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ziyunshux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n\t少女拿着滚灯一路小跑,沿途有人叫喊着:“添灯、添灯!”<br /><br />节日的气息,在这一方小小的舞台上,因几句吆喝而变得浓厚了起来。<br /><br />有人举着龙鱼灯笼穿梭而过,路边的灯笼上都贴有灯谜,元宵(汤圆)在街头摊贩的笼子里不断滚动。<br /><br />随着少女的一路小跑,在舞台布置的这方小小街道上,仿佛浓缩了整个元宵节的味道!<br /><br />突然,少女的脚步停了下来,在她的前方,是一支身穿红衣,在耍龙灯的队伍,不过,现代人更习惯称之为——<br /><br />舞龙!<br /><br />龙头似乎看见了少女手中的滚灯,忽然游到了少女的面前,低下头,仔细端详了少女手中的滚灯。<br /><br />然后,一名身穿舞蹈服的年轻女子,牵住少女的手,将她缓缓引到了舞台的中央。<br /><br />少女起初略感震惊,但很快就被欢乐的气氛所感染,开始举着手中的滚灯,在队伍之中,翩翩起舞了一阵,随即把手中的滚灯,传递给了那名盛装的舞者。<br /><br />舞者高举灯笼,穿过舞龙的人群,一道背后的帷幕拉开,露出深处的景象。<br /><br />原来在舞台之上,还有一层被隐藏起来的舞台,在一方类似庭院的布局之中,早有一支全部手持滚灯的舞蹈队伍,早已就绪。<br /><br />然后在柔和且欢快的背景音乐中,传统的滚灯舞,开始在这座面向全国的大型舞台之上,正式上演。<br /><br />“卧槽,你们看见没有,灯笼里的火焰,好像一直都是朝上燃烧的耶,好神奇!”<br /><br />起初单独一个滚灯,可能还不起眼,但如今数十名演员一起跳起滚灯舞,顿时就让所有观众都注意到了这个奇妙的现象。<br /><br />人们惊讶地发现,无论圆形的灯笼在舞者手上,如何舞动,乃至于发生三百六十度的大旋转,灯笼里的一抹烛火,都始终是保持着向上燃烧的状态,不曾熄灭。<br /><br />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明明烛火旁边就是红色的绸布,正常人都会担心火焰和绸布接触,是否会产生燃烧现象吧?<br /><br />但烛火不仅没有熄灭,更是不曾点燃灼烧到红绸布半点。<br /><br />火焰仿佛有灵性一般,在灯笼里翻滚跃动,看得观众们是目瞪口呆!<br /><br />“这就是滚灯舞!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凝聚着的都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和技巧啊!”<br /><br />有人在论坛上对这个现象做出了解释,顿时让无数心中疑惑的观众们,内心浮现出感动和骄傲。<br /><br />是啊,要论智慧精巧,谁又能比得过我们勤劳又聪明的老祖宗呢?<br /><br />建筑一栋楼不打一颗钉的榫卯技术,以及火焰在灯笼中始终朝上燃烧,不灭不燃的滚灯技艺。<br /><br />神乎其神!<br /><br />叹为观止!<br /><br />一曲让人震撼的滚灯舞结束,突然,有两个身影缓缓从舞台的左右两侧,走到了舞台中央。<br /><br />一个是身穿唐装的年轻人,一个是身着绿色长袍的白发老者。<br /><br />两人走到舞台中央,互相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作揖,礼貌致意。<br /><br />“在下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济南府历城县人,不知阁下如何称呼?”<br /><br />“见过老先生,晚辈顾知书,出生在新中国,比您晚生了853年。”<br /><br />“噢,原来是800年后的朝代了吗?那,请问后生,这里是何地,又是在做什么呀?”<br /><br />“这里是京城,今夜是元宵节,我们正在举办元宵晚会呢。”<br /><br />“啊,原来今夜是元宵夜,难怪,难怪,我瞧着这番景象,似临安,更似汴梁!”<br /><br />绿袍老者的一句话就让无数对历史有所了解的观众们,心情复杂。<br /><br />在古代,元宵节都是最隆重的节日,特别是在天子脚下的国都,更是办得热闹非凡。<br /><br />不仅张灯结彩,游人如织,更是有彩车穿街而过,车上载着名满天下的花魁,斗舞争艳,裹着身后一大群看热闹的民众们,一路通向皇帝所在的宫城脚下,天子与庶民同乐!<br /><br />只是,有宋一朝,却是有两个国都。<br /><br />一者在北,名为汴梁,一者在南,名为临安!<br /><br />老者既然自称是南宋人士,那就只亲眼见过临安的风采,却没有机会去往汴梁,感受曾经的汴梁风华。<br /><br />他这一句似临安,更似汴梁,道出了多少心酸和苦楚,又掺杂着多少悲凉和无奈!<br /><br />“老先生有所不知,今夜我们描绘的,是长安!”<br /><br />“长安?噢,我知道,是王维诗中‘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长安,吾心向往之!”<br /><br />老者一句“王维诗中的长安”,立即就让无数听众红了眼,原来,这个绿袍老者,也读过王维的诗啊!<br /><br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br /><br />何等盛世!<br /><br />“老先生,既然相逢,便是有缘,不如随晚辈,前往一观?”<br /><br />“好好好,且观之,且观之!”<br /><br />在镜头之中,顾知书随即和绿袍老者步入了“长安”的街道之中,一边走,一边给老者介绍了【闹花灯】、【送孩儿灯】、【吃元宵】、【耍龙灯】、【戴花灯】等传统习俗。<br /><br />伴随着舞者在舞蹈,柔和的古典音乐声在荡漾,两个分别来自南宋和新中国的一老一少,漫步在“长安”的元宵花街之上,无论是画面还是意境,都足够让人惊艳。<br /><br />最后,两人停步在一个巨大的木架子前。<br /><br />绿袍老者惊讶地问道:“后生,这可是要……打铁花?”<br /><br />此时,在面向电视观众的屏幕左侧,出现了关于【打铁花】的介绍。<br /><br />这是一种古代匠师们在铸造器皿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技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以河南、山西最为流行,开封打铁花更被誉为黄河流域十大民间艺术之首。<br /><br />“是的,老先生,正是在准备打铁花表演。”<br /><br />顾知书虽然这么说着,但他知道,真正的打铁花,危险系数极高,不可能在央妈的一个摄影棚里进行。<br /><br />但这些都难不倒如今人才济济的导演团队。<br /><br />他们只需要在外场布置好打铁花演出,然后把视觉效果嫁接到舞台的大屏幕上,即可和舞台上的现有布局,形成完美融合的效果,从而让观众们欣赏到这门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的传统技艺。<br /><br />只听见“砰”地一声,随着老师傅把手中千余度高温的炉化铁汁击打在花棚上,瞬间点燃了花棚上的鞭炮和烟花,铁花飞溅,流星如瀑,鞭炮齐鸣,声震天宇。<br /><br />漫天的“星雨”从高处坠落而下,带来蔚为壮观的盛世图景!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最强龙魂

胡说大师

权路风云

jiuxiaohonghu

护国战婿

五官中郎将

我的师姐倾国倾城

梦回大唐

通天剑神

剑宗

官场之绝对权力

风流小二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