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女真,朱允熥是必定要灭的。<br /><br />绝不能让其成长起来。<br /><br />而且,东北之地,也总归要纳入大明的版图之中。<br /><br />不过,朱允熥也很清楚,击败女真三部的军队容易,有效统治那里则很困难。<br /><br />相比中原,女真三部还处于极度野蛮,极度落后的社会。<br /><br />落后意味着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中原地区先进的文明,难以改造,也就是难以统治。<br /><br />此时的东北,大多数地方还十分荒芜。<br /><br />且不说四周的山岭森林,便是中间肥沃的平原地带,由于气候过于寒冷的原因,也大多还没有开发,还是沃野千里,却没有多少人口的“北大荒”。<br /><br />但那里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更是北方门户,将那一带纳入大明,再加上西边的草原也已臣服,从此,大明北境就真正可以高枕无忧了。<br /><br />一念及此,朱允熥又在地图指了指道:“此番进军女真,可令尾随其后的民夫,修一条水泥大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自北平直通东北腹地。”<br /><br />草原的地形与东北完全不同。<br /><br />草原不需要开辟新的道路,其本身便能四通八达。<br /><br />但东北虽然中间也是大面积的平原,与草原相比,却是截然不同的环境,必须要修建道路相通。<br /><br />“遵旨!”杨士奇应声道。<br /><br />朱允熥又吩咐道:“草原虽已平定,也派遣了一些官员前去,但极为分散,并没有进行层层有效的控制。”<br /><br />“朝廷还须得挑选两位总督,前往草原。”<br /><br />说话间,他在地图用手随意划了两个圈。<br /><br />“草原可一分二,成为大明的两个行省。”<br /><br />“每个行省派出一名总督,总揽全省军政事务。”<br /><br />这个计划在他心中已经思考了许久。<br /><br />先是让草原各部落分治,朝廷派官员进驻各部落协助处理其事务,再设置行省。<br /><br />如此一来,草原才算真正被中原朝廷有效统治。<br /><br />草原的情况很特殊,在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不可能像内地的行省一样,分司而治。<br /><br />由总督总揽军政,遇到紧急事务,便宜行事,才是明智的做法。<br /><br />稍一停顿,朱允熥又道:“女真三部平定后,也会设置三个行省,派驻三名总督。”<br /><br />“你们注意观察一下,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推荐给朕。”<br /><br />对于女真三部,他不打算给任何缓冲的时间。<br /><br />一旦平定,便立即设置行省,加强统治。<br /><br />自收复台湾后,如今的大明,有一京十四省。<br /><br />再加上这次新设的五省,就该是一京十九省了。<br /><br />几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都有些微微震惊。<br /><br />骤然之间,大明要增加五个行省,由此带来的影响,恐怕也不小。<br /><br />事实上,朱允熥心中的谋划远不止如此。<br /><br />不过,那是他正式举办登基大典之后才需要公布的事情,眼下倒是没有必要先说。<br /><br />“臣领旨!”四人齐声应道。<br /><br />杨荣又道:“说到设行省,还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有一桩事要请圣裁。”<br /><br />“自张辅,朱能平定草原后,我大明已开放了边市贸易,从草原各部落购买了大量的战马。”<br /><br />“草原各部落亦从大明进口了许多物资,他们更希望朝廷能放开对铁器的限制。”<br /><br />“对此,朝堂内争论不休。”<br /><br />“有人以为,既然如今草原已臣服我大明,便不该再做限制。”<br /><br />“可以允许向草原贩卖铁器,也正好能以此换回大量的战马。”<br /><br />“要不然,贸易失衡,难以持久。”<br /><br />“也有人认为,虽然草原部落暂时臣服,日后却未必不再反叛。”<br /><br />“昔年唐太宗平定突厥,被草原部落尊为“天可汗”,大唐亦对草原部落采取拉拢,归化之策。”<br /><br />“可后来大唐衰落,草原部落便重新起兵作乱。”<br /><br />“至五代之时,更是杀我汉民无数。”<br /><br />“弱宋无能,又被草原部落欺压,直至元兵入主中原,涂毒江山无数年。”<br /><br />“其中教训,不可谓是不深。”<br /><br />“如今,虽然草原部落臣服于我大明,但铁器乃国家之根本,即令要输送给草原部落,也该严加限制。”<br /><br />“不可以让草原部落也有用不完的铁器,增强其兵备,此不得不防。”<br /><br />“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br /><br />“该如何决断,还请圣上示下。”<br /><br />自汉代建立起盐铁专营制度后,铁器的生产,销售,一直控制在国家的手中。<br /><br />大明也不例外。<br /><br />相对中原,草原上的生产力水平要低得多,缺少铁器。<br /><br />以往,草原部落南下入侵时,老百姓家的铁锅,都是那些蛮子们抢夺的重要财物。<br /><br />一口铁锅,在草原上能卖出比中原高数十倍的价格。<br /><br />铁器是制作兵刃最重要的材料。<br /><br />因此,中原王朝一直都严厉限制铁器流向草原。<br /><br />张辅,朱能平定草原,草原与大明就开始了互市。<br /><br />但盐铁是国家控制,虽然互市后,在暴利的驱使下,民间也难免有少量的铁器卖给了草原部落。<br /><br />可这仍远远不能满足草原部落对铁器的需求。<br /><br />“准许向草原部落出售铁器。”朱允熥毫不迟疑的表态。<br /><br />开玩笑呢。<br /><br />制造局的钢铁厂,正在源源不断的造出多得用不完的钢铁。<br /><br />能打开更大的销售市场,他还求之不得呢。<br /><br />为什么不卖?<br /><br />至于说因此而武装草原部落,让他们的力量变强,由此滋生侵犯中原,反叛朝廷的野心……朱允熥只能说,你们想太多了!<br /><br />时代变了!<br /><br />多了一点制作铁锅,锄头的铁器,就能借此来进犯中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br /><br />大明的钢铁产量,很快将是原来的百倍,千倍!<br /><br />草原部落购买的那点铁器,与工业建设所消耗的钢铁相比,完全是九牛一毛。<br /><br />杨荣微微一愣,倒没有想到朱允熥回复得如此迅速,便又问道:“朝廷要做什么限制吗?比如一年多少斤?”<br /><br />“不必了!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朱允熥摇了摇头,道:“只要他们能拿出物资交换,付得起购买的资金,铁器有多少就供应多少。”<br /><br />“当然,特制的刀具和弓箭仍然要受到管制。”<br /><br />“可以让各部落向朝廷呈交文书报告,由有司审核后放行。”<br /><br />“正常的需求,都尽量满足。”<br /><br />“兑换的物资也不局限于战马,牛羊都可以。”<br /><br />朱允熥道:“就算买回来宰了吃肉,那也不错。”<br /><br />“还有羊毛。”<br /><br />“制造局的纺织厂需要大量的羊毛,纺织毛线衣。”<br /><br />“草原上有多少羊毛,纺织厂就要多少。”<br /><br />对于个人而言,管制刀具和弓箭有一定的意义。<br /><br />但对于一个个庞大的部落而言,只要他们弄到了铁器,就有铁匠将其打造成刀具和弓箭。<br /><br />对此进行严厉管制,毫无意义。<br /><br />还不如利用大明的“工业化”优势,彻底垄断草原上的刀具和弓箭生产,销售。<br /><br />让草原上的铁匠再也不去打铁了。<br /><br />毕竟,从大明购买工业化生产的刀具和弓箭,不仅质量更好,价格也要便宜得多。<br /><br />充分利用“工业化”优势,反而能轻易控制草原的刀具和弓箭。<br /><br />当然,火枪火炮就不用想了。<br /><br />即使现在大明制造局正在不断的更新换代,淘汰初期的火枪火炮,生产新的更先进的型号。<br /><br />可原来的火枪火炮,仍能给二线军队或者是官府的衙差使用,再不行就回收销毁,不可能输送任何哪怕一丁点给草原部落。<br /><br />应天府的差役,已经开始用上了火枪,不过,对火枪的管理,却是极其严格。<br /><br />杨荣等人眼中,只认为战马是最重要的资源。<br /><br />可朱允熥却很清楚,羊毛的重要性!<br /><br />历史上,西方的工业革命,正是从圈地运动开始,即所谓的“羊吃人”运动。<br /><br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隔阂,世界逐渐联结为一体。<br /><br />全球化进程启动,对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而言,无异于一场“及时雨”。<br /><br />商品市场开拓了,生产却跟不上需求。<br /><br />世界各地都能生产粮食,却没有先进的纺织机器和技术,不能大规模低成本生产纺织品。<br /><br />对于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的国家而言,羊纺织品的低成本,高利润,成为了快速致富的法门。<br /><br />羊毛供应严重不足。<br /><br />于是,大量的土地贵族,将原来租种自己土地的农民驱赶走,将种粮的田地变为养羊的牧场,那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羊吃人运动”。<br /><br />朱允熥当然不允许大明发生这样的事情。<br /><br />但是,工业化后,羊毛的需求激增,却是摆在眼前的现实。<br /><br />草原上有广阔无垠的牧场。<br /><br />那里能养大量的羊。<br /><br />只不过,此前对羊毛的需求有限,还没有被激发。<br /><br />草原上的牧民,也就不会养育太多专门产羊毛的羊。<br /><br />事实上,这类羊的品种在草原不多,产量也不是很高。<br /><br />盛产羊毛的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羊,相关品种还要从西方引进,这也是开辟航运的重要意义。<br /><br />不管怎么说,现在先将草原牧民养羊的积极性提起来。<br /><br />按大明工业化的速度来看,用不了多少年,市场上对羊的需求,就会远远超过马匹。<br /><br />“臣明白了!”杨荣应声道。<br /><br />朝堂上无论怎么争论,最后都是朱允熥一言而定。<br /><br />这就是帝王的权柄。<br /><br />夏原吉又出列道:“还有一件事,是关于陛下的婚礼和登基典礼。”<br /><br />“臣等初步拟定腊月二十八日举办登基典礼,明年正月初六日举行大婚。”<br /><br />依儒家礼制,至亲逝世后,应守孝三年。<br /><br />不过,礼法是死的,人是活的。<br /><br />儒家礼法也并非完全不通人情。<br /><br />比如说,有一个变通的办法是举行“丧堂婚礼”。<br /><br />即在至亲下葬之前,新人于灵堂前拜堂成亲。<br /><br />在礼法上,这是让逝世的亲人看着自己的儿孙子女成婚,是为尽孝,而不是不孝了。<br /><br />朱允熥丧父才两年多时间,孝期都未满。<br /><br />之前给他安排“后宫”人选,一则是眼看着三年丧期即将结束。<br /><br />二来嘛,有老朱在,只要老朱吩咐一声,三年守丧期限,仍然是可以跳过去的。<br /><br />这也是儒家的礼法。<br /><br />即若父母去世,但爷爷还在,守多久时间的丧,什么时候结婚,由爷爷说了算,不管时间多久,都不算“不孝”。<br /><br />毕竟,礼法上,爷爷要高于父亲。<br /><br />只不过现实中,爷爷通常会死在父亲的前面,也没办法去替孙子做主。<br /><br />故而这一条用得不多。<br /><br />至于皇帝登基大典这样的喜事,更是早就想出了用一天代替一个月的法子。<br /><br />依礼法,三年丧期只是通俗的说法,实际上,丧期里的一年,指九个月,而不是十二个月。<br /><br />即准确的守丧时间是二十七个月。<br /><br />皇家以一天代替一个月,即先帝驾崩二十七天后,新皇帝便可举行正式的登基大典。<br /><br />虽然朱允熥如今还年轻,但他们几人都希望他能早日有子嗣,而不愿将婚期拖到二十七个月之后,故而才想着进行灵堂婚礼。<br /><br />“臣以为不妥!”正当朱允熥沉思之际,姚广孝出列。<br /><br />老和尚今日身着官服,戴上了官帽,也没有再自称贫僧。<br /><br />这些天,他来见朱允熥皆是如此。<br /><br />但一离开,回去便立即换上僧衣,仍以“道衍”和尚自居。<br /><br />上朝称臣,下朝念经。<br /><br />朱允熥将目光望向他。<br /><br />姚广孝朗声道:“臣以为陛下的登基大典太过仓促,准备时间不足,不够隆重。”<br /><br />“婚礼亦是如此。”<br /><br />夏原吉倒没有因为遭到反驳而变色,他性子素来平和,此时表情仍是平淡无比,道:“臣是依礼制而定。”<br /><br />“陛下要做千古圣君,自当有不一样的气势。”姚广孝道:“如今大明国泰民安,四海升平。”<br /><br />“陛下尚未登基之前,便已率兵荡平倭寇,平定倭国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br /><br />“又挥师北征,灭北元,平草原。”<br /><br />“设银行,修道路,筑水库,国库充盈,粮仓满库。”<br /><br />“百姓无不沐浴陛下之恩,对陛下赞不绝口。”<br /><br />“如今陛下正式登基称帝,自当举办一个前所未有的盛大典礼,永铭史册。”<br /><br />“宁可多拖延一些时日,也不能敷衍了事。”<br /><br />姚广孝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册子,道:“臣也拟定了一个陛下登基大典和婚礼的方案。”<br /><br />“臣的方案是,登基大典和婚礼在同一日举行。”<br /><br />“陛下不仅接受百官的朝拜,亦让京师百姓前来参与。”<br /><br />让百姓都来?<br /><br />倒是有几分后世阅兵典礼的意思?<br /><br />朱允熥心中一动,接过册子,看了看,道:“你这个法子,朕觉得甚好。”<br /><br />“但仍然不够隆重。”<br /><br />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些想法。<br /><br />办典礼这种事,有人说是劳民伤财,但朱允熥有别的想法。<br /><br />皇帝登基,为什么要办登基典礼?<br /><br />本质上,是为了通过盛大而庄严的仪式,强化君权至高无上的印象,以此来加强统治。<br /><br />看起来繁复无用的仪式,实则可以对人进行一次心灵和思想的洗礼。<br /><br />说得不好听一点,这与后世的传销组织高喊口号,有异曲同工之妙。<br /><br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让更多人来参与,让场面更盛大,人们受到的思想冲击自然也更强。<br /><br />更能凸显皇权的地位。<br /><br />另一方面,也通过别开生面的盛大仪式,预示一个新时代的来临。<br /><br />“另外,再加一条,在朕登基大典当日,朕还要检阅大明的军队。”<br /><br />“即将赶赴北方,远征女真三部的新军,就在那日,接受朕的检阅。”<br /><br />“检阅完毕,即奔赴战场,开启对女真三战的征伐。”<br /><br />话锋一转,朱允熥又吩咐道:“这几日,大明日报上要刊登一些女真三部侵犯我大明疆土,欺压我大明百姓的文章,做好舆论动员准备。”<br /><br />姚广孝忙躬身道:“请陛下放心,臣早已经安排好了。”<br /><br />征伐女真三部的决定,并非今日才做出。<br /><br />姚广孝自然早就令人准备好了稿件。<br /><br />“好!”<br /><br />朱允熥点了点,道:“登基典礼,婚礼,阅兵典礼,皆在同一日举行。”<br /><br />“如此一来,也可以节省不少经费开支。”<br /><br />“但规模一定要盛大。”<br /><br />“同时,邀请在京的草原部落首领,倭国的王室成员,以及南蛮,西域及所有各国使臣,一同参加。”<br /><br />“让他们好好看我大明的巍巍气象。”<br /><br />“典礼的时间,可以稍稍推后,在明年正月结束之前举办即可。”<br /><br />几人闻言,皆是心中一凛。<br /><br />在原本的计划中,朱允熥的登基典礼,朝臣们并不打算邀请任何外国使臣参加。<br /><br />这与礼制不符。<br /><br />新皇帝接见外国使臣,通常是等登基大典结束之后。<br /><br />但朱允熥的意思,显然是要突破原来的规矩。<br /><br />将三个典礼合在一起,即使经费开支不变,规模也要庞大得多。<br /><br />“臣等领旨。”<br /><br />……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