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明未明。<br />\n驿馆内,各个房间里都点着灯。<br />\n无论是从京里来的随行,亦或是江陵当地的官员、驿卒,所有人神色严肃,很忙,但有条不紊。<br />\n宁陵出事之后,耽搁了些时日,京中重新确定了起灵了日子,便是今天了。<br />\n昨日关城门之前,赶制的最后一批物什送到。<br />\n礼官们一整夜没有睡,清点、整理、准备。<br />\n随着夜深又天明,更多的人起身,参与进来,做着自己应当做的事情。<br />\n霍以骁和温宴也起了。<br />\n或者说,他们其实只在床上躺了几个时辰,并未入眠。<br />\n好不容易等到今日,想入睡,亦是不容易。<br />\n温宴翻来覆去时,还与霍以骁调侃,说是“太佩服祖母了”。<br />\n桂老夫人不管遇着什么大事,喜的、悲的,她都能睡得着。<br />\n霍以骁听了,也笑了声。<br />\n人生悲喜,各有不同。<br />\n他这二十年道路,固然是悲喜,桂老夫人的几十年,又何尝不是?<br />\n至于轻重,无从比较。<br />\n比他出生丧母,寄养他家,直到二十岁了才能来迎母亲灵柩是重,还是桂老夫人中年丧夫、老年丧子是重,那没有任何意义。<br />\n阿宴说得对,老夫人的泰然才是最值得他们佩服与学习的。<br />\n以后的路还很长,悲喜之事亦还会有,他们要学、要进步的还有很多。<br />\n只是啊,一时半会儿间学不了。<br />\n眼下也是真的睡不着。<br />\n如此,挨到了时辰,也就赶紧起来了。<br />\n礼服已经从木箱里取了出来,昨晚就挂在架子上了。<br />\n迎灵隆重,是喜事,也非喜事,料子色彩以玄色为主,红色为辅,精美又繁复。<br />\n首饰头面一一戴上,最后悬在腰间的,是母亲留下来的那对玉佩。<br />\n络子是来的路上,温宴新打的,以配合这套礼服的颜色。<br />\n徐公公忙前忙后,替霍以骁整理。<br />\n领口、袖口、腰带,一处处,仔细极了。<br />\n“娘娘见了您,一定很是高兴。”徐公公感慨着。<br />\n霍以骁看了眼镜子中的自己,又看了眼坐在梳妆台前的温宴。 <br>\n\t\t\t', '\t')('\n他活得好好的,娶了个媳妇儿,母亲肯定得高兴。<br />\n外头,礼官催促着:“殿下、夫人,到时辰了。”<br />\n温宴站起身,随霍以骁一块往外头走。<br />\n仪仗已经布置好了。<br />\n在日出之前,城门打开,官兵在长街两侧护卫着,送仪仗出城。<br />\n郁薇葬在城郊,能看到远处奔腾的江水。<br />\n这是孔大儒在把孩子交给霍怀任之后,返回江陵,选的地方。<br />\n他把那日匆匆入土的皇子妃与一众亲随都起了出来,买了棺木,重新收殓、安葬,立起无字碑。<br />\n一晃二十年,除了孔大儒,无人祭扫。<br />\n周柏不问孔大儒当时事情,却还是留心了这埋葬之所。<br />\n知道地方,才不会在不知情的时候,把这里当作是无主的土坟给清理了。<br />\n梁珖继任时,周柏交接示意,也与他提过,这处绝对不能动。<br />\n彼时梁珖不解,见周柏慎重,便也记下了。<br />\n因今日起灵,山道两侧已经整理过了,以便仪仗上山。<br />\n霍以骁与温宴随着礼官,一直行到了那几座坟跟前。<br />\n说是坟,若没有那碑,和土包差不多。<br />\n可它们比土包生机勃勃多了。<br />\n不止是远处的滚滚长江,还有坟间,盛开着的杜鹃花,嫣红嫣红。<br />\n供桌摆好,列香炉、祭品。<br />\n温宴与霍以骁在坟前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头。<br />\n霍以骁亲手擦拭着无字的墓碑,用双手挖开了第一捧土。<br />\n依着流程,之后该由礼官们接手,把皇子妃与亲随的棺木都挖出来。<br />\n霍以骁冲他们摇了摇头。<br />\n礼官为难地看向徐公公。<br />\n徐公公咬咬牙,没有劝霍以骁,低声与礼官道:“各位去起其他人的,这里就由殿下来吧。殿下、殿下有分寸,断不会误了时辰。”<br />\n礼官听了,自不好再说什么,只当没事人一般,继续推动后续仪程。<br />\n没有用铲子,霍以骁继续用双手挖着。<br />\n温宴亦上前,在霍以骁身旁,帮着揽土。<br />\n霍以骁手上不停,嘴上道:“细皮嫩肉,你有多少力气?”<br />\n“我小心些,不会伤到的,”温宴说完,看了眼黑檀儿,“比都尉的爪子厉害些。” <br>\n\t\t\t', '\t')('\n黑檀儿龇牙,喵了一声,伸出前爪帮忙。<br />\n从仪态上来说,着繁重礼服,跪在地上挖土,实在谈不上雅观,甚至可以说是滑稽、不成体统。<br />\n可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人会那么想。<br />\n那些所谓的礼数,在拳拳之心前,真的不重要。<br />\n百善孝为先。<br />\n曾子说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br />\n殿下此举,不仅无损皇家威仪,反而让人看到了深重的情谊。<br />\n土包下,棺木渐渐露了出来。<br />\n在底下埋了二十年,棺木已经朽烂,很难完整地被挪出来。<br />\n去除了表面的泥土,霍以骁没用多少力气,就把板子打开了。<br />\n里头,已是一具白骨。<br />\n全新的棺椁送过来,里头铺垫着柔软的明黄锦缎。<br />\n霍以骁把母亲的遗骨,一块块地,擦去上头灰土,放在锦缎上。<br />\n小心翼翼,又仔细无比。<br />\n仵作立在一旁,指点他摆放,免得把一些细节处弄错了。<br />\n全部收殓后,霍以骁洗净了双手,将一块锦缎盖在遗骨之上,盖棺入钉。<br />\n鼓乐声起,响彻在山间,引阵阵回响。<br />\n徐公公了解霍以骁的脾气,殿下今日亲力亲为,抬棺一事,定不会落下。<br />\n也不用礼官再使眼色,他让徐家兄弟上前,又点了个与他们身量差不多的礼官,配合殿下一块抬棺下山。<br />\n棺椁一路抬进了江陵城。<br />\n比他们早起出城之时,路边百姓越发多了。<br />\n他们不认得霍以骁的模样,却能从他那与众不同的华贵衣着里分辨他的身份。<br />\n看他抬棺,看他礼服上的泥土痕迹,就能想象他在山上做了什么。<br />\n老百姓不懂皇家这样那样的礼数,不知道皇家丧仪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只知道,父母走了,得有儿子、孙子抬着棺木去安葬,才能走得安心、走得顺。<br />\n那位娘娘,在他们江陵城等了太久了。<br />\n终是等到了,拼尽性命生下来的儿子,来给她抬棺。<br />\n落叶归根。 <br>\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