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李元忠战死,悟空和尚
('\n\t建中四年。<br /><br />大唐皇帝李适集结大军进行了削藩,按照他的想法,这要对吐蕃用兵,那内部要先解决一下,免得出兵的时候,内部的人拖后腿。<br /><br />然后,李适的这一次削藩,以失败告终。<br /><br />削藩的失败,导致大唐内部再次开始了动荡。<br /><br />史称奉天之难。<br /><br />在这事件之中,就连天子李适都逃出了长安。<br /><br />当然这次的事件,跟李适要发兵安西,并没有太大的因果关系。<br /><br />因为在建中二年五月的时候,唐德宗就已经有了要对那些节度使动手的打算了。<br /><br />至于说安西军这边,那纯粹就是恰巧多了这么一个借口罢了。<br /><br />削藩失败,大唐内部再次动荡,安西都护府,也就被大唐再次抛在脑后。<br /><br />安西与大唐的联系,再次被切断。<br /><br />兴元元年。<br /><br />嗯,对于安西都护府来说,这是建中五年。<br /><br />吐蕃,再次对安西出动了大军。<br /><br />两万骑兵部队,七万步卒,加上后勤杂七杂八的部队。<br /><br />号称二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朝北庭而去,一路往安西而来。<br /><br />鏖战一月。<br /><br />北庭一千五百人,半数战死,余者自李元忠以下,人人负伤。<br /><br />安西这边也不好过,在吐蕃出兵不久后,陆远就得知这次吐蕃是兵分两路前行的,所以陆远这边为了前去营救北庭。<br /><br />不能一味防守,在守了半月之后,陆远就带一部兵马发起了突围。<br /><br />两千人出城,到北庭的时候,只剩下一千七百人了,和北庭守军击溃吐蕃大军后,两千人只剩下了一千三百人。<br /><br />等到吐蕃退军后。<br /><br />北庭剩下的兵马只有八百不到,安西剩下的人,也只有四千余人了。<br /><br />一战下来,安西守军从先前的六千七百三十三人,变成了五千零四十七人。<br /><br />“武威郡王,大唐或许又不安稳了。”<br /><br />战事结束后,李元忠身中一箭,刚下战场,就意识不清了。<br /><br />一番急救之后,不但没能治好箭伤,反而是让他旧病复发了。<br /><br />他早已经元气耗尽,能活到现在,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是上次信使回来时,给他注入的强心剂。<br /><br />如今,见到吐蕃这次出兵,打了一辈子仗的李元忠,当即就明白了其中含义。<br /><br />大唐肯定是出事了,而且还是出了大事,不然吐蕃不敢如此大张旗鼓的进军。<br /><br />“老将军莫要多想,或许是陛下已经对河西用兵了,吐蕃怕我部袭击他后方,故而想先平定后方,在同陛下大军决战,才出兵至此。”<br /><br />陆远安抚李元忠道。<br /><br />“哈哈哈,没错,一定是这样,一定是这样........”<br /><br />李元忠突然大笑了一声,念叨了两句后,便了没了声响。<br /><br />“老将军走好,我会带弟兄们回去的。”<br /><br />陆远叹息一声,从李元忠甲胄上取下一枚甲片后,轻声开口道。<br /><br />“老将军走好。”<br /><br />“老将军走好.......”<br /><br />“唉,我以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为李适要来一个狠的,结果他拉了个大的。”<br /><br />“一战下来,又损失了千余人,也不知道义父还能扛多久。”<br /><br />“国家快给义父通讯啊,北庭也放弃算了吧,就守着安西四郡要稳妥的多。”<br /><br />“炼狱模式的规则你没看吗?国家不能通讯。<br /><br />再说了,北庭要是被吐蕃拿走,那么义父这边和回纥,沙陀的路就断了。<br /><br />又会少一条粮草马匹的通道。”<br /><br />“可这两线作战,又只有这么多军队,义父也照看不过来啊!”<br /><br />安西历,建中五年。<br /><br />李元忠战死之后,副将杨袭古继任北庭都护府节度使。<br /><br />陆远又从安西四镇调度了五百人,前去北庭驻扎。<br /><br />吐蕃在这一次出兵失败之后,短时间内,也没有对安西和北庭再次出兵。<br /><br />但这一战之后,安西和北庭守军,也知道大唐再次生乱的事情。<br /><br />军心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个西域驻军,整体上,又恢复到先前没能与大唐取得联系的状态之中。<br /><br />安西历,建中七年。<br /><br />公元787年。<br /><br />“郡王,有大唐高僧前来,有高僧前来。”<br /><br />在与大唐断了联系后三年。<br /><br />这天,陆远正在处理西域诸国的一些事情。<br /><br />突然,一个副将一脸喜色的跑了进来道。<br /><br />“嗯,大唐的高僧?叫什么名字?”<br /><br />陆远疑惑的询问道。<br /><br />“好像叫什么达摩驮都,应该是吧。”<br /><br />副将回复道。<br /><br />“达摩驮都?请吧。”<br /><br />陆远愣了一下,思量了好一会,也没在记忆中翻出这名字来。<br /><br />“小僧达摩驮都,见过郡王。”<br /><br />不多时,一个和尚在副将的带领下走了进来,对陆远行了一个佛礼道。<br /><br />“不知长老前来何事?可是有陛下旨意?”<br /><br />陆远看着和尚询问道。<br /><br />“郡王误会了,小僧刚从健陀罗国而归,非陛下所遣。<br /><br />昔年倒是受陛下差遣,天宝十年之际,小僧曾随中使张光滔出使西域。<br /><br />后因疾留在了健陀罗国,病愈后,便拜三藏法师为师,落发为僧。<br /><br />后曾游历天竺南北,至今已三十余年,未曾归国了。”<br /><br />和尚解释了一句道。<br /><br />“三藏法师?游历天竺?西域?悟空和尚?”<br /><br />陆远根据这和尚的叙述,想了好一会后,终于是想起来了。<br /><br />不过这个悟空和尚,可不是孙悟空。<br /><br />没想到他还有这法名。<br /><br />“不知长老今日前来,是为何事?”<br /><br />想到这和尚的身份后,陆远开口询问道。<br /><br />“这一路走来,小僧也听闻了郡王孤军守疆之事。<br /><br />小僧也曾为唐军帐下将士,今日,想在安西四郡,为战死的将士,起法事超度,不知将军意下如何?”<br /><br />悟空和尚开口询问道。<br /><br />“求之不得啊!不过本王事多繁忙,便让军中副将引你前去如何?”<br /><br />陆远点了点头道。<br /><br />“如此便叨扰郡王了。”<br /><br />悟空和尚再次行了一个佛礼道。<br /><br />安西历。<br /><br />建中九年。<br /><br />悟空和尚在安西四郡做了七场大法事。<br /><br />每场法事都是七七四十九日,已经是最高规格了。<br /><br />悟空和尚也知道安西四镇不好过,这七场法事,都是他自己带着自己的随从人员完成的。<br /><br />安西四镇除了提供一些饭菜外,悟空和尚没有找陆远要过一文钱。<br /><br />“郡王,小僧今日前来,是来告辞的。”<br /><br />这天,当最后一场法事结束之后,一切收拾完毕,悟空和尚找到了陆远告辞。<br /><br />“如今寒冬将至,长老不如来年开春再走吧。”<br /><br />虽然陆远对于和尚没有太大好感之类的。<br /><br />但对于悟空和尚做的时候,却是看着眼中的,这和尚是真尽心尽力的在超度安西战死的将士们了。<br /><br />陆远也不知这有没有用,可至少也给了将士们一些心理安慰。<br /><br />“不了,小僧就此告别。”<br /><br />悟空和尚摆了摆手道。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