活几年,不仅仅是为了给年羹尧多争取些时间,也是因这位勤政爱民的老人的确是位仁君。<br />\n整整一上午的时间,年珠与年羹尧说了很多很多。<br />\n比如,年羹尧一开始加收赋税,是因为边陲战事,他立功心切,想要不声不响、不拿朝廷一两银子立下大功,他也的确是做到了,如今这笔钱突然的确会惹人起疑心。<br />\n依年珠看来,这赋税仍可以收,但要少收,采取阶梯式收法,像一些乡绅富户收取些,像周老伯这些地里刨食的老百姓们,则不收了。 <br>\n\t\t\t', '\t')('\n那些多收的赋税账目清晰,一目了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将这笔钱用来修路、办慈幼堂、开书院等等。<br />\n比如,在川陕各地村落开设农学讲座,一村一点,教这些老百姓们如何发家致富。<br />\n……<br />\n又比如,想办法将十四阿哥赶回京城。<br />\n年羹尧当即就猜出了年珠的意图:“若十四贝子回京,他们这群人难免会再将京城的水搅浑,如此一来,雍亲王自会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十四贝子身上。”<br />\n“隆科多会使出浑身解数帮雍亲王,到时候,不仅雍亲王不大顾得上我,就连隆科多也会仗着有功,行事愈发张狂无度。”<br />\n“您说的没错。”年珠点点头,道,“不仅如此,十四贝子离开西宁后,这西宁一带会顺理成章成为您的地界儿。”<br />\n“打铁还得自身硬,来日若想要王爷将您从前做的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您须得拿出真本事来,叫王爷看到,任谁都无法取代您。”<br />\n年羹尧微微颔首,很快离开了如意院,着手安排十四阿哥离开西宁一事。<br />\n人若一直顺风顺水,其实并非好事。<br />\n当日李维钧之事后,栽了大跟头、沦为笑柄的他已觉察出他与年家的兴衰荣辱不过是皇上一句话的事,再因那日年珠的话,他时常做噩梦,梦见自己身首异处,梦见年家男为奴女为娼……<br />\n但今日从如意院离开后,他却觉得浑身轻松,再没有这般担忧——看样子老天爷真是待他不薄,叫他有个如此聪明伶俐的女儿。<br />\n与此同时,年珠却去了书房,将收在书房暗格中的匣子交给了聂乳母。<br />\n“乳母,您将这些东西都毁了吧。”<br />\n“记得,得悄悄摸摸的,可别叫人知道了。”<br />\n聂乳母早先就知道年珠带了好些宝贝来四川,却一直不知是什么东西,如今好奇道:“格格,这是什么?”<br />\n“迷.药。”年珠面无表情道。<br />\n聂乳母却是吓了一跳,若年珠是个男儿,她定要愁的睡不着觉的,这样的东西……可是用来害人的。<br />\n年珠本想开开玩笑,没想到聂乳母这样不惊吓。<br />\n“乳母,您别担心,这东西不是您想的那样,只是用了之后会叫人胡乱做梦而已,对身体也没有什么损伤。”<br />\n“您瞧,我这不是叫您毁了这东西吗?以后啊,再也用不上了。”<br />\n聂乳母嘀咕道:“难道格格从前还用过?”<br />\n年珠当然用过。<br />\n而且,就在前几日。<br />\n毕竟那时候她对年羹尧会不会迷途知返一事没有信心,便吩咐桑成鼎将这药下在了年羹尧的茶水中,年羹尧日日所饮的可是山泉水,极其珍贵。<br />\n这事儿一直是桑成鼎负责,所以下手倒也不难。<br />\n对付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办法,更何况她这个当女儿的还能害了自己亲爹不成?不过就是办法龌龊了亿点点而已。<br />\n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年羹尧白日里担心什么,夜里自然会梦见什么……不能说这药至关重要,却也有那么点作用的。<br />\n不出半日的时间,整个总督府上下就知道年珠被解了禁足。<br />\n众人只觉奇怪,毕竟七格格被禁足莫名其妙得很,解了禁足也是莫名其妙。 <br>\n\t\t\t', '\t')('\n年富更是气的在院子里砸了不少东西:“……那个小贱蹄子怎么运气这样好?如意院的人不是说阿玛过去与她说了几句话而已吗?阿玛这就不生气了?”<br />\n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从前他犯了错惹他阿玛生气了,总是低眉顺眼认错了一次又一次。<br />\n虽说他也不觉得自己哪里有错,但家里儿子多了,若他不服软,他阿玛一转头培养别的儿子怎么办?<br />\n一旁的长松劝道:“二公子何必生气?这七格格的亲事都已经定下,如今她年纪也不小,等再过几年就要嫁出去了。”<br />\n“兴许正是二爷这样想的,所以才懒得与七格格一般计较。”<br />\n事已至此,年富只能这样自欺欺人。<br />\n但他很快就发现,事情……好像比他想象中还要糟。<br />\n不过两三日之后,他竟在年羹尧书房里发现了年珠。<br />\n年珠坐在一群年过半百的糟老头子中间,那叫一个显眼,甚至她还坐在离年羹尧最近的一个位置——这位置,从前可是他坐的。<br />\n年富一愣,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br />\n但有件事他却是能确认的——今日年珠之所以能到场,定是他阿玛的意思。<br />\n“二哥。”年珠顶着他那狐疑的眼神,一副后来者居上的架势,“快坐吧,你还愣着做什么?阿玛还有要事要说呢。”<br />\n他们一群男人在这里商议要事,哪里有个小丫头片子在场的道理?<br />\n年富刚想要开口,却看到年羹尧那不悦的眼神扫了过去,只能低头,乖乖坐到末尾,一言不发。<br />\n今日年羹尧是因十四阿哥离开西宁一事请众人过来。<br />\n这些年,他在西宁大营也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人,知晓十四阿哥对于是否归京一事也是犹豫不决。<br />\n直至今日,十四阿哥仍未下定决心。<br />\n年羹尧想的是既然十四阿哥犹豫不决,那他就在后面推波助澜一把,刀剑无眼,十四阿哥擅长骑射,若不小心马发了狂或被人射伤,以德妃那性子,定会哭哭啼啼请皇上下令将十四阿哥调回来。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