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几乎是同时,有人从墙外翻了进来。<br />\n嬴政抬眼一看,只见是其中一个方才派出去的黑衣。<br />\n还以为是请的赵国官兵到的是时候,黑衣的反应却不似寻常。<br />\n“主上。”<br />\n他几步走到嬴政面前,说话的声音都带着兴奋,道:“是大王!”<br />\n第134章 归秦<br />\n嬴政几乎是心中一颤。<br />\n他怎么可能在这。<br />\n可随即又生出些不切实际的期待。<br />\n万一呢。<br />\n这想法生出,嬴政对自己都嗤笑了声。<br />\n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都会生出这种没有任何依据的期待了。<br />\n再怎么想,秦政都绝不可能在此刻抛下秦国的事务跑来赵国。<br />\n朝臣也绝不可能放任他就这样做出这般冒险的举动。<br />\n他心中翻江倒海,场上交手的人却没有停手。<br />\n见到外墙人倒下来,这一众人虽心生慌乱,但他们并无退路,只好继续迎战。<br />\n也不等嬴政想太多,外墙又翻进来了人。<br />\n几乎是瞬间,他抬眼去看。<br />\n翻墙的身影中却也没有他想见之人。<br />\n而是几个身着便衣,有几分眼熟的面孔。<br />\n是秦政的亲卫。<br />\n顺利控住外墙后,亲卫并没有着急下来,而是高声喝停了混战,之后在众人面前展开一道印着王玺的王令。<br />\n亲卫缓缓念出其上内容。<br />\n这内容听完,不止是郭开的人一时静下,就连嬴政都惊在了原地。<br />\n方才客栈外的打杀声并未有持续多久,说明交手时有人控下了局势。<br />\n嬴政本以为许是秦政的亲卫带来的人数众多,一时震住了场面。<br />\n但现在看来,反倒是这道命令起的作用。<br />\n这是秦政下的一道军令。<br />\n——若他有任何闪失,聚集在秦赵边境的五万秦军即日攻赵。<br />\n届时事宜人尽皆知,郭开陷害忠良,引来外敌的事自然也瞒不下去。 <br>\n\t\t\t', '\t')('\n场上敌手大部分是郭开的人,考虑到这般后果,这些人一时不敢再动手。<br />\n嬴政这方的人亦停了下来,但即使局势对己方有利,许多人的目光也尽然是惊诧。<br />\n就连嬴政都未有想到会是这般走向。<br />\n这样及时的军令出现,几乎就像是秦政本人在场外引导一般。<br />\n但他是如何做到的?<br />\n郭开与李牧是近来才知晓他是秦国间隙,他是怎么及时发现这二人联合,又在这紧要关头派来了亲卫?<br />\n不过,他本人倒确实未有来赵国。<br />\n果然是不可能就这样离秦。<br />\n嬴政心中添了些释然。<br />\n能赶到得这样及时,这只队伍定然是对他的动向很是了解。<br />\n可若是此一年他们都跟在身旁,嬴政不可能全然未有察觉。<br />\n只可能……<br />\n想到这,他眉眼间添了几分笑意。<br />\n当初秦政说要护他,看来并不是一时戏言。<br />\n除此之外,那时他与秦政说过的话,秦政看来一直记在心中。<br />\n那句追上来。<br />\n想来这一年来,秦政虽不在信上与他言道,但这些年他在天下的布局,秦政定然悟出了许多。<br />\n片刻间想了良多,院墙上的亲卫见场上局势静下来,其中一个跳下城墙,朝嬴政匆匆过来,甚是恭敬地为他递上一份绢帛。<br />\n此时给他递上,定然是秦政给他的。<br />\n趁着乱局中一时平静,嬴政擦去手上沾染的血迹,速而打开这叠起的传信。<br />\n只见其上的两行字。<br />\n——见字如面,精锐百人,护你周全。<br />\n——愿安,早归。<br />\n在最后,是代表秦政的小人,其上画着一个得意的小表情。<br />\n似乎是对这般打算派上用场早有预料,秦政早早就准备了这绢帛,一直交由亲卫保管,只等着这时候给他。<br />\n方才还沾染着血迹,杀气重重的握剑之手此时轻触着绢帛上的小人,嬴政心中是说不出的感触。<br />\n却也只是一瞬,嬴政收了这份心思,又怕绢帛染了血迹,嬴政将它小心放去了心口。<br />\n之后,他问起了亲卫具体:“院外是何局势?”<br />\n虽借此控下了场面,但也不能一直这般对峙下去,两方势力交汇场上,总要论出个结果。<br />\n亲卫也未有说太多,而是示意身旁人将其外对峙的人唤到客栈内。 <br>\n\t\t\t', '\t')('\n客栈后院虽不狭小,却也一时容不下这样多人。<br />\n最后,代表着郭开一方的领者以及扈辄坐到了嬴政对面。<br />\n而两个黑衣站在李牧身后,以防他再起什么心思。<br />\n两方对坐,场上气氛并不是太好。<br />\n郭开手下人自觉不能将他的性命带回,视线落去了李牧身上。<br />\n而嬴政则考量着这两者的下场该是如何。<br />\n郭开既然敢暗算李牧,许多事宜自然也是安排好,也定会去伪造其畏罪自杀的证据。<br />\n也因此,嬴政并不能在此地将郭开一众尽数斩杀。<br />\n否则李牧扈辄同死在一方客栈,消息传回之日,定然会引起轩然大波,届时他还未从赵国退走,实在冒险。<br />\n那么剩下的选择……<br />\n嬴政不免叹了气。<br />\n也如他所想,接下来的谈判中,郭开一方直指李牧,似乎在说明,他们绝不会轻易放过他。<br />\n作为交换,直至嬴政回到秦国,他们都不会将此事捅去明面。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