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ziyunshux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是江屿。<br />\n他眸子中一扫往日的随意与浪荡,只剩下坚持与决然,看得人心惊肉跳。<br />\n儿臣愿请出战。<br />\n此言一出,满堂哗然。<br />\n北疆战乱,每一个吃着朝廷俸禄的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纵使敌人骁勇,仍应有武将请缨,誓死一搏。<br />\n这人应是万夫难挡的武将,应是足智多谋的谋士,甚至可以是随便一个受器重的门客,匹夫皆有责。<br />\n但唯独不应该是江屿。<br />\n别说江屿自小不被器重,算是最没有存在感的皇子,平日里不问朝政不管军事,连例行的上朝都是那宫宴之后才开始的。<br />\n最要紧的是,江屿这小身板能行吗?<br />\n别说带领军士抗击北寇了,就连拿剑估计都是个问题。<br />\n若是半路颠簸劳累水土不服,怕是个有史以来第一个出征未捷,挂在半路的人。<br />\n众人当然没把江屿的话放在心上,但这番举动却逼出了几个本没想出征的武将,愣是吹胡子瞪眼地挡在了江屿面前。<br />\n吾辈岂非没有武将,要让一位病弱皇子出战?末将请战!<br />\n不时有声音从四方传来,有对江屿此举的不解,更多的却还是藏不住的质疑与不屑。<br />\n那一群请缨的武将,也并非完全受江屿的激将法所扰。他们敢站出来,还是因为确信这大将军根本轮不到他们来当。<br />\n皇上明摆着想让萧向翎去。<br />\n只要是萧向翎一日未死,这镇北将军的名号,还真没人能抢走。<br />\n萧向翎终于在众人充满希冀的目光中,不负众望地开了口。<br />\n既如此,不如将这立功的机会交给主动请缨的将军。臣之前在北疆冰天雪地中征战,难免落下些许旧疾,前些日子复发,着实不便出征。<br />\n说完,那戴着面具的脸还向着四周环视一圈,倒真有几分让出机会的超然意味来。<br />\n所有刚刚气势昂扬,说要掀翻北寇老巢的将领们,瞬间蔫了。<br />\n而夏之行却是在下面暗暗拍了一下拳头,又急又气。<br />\n别人看不出,他从小盯着江屿长大,又怎会看不出他心中所想?<br />\n这是早跟萧向翎安排好了,一唱一和,就等着一群傻子往坑里跳呢!<br />\n江屿却又开了口,将这机会揽回了自己这边。<br />\n儿臣以为,北疆多年难定,表面的愿意固是北寇强悍,我军不适应北方酷寒,但根本的原因,却是民心不安:我们的百姓不相信我们的镇边大军能与北寇抗衡,也不信形势紧迫之时,我们真能分出军力来为他们解困。<br />\n但若皇子率军出征,便可稳军心,安民意。<br />\n这话乃是多少人敢想不敢说之言,如今被江屿明晃晃地摆在大殿中,众人竟是有几分惶然。<br />\n连萧向翎也抬眼向那白色背影望去,眸色深暗,古井无波。<br />\n这下众人都看出江屿是动了真格,神情肃穆不似玩闹,竟也认真思索起此举的可能性来。<br />\n僵持不下之时,却有另一身影从旁迈入大殿中,步伐不疾不徐,举手投足间又泛着些儒雅之意。<br />\n竟是太子殿下。<br />\n太子的目光在江屿身上滑过,而后者也感应到了一般抬眼与他对视。只是擦肩一瞬,外人压根注意不到,但江屿却立刻从那目光中读懂了太子的意思。<br />\n有一丝劝阻,似是有些悲哀,更多的却仍是和善。<br />\n一如既往地温和笑着。<br />\n江屿的心却不自觉一颤。<br />\n父皇,还是儿臣去吧。<br />\n他连请缨的语气都与他人不同,不是慷慨陈词,不是马革裹尸的辉煌,而只是一句还是我去吧。<br />\n但他可是储君。<br />\n皇上身体状况不稳之时,储君怎能远行征战,此乃大忌。<br />\n太子像是早就想到众人会反对一般,立刻继续说道。<br />\n七弟所言极是,皇子出征确为上佳。其一,身为太子,身先士卒,平定寇乱乃是儿臣份内之事。其二,身为兄长,理应做好表率,替晚辈出征。其三,儿臣虽为储君,但父皇龙体甚安,可与天同寿,大可无需忧心日后之事。<br />\n此言甚对。<br />\n除了第三点,都对极了。<br />\n这就是刚刚那对视中,他没说出口的话。<br />\n也是一个兄长对于晚辈,用行动表达出的最切实的偏爱。<br />\n你若是要去,我便替你。<br />\n江屿刚想拦,却有另一声音开口。<br />\n江屿记得他,那人是江驰滨的门客,在宫宴上还说出过衣服还是要配美人这等轻慢的话来。<br />\n陛下,臣曾为二殿下府上门客,而今心念旧恩,固有一事相求。<br />\n二殿下曾不慎动了歹心,行了不义之事,但他心肠却并不坏,一直愧疚难当,想找机会将功赎罪。<br />\n预感他接下来要说些什么,江屿皱了皱眉。<br />\n果不其然。<br />\n此凶险之事,不如交予二殿下率兵。既能将功折罪,又能安定外乱,微臣以为是合适之举。<br />\n第25章<br />\n若杨一案已过去近十七年,当初人证早已无法寻觅,主掌此案的丞相已薨,无法追责。<br />\n唯一留下的,只有当时皇帝并未过目的物证若杨通敌的书信,而上面并没有绘制梅花。<br />\n皇上直接下令为若杨正名追封,牌位破格立于祠堂,以贵妃之礼下葬供奉。<br />\n另封江屿为魏王。<br />\n若杨追封当天,夏之行摆酒来庆祝,江屿寝宫中却没有他的影子。<br />\n顾渊说,殿下一早就去了祠堂。<br />\n夏之行提着两壶酒,从早上等到傍晚,江屿没来,反倒把萧向翎等了过来。<br />\n二人又围着江屿寝宫中的三个火炉,无言坐了一宿,愣是没见着人影。<br />\n而这几日的雪便一直没停过,刚扫净一层,便又落下一层。踩上去不觉得滑,只是声音有些清脆。<br />\n我去祠堂看看。萧向翎起身。<br />\n不妥。夏之行阻拦道,若杨一案是他十七年的心结,旁人安慰能作何用处?再者,江屿自小性情乖张偏执,你若这个时候前去打扰,非叫他给打出来不可。<br />\n江屿的脾气夏之行是再熟悉不过,大多时候隐忍而克制,智谋而圆滑。<br />\n但终究是个少年心性,任性冲动的时候谁的话也听不进去,能把天都作翻个。<br />\n我并非是去劝他。萧向翎起身,眉眼间却是多了些许倦色,只当是去探望同学,夏大人何必百般阻挠?<br />\n夏之行在心里瞪了他一眼,却终究没发作。<br />\n去就去吧,看江屿不把你打出来。他想。<br />\n祠堂中不似寝殿,寒得很。<br />\n香烧尽了一根又一根,却被一人极有耐心地续上。<br />\n祠堂外已是漫天风雪,地面寒凉刺骨,而跪在上面只隔了一层皮裘做的软垫。<br />\n但他像是感觉不到冷。<br />\n摆设的台子乃是疆域进贡的上好木料制成,供奉用的容器闪着金光。从上至下,牌位摆了二层。<br />\n而江屿的目光并未集中在任何一块牌位上,甚至可以说,他的目光没有聚焦在任何实体上。<br />\n整个人安静得像是失去了生机。<br />\n他已经在这跪了整整一天一夜了,开始有人来劝,来送热食,但江屿看都没看一眼,后来也便没人再过去了。<br />\n浑身已经寒到透彻,身体防御性地生热,大概是起了低烧;下身已经跪得没了知觉,僵硬而无力;而眼睛也干涸得很,目光失去了着落点,便显得散漫而空洞。<br />\n他觉得自己应该痛快哭一场,却发现自己从迈进祠堂的一刻起,一滴眼泪也不想流。<br />\n之前心心念念想着为母妃翻案,这似乎成了他十七年生活中唯一的恨意。<br />\n在别人的瞳孔中,他总是能看见母妃死不瞑目的样子;那些人披上官服,他只觉像是衣冠禽兽;他深谙这朝中明争暗斗的虚伪与恶意,也不惮以极深的防备,去敷衍任何状似与他亲近的人。<br />\n为的不过是这一刻。<br />\n但此时,他却只觉得空虚。<br />\n是一种极度紧张过后的、能将人吞噬的松弛与空虚。<br />\n案发当时他刚诞生,大多事情都是听夏之行给他讲<br />\n若杨人美心善,诞子后众多嫔妃都来看望祝贺。其中若杨与皇后相交最为和洽,对方更是几乎每天都带着太子来若杨府上探望。<br />\n那时候太子十五岁。<br />\n直到有一天,正当二人交谈甚欢之时,一旁端茶的太监却突然拔刀刺向若杨,情急之中皇后挡在诞子虚弱的若杨身前。<br />\n幸而外面兵卫闯进救人及时,果断地朝刺客右手处猛挥一剑。那刺客吃痛,仅是掀翻了桌案便狼狈逃出,最后被捉回,处以极刑。<br />\n而就是在那刺客掀翻的桌子背后,竟是粘着一封书信。<br />\n皇上赶来后查看,竟发现那信中尽是大逆不道之言,随便挑出一句话来,都是死罪。<br />\n信里面附有北疆兵力分布地图,同时还表示自己在京城生活甚是委屈,希望北疆的兄长能发兵扰境,将自己和儿子带回北疆去。<br />\n落笔是若杨。<br />\n而她正是北疆的和亲公主,北寇首领的亲妹妹。<br />\n若杨瞬间吓得面无血色,解释那封信不是自己写的,但皇上气急,见那笔迹与若杨无二,便未相信若杨解释。<br />\n案件交予大理寺审理。而那时负责审案的官员,也就是后来的丞相,一口咬定此信为若杨所书,并列出了五条证据。<br />\n军力地图乃是重要机密,当时满朝愤慨,日夜上书觐见,请求重惩若杨。<br />\n后来,一杯鸩酒,一席红衣。府内女主人香消玉殒,只留下一个未断奶的孩童。<br />\n而后,这十七年的日子都如云烟一般自眼前飘过。<br />\n被疏远、被冷落、被轻视,被针对。<br />\n只有夏之行亦师亦父,教他诗书,也为他寻了习武师父。<br />\n夏之行有意扶他为君主,他却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何事。<br />\n不愿坐上那皇位,空有一身孤勇,功勋都留给后世而评;亦不甘泯然众人,白负一身武功与诗书,惶然堕落而不知今夕何夕。<br />\n沉寂的冬夜蓦地有了声响,开始他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觉,直到外面的说话声愈发清楚。<br />\n萧将军,七殿下说过,不想让任何外人进入。<br />\n萧将军还请回吧,除了太子殿下,七殿下现在谁也不想见。<br />\n萧向翎<br />\n连这名字也显得遥远而陌生,却又如此温和而厚实。<br />\n他们的关系实则很微妙。<br />\n对方会在他重伤之时日夜照看着,连喂药也要亲手代劳;会在案情水落石出后,仍然选择放回那根关键的物证银针,选择为他包庇,替他欺瞒;会在他深夜出宫困倦疲惫之时,递过一件温暖的裘衣。<br />\n江屿向来都不容易被这些小节所感动,最实在、也是他最难以忽视的事情是,对方实打实地救过他的命。<br />\n三次。<br />\n但另一方面,对方也会在满朝文武面前揪出他的名字,却始终不提愿做伴读的原因;会在那夜交战时束住他的手,不顾阻拦要跳进寝殿中一探究竟;也会在那晦暗的牢中冷眼相对,吐出的讥讽不屑于遮掩半分。<br />\n我曾觉得你像那位故人,但现在看,他远非你这样<br />\n这样如何?<br />\n这样凶狠、这样冷漠、这样刻薄无情、这样寡情薄意、不择手段、不知好歹。<br />\n江屿极为讽刺地一笑,这本就是他自己。<br />\n但与此同时,恶意的揣测与愤恼宛如毒蛇般缠绕住了他的神智,像一把燎原之火,把濒临崩溃的神智霎时销毁。<br />\n他想握拳,却仅仅轻微勾了勾手指。<br />\n那位故人是谁?<br />\n那位让萧向翎心心念念至今,恍然追寻至今,更不容他人诋毁一分的那个故人。<br />\n有多大能耐?<br />\n比他好多少?<br />\n江屿极少由于他人而自身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br />\n而此刻,他却清楚地感受到了恨意。<br />\n他在嫉妒。<br />\n他可怜到去嫉妒一个从未见过的、别人口中的人。<br />\n门外的声音戛然而止,随后许久没了响动,人大概是走了。<br />\n江屿垂了垂眼,这才意识到自己嘴唇已经干裂,喉咙嘶哑到说不出话来,轻微用力,便有血腥气从喉管涌上来。<br />\n有那么一刹那的分神,他产生了些许近乎癫狂的念头。<br />\n活着没什么意思,他想。<br />\n门口的声音却再次响起,这回一路响到自己身后。<br />\n定是太子殿下过来了。<br />\n哥。江屿哑着嗓子低声唤了一句,并没回头。<br />\n身后人没应声,窸窸窣窣的声音响起,随后那人从侧边递给他一碗水。<br />\n江屿想接过,却没抬起来手。那人便顺势将碗递到他嘴边,动作顺滑而流畅,倒像是经常做。<br />\n轻抿了一口,是糖水,有一丝甜。<br />\n他这才抬眼向那人望去,目光却在半空中凝滞。<br />\n本来应是一怔的表情,却因脱力而只做成了一半。<br />\n你不想见我没关系,先把水喝完,别作践自己身体。萧向翎开口。<br />\n江屿似是迟钝地反应了几秒,随后顺着对方喂的动作,将一碗水喝尽。<br />\n萧向翎把另一份食盒放在江屿手边,是顾渊煮的肉粥,你要是有胃口也吃点。<br />\n江屿的目光根本没沾那食盒,只是目送着萧向翎从前方绕过,随即跪坐在自己身边。<br />\n你来做什么?他哑声开口。<br />\n昔日清冷温润的声音不再,倒像是重锤碾压过烧红的铁片,一寸寸都带着凄厉的抖。<br />\n来看你死没死。对方的回应丝毫不留情面。<br />\n江屿一怔,没理会这句话夹带的几分戾气,只是恍惚想起月前自己去牢里看萧向翎的时候,似乎也说过类似的话。<br />\n你今后作何打算?江屿轻声开口,只要你想,这京城拦不住你,北疆也拦不住你,你何时出发,再去寻你那故人?<br />\n良久的沉默,久到江屿的眼神几乎要再次失去焦距。<br />\n这与殿下无关。那边的语调有些生硬。<br />\n江屿却觉自己被这淡漠语气狠狠刺了一下。<br />\n萧向翎已经很久没称他为殿下了。<br />\n而此刻,这十分生疏的称呼,与那堪称怠慢的语气,却瞬间将江屿满心的戾气尽数点燃。<br />\n凭什么?<br />\n凭什么从小到大,所有人都不愿正眼瞧他?', '?')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最强龙魂

胡说大师

权路风云

jiuxiaohonghu

护国战婿

五官中郎将

我的师姐倾国倾城

梦回大唐

通天剑神

剑宗

官场之绝对权力

风流小二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