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田安将一卷卷竹简放在书架上,听着公子的话语声。<br /><br />“王翦大将军应该是最不在意身后名的吧?”<br /><br />听到公子疑惑的话语,田安也是笑着没有答话,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公子,只好沉默不言。<br /><br />扶苏望着天空上单薄的云朵,这些云朵飘得很慢。<br /><br />忙完了诸多国事之后,扶苏就觉得时光也走得很慢,一天的时光又会变得很漫长。<br /><br />也就是在章台宫治理国家的时候,扶苏才会觉得时间流速能够快一些。<br /><br />而余下的时间,对扶苏来说又漫长了许多。<br /><br />今年就要冠礼了,扶苏开始想着自己这四年间做过的事,做的事其实真不多,无非就是挖了一条渠,建了一座桥,升任少府丞有了权力之后就与丞相李斯,还有御史张苍,三人合谋,发起了迁民垦田。<br /><br />可能外人更会如此认为,公子扶苏与丞相李斯是一条船上的,现在还要把王贲也拉到这条船上。<br /><br />公子扶苏还在继续增加他自身在大秦政治中的比重,野心很大。<br /><br />有了空闲的时间,扶苏就会看着蓝天,想着这些可有可无的事,而后开始总结自己以前做过的事。<br /><br />扶苏又看了看边上的田安,这位老人家正在午睡着。<br /><br />田安有午睡的习惯,当初在潼关时,他老人家就这样,几乎是一定要午睡的,反倒是来了宫里的之后,他老人家开始忙碌了,偶尔才能午睡。<br /><br />扶苏躺在躺椅上,又觉得用四年时光,竟然做了这么多事。<br /><br />扶苏想起了上辈子的小时候,那时候自己还在山里读书,第一次去支教老师徐老师的家里看电视,那时候的电视还是黑白的。<br /><br />自己与一群同样年龄的同学挤在一起,大家那时候还很小,都是脏兮兮,睁着眼盯着电视机看。<br /><br />那时,见到了电视里的人在述说着历史。<br /><br />扶苏还记得,那时的自己问徐老师,“老师,人生很短暂吗?”<br /><br />徐老师笑着回道:“其实人生是很漫长的。”<br /><br />扶苏至今还记得,徐老师讲这话时正在擦拭着他的老旧眼镜,他的胡渣泛着白,但满是胡渣的脸上带着笑容。<br /><br />思绪回到眼前,徐老师是自己的启蒙老师,是这位无私的支教老师教授着知识,让山里的孩子一个接着一个地走了出去。<br /><br />扶苏想到,如果时光依旧,那么现在的徐老师应该还在教书。<br /><br />他教了大半辈子的书,无怨无悔地留在大山里。<br /><br />后来,这位老师看到了大山被夷为平地,看到了长长的隧道穿过了山体,高速公路从山间穿过。<br /><br />以前的穷苦大山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队接着一队的工人来到了大山中,改变了一个贫穷的地方,工人们有着难以想象的无穷力量,他们让一片大地焕然一新。<br /><br />可徐老师依旧在教书,他很年迈了,须发都白了,可他的手里总是拿着皱皱巴的教材。<br /><br />现在扶苏有些明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白了,徐老师的一生都献给了教书事业,他教过的学生太多太多了,所以他才能说,其实人的一生是很漫长。<br /><br />谁又敢说,谁的一生,是无足轻重。<br /><br />徐老师是影响我一生的人,扶苏在心里这么想着,这位老师依旧活在心中,他仿佛在眼前,还在不停地教导自己。<br /><br />……<br /><br />关中入秋之后,今年的柿子先熟了,扶苏吃着柿子坐在章台宫,看着关中各县的禀报,这些禀报的文书说的都是今年秋汛的事。<br /><br />淹了几个地方,好在影响不大,官府都作出了该做的处置。<br /><br />也有扫兴的事,譬如说放在咸阳桥边上,准备用来建设兴平县的木料都被大水卷走了。<br /><br />有内侍行礼道:“公子,宗室说祭礼都准备好了。”<br /><br />扶苏颔首道:“我知道了。”<br /><br />内侍在一旁站了片刻,见公子没有站起身,他就一直站着。<br /><br />良久,扶苏这才看完眼前的卷宗,而后站起身,整了整衣襟朝着殿外走去。<br /><br />大殿内依旧寂静如常,偶尔能够听到外面的风声。<br /><br />田安就站在殿外,行礼道:“公子都准备好了。”<br /><br />扶苏与他们一同走入宫中的深处,咸阳宫很大,还有很多地方扶苏没有去过,等到了目的地,眼前这个地方扶苏想起来。<br /><br />咸阳有存放六国奇珍异宝的宫殿,也有祭祀历代秦王的宫殿。<br /><br />现在,眼前这座宫殿就是用来祭祀历代秦王。<br /><br />嬴傒就站在殿外,行礼道:“公子,可以入殿行祭礼了。”<br /><br />这当然不是正式的冠礼,这是行冠礼之前的祭礼,大概意思就是告诉秦王室的祖辈们,公子扶苏要行冠礼了。<br /><br />而这种祭礼每隔一个月都要进行一次,会一直延续到腊日前一个月。<br /><br />这种时候,扶苏将自己想象成一个木偶,任由他们安排,直到礼成结束就可以了。<br /><br />走入殿内,扶苏下跪行礼,而后一动不动。<br /><br />身后传来了大爷爷的念诵声,念诵的是历代每个秦王的名字。<br /><br />待大爷爷念诵完,扶苏就行完了跪礼,坐在一旁即可,等着余下的祭礼结束,一盆盆的菜肴端了上来。<br /><br />嬴傒朗声道:“苦菜烈酒。”<br /><br />一碗碗的烈酒倒下,殿内顿时就飘起了酒香。<br /><br />嬴傒让人拿来了三条布匹,询问道:“公子冠礼时,所穿冠服,可选一种。”<br /><br />扶苏依旧坐着,看着眼前三种布料,都是黑色的。<br /><br />想了想,扶苏挑了其中一种,反正都是一个颜色,也看不出什么区别。<br /><br />嬴傒点头,示意拿着布匹的人可以退下了。<br /><br />扶苏深吸一口气,也不知道接下来还要做多少事,就继续端坐着任由他们“支配”。<br /><br />又过了良久,又有一人端着三个发冠儿来,三种样式几乎都一样,扶苏过了一眼就选了中间相对朴素些的一个。<br /><br />宗室的祭祀并不长,就快要入夜时候就结束了。<br /><br />只不过扶苏要留在这里,并且住在这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里,直到第二天天亮。<br /><br />殿外还有守着的人,殿内灯火明亮。<br /><br />田安将殿内角落的床榻布置好了,他行礼道:“公子可以在这里小憩片刻,不碍事的。”<br /><br />扶苏看着一排排的历代秦王的牌位,道:“这一夜该如何度过。”<br /><br />就算是坐着无事可做,那也太折磨人了。<br /><br />若是这些牌位可以开口说话了,那扶苏还会觉得有趣一些,至少能够与这历代秦王抱怨,抱怨一下关中疏于建设。<br /><br />但牌位终究是牌位,扶苏甚至还抱有幻想地期待了一下,但终究是幻想。<br /><br />过了半个时辰,田安脚步匆匆回来,殿外正在下着秋雨。<br /><br />扶苏见他回来的时候,身上还有些湿漉漉的。<br /><br />田安背对着殿外的护卫,他笑着从怀中拿出一个包袱,包袱内有笔墨,还有几卷竹简与一些西域进献的大核桃与葡萄干。<br /><br />扶苏拿起一些葡萄干,往口中放了一粒,又抬眼看了看殿外。<br /><br />田安又道:“无妨,都与他们知会过了,不会告诉宗室。”<br /><br />扶苏笑道:“你去烛台边坐会儿,秋雨很凉,不要生病了。”<br /><br />田安道:“哎。”<br /><br />扶苏见他坐在了烛台边,一根根蜡烛正在点着,至少可以让他老人家暖和一些。<br /><br />殿外的护卫根本没有往殿内看,扶苏先是拿起一些葡萄干与核桃放在了祭祀的桌上,给秦王老祖宗们分了一些。<br /><br />而后扶苏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自顾自剥着核桃吃,看着渭南送来的文书。<br /><br />渭南的建设还在继续,潼关城还在夯实地基,城墙已开始有了些许规模。<br /><br />坐在烛台边的田安打了一个哈欠,他看了看专注批复文书的公子,而后稍稍闭眼。<br /><br />扶苏嘴里嚼着核桃,在竹简上写着相关的批注。<br /><br />直到真的有了睡意,扶苏也靠着柱子小憩片刻,睡梦中好像见到了历代秦王,当真是心有所想,夜有所梦。<br /><br />等扶苏醒来,回忆着梦里的情形,大致梦境是自己作为大秦的公子向历代秦王说了,我能做多少是多少,别管我做的事是对是错,反正你们都已在天有灵了,不关你们的事。<br /><br />回过味来,扶苏觉得自己在梦里的话,多少有些大不敬。<br /><br />反正历代秦王都是霸气侧漏的,若自己这个大秦的公子唯唯诺诺,反倒是没有祖宗风范了。<br /><br />嬴傒重新走入这处殿内,他见到了地上的核桃壳,再看公子桌上还有些许葡萄干,桌边放着笔墨。<br /><br />嬴傒稍稍摇头,也没有计较什么,就让人收拾了一番。<br /><br />殿内再一次恢复了整洁,嬴傒又道:“公子可以回去了。”<br /><br />扶苏有些惭愧地笑了笑,行礼道:“有劳大爷爷。”<br /><br />嬴傒颔首,摆了摆手,示意公子回去。<br /><br />扶苏走在大殿外,日头已高,都快要午时了。<br /><br />这个时候再去廷议多半是来不及了,扶苏干脆直接回了高泉宫。<br /><br />田安一路跟着,怀中还捧着公子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昨晚批复过的文书。<br /><br />回到高泉宫之后,扶苏才知道今天廷议时有人说起了王翦老人家送金车的事。<br /><br />公子扶苏行冠礼,老将军送了三驾金车的事肯定瞒不住,此刻还有人在章台宫说这件事。<br /><br />田安道:“那王贲将军一句话都没说,任由那些齐鲁博士说着如此厚礼不符合礼节的种种事。”<br /><br />扶苏道:“既然王家都不在意,那就无妨,那些人也不过是一时口舌之快。”<br /><br />言罢,扶苏准备起了今天的午食。<br /><br />因醒来得晚,扶苏觉得没必要做早食,干脆做起了午食。<br /><br />做面食就要有一张宽大的桌子,这张桌子最好是又宽又大的。<br /><br />如此,在扯面与擀面时才能施展开手脚。<br /><br />扶苏正在擀面,面是今年渭南晒出来的新麦所制,这种面用来做饼是很香的,用来做面也是极其好的。<br /><br />等今天的廷议结束,群臣离开章台宫之后。<br /><br />扶苏让人端着几个陶锅来到了章台宫。<br /><br />这个时辰的父皇应该还在处置国事。<br /><br />扶苏来到大殿外,见到了丞相正在大殿内。<br /><br />还未等人通禀,站在殿外的内侍道:“公子入殿吧,不用通禀。”<br /><br />扶苏迈步走入大殿内,见丞相李斯正在向始皇帝讲述着现在的天下大事,话语声滔滔不绝地讲着修建长城的进度,南征的战况,以及中原各地的治理情况。<br /><br />扶苏默不作声挥手示意,让殿外的人将锅端了进来。<br /><br />嬴政道:“扶苏,渭南如何了?”<br /><br />“回父皇,一切都好。”<br /><br />说话间,扶苏从锅中捞出面条,放上豆酱与肉末,再撒上葱花,拿出一张热乎的饼放在碗中,端给父皇。<br /><br />再同样备了一碗面与饼端给丞相。<br /><br />扶苏自己坐在一旁也正在吃着。<br /><br />章台宫的大殿内又短暂恢复了安静,只有嗦面的声音不绝于耳。<br /><br />待一碗面吃完,李斯继续述说着南征的近况。<br /><br />扶苏吃得并不快,带着如此麦香的饼,应该好好品尝才是,又听李斯说起了一个人,有个人叫任嚣。<br /><br />任嚣原本是屠雎手中的一个副将,丞相李斯举荐此人任南海郡尉,命他设置南海,象郡,桂林三郡。<br /><br />并且在南海郡一个叫作番禺的地方就任。<br /><br />李斯还说这个任嚣对秦十分忠诚,并且有治理才能。<br /><br />如今南方局势其实也不混乱,扶苏按照自己这一年来阅读南方军报所得,如今屠雎在西南,赵佗在东南,任嚣去番禺,都水长禄还在巩固后方的灵渠,蜀中有李由照看。<br /><br />扶苏安静地听着李斯的讲述。<br /><br />始皇帝也听得很专心。<br /><br />在许多人都认为李斯是暴秦成因人物之一时,此刻的李斯向始皇帝提了一个建议。<br /><br />这个建议是迁中原之民南下,与越人共同居住,施行教化,行郡县制。<br /><br />扶苏吃完碗中的面,又帮着父皇与丞相收拾碗筷。<br /><br />见公子亲自来收拾碗筷,李斯忙要劝说不可让公子来收拾,话语还未说出口,扶苏已麻利地拿过了碗筷。<br /><br />李斯惭愧地站在原地。<br /><br />嬴政道:“李斯,你接着说。”<br /><br />李斯这才回过神,继续与始皇帝说着南方的事。<br /><br />收拾完碗筷,扶苏让田安先带了回去,而后自己则坐在大殿内,批复着今天的文书,一边听着李斯向始皇帝讲述着南方的进展以及未来的规划。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