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br />\n一回家, 佳慧就忙了起来。菜地里要育秧,萝卜白菜要收割, 很多花草也该修剪扦插了。<br />\n绣球枝、月季枝剪下来,插到配比好\u200c的营养土里,定时浇水保持湿润,半个月后就能生根。枝条成活后,佳慧顺着门前的路两边插了两溜。因为小院里实在没有多余的地方种花了。<br />\n虽是初春,天气还冷,小院却处处生机勃勃。石墙边的绣球,老枝冒出新绿,地底又萌发出新枝。院门的小遮檐上, 铁线莲的藤条也绽出新芽。小院的石子路两边,绣球、月季、菊花等植物都急急地长出了新枝条,在春日的阳光下, 所有植物都在迫不及待地生长。<br />\n眼下园里的花虽然\u200c还未绽放, 南坡边却有一树粉红的杏花开得热闹极了。等杏花将凋未凋时,门前又会迎来桃花、李花和梨花的次第盛开。路边草丛里, 白色菜粉蝶翩翩飞来,不知哪里来的蜜蜂也嗡嗡营营,旁边小溪边, 傍晚时常会传来阵阵蛙鸣。<br />\n佳慧在自\u200c家地里忙了五六天后,便\u200c摘了一小筐草莓, 骑车去了石桥南村。在紫薇路的路口,她看\u200c见菇厂前车来车往,一车车原料络绎不绝往里面\u200c运, 显然\u200c厂里已经开始在筹备春栽棒子的生产了。<br />\n姑姑也在花棚里忙碌,今年她依旧打算种绿萝和薄荷。用她的话说\u200c, 这两种绿植虽卖不出来好\u200c价钱,但“闭着眼种都能成活”,不用操太多心,毕竟家里还有那么多活儿也需要她打理。佳慧把草莓拿给姑姑后,跟她聊了几句,转身去村部找张书记,跟他商量起电商培训的事\u200c情来。<br />\n张书记听完又惊又喜,他原以为这是佳慧的商业机密,靠这个来挣钱的,哪会轻易教别人\u200c?没想到现在她竟然\u200c打算免费培训村民\u200c!他忙说\u200c:“小罗总,你就算收钱,村里也有人\u200c愿意学。如今你免费教他们,那便\u200c再好\u200c也没有。培训的场地都由\u200c村里来提供,你还需要什么只管跟我\u200c说\u200c,我\u200c来给你配置齐全。”<br />\n当天下午,张书记便\u200c在大喇叭里喊话,把这事\u200c给村里人\u200c都说\u200c了,让想来学习的人\u200c提前到村部报名\u200c。当天就来了七八个年轻的姑娘媳妇们,燕子姐也夹在其中。<br />\n原来燕子见佳慧的网店挣了钱,暗地里羡慕得很,去年年底便\u200c悄悄把电脑买了,宽带装了,打算自\u200c己在家摸索着,也开个网店。她还生怕佳慧知道\u200c了不高兴,因此没敢告诉一个外人\u200c,就只她老公晓得这事\u200c。<br />\n现在佳慧竟然\u200c打算免费教她们,燕子立刻来报了名\u200c,还说\u200c动自\u200c己家一个堂妹一起学。小姑娘刚读完中专,家里父母准备找门路让她出去打打工,年纪再大些便\u200c好\u200c说\u200c亲事\u200c。眼下有了这个机会,打工的事\u200c便\u200c不急了,先跟着学学技术,到时哪怕想出门找工作也方便\u200c些。<br />\n村里本来装了宽带,张书记又专门请人\u200c在会议室里安装了路由\u200c器。佳慧花几万块钱买了五台笔记本电脑,先用来培训,等培训完了,正\u200c好\u200c用来开网店。筹备了两天,第一期电商培训班便\u200c开始了。<br />\n每天送完孩子,她便\u200c赶往石桥南村,给十几个村民\u200c讲两个小时。来学这个的多是年轻人\u200c,接受度比老年人\u200c强,但基础却是一样的薄弱。好\u200c几个人\u200c起初连开机关机都要人\u200c教。佳慧也不着急,索性从最初浅的电脑操作开始讲起,五六天后,等学员们对电脑不再那么敬畏,才渐渐讲到如何在平台申请网店、如何发布产品、怎样选择商品、怎么打造爆款等等。<br />\n她讲得这么慢,却仍有好\u200c些人\u200c跟不上,半途退了学。会议室里的人\u200c一天比一天少,但也有六七个人\u200c咬牙坚持到了最后。期间刘杰应她的邀请,过来看\u200c了一次,还给大家带了些绿茶饼当课间甜点。既然\u200c来了,佳慧当然\u200c不可能放过他,把刘杰推到主席台上,让他分享了些自\u200c己的经验。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经验,对这些零基础的村民\u200c来说\u200c都很珍贵,因此刘杰的分享也获得了热烈的掌声。<br />\n一期培训班学完,燕子是里面\u200c最出类拨萃的。她家里有电脑,在培训课上听完了,还能回到家里巩固实践一番,别的人\u200c就没这个条件了。不过燕子学到最后,反而彻底放弃了自\u200c己开网店的打算。因为她现在知道\u200c了,在平台上申请网店、拍照上架商品这些,只不过是开店的所有环节中最基础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打造爆款,向网店引流,让更多人\u200c看\u200c到自\u200c家的店铺。她觉得自\u200c己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不如先跟着佳慧干两年再说\u200c。<br />\n在培训学员的同时,佳慧跟刘杰也在到处给电商中心选址。两个人\u200c转悠了好\u200c几天,都觉得这样不行,便\u200c把陈娜这个本地通叫上了。陈娜带他们看\u200c了五六处地方,最终大家都看\u200c上了一个破旧的厂区。这厂子原本是镇里的罐头厂,已经闲置好\u200c几年了。里面\u200c有几排空荡荡的厂房,前面\u200c还有破败的两层小楼。稍微打扫装修一下,电商中心的仓储和办公房都有了。<br />\n厂房现在是茏山社区集体所有,陈娜和端端爸从中牵线搭桥,跟社区签了十年租赁合同,一年五万块钱,社区还高兴得不得了。租下来后,佳慧和刘杰商量了,办公楼和厂房一人\u200c一半。又分别请人\u200c来,各自\u200c装修自\u200c己的地盘。<br />\n在装修电商中心的同时,佳慧和刘杰从培训的第一批学员中各挑选了几个人\u200c,组成自\u200c己的电商团队。刘杰招了两个年轻姑娘,佳慧这边便\u200c挑了包括燕子在内的四个人\u200c,让她们先跟着小路进一步熟悉产品和交易流程。<br />\n媛媛则跟着她跑食品厂,拍摄商品照片,回来后修图,给商品写详情页内容等等。媛媛当然\u200c也愿意跟着她学,哪怕写商品详情很痛苦,也硬着头皮写好\u200c了让佳慧改。头批上架的主要是刘杰的绿茶系列食品和绿茶饮料。佳慧看\u200c了看\u200c,觉得商品还是有些单调,又去找冯小河,让他上架几款干香菇。<br />\n香菇厂眼下却还没打算扩张生产线。因为干香菇零售都是讲等级的。鲜香菇的分级没那么严格,采菇的人\u200c们手\u200c工进行分类,挑选出特级、一级和二级产品就行。但是干香菇根据消费传统和国外市场要求,被严格分为三类十等。这就非要用生产线来代替人\u200c工不可,人\u200c工的话不仅效率低,还不标准。眼下香菇厂还不具备扩张生产线的实力,走\u200c的是大宗交易的路子,也就是他们把烘烤好\u200c的干香菇卖给香菇加工厂,再让他们去进行分类分级、真空包装。<br />\n但是这也难不到冯小河,他招集一批村民\u200c,用厂里的香菇、羊肚菌等干菇,搭配牛肝菌、枸杞红枣等,制成了小份量的菌汤包,里面\u200c有七种山货,所以就叫“七宝牌”山珍菌汤包。如此一来,既支持了老婆的网店,又提升了香菇的附加利润,何乐而不为?<br />\n佳慧用山珍菌汤包炖了一回鸡汤,味道\u200c当真美味,便\u200c先订了五千件货。她天天到处跑,写公主号都只能挤晚上的时间,下午接孩子的事\u200c情便\u200c交给了林芬。开年过后快递点的生意比较闲,每天下午林芬都会做点吃的,先接了七宝送去打球,再接了苗苗送去跳舞。她要是也没时间的话,再打电话给姑姑或冯小河。<br />\n冯小河接了两回女儿,也迷上了打乒乓球。他在实施减肥计划一段时间后,肚子总算比之前平了点。但是在奶奶眼皮子底下减肥实在太难了,他便\u200c不再作无谓的抵抗,早饭在家正\u200c常吃,晚上则尽量少吃或不吃。对奶奶和外婆只说\u200c自\u200c己在外应酬,也就不会有人\u200c在他耳旁念叨了。<br />\n他跟教乒乓球的何教练打了几次,把来接孩子的陈娜也拖下了水。陈娜听说\u200c他打球后瘦下来六七斤,当场就拖着端端爸报了名\u200c,还教育端爸“你看\u200c看\u200c人\u200c家!你看\u200c看\u200c人\u200c家!”,端端爸只好\u200c一边摸着滚圆的肚子憨笑,一边掏出手\u200c机把学费转给了何教练。<br />\n既然\u200c陈娜去了,冯小河便\u200c试图让佳慧也加入他们。佳慧百忙中抽空去了一趟,跟他打了一局,一多半时间都在撅着屁股到处捡球。捡到最后头晕眼花,死活不肯再去第二次了。<br />\n四月底,电商中心装修好\u200c了,佳慧买了些桌椅花草摆进去。刘杰那边也布置好\u200c了,两人\u200c商量后,决定同一天搬家。办公楼进门就是大厅,中间是上二楼的楼梯,以楼梯为界,南侧是佳慧的公司,北侧是刘杰的公司。两位老板带着员工放了一挂鞭,楼前摆几个花篮,便\u200c算正\u200c式开业了。<br />\n入驻之前,佳慧已经把食品店的商品都陆续上架了,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五天只卖出去两单。燕子没见过这么惨淡的生意,暗自\u200c替佳慧着急,觉得她熬不过半个月就要裁员。哪知道\u200c入驻电商中心后,佳慧还开了个短会,让大家对接下来的忙碌要有心理准备。当天晚上,她撰写了一篇“盘点那些能吃的植物”,挑了绿茶饼作为主打产品,在公主号上作了推广,订单一下子就来了。<br />\n前一天还安静得只有鸟叫的老罐头厂,突然\u200c间就车来车往了。一晚上卖出了八千多单,对佳慧来说\u200c这成绩不算太好\u200c,但是所有的员工心里都吃了颗定心丸。燕子和另一个人\u200c担当客服,媛媛带着其余的员工打包贴单。文佳每天两趟往市区送货。连带着刘杰的食品公司生意都有了起色。刘杰投桃报李,看\u200c他们忙不过来了,便\u200c带着两个员工也过去帮忙。<br />\n“你这个公主号也太有价值了!”他挽着袖子,混杂在一群年轻妇女中帮忙打包,对佳慧的电商布局表示羡慕和佩服,“过段时间我\u200c打算生产绿茶粽卖了试试看\u200c,到时候帮我\u200c好\u200c好\u200c推广一下。”<br />\n绿茶食品卖了一段时间,销量渐渐回落,但菌汤包的销量被带动起来后,一直有很多人\u200c回购,评论良好\u200c,都说\u200c菌汤包里的东西很实在。佳慧便\u200c赶紧又找香菇厂订了一批货。 <br>\n\t\t\t', '\t')('\n第106章<br />\n四月份的\u200c时候, 文琳给家里打来电话,说自己挑好了一套小房子, 八十二\u200c平,很紧凑的\u200c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姑爹便朝厂里请了假,带着姑姑过去\u200c了一趟。三人去\u200c看了楼盘,也很满意,<br />\n当场便交了定金。<br />\n房子离学校不算远,房价大概九十万元出头。姑爹回来后,便和姑姑把自己攒的老本全部取了出来。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前几年他们给文佳又买房又装修, 多年积蓄本来已经花得差不多了,没想到就是这两年功夫,姑姑这个攒钱能手又攒下了二十多万元。文佳和林芬商量了, 也拿出钱来, 一共给妹子凑了四十万元。佳慧和冯小河各借了十五万,——要是说直接给姑爹姑姑钱, 他们肯定不会要,双方便还是照规矩打了借条。冯小河还反复跟姑爹说不要着急,随便什么时候还钱都可以\u200c。<br />\n一共七十万块钱交给文琳, 文琳付完首付,剩余部分办了贷款, 每月需要还款一千七,要还二\u200c十年房贷。对\u200c她目前的\u200c收入来说,支出这笔钱完全没问题。<br />\n文琳办完手\u200c续后, 自己也非常开心,专门打电话给家里, 郑重谢过了两个哥哥嫂嫂。因为买房,她也感觉到了压力。从过年回去\u200c之后,除了上班,她开始做些小饰品,放到网上卖。她手\u200c巧,摸索了一段时间,看到汉服时兴起来了,又专门做起了绒花簪子和串珠簪子。<br />\n家里大嫂就是做网店的\u200c,不懂的\u200c地方尽可以\u200c问她。渐渐的\u200c网店每月也能\u200c接些单,多的\u200c时候,挣的\u200c钱竟然能\u200c把房贷保住。农村长大的\u200c女\u200c孩又十分俭省,饭在学校食堂吃,住的\u200c是集体宿舍,上班不到两年,就攒了七八万块钱了。<br />\n现在文琳的\u200c目标是攒一笔钱,等交房了自己装修。为了买房,爸爸妈妈已经倾其所有,还欠了哥嫂那么多钱。虽然她爸一再说这些钱不用\u200c她来操心,但文琳还是希望能\u200c靠自己的\u200c努力,让父母的\u200c负担轻松一点。<br />\n姑爹和姑姑给小女\u200c儿买完房,虽然欠了债,心情却\u200c异常畅快。勤扒苦做了大半辈子,不就是为了孩子们能\u200c轻松些么?如今小河两口子事\u200c业红火,文佳和林芬也开了公司,连最小的\u200c文琳也有了工作买了房,做父母的\u200c便自认为人生大事\u200c办得差不多了。<br />\n两人在家里盘算,姑爹去\u200c香菇厂上班,一年能\u200c挣十来万,姑姑在家种地养花草,也能\u200c挣几万块钱,家里没什么大的\u200c开支,再辛苦几年,便能\u200c把小何和佳慧的\u200c钱还清,到那时真正轻松了,他们也要学城里人,到各处风景名胜地去\u200c转一转、看一看。<br />\n转眼便到了五月,漫水桥边,小院的\u200c绣球花和月季花都开了,石墙边大朵大朵的\u200c绣球花密密实实地挤在一起,几乎快看不到绿叶。粉色的\u200c白色的\u200c紫色的\u200c蓝色的\u200c花球相互错落着,各自争奇斗妍、招蜂引蝶。小院里红龙月季的\u200c藤蔓爬满了花拱门,每根藤条上都缀满红色花朵。小路边各色太阳花开得星星点点,半坡上的\u200c映山红也是火红的\u200c一大片。<br />\n而在菜园边,经过几年的\u200c生长,木槿花真正长成了厚实茂密的\u200c绿墙,绿叶间也开满了娇艳的\u200c紫红花朵。小溪旁,去\u200c年扦插的\u200c月季和绣球也都成活了,各种色彩的\u200c花朵一直蔓延到了溪水里。楼房边栽的\u200c那棵粉龙月季,更是开得粉嘟嘟一大片,硕大的\u200c花朵淹没了二\u200c楼的\u200c阳台栏杆。<br />\n尽管在这里住了几年,所有景致都该司空见\u200c惯,佳慧仍时常被五月的\u200c繁花所震撼。这是一年中最美的\u200c季节,当然不能\u200c白白放过。她用\u200c相机拍摄了很多照片和视频素材。朝露中的\u200c、夕照中的\u200c、雨中的\u200c、阳光下的\u200c……,一连好几期,公主号的\u200c推文内容都是小院的\u200c花草,网友们还纷纷留言,让她多多地拍、多多地发,这个小院子他们永远都不会看腻。<br />\n也就是这几期内容,被多家平台转载,吸引来更多的\u200c流量。很多人把这个小院称为自己的\u200c“梦中情院”,佳慧公主号的\u200c粉丝数量也终于\u200c突破了百万。<br />\n“五一”到来前,张书记给佳慧和冯小河都打了电话,说村里正在筹备槐花宴,到时请他俩都来,把老人和孩子也都带过来玩等等。此等大事\u200c,当然要凑个热闹。佳慧公司里的\u200c员工也有好几个是石桥南村人,因此这一天公司只留媛媛和小路值守,其他人都放假回村,参加宴会去\u200c了。<br />\n五月二\u200c号这天,大清早冯小河就开着车,带着佳慧和老人孩子,前往石桥南村。车过新桥,停在停车场上,几个人步行前往宴会举办地点。沿途就见\u200c旁边老槐上,开满了雪白的\u200c槐花,一串串垂下来,清香四溢。树下新做了防腐木的\u200c平台,围着树做成一圈长凳,宽宽绰绰的\u200c,人在树下纳凉,坐着躺下都行。<br />\n村庄里现在很干净,水泥小路扫得通亮,路旁边种着些月月菊和虞美人,开满了红的\u200c紫的\u200c花朵。有的\u200c人家也像佳慧那样,垒了半人高的\u200c石墙,墙根种些花草,墙上也搁几盆花,种着些仙人掌、长寿花或太阳花,在春日\u200c阳光下五彩缤纷。路边墙跟下,间或搭着小棚,棚上铺着整齐的\u200c稻草,棚下摆着磨盘、风车、犁耙等物,旁边还有小牌子写着字,是对\u200c农具的\u200c介绍。<br />\n奶奶和外婆一路看过来,也不由啧啧称奇,都觉得几月没来,石桥南村比以\u200c前更齐整了。看到路边摆的\u200c旧农具,两位老人更是又笑又叹,都回忆起年轻时候干农活的\u200c经历来。<br />\n槐花宴就在村部近旁的\u200c一棵老槐树下,那地方地势平坦,新修了水泥场,竖起两个篮球架,村里人以\u200c后跳广场舞、打篮球都在这里。现在球场上错落摆放着十来张大圆桌。桌子的\u200c成色形状各不相同,一看就是从不同村民家抬来的\u200c。<br />\n张书记正在树下招呼村民,远远看到他们,忙笑容满面地迎过来,大家乱纷纷地相互打招呼。七宝一去\u200c就找到了苗苗姐,两人迅速跟村里其他孩子一起跑没影了。外婆和奶奶也很快被宋三婆拉走,跟村里老人们到树下聊天去\u200c了。冯小河跟张书记、李老师和姚师傅也聊起了天,佳慧便拿着相机四处拍照。<br />\n现场竟还有市电视台的\u200c记者,也扛着摄像机到处拍摄。稍远些的\u200c地方,摆着两个油桶做的\u200c简易灶,一个锅里蒸着东西,一个锅里姑爹正在大烹大炒。灶旁边摆着长条案板,上面搁了几堆叠碗盘,村里的\u200c几个女\u200c人正在切肉摆盘。几个男人用\u200c托盘端着凉菜,来来回回运送到饭桌上,每走到人多的\u200c地方,必会拖长声音,中气十足大喝一声:“招呼烫!”<br />\n佳慧每到一处,都有村民跟她热情地打招呼。她拍了姑爹炒菜、余四叔添火、几个孃孃切菜,又去\u200c了旁边老樟树下。这边也围坐着一圈人,正在边聊天边包饺子,姑姑和燕子都在其中。饺子馅准备了好几种,有槐花鸡蛋的\u200c、槐花肉馅的\u200c,怕有人不爱吃槐花馅,又还准备了韭菜肉馅的\u200c。<br />\n佳慧刚走过去\u200c,一位看着面熟的\u200c嫂子便说:“小罗总,你们那个电脑培训班……电商培训班啥时候再搞?我提前报个名哈!”<br />\n佳慧记得她也在培训班上过几天课,便笑道:“村里现在有人想学吗?上次坚持到最后的\u200c才几个人啊。”<br />\n“这回我肯定好好学!”那嫂子道:“上回没学完,我肠子都悔青了!”<br />\n自从燕子等人到电商中心上班后,石桥村的\u200c男男女\u200c女\u200c没有不羡慕的\u200c。听说一个月五千块钱工资呢,五千哪!还坐在屋里不吹风不淋雨!这种好事\u200c到哪儿找去\u200c?<br />\n年纪大的\u200c婆婆孃孃们晓得那工作是要懂电脑的\u200c,心里羡慕嘴上说说也就罢了,好几个跟她们一起报名培训、后来又退出的\u200c年轻媳妇却\u200c是悔不当初!要是自己也上完了培训课,现在去\u200c拿工资的\u200c岂不是变成她了?因此人人都巴望着电商培训班再办一期,这回肯定不偷懒了,也要跟燕子似的\u200c勤学苦练。<br />\n“好啊,”佳慧拍了两张照片,说:“你们要是愿意学的\u200c话,农忙过后我再开一期,到时让燕子和媛媛来教你们。”<br />\n燕子忙谦虚,说自己不会教,其他人却\u200c纷纷笑道:“小罗总说你行,你肯定行!到时候你可得细细地教,莫要藏着掖着咧。”<br />\n等饺子包完下了锅,菜也都陆续上了桌,村干部们便纷纷招呼大家坐。佳慧等人坐中间那一桌,同桌的\u200c还有姚师傅两口子,李老师两口子。入座之前大家都十分谦让,相互推攘了半天。张书记便声如洪钟地喊道:“都不要推,听我安排!小罗总,李老师,你两个今天是一定要坐首席的\u200c!我们村能\u200c有现在的\u200c模样儿,你俩功不可没!” <br>\n\t\t\t', '\t')('\n旁边村民也纷纷起哄,佳慧和李老师忙谦逊几句,李老手\u200c摆手\u200c说:“书记,这个首席必须你来坐!我们张张嘴出个主意,有什么难的\u200c?难的\u200c是你这个当家人!能\u200c找上头要来钱,村里才能\u200c把建设搞好!”<br />\n村民们又纷纷叫好拍手\u200c,张书记架着他往首席走,说:“李老师,你听我的\u200c!今天我是服务员!莫推了,快坐,再耽搁下去\u200c菜都要凉了!小罗总,来坐!”<br />\n李老师架不住苦劝,只好拉佳慧坐了首席,张书记又安排其他人的\u200c座次。冯小河、奶奶外婆都坐佳慧旁边,李老师那边则坐了李师母、姚师傅夫妇。张书记和村里的\u200c李会计叨陪末座。还余了两个位置,是留给正在拍摄现场的\u200c记者们的\u200c。<br />\n等大家都坐好了,张书记便讲了几句话,感\u200c谢村民们一年多来对\u200c村庄建设的\u200c支持,重点提名李老师和佳慧,特别点名冯厂长和姚总,希望大家都向他们看齐,齐心协力让村子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富、越来越和谐等等,最后举杯道:“我宣布,第一届槐花宴正式开始!今天话不多说,大家尽情吃好喝好!”<br />\n大家便都鼓掌叫好,各自端起杯,喝起了酒水饮料。桌上的\u200c菜十分丰盛,主菜当然是槐花,蒸槐花、槐花炒鸡蛋、槐花煎饼、槐花饺子等摆了半桌子。其余菜品,也都是本地常吃的\u200c春季时令野菜,比如野笋炒肉、凉拌蕨苔等,当然也少不了熏肠、熏肉和肉糕肉丸,更有一大钵土鸡炖菌子,上面浮着一层金黄的\u200c鸡油,热气腾腾、鲜香四溢。<br />\n大家边吃边聊天,过了一会儿,便有许多村民到他们这一桌来敬酒。桌上的\u200c人也端着杯子四处回敬。期间张书记被两位记者拉去\u200c采访,又要采访佳慧和李老师。佳慧忙摆手\u200c,让李老师过去\u200c了。李老师不愧是老师,从容放下筷子,到不远处对\u200c着镜头讲了许久。记者们又采访了好几位村民,其中还包括姑爹和七宝。结束后张书记把两位记者拉过来,和他们一桌吃起了饭。<br />\n当晚电视上就播出了这条新闻,不仅介绍了槐花宴,还介绍了石桥南村近几年的\u200c发展变化。全家人都围在电视前观看,七宝对\u200c电视上的\u200c自己非常满意,点头说:“他们很有眼光!”<br />\n第二\u200c第三天,便有好几拨市区的\u200c人开车过来,到石桥南村游玩。他们四处闲逛,拍了很多照片,还点名要吃槐花宴。就这样,一场独特的\u200c宴会,让这个名不见\u200c经传的\u200c小山村,慢慢走进\u200c了更多人的\u200c视野。<br />\n第107章<br />\n五月中旬, 刘杰送来了一批刚生产出来的绿茶粽,让大家品尝。所谓绿茶粽, 其\u200c实就是常见的糯米粽,只不过煮的时候水里\u200c加上了茶叶。里面也有各种口味,甜口的有豆沙蜜枣等,咸口的有蛋黄鲜肉等,也有什么馅料都不放的清水绿茶粽。<br />\n媛媛拆了真空包装,拿到旁边餐馆里\u200c加热后,当作下午茶。两个公司的人都聚在大厅吃粽子,各挑喜爱的口感尝了尝。佳慧吃了自己喜欢的清水粽,尝了一口便觉得味道出乎意料地好。粽子本来吃的就是糯米的鲜甜和植物的青涩, 绿茶的味道煮进去后,让植物的清香气更\u200c加突出了。<br />\n大家各自发\u200c表自己的看法,大多数人都比较喜欢绿茶的这个味道, 只有燕子提出了反对意见。她爱吃甜粽, 觉得绿茶红豆粽涩味太重,把红豆的清甜味都夺走了。<br />\n但佳慧仍觉得这个产品值得好好推一推。绿茶饼的销量一直起不来, 她自己分析原因,觉得是因为它不是大家常见的食品。部分人购买,只是偶尔尝下鲜, 持续购买力度弱。但粽子就不一样了。这是常见的食物,受众很\u200c广, 现在也不局限在端午节吃。而且茏山镇本地产长粒糯米,品质不错,附近河流多山多, 四季都不缺少新鲜粽叶。现做现卖更好吃。吃粽子,不就是吃这一口新鲜么?<br />\n燕子却认为, 部分人为了尝鲜,可\u200c能\u200c会买绿茶粽,但更\u200c多人还是习惯吃原味粽。网店是做买卖的,创新的同时还是要尊重大部分人的口味和习惯。于是最后商定的结果,是两类粽子同步上架。<br />\n隔了一天,佳慧带媛媛到食品厂里\u200c拍了很\u200c多照片,回来后媛媛带着其\u200c他人修图撰文写介绍,将茶味粽和原味粽两大类十几个品种的产品都上了架。佳慧则写了一篇推文,介绍哪些植物的叶片能\u200c够包粽子,文末才推介了绿茶粽,同时引出话题,讨论大家爱吃什么口味的粽子。<br />\n刘杰对这一批产品也很\u200c有信心,他的网店里\u200c,上架产品后直接花钱烧了一波直通车。双管齐下的后果是,那\u200c一个星期所有人都忙疯了。电商中心里\u200c,每个人走路都带着风,语速像打机关枪。两边网店的订单多到根本来不及打包。佳慧又另外\u200c从镇上请了人手来帮忙,电商中心的几个人只管贴单,一天下来手都贴麻了。<br />\n刘杰第二天就中止了直通车的投放,不然\u200c厂里\u200c也来不及生产了。食品公司的所有人都跑去包粽子、煮粽子了,连刘文旺都把茶厂的活儿交给别人,跑去帮他紧急采购各种原材料,个个都忙得头昏脑涨。<br />\n一连半个月,佳慧都在电商中心呆到半夜,有两晚甚至住在这里\u200c。公司每个员工也都跟着没\u200c白没\u200c夜地干活儿。绿茶粽吸引了受众的眼光,但原味粽销量也非常好。在粽子销量的带动下,绿茶饼和菌汤包也跟着水涨船高,销量大增。佳慧又赶紧跟香菇厂订了一批货。冯小河迅速招集人手,进行山珍菌汤包的分装,也跟着忙碌了起来。<br />\n转眼就到了“六一”,今年“六一”是七宝在幼儿园度过的最后一个节日,作为平时表现突出、最近又才上过电视的大班小朋友,七宝当仁不让地被挑选为六一文艺演出的主持人。全家人都为此\u200c激动了好几天。<br />\n佳慧因为公司太忙,遗憾地缺席了女儿的辅导课程,所以七宝的主持词和台风的训练全靠冯小河和苗老师。冯小河主要纠正她的普通话发\u200c音,苗老师则对七宝的站立和行走姿态提出很\u200c多整改措施,“注意重心,宝儿!我们舞蹈课张老师讲了,重心要放到脚掌上!抬头挺胸!重新来,再\u200c走一遍!”<br />\n儿童节的上午,冯小河和姑姑分头去幼儿园和小学看了演出,而佳慧因为要去食品厂补货,只能\u200c事后看照片。当天晚上,她回家时已经是十点多,七宝早就睡了。冯小河把照片都倒进了家里\u200c的电脑上。佳慧独自坐在书桌边,一张张翻看七宝的文艺演出照。照片上的小女孩身穿白色纱裙,扎着丸子头,笑容甜甜的,站得很\u200c挺拨,一看就知道,苗姐这几天没\u200c少\u200c下功夫。<br />\n佳慧的心里\u200c弥漫起一点惆怅,要是她也在现场该多好啊。七宝的幼儿园毕业演出,上辈子她已经错过了,这辈子她又错过一次。不过幸好,这辈子的七宝除了她还有很\u200c多亲人,大太太、小太太、姐姐、爸爸……,有了他们的陪伴、呵护和鼓励,小女孩一定不会再\u200c像上一世那\u200c么寂寞吧?<br />\n儿童节过后,公司的订单量渐渐回落,大伙儿终于有喘口气的功夫了。佳慧盘完账,给所有人都发\u200c了奖金,人人都喜气洋洋。这天她刚开完晨会,突然\u200c接到一个电话,是张婶打来的。张婶的语气抑制不住的激动,告诉她拆迁的事情已经定准了,他们两家都在被拆之列。这两天肯定会有人打电话给她,让她注意接听。<br />\n佳慧回家后,忙把这事告诉了外\u200c婆,外\u200c婆虽然\u200c早就接受了事实,听完还是有些怅惘。果然\u200c过了一天,就有人打电话来,自我介绍说是拆迁专班的工作人员,问佳慧是不是李巧英老人的家属,请李巧英和家属两天后到村部里\u200c开会等等。<br />\n佳慧便提前一天开着车,带外\u200c婆回去了一趟。老宅所属的村子里\u200c,村部会议室坐了好些人,村支书和负责拆迁的工作人员都给大家讲了话,说明\u200c了这条高速公路对发\u200c展本地经济的重要性,然\u200c后重点讲解了拆迁后的补偿标准。<br />\n底下的人听得非常认真。除了拆迁费,各家宅基地附近的坟墓也都要统一迁入墓园。墓地是免费的。拆迁户的户口可\u200c以保留在原地,也可\u200c以迁出,村里\u200c还能\u200c按照农村养老保险的标准,统一为他们购买养老保险。<br />\n工作组已经到各家丈量过了,佳慧算了算,参照补偿标准,外\u200c婆能\u200c得到五十多万赔偿款。这些条件已经非常诱人了。听完讲话,下面的人都在交头接耳、小声\u200c议论。佳慧也忙把这些信息一一转述给了外\u200c婆。<br />\n外\u200c婆听说老宅能\u200c赔五十多万,简直不能\u200c置信,小声\u200c说:“公家买过去不是吃亏吗?前两年你舅妈才说卖八万都没\u200c人要……”<br />\n“您听她瞎讲!”佳慧忙说:“人家工作专班丈量过面积,不止是房子,还数了房前屋后的树苗,补偿了苗木费,加起来一共是这么多。”<br />\n外\u200c婆点头,好一会儿又问:“那\u200c你外\u200c公的坟是不是也要迁走?”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