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ziyunshux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n          <p> 她是戚继光的前妻王氏,与戚家军将士们的家属定居在新河城。战事爆发,城中青壮年几乎全部出城驰援,城</p><p> 内防御力量空虚,就在此时,大批倭寇突然袭击新河,将这里包围。</p><p> 城内百姓陷入了极大的恐慌中,关键时刻,王氏挺身而出,她迅速组织起所有留在城中的女性和老人,让他们穿上“戚家军”盔甲列于城上。城外倭军抬头一看,见城墙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将士,匪首误以为戚家军的精锐留在城中,吓得立刻后撤。</p><p> 王氏上演一出诸葛亮的“空城计”,以奇谋退倭,保护新河城百姓免受战火之灾,名声就此响彻东南。</p><p> 可惜,古代传奇女子的姓名大多不为人知,留下姓氏的更是万中无一,否则后人今日就能铭记她的姓名了。】</p><p> 女子身着盔甲,一马当先站在城墙上,接过侍女手中的羽箭,持弓一射,倭贼滚下马背!</p><p> “好!将军夫人太厉害了!”</p><p> 王二激动的叫喊在营账里响起,所有同僚的目光看了过来。</p><p> “啊不我是说,王夫人。”王二干巴巴笑。</p><p> 不好意思,差点忘记将军已经被休夫了。</p><p> 戚继光轻叹,对前妻没有任何嫉妒之心。</p><p> 夫人大脑聪慧,晓畅军机,他能成为将军得到了她许多帮助,只是他们缘分已尽,养子死后夫人不愿再见他。</p><p> “原来女子还能这样活。”</p><p> 无数女子凝望着上方英姿飒爽的王氏,心神震动。</p><p> 王氏目光闪烁。</p><p> 她钦佩丈夫的为人,但她有她的骄傲,不愿为了另外的女人和孩子委曲求全,于是休夫而去。</p><p> 多少人不理解,多少人质疑嘲笑。</p><p> 事实证明,没有对方她也能活得很好,而且还与他一起并列天际!</p><p> 她不是因为丈夫的名声而留下姓名,而是因为保护了台州数万生民。</p><p> “女子要是能从军就好了。”王氏喃喃道。</p><p> 她真渴望像丈夫一样建功立业,封侯获爵,而不是依托某个男子实现这一目标。</p><p> 凭什么要将她们女子的功劳与婚姻对象绑架在一起呢,她不愿意自己之名,冠上他人之功。</p><p> 她不是谁的妻子,不是谁的母亲,她只是她而已。</p><p> 益州。</p><p> 诸葛亮眨了眨眼,他用过这个计策吗,怎么没有印象。</p><p> 刘备无脑吹:“先生才智过人,谋略流传千年,瞧那王氏女英杰多仰慕您啊。”</p><p> 他美滋滋完了,又严肃道:“下回先生不许用了,太危险。”</p><p> 先生是惊世之才,万一这“空城计”被看穿了怎么办,先生岂不是就要折里头了。</p><p> 诸葛亮:说实话,他觉得这招可能是后人根据想象力杜撰的,像云长将军的千里护嫂一样,哎,看主公这么高兴,算了,还是不说了。</p><p> 【戚继光镇守东南的这些年,沿海倭患得到了平息,后来他奉命北上,得到了张居正的赏识。】</p><p> 新的场景出现。</p><p> 一袭红色官袍,风姿如覆雪昆仑,清冷绝艳的男子从府邸走出,伸手扶起戚继光,旁边配有小字:</p><p> “大明第一首辅张居正,为国续命七十年。”</p><p> 万历年间。</p><p> 近来感染了风寒的张居正请假在家,作为卷王的张相公即使生病了,依然不肯放下手中公文。</p><p> 听到天音,他毛笔轻轻一顿,落在了纸面上。</p><p> 试炼名单抱着《史记》准备抱金大腿……</p><p> 万历初年的官员们惊呆了。</p><p> 张居正,大明第一首辅?</p><p> 明明是个独握大权,蔑视主上的恶臣,天幕为何会给他这般高的评价啊!</p><p> 张居正有些恍惚。</p><p> 历史上变法者有几人得以善终,他饱读诗书,最清楚不过,可他偏偏不愿如亲长期待明哲保身,做一个让君主满意的臣子。</p><p> 他忠于的是天下百姓,嫉妒他、怨恨他、各种使绊子的同僚他根本不放在眼里。</p><p> 不争一世争百世,他倒要看看,千年后史册会如何记载他,荣耀会停留在谁的身上。</p><p> 看来他做到了。</p><p> 张居正露出一个浅笑,这笑容在仇敌眼中怎么瞧怎么可恨。</p><p> 臣子们:上苍不公,为何偏偏是湖北佬博得美名,这明明是个嚣张跋扈、心狠手辣、独断专行的家伙,天女你开开眼罢!</p><p> 等等,为国续命七十年是什么意思,还请仙人细说,我们想知道啊!</p><p> 朱翊钧面色不佳,什么意思,他的国祚只剩下七十年了?</p><p> 一时间对张居正的厌恶情绪都抛到了脑后,朱翊钧惊疑不定的望着天幕,希望能得到一个答案。</p><p> 宴明婉听不见明朝君臣的呐喊,简单点了下戚继光和张居正两人的交情,便道:【戚继光在张居正的支持下,开始了抵御蒙古,保卫北疆的戎马生涯。</p><p> 他整顿边防,修长城,设车营,创立新战术,在任十六年,蒙古军不敢来犯。</p>        ', ' ')('\n          <p> 期间想要为难戚继光的官员都被张居正调离北疆,二人将相相和,为世人津津乐道。】</p><p> 张居正轻笑,他的确很欣赏元敬,元敬是做实事的人,单此一点就吊打朝中大半碌碌无为之辈。</p><p> 戚继光双目炯炯,不知道张相公曾在京城里为他做过那么多事,心情十分感激。</p><p> 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当养浩然之气,相公对他有提携之恩,他没齿难忘!</p><p> 【戚家军百战百胜的原因不仅在于戚继光治军思想先进,还有另一样因素——戚家军拥有当时东亚最先进的武器装备。】</p><p> 镜头拉进,轰的一声,炮火炸开,火光挟着子弹闪电般从枪口里射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破开敌方军甲。</p><p> 敌军的鞑靼也有这种装备,双方战场视频给观看者实质性展现了何为“火拼”。</p><p> “这是明朝的火绳枪,”康熙皇帝眯了眯眼:“为何看上去比清朝的要好?”</p><p> 火器自明清开始广泛应用,在清灭明朝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清朝还有专门设立的火器营,用来研发和调整火器。但后来天下安定,清朝的统治者失去了对火器的重视,装备研究停滞不前,昔日叱咤战场的鸟铳也放在军库里吃灰。</p><p> 【戚家军的火器配备率在当时名列世界前茅。步营里有四成士兵装备战斗中广泛使用且实战价值较高的鸟铳,《练兵实纪》一书详细描写了其军中鸟铳手的装备:</p><p> 每名长刀一把,鸟铳一门,搠杖一根,锡鳖一个,铳套一个,铅子袋一个。药管三十个,备征火药每出三钱,备三百出,另备药六两,共六斤。铅子三百个,火绳五根</p><p> 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本兵书在练兵、治械、阵图等方面多有创见,其中《练兵实纪》无论是对付南倭北虏的战术,武器的制造运用、行阵的布置与变化,还是对士兵具体的训练方法,都有很大的实用性。</p><p> 两部著作被兵家奉为“金科玉条”,可垂之百世也。】</p><p> 枪火的威力给明朝以前的时空带来极强震撼感,众人如饥似渴的绘下鸟铳样式。</p><p> 刘邦性急,直接扯过近侍手里的绢布,在上面涂画,一边画一边啧叹:“神物啊,神物。”</p><p> 有此物在,何愁匈奴不定,天下不安?</p><p> 面对刘邦期盼的眼神,萧何无奈道:“陛下,不是微臣不想办这件事。”实在是他们没有条件啊。</p><p> 汉朝的生产水平咋样刘邦这个曾经做过亭长的皇帝最清楚了,连铁锅都成奢侈品的国家,想炼出这种武器太难为匠人了。</p><p> 刘邦失望:“乃公想要”</p><p> 旁边的韩信看不过眼,糟老头就知道为难人,他冷哼一声:“想要?想要你就想办法拿到那两本兵书。”</p><p> 刘邦闻言,不怒反喜:“对啊,乃公怎么没想到,《练兵实纪》里写了火器的制造法,若能得到”</p><p> “淮阴侯建议不错,当赏!”</p><p> 赏啥好呢,抠门的刘邦灵机一动,“复淮阴侯王爵,封楚王,食邑三万户。”</p><p> 比先前加了一万户,这赏赐还不错吧?</p><p> “谢陛下。”接到萧何暗示的眼神,韩信硬邦邦道谢,算了,还要去试炼,先不跟这糟老头撕破脸。</p><p> 戚家军士兵们平日里练这些阵法练惯了,没觉得有啥特别的,听见天音说他们正在练习的是流芳百世的兵法,顿时张大了嘴巴。</p><p> 一个个崇拜的看向戚继光,将军好厉害!</p><p> 戚继光十分欣慰,不错,既然写兵书的好处这么大,回头他再多写两本,把抗倭的方法都传下去。沿海安稳,百姓的生活才能幸福。</p><p> 其它朝代的将军们挠挠头,一些聪明的将领好像发现某些不得了的规律。</p><p> 能被后人推崇的兵家代表,要么是领兵能力高超,有收服山河、开拓疆土、经典以少胜多战绩的大将;</p><p> 要么是创新军队选拔与管理制度、发明新武器装备、作战技术,留下各种兵书著作的全能型将领。</p>        ', ' ')
言情女生相关阅读More+

[武周] 问鼎

千里江风

[综漫] 今天又在柯学片场复活了

听涧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