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棉娘一听,顿时也觉得有些奇怪了。<br />\n是啊,明亲王这不是在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么?<br />\n“难道他们藏有杀手锏,自认可以击败五皇子?”<br />\n三郎颔首,<br />\n“好像也只有这个解释了,可能五皇子那一边,隐藏有他们的人?但不管怎样,五皇子有明显的优势,就算出了意外,他大概也不会善罢甘休,这样一来,局势可能就会混乱,场面有可能失控,明天你得注意点。”<br />\n棉娘点头,<br />\n“那我明天把叼蝉带上,另外让游方元他们在宫外等候,万一场面控制不住了,我们也有个接应。”<br />\n三郎一笑,<br />\n“你说得也太严重了点,好像需要救人似的,应该不至于。”<br />\n棉娘却没有听他的,三郎才从外面打仗回来,对于皇室中的争斗理解还不够深刻。<br />\n再说了,有备无患嘛,如果考虑不周全一些,她能活到现在?她以前可没有三郎这等好功夫。当然,现在也没有。<br />\n第273章<br />\n陛下请看<br />\n第二天一大早,众臣就聚齐了。<br />\n乌泱泱一大群,将整个议政殿都站满了。<br />\n除了众臣,还有皇亲国戚,各位皇子皇孙等,当然也包括了五郎和三妹,她们都站在大殿上方,离老皇帝不远。<br />\n元鼎帝被老太监搀扶着坐上龙椅后,就让众臣先发表意见。<br />\n这是大元国历来的做法。皇帝们虽然都很喜欢乾坤独断,很想直接指定太子,但指定人若是不合众臣的意愿,那就会出大乱子,元鼎帝自己就亲身经历过。<br />\n所以,每次立太子,总要让臣子们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有个选择的机会,然后再尽量统一意见。<br />\n当然,能发表意见的,都是高品阶的大员。其他人虽然多,但只有观摩的资格,只是跟在后面摇旗呐喊的。<br />\n经过众人一番摇唇鼓舌,大致的意见很快出来了,可以看出,支持五皇子的人大概占了一半,支持六皇子的占了三成,还有两成人竟然推举五郎!<br />\n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两个皇子并不是多么得人心。当然五郎能占两成,有可能不少人是揣摩老皇帝的意思而做的决定。<br />\n五皇子成绩最好,脸色却不好看,这跟他想象中的结果,出入太大了,他怎么才只一半的支持率?<br />\n元鼎帝咳嗽几声,努力坐直身躯,<br />\n“既然诸位大都支持永璇,咳咳,那朕也不孤行己见,咳咳,不知诸位还有其它意见吗?”<br />\n这意思是少数服从多数,虽然你不支持五皇子,但按道理,你该改变主意了。<br />\n元鼎帝对于谁来做太子,要求不是太强烈了。原本他想要一个能打能扛事的,但现在边关已平定,这一点就不重要了,谁来做他的继任者,关系都不大。如果可以,他还想再做一百年皇帝,奈何岁月不饶人,由不得他。<br />\n但元鼎帝话音刚落,明亲王就开口了。<br />\n“陛下,永璇很可能并非您的亲生子,怎能立为太子呢?”<br />\n此言一出,众臣愕然。不过年纪大些的想起了以前的事,不由若有所思。 <br>\n\t\t\t', '\t')('\n五皇子则大怒,他根本不知道这回事。<br />\n他当时刚出生,自然是不知道情况,后来长大懂事了,也没人跟他提过这件事,现在明亲王的这句话,在他看来完全是莫名其妙。<br />\n不过鉴于对方是皇叔,他还是有所克制的说了一句:<br />\n“二皇叔,你编的这个理由,是不是太过牵强了?”<br />\n元鼎帝也皱眉,<br />\n“皇兄,此事早已澄清,咳咳,你如今又重提,是何用意?”<br />\n五皇子闻言,皱起了眉头。<br />\n有个支持他的老臣,连忙在他耳边大致给他讲了几句。这也不复杂,本来就只是一个怀疑,后来胡御医亲自出面澄清了。<br />\n明亲王却道:<br />\n“当初胡御医说自己看错了,但事实上,他并没看错,五皇子的的确确是被人掉包而来!我当年亲眼见到他把此事的真相记载了下来,密封后送给了当时的林翰林!而这封密信,如今正在昭安县主的手里!”<br />\n所有人哗然!<br />\n棉娘也是一脸愕然,好家伙,这里还有她的事?这老家伙把自己扯进来了?<br />\n三郎蓦然回头,冷冷注视着明亲王,<br />\n“原来是你派出的刺客,杀害了我阿爷!”<br />\n明亲王赶紧摆手否认,<br />\n“我可没有!你可别听风就是雨啊!我也是在街头听到传言,说密信落在了你们家,并且传到了昭安县主手中,这才想起这桩旧事来。”<br />\n三郎哪里会信他,<br />\n“密信的事只有你知道,不是你是谁?”<br />\n明亲王道:<br />\n“那可说不准!过了几手的信,还能叫密信么?再说了,我要是想要密信,当初就把它拿了,还会等到现在?最想要这封密信的人,只会是这位假皇子啊!你别找错人了。”<br />\n五皇子大怒,也不尊称他皇叔了,<br />\n“你胡说什么!我根本就不知道有这封信!”<br />\n棉娘也怀疑,开口道:<br />\n“明亲王,既然你亲眼见到胡御医写了这封密信,为什么当时不拿也不说,现在才说出来?”<br />\n明亲王最不想得罪的人,也就是她了,起码现在不能得罪。<br />\n虽说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但棉娘经历不同,谁知道西部大元帅会怎么想呢?他要是很看重这个女儿,那在六皇子坐稳皇位之前,就不能得罪。<br />\n于是他很仔细的回道:<br />\n“昭安县主,我当时也只是凑巧瞥了一眼,大概猜到是什么样的内容,并未窥得全貌,所以当时并不能肯定,我也完全没想到胡御医竟敢欺君啊!现在联想到这封密信竟然还在,可见是相当重要,必然是与当时的掉包之事有关了。现在这封信在你手中,不知老夫说得对否?”<br />\n说完,他颇有些沾沾自喜。<br />\n如果不是这样,盛家岂能将它看得如此宝贝?保存了好多年了,死了人都不肯放弃! <br>\n\t\t\t', '\t')('\n所以他很坚信。<br />\n五皇子听了,脸色黑沉,这番话说得有鼻子有眼,他都要不自信了,难道自己真的是被掉包来的假皇子?<br />\n堂上的元鼎帝也呆住了,连咳嗽都忘了。<br />\n棉娘暗叹一口气,搞了半天,原来是这样!<br />\n老爷子真是枉死啊!<br />\n她的计划也没有白费。<br />\n她们早就推论过了,幕后凶手就是六皇子一系,明亲王是六皇子最强力的支持者,现在看来,很可能就是他主导或引导了抢夺密信之事。<br />\n明亲王虽然解释的很仔细,但对于她们来说没用,并不影响她们的推论。<br />\n不管怎么说,老爷子之死,都要算在这俩头上。<br />\n只不过现在是在朝堂上,盛家拿他们肯定是没办法的。<br />\n她不等老皇帝开口,主动干脆的从佩囊里取出那封信,道:<br />\n“这就是你说的那封密信!不过我不能给你,请陛下过目。”<br />\n老皇帝身边一向有两个人,一个是老太监孙公公,主内,负责日常起居什么的;另一个就是大太监林公公,主外,负责联络督派等事。<br />\n林公公过来,接过信,简单翻看了一下,点点头,退回递给了孙老太监。<br />\n“咱家对胡御医不熟悉,也不知这信的真假,孙公公看看吧?”<br />\n老太监接过,眯起眼仔细查看。<br />\n他看得重点是纸袋和信纸本身。末了他点头道:<br />\n“这确实是胡御医的手笔,火漆印信也没错。陛下请看。”<br />\n说着,他将密信拉开,摊平在老皇帝的眼前,这样老皇帝不用动手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br />\n老皇帝没多久就看完了,然后表情古怪。<br />\n堂下众人见了,也是有些奇怪,您这是啥意思?<br />\n明亲王和六皇子最关心,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皇帝,接下来,只要老皇帝一句话,老五就可以滚蛋了!他们就胜利了!<br />\n第274章<br />\n大乌龙<br />\n老皇帝开口了,<br />\n“咳咳,此信落款人,确实是胡御医。不过,咳咳,上面所说之事,只是女子经期腹痛的缓解之法,并无任何关于永璇的话。”<br />\n说完,一双老眼幽幽地看向明亲王。<br />\n明亲王傻眼了!<br />\n“这,这不可能!你这是偏袒!这怎么会……”<br />\n话没说完,他顿住了。 <br>\n\t\t\t', '\t')('\n脑子里的记忆涌上心头,他清楚记得那上面的一些词,什么盆腔肚腹,什么收缩于宫,这些说法虽然跟女子生产有关,但好像,的确,也可以跟女子痛经有关的……<br />\n再说了,这种事关系到自己儿子是不是亲生,老皇帝不可能说假话。<br />\n一瞬间,明亲王的脸色由惊愕变成愤怒,然后变成了猪肝色!<br />\n众臣先是错愕,继而哄堂大笑。<br />\n棉娘却笑不出来。<br />\n这封所谓的密信,把她们盛家害惨了。<br />\n林微月从小体弱,有痛经的毛病。而当时胡勤书也就是胡御医,与林翰林交好,便针对她的病情,写出一套调理的方法。但他不可能直接交给微月,人家是小姑娘,要面子的,所以只能给林翰林,让他转交。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