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从此杜诗是杜诗
('\n\t“欢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分别才是人生的常态。<br /><br />三人各自都有自己的征程,于是分了三个方向,各奔东西。<br /><br />临别前,李白赠予了杜甫一首诗——<br /><br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br /><br />脱口而出的一句别离,竟成经典,由此,也可见三人相处时是何等地志气相投,是何等地其乐融融,又是何等地惺惺相惜。<br /><br />三十五岁的杜甫,再次独身返回长安,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的‘千古一帝’李隆基,此时已经沉迷于修道,不再勤政,大唐的气数,也和杜甫的命运一样,在急转直下。<br /><br />李林甫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权相生涯,也亲手把大唐帝国送入了衰败的深渊。<br /><br />天宝六年,朝廷召开科举考试,而这一届科举,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竟然没有一个人被录取。<br /><br />按理说,唐玄宗此时还存有雄心壮志,想要以科举取士网络天下英才,为朝廷所用,李林甫又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操作呢?<br /><br />这既不符合唐玄宗本人的意愿,同时也得罪了天下那么多的读书人。<br /><br />但此时的李林甫,先后斗倒了张九龄、贺知章、李邕等人,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天下、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生怕这时有人跳出来,给皇帝进谏‘谗言’,坏了自己的大业。<br /><br />于是他在面对唐玄宗的问询时,只用了四个字,就完美地把自己这种荒唐操作给搪塞了过去,还从此更加取得唐玄宗的信任和欢心。<br /><br />哪四个字呢?——<br /><br />野无遗贤!<br /><br />意思是,在玄宗皇帝您的英明统治下,朝廷早已经把天底下最优秀的人才,都已经搜集到中枢里来了,一个都不曾遗漏在民间,这不正是皇帝您德泽天下,开创千古未有之盛世的证明吗?<br /><br />此等马屁,换做任何一个英明的君王,都会嗤之以鼻,但偏偏李隆基却信了。<br /><br />或许,对他来说,完成这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迹,才是天底下最为重要的事情吧?<br /><br />而这件事情最为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杜甫。<br /><br />没有功名,就不能当官,没有官职,就领不了俸禄。<br /><br />杜甫也是心情落寞,忍不住找好朋友吐槽,于是给自己的好友韦济写信诉苦。<br /><br />无奈杜甫的诗写得有点过于出众,以至于这封私下吐槽诉苦的信,可能影响力稍稍大了些,于是让李林甫彻底忌恨上了这个颇有才华的年轻人。<br /><br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br /><br />此后杜甫也得到不少贵人的提拔,帮他在玄宗皇帝面前说话,也都被李林甫从中作梗,最终不了了之。<br /><br />即便是出身名门的杜甫,在失去了至亲的救济后,也在这一天天的坐吃山空行为之中,变得日渐窘迫起来。<br /><br />那年头的长安,居住成本可一点不低,即便是朝廷的官员,也有不少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勤勤恳恳几十年都买不起一套房子,以至于要住到郊区,每天起早摸黑骑着马驴去赶早朝上班的公务员。<br /><br />杜甫为了生计,也不得不学他的朋友李白高适那样,去贩卖自己的才学和诗文。<br /><br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br /><br />转眼间,杜甫就已经四十岁了,十年长安的漂泊困苦,或许正是为之前十年的放荡齐赵间还债吧?<br /><br />这再次提醒了我们,特别是收听本期节目的小朋友和学生们,明天的你,会感谢今天努力的你自己,千万不要浪费了最宝贵的年华。<br /><br />但尽管在长安的十年,过得并不如意,但这里毕竟是长安,是天下的中枢,五湖四海发生的一切,都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这里汇集,被人们在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br /><br />杜甫在此见证了边疆将士们为了玄宗皇帝的盛世伟业,发起的一场又一场对外战争。<br /><br />怛罗斯之战、南诏之战、契丹之战等等,但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br /><br />对皇帝和上层的权贵而言,这些来自边陲之地的战败消息,最多是让他们感到脸上无光,丢了颜面。<br /><br />但对于百姓而言呢?<br /><br />杜甫亲眼看到,被强行征发的青壮少年,经过咸阳桥,被发往各地边陲,补充损失的兵源。<br /><br />父母亲自拦道牵衣,痛哭流涕,哭声震天,十里之外亦可闻。<br /><br />这一离别,可能再无相见之日,一边白发,一边白骨。<br /><br />达官贵人们读到的是边疆传来的战报,而杜甫读到的,却是百姓的悲伤与无奈。<br /><br />于是他写下了《兵车行》,从此,唐诗是唐诗,杜诗是杜诗。<br /><br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br /><br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br /><br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br /><br />…………<br /><br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br /><br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br /><br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br /><br />别人写诗,杜甫写史。<br /><br />别人为了谋取晋升之道,对权贵极尽献媚之言,而杜甫却目睹朝堂腐败,也看不惯玄宗皇帝的种种做派。<br /><br />民生凋敝之际,皇帝却时常带着杨贵妃春游曲江芙蓉苑,冬眠骊山华清宫,天天笙歌燕舞,哪知民间辛酸?<br /><br />于是杜甫又挥笔写下了《丽人行》。<br /><br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br /><br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br /><br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br /><br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br /><br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br /><br />若你不了解时代背景,不了解杜甫其人,你会以为这是一篇写美人春游的盛世图景。<br /><br />但若你读懂了《兵车行》,你自然能明白,这篇诗文,无一字讥讽,却处处是讥讽。无一言感慨,却感慨声震响。<br /><br />杜甫从此开始定居在了少陵北,离开了长安,自称少陵野老,过起了真正的农人生活。<br /><br />却也因此更知民间疾苦,百姓生活的不易。<br /><br />一年辛苦耕耘,往往会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而功亏一篑。<br /><br />辛苦种下的药草,也经常会因为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而不能食用……”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