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推理小说的类型
('\n\t推理小说的发展还蛮有意思的。<br /><br />从十九世纪中叶,由美利坚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开创。<br /><br />到1920年代至二战结束,在英伦发展壮大,这段时间则也被称为推理小说的黄金时期。<br /><br />后黄金时代,推理小说在扶桑大行其道,也是从这个时期由“侦探小说”正式定名为“推理小说”。<br /><br />国内在这一块,其实读者非常多,但可惜的是好的推理小说作家很少。<br /><br />原因有很多,像是这类型在国内发展比较晚。<br /><br />还有可能就是太安全了,不像欧美,扶桑,各种离奇的案件频发,比小说还离谱,素材很丰富。<br /><br />总之,国内不缺推理迷,缺的是好作品,大多数人都去追国外作品了。<br /><br />推理小说发展到现在,总结归纳可以分为五个类型。<br /><br />本格派,这也是最经典,最传统的风格,逻辑至上。<br /><br />社会派,从扶桑开始兴起,案件必然带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反映现实。<br /><br />法庭派,重点是法庭内的证据收集和推理,主角多为检察官或者律师。<br /><br />悬疑,这种类型注重氛围塑造,细节描写在破案之前会比较少。<br /><br />冷酷派,又被称为硬汉派,破案描写很少,动作场面较多。<br /><br />以这五个类型,还可以细化。<br /><br />而推理小说写了一个多世纪,能写的东西其实也不多了,想要写出新意就更难了。<br /><br />特别是本格推理,作为推理正宗,也是最早出现的流派,经历了诸多名著的洗礼,读者的审美阈值也提高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br /><br />写不出新东西,根本没法吸引他们。<br /><br />赵昙昙之所以对这篇《隐身的X》感兴趣,是因为这篇小说足够的生活化。<br /><br />包括文字的描写,就给人一种你正带入主角的视角,正在经历目前的一切。<br /><br />能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写作视角是第一人称。<br /><br />这种写法其实很不好写,作者没有一定的笔力,读者可能看个开头就丢了。<br /><br />而事实证明,这个叫陆清风的有点东西。<br /><br />至少赵昙昙看到这里,代入感十足。<br /><br />他继续往下看下去。<br /><br />这是推理短篇,文章没有过多着墨其他,剧情快速推进。<br /><br />因为这节选修课来的学生太少,教授决定临时改变授课内容,和在场的七名学生玩个推理游戏。<br /><br />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隐身的X》。<br /><br />和文章名字对应上了。<br /><br />教授表示他们之中有一个犯人,代号就是X,其他人要用推理的手段把这个X找出来。<br /><br />正好外面在下大雨,教授就让众人想象自己被困在一间山庄里。<br /><br />脑内暴雪山庄么。<br /><br />越来越有意思。<br /><br />赵昙昙端起酒杯喝了一口,自己也开始思考。<br /><br />所谓的暴雪山庄,又被称为“孤岛模式”,是推理小说一种经典的元素。<br /><br />是指在一个封闭,孤立的环境下发生了杀人事件,主人公要在没有外部干预,没有指纹识别等技术下,纯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n\t靠推理,解开谜题。<br /><br />由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无人生还》这篇小说创建以后,经常能在相关的小说电影中看到相关元素。<br /><br />继续往下看,教授告诉众人,X会有助教扮演,为了防止犯人说谎,他让每人拿了一张纸。<br /><br />X要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身份。<br /><br />结果中途的时候,又进来一个学生。<br /><br />由此,整个游戏引入了一个意外因素。<br /><br />后面游戏开始。<br /><br />八个人,新学期刚开始,谁也不认识谁,教授以代号让他们互相称呼。<br /><br />什么长得胖的胖虎,没头发的和尚,以及“我”因为进来的时候拿了一杯咖啡,就叫咖啡。<br /><br />文中的几人就开始了一场狼人杀。<br /><br />赵昙昙越看越有趣。<br /><br />直到最后,由“我”揭穿谜题的时候,以及“我”的身份揭露,让他忍不住瞪大眼睛。<br /><br />“卧槽,还可以这样。”<br /><br />损友疑惑的看向他。<br /><br />“你踏马发什么病呢?”<br /><br />赵昙昙懒得理他,失恋的内心创伤都没有了。<br /><br />他回忆整个文章的细节,从头到尾,作者原来已经给出了这么多的线索。<br /><br />如果不看结尾,根本看不出来。<br /><br />只有结合结尾,将细节串成线,才能明白作者的线埋得有多深。<br /><br />牛逼,太牛逼了。<br /><br />这是一篇典型的职业误导叙述性诡计。<br /><br />这种老辣的讲故事手段,完全不是新手该有的。<br /><br />或许是那位推理大家开的新马甲。<br /><br />他心里默默的想着,又打开了下一篇。<br /><br />《窥伺蓝色的蓝》<br /><br />损友受不了他一直埋头在手机上了,不满的道。<br /><br />“你还喝不喝,不喝就回去了。”<br /><br />“啊?”<br /><br />他抬起头,随后不好意思的道。<br /><br />“工作有点事,今天就到这吧,我们改天再约。”<br /><br />说着去结了账,告辞回了家。<br /><br />回到家中,他迫不及待的打开了电脑,迫不及待的看起了第二篇。<br /><br />这次是第三视角。<br /><br />故事的主人公叫蓝宥唯,职业码农,兴趣却很变态,喜欢窥伺他人隐私。<br /><br />他已经在网上关注一个叫小蓝的女孩长达三年之久。<br /><br />随后他在一个论坛贴友的建议下,拿到了这个女孩家钥匙,进入了这个女孩家门。<br /><br />深夜,一个女人进了门,他用刀挟持了这个女人,来到海边,然后淹死了她。<br /><br />这个故事似乎很简单,从一开始就把凶手摆了在明面。<br /><br />但故事的后半段,巨大的反转让赵昙昙被闪断了腰。<br /><br />结果竟然是……<br /><br />又是一个叙述性诡计。<br /><br />开头的正述,文章中段的反述,将故事带入一个两极反转的境地。<br /><br />两个变态,和被变态窥伺的人。<br /><br />打死他也想不到推理小说,还能这么写。<br /><br />第三篇,《出道作家杀人案》<br /><br />一个新人推理小说作家正和编辑探讨新作的出版。<br /><br />编辑告诉作家,他的作品缺少灵魂,让他去杀个人试试。<br /><br />不只是故事里的作家惊呆了,赵昙昙也惊呆了。<br /><br />什么玩意,为了写书去杀人。<br /><br />而编辑告诉他,所有的推理小说作家都杀过人,特别是最近特别火的C氏。<br /><br />作家被说服了,真的用密室手法杀了人。<br /><br />这次写出来的作品获得了编辑的认可,但没多久作家就被抓了。<br /><br />而他的作品却出版了。<br /><br />原因是……<br /><br />赵昙昙看到最后目瞪口呆。<br /><br />这谁能想的到。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mengshuge.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