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关羽三观受击,不想人情世故有这么
('\n\t渤海,丞相府。<br /><br />却说李翊与刘备联手,在河北占领了魏国大半领土。<br /><br />逼得曹操不得不收缩防线,将清河以北领土尽数让出。<br /><br />然齐国所占之地,俱为战时领土,而并非是直接据有。<br /><br />盖因齐国无法一下子将之全部消化,转为收益。<br /><br />正如曹操二伐徐州时,也曾一度占据徐州大半郡县。<br /><br />但两次都是劫掠一番后,就撤军走了,没有直接吞并徐州领土。<br /><br />吞并与临时占有是两个概念。<br /><br />前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同时没办法立刻在当地获得收益。<br /><br />相反,<br /><br />还有可能倒贴,因为替换行政人员、安抚民众,恢复生产、重建基础设施等等。<br /><br />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与粮秣。<br /><br />而后者则是为了获得短期临时收益,不用管当地的烂摊子。<br /><br />坏处就是,这属于是饮鸩止渴的行为。<br /><br />很容易得罪本地人。<br /><br />类似情况,可参考徐州人对待曹操的态度。<br /><br />而李翊显然是想要河北领土的。<br /><br />身为冀州牧,又岂能没有完整的冀州呢?<br /><br />为此,齐魏两国在河北地段的战事已经进入到了相持阶段。<br /><br />暂时没有大规模战事,仅在战区中有着小规模军事冲突。<br /><br />然无伤大雅。<br /><br />为此,李翊干脆收兵退回了渤海。<br /><br />与老刘一起,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南方战事上。<br /><br />他们所想的,通过打赢汝南之战,以此逼迫曹操求和。<br /><br />到时候,就是喜闻乐见的割地赔款。<br /><br />毕竟国与国之间的战场,已经不是单纯的诸侯混战,攻城略地了。<br /><br />立下条文,缓缓吃地,乃为上策也。<br /><br />是日。<br /><br />李翊于相府中看书。<br /><br />记室甄宓一如往常般,在旁侧为他整理文书。<br /><br />忽闻窗外莺啼之声,甄宓乃掩唇笑曰:<br /><br />“丞相听,此莺似说‘早事太苦’。”<br /><br />两人相处日久,虽为上下级,然平日说话,并无太多拘谨。<br /><br />甄宓此言,亦是想说李翊这么早就起来看书,是为打趣。<br /><br />李翊乃搁笔于案,弯唇笑道:<br /><br />“卿解鸟语,何不译译檐下燕巢私语?”<br /><br />二人相视而笑,聊了聊一些家常。<br /><br />忽有侍者到来,呈上淮南急递。<br /><br />甄宓上前接过,小心翼翼启封。<br /><br />见泥印上封“征南将军陈登”六字,乃敛容奉上。<br /><br />李翊展帛细读,眉头渐蹙。<br /><br />甄宓在侧,轻声问:“淮南有变?”<br /><br />李翊叹口气:<br /><br />“……吾早料会有此事。”<br /><br />话落,将帛书随手递给一旁的甄宓。<br /><br />甄宓接过,展开来看,其书略曰:<br /><br />——“元龙顿首再拜丞相阁下:”<br /><br />“比者关云长与甘兴霸之争,实有可议。”<br /><br />“宁诛成何遗孤,虽过当,然云长当众折辱,几至兵刃相向。”<br /><br />“蒋钦、周泰等皆忿忿不平,恐非国家之福。”<br /><br />“窃惟云长功高,然持勇矜威,渐失人和。”<br /><br />“昔在广陵,已与东吴生隙;今至淮南,复激我将士。”<br /><br />“若长此以往,恐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北有曹操之患,内有将帅之隙,岂不危哉?”<br /><br />“登忝居征南,而云长以监军自专,事无大小,咸决于羽。”<br /><br />“此非轻登,实轻齐王之命也。”<br /><br />“明公总领百揆,当使威德并施。”<br /><br />“愿公稍抑云长之势,以安淮南将士之心。”<br /><br />“如此,则上下和衷,大业可期。”<br /><br />“秋深露重,惟冀珍摄。”<br /><br />“建安十年九月,登再拜。”<br /><br />书末又有蝇头小字一行:<br /><br />——“昔在徐州,公与吾共扶齐王。”<br /><br />“今河北势成,岂容青州人尽占风流?”<br /><br />最后这行字,墨色略异,显为后添。<br /><br />李翊背着手,眉宇间一川不平,长叹道:<br /><br />“云长有勇略,乃当世帅才。”<br /><br />“然其刚而自矜,轻而少虑。”<br /><br />“不善处理与属下关系,有此之祸,皆在吾意料之中。”<br /><br />关羽虽然同情底层人民,与下层士兵混得不错。<br /><br />但中层军官与高层军官,大多都不喜欢他。<br /><br />就是因为关羽太过威严清白,不会照顾属下情绪。<br /><br />为人处事不够圆滑。<br /><br />江湖与职场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br /><br />甄宓沉吟良久,又望一眼帛书,对李翊启唇说道:<br /><br />“……关将军性刚而傲,不恤下情,此诚有其过。”<br /><br />“然观陈征南此书,亦非尽善。”<br /><br />甄宓胆大心细,在李翊面前,也没有什么不敢说的。<br /><br />她一眼看出陈登这信有拱火的意思。<br /><br />“其言甘宁之罪则轻描淡写,述云长之过则浓墨重彩,此避重就轻之术也。”<br /><br />“不请齐王裁断,而欲请丞相出面斡旋此事,其意甚明——”<br /><br />“若征南将军与丞相同声相应,则威权几可凌驾王命矣。”<br /><br />“妾愚以为,此事关涉非小,丞相宜三思而后行。”<br /><br />甄宓言罢,徐收书信,目含深意。<br /><br />指出陈登这封信上来便攀交情,而且有意想把李翊往他的阵营里拉。<br /><br />毕竟征南将军与丞相同时出面,其造成的政治影响,即便是齐王都得掂量掂量。<br /><br />尤其此事针对的还是齐王手足兄弟,甄宓劝谏李翊不要参与此事。<br /><br />不如明哲保身,静观其变。<br /><br />李翊察觉出甄宓的话外之意,便问:<br /><br />“卿所言似另有深意?”<br /><br />“观君平日多读史书,卿有何良言教我?”<br /><br />甄宓乃从书架上取出《汉书》一卷,徐徐翻开。<br /><br />纤手一指霍光传,意味深长地念道:<br /><br />“孝宣之立,光有定策之功,然卒至族灭者,岂非威权太盛故?”<br /><br />“今丞相之位,颇类当年。”<br /><br />“愿丞相三思……”<br /><br />言尽于此,戛然而止。<br /><br />李翊沉吟半晌,旋即展颜笑道:<br /><br />“卿之言甚善。”<br /><br />“然吾岂霍光,齐王岂宣帝乎?”<br /><br />“元龙乃吾之旧友,而云长乃齐王倚仗。”<br /><br />“今云长在淮南威权过重,致使淮南诸将不满。”<br /><br />“若吾不出面,则南方内部不和,何以定汝南之事?”<br /><br />李翊定下的战略方针,就是通过打赢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汝南之战,来逼迫曹操投降割地。<br /><br />他并不想因为这点事情,而导致中间错了什么岔子。<br /><br />而且关羽性格上有缺陷,李翊一直是知道的。<br /><br />张飞的要比他严重,所以李翊优先开导的是他。<br /><br />花费时间最多的,也是在张飞身上。<br /><br />虽然张飞好鞭挞健儿的毛病依然没改,但至少听从了李翊的劝告。<br /><br />没有在被打完的健儿,留在身边了。<br /><br />至于关羽。<br /><br />他比之历史上的自己还要顺风顺水,致使他的性格也更加高傲。<br /><br />因为他在齐国崇高的军事地位,大伙儿都敬畏他。<br /><br />即便不喜关羽的人,多少也能够忍让。<br /><br />大不了就敬而远之,惹不起躲得起。<br /><br />故而此前矛盾未深。<br /><br />然如今关羽假节去督了淮南众将,算是踢到了铁板上。<br /><br />毕竟淮南众将背靠的是征南将军陈登,其在齐国的地位也同样不低。<br /><br />虽然你是中央派下来的领导,但也不能对我们颐指气使。<br /><br />你作为上级,咱们可以配合你的工作。<br /><br />各司其职,该干嘛干嘛。<br /><br />好好打完这场汝南之战,最后论功行赏,皆大欢喜。<br /><br />但你要是自恃功高,轻视我们淮南将领,那咱们也不给你好脸色看。<br /><br />甄宓见李翊心意已决,明知劝他不动了。<br /><br />可仍是有些忧心忡忡,到底忍不住再出声复劝道:<br /><br />“丞相欲调停将帅之争,固是忠心为国。”<br /><br />“然自古权臣涉党争者,鲜有善终。”<br /><br />“此非人力可避,实高位之必然也。”<br /><br />所谓高处不胜寒,有些事情不是你想避就能够避开的。<br /><br />当你身处高位时,就注定会有千万双眼睛盯着你。<br /><br />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开来。<br /><br />李翊从容啜一口茶汤,牵唇笑道:<br /><br />“卿过虑矣,吾今只为调和,而非偏袒谁人。”<br /><br />“又何险之有呢?”<br /><br />甄宓蹙眉,“只恐树欲静而风不止……”<br /><br />李翊忽然正色,站起身来,一指案上舆图:<br /><br />“今曹操据中原,刘表窥江淮。”<br /><br />“韩遂、张鲁、刘璋、孙权等辈,皆割据一方,不慕中原。”<br /><br />“若因内争致将士离心,何以克成大业?”<br /><br />“吾非不知凶险,然天下未定,岂效俗吏明哲保身耶?”<br /><br />甄宓见其志坚,又佩服又焦虑,轻叹:<br /><br />“丞相真丈夫也……”<br /><br />“既执意如此,愿慎之又慎。”<br /><br />“勿使此事牵扯过重,致使人心惶惶,人人皆欲自保。”<br /><br />“……卿可放心,吾自有分寸。”<br /><br />话落,李翊执甄宓手,慰曰:<br /><br />“云长虽傲,然明大义。”<br /><br />“元龙虽豪,却识大体。”<br /><br />“两人本无仇隙,只因利益纠纷,致使内生不和耳。”<br /><br />“吾自有斡旋之道。”<br /><br />甄宓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问李翊有什么办法。<br /><br />李翊一捋颔下胡须,来回踱步。<br /><br />“吾身在河北,此间事务烦我,不可轻离。”<br /><br />“宜另择人选,为我于中斡旋。”<br /><br />甄宓又问李翊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打算挑谁。<br /><br />李翊沉吟半晌,缓声道:<br /><br />“鲁子敬身在徐州,离前线不远。”<br /><br />“其人是忠厚长者,素与云长相厚。”<br /><br />“吾意书信两封,一封遗书子敬,使他代我劝谏云长。”<br /><br />“一封遗书元龙,使他知晓我之诚意。”<br /><br />听到这儿,甄宓也反应过来了。<br /><br />难怪不得李翊这么有恃无恐。<br /><br />丝毫不担心丞相加征南将军联合起来针对前将军,所带来的政治影响与后果。<br /><br />敢情是要踢皮球,把锅甩到鲁子敬头上。<br /><br />妙,妙哉。<br /><br />正好鲁肃是太傅兼监军,地位崇高,由他出面解决,再好不过。<br /><br />“……善,事情就这般定了,卿可替我磨墨。”<br /><br />“……喏。”<br /><br />甄宓依言做了,李翊提笔,很快便写下了两封书信。<br /><br />然后交给快骑,命他星夜送往鲁肃处,与陈登处。<br /><br />……<br /><br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br /><br />却说鲁肃在下邳与诸葛亮共事,时刻关注着前线战局。<br /><br />对于内部生隙之事,两人也只是略有耳闻。<br /><br />是因陈登不想把事情闹大,有意不叫传出去。<br /><br />本来鲁肃、诸葛亮都不该知晓此事。<br /><br />这日,忽有河北相府使者来到。<br /><br />言说是专程找鲁肃的。<br /><br />鲁肃接过书信一读,才知前线战场出了岔子。<br /><br />李翊以丞相身份,命鲁肃到前线去调和关羽与淮南众将的矛盾。<br /><br />鲁肃此人虽号称是忠厚长者,但内心也是很腹黑的。<br /><br />他一眼便看出李翊的用意,<br /><br />好嘛,陈登让你出面来调和,你把锅甩给我。<br /><br />我堂堂太傅,去卷入前将军与淮南派系之间的斗争。<br /><br />万一一个不留神,深陷进去,怕是要直接成为一个政治污点。<br /><br />搞不好,将来连升迁的机会都没有了。<br /><br />你李翊安得这是什么心呐?<br /><br />偏偏他鲁肃是此战的监军,还真有义务去前线。<br /><br />更别说李翊是直接以丞相,齐国二把手的身份向他直接下达命令了。<br /><br />李翊除了让鲁肃去调和这件事以外,<br /><br />甚至连具体步骤,如何开导关羽,都写清楚了。<br /><br />你准备这么充分,干嘛不自己出面,偏要找我啊?<br /><br />鲁肃挠了挠头,直呼这件事不好办。<br /><br />关羽的脾气他是知道的。<br /><br />一个是齐国前将军,齐王的手足兄弟。<br /><br />一个是淮南派领袖,征南将军,齐王的宠臣。<br /><br />陈登的淮南每年向中央交那么多钱上去,齐王对他喜欢的不行。<br /><br />这事儿稍微处理不当,两边得罪。<br /><br />可真要闹大了,惊动到齐王那里。<br /><br />便是给齐王出难题,鲁肃也算是职场老油子了,又岂会犯这种低级错误?<br /><br />一旁的功曹在旁侧劝谏鲁肃道:<br /><br />“太傅,此事可不好办。”<br /><br />“丞相威权盛于齐国,尚不肯亲自出面。”<br /><br />“您又何必去趟这趟浑水?”<br /><br />“您只推脱说下邳有事不能离开,关将军假节督前线诸将。”<br /><br />“有事由关将军决断即可,您便能留在下邳,不用去前线了。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br /><br />“料丞相也不会对此说些什么。”<br /><br />唉……<br /><br />鲁肃叹了口气,眉头紧皱。<br /><br />诚然,他是不想趟这趟浑水的。<br /><br />心中也想,以关羽、陈登的能力,纵然因利益纠纷产生了矛盾。<br /><br />但如今前线战事节节顺利,应该不至于出什么岔子罢?<br /><br />想到这儿,鲁肃又下意识地摇了摇头。<br /><br />当你不想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只会去相信你愿意相信的事情。<br /><br />这时,下人来报,军师将军诸葛亮求见。<br /><br />“……孔明?”<br /><br />鲁肃在下邳与诸葛亮共事了几年,两人也算意气相投,关系还不错。<br /><br />既是同事,又是好友。<br /><br />见孔明求见,鲁肃即命人请入内。<br /><br />“……子敬,丞相令你到前线去监军。”<br /><br />“你怎么还不动身?”<br /><br />诸葛亮上来便开门见山。<br /><br />鲁肃蹙眉,叹息道:<br /><br />“相命不好违,少时我自会动身。”<br /><br />“肃所虑者,乃丞相交代之事耳。”<br /><br />鲁肃考虑一番后,还是打算去前线的。<br /><br />毕竟他是监军。<br /><br />只是从本心上讲,不想卷入这场争斗。<br /><br />因为两边都不是善茬儿。<br /><br />关羽虽与自己关系好,但脾气太倔,刚而自矜。<br /><br />陈登则完全跟自己没什么交际,又背靠富庶的淮南。<br /><br />自己平日从淮南要钱要粮时,都还得看陈登脸色呢。<br /><br />诸葛亮一摇羽扇,启唇说道:<br /><br />“……丞相如此安排,自有他之用意。”<br /><br />“子敬只需按照丞相吩咐行事便好。”<br /><br />鲁肃苦笑道:<br /><br />“孔明,吾知卿素敬丞相,以之为范。”<br /><br />“然不知此中利害盘结,非只言片语可解。”<br /><br />诸葛亮一眨眼睛,嘴角轻轻上扬:<br /><br />“丞相已亲笔书信一封,送至陈征南处。”<br /><br />“以二人关系,陈征南必不为难子敬。”<br /><br />“至于关将军处,亮想来,其人虽傲,然识大体。”<br /><br />“只要子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便可轻松解决此事。”<br /><br />其实这件事本身也不是什么大事,很好解决。<br /><br />只是牵扯到这件事的人的身份太高了。<br /><br />是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容易得罪许多人。<br /><br />正因如此,所以这件事情才不好办。<br /><br />鲁肃忽然想起些什么,忙问诸葛亮道:<br /><br />“孔明,丞相书信,只我一人看过。”<br /><br />“汝是如何知晓此事的?”<br /><br />诸葛亮解释说:<br /><br />“相府使者,已向亮说明此事。”<br /><br />鲁肃点了点头,恍然大悟。<br /><br />看来李翊料到自己了会对这件事情产生犹豫,便让诸葛亮出面劝自己。<br /><br />诸葛亮的话还在继续:<br /><br />“除此之外,丞相还题了一副字,命我交给子敬。”<br /><br />“字?什么字?”<br /><br />诸葛亮乃从袖中取出字条,将之交给鲁肃。<br /><br />看字迹,的确是李翊亲笔写的。<br /><br />而内容只有一句话:<br /><br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br /><br />……<br /><br />是夜,雨霖。<br /><br />经过数日的忙碌打捞,关羽终于将安阳城内的魏兵全部俘虏。<br /><br />现在,他终于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能够享受此次水淹七军的战果了。<br /><br />帐内,关羽高坐于帅帐之上。<br /><br />命人将于禁、浩周、东里衮等一众魏国高官押解上来。<br /><br />少时,群刀手押解俘虏入账。<br /><br />于禁披头散发,狼狈不堪。<br /><br />拜伏于地,连连叹气,乞哀求命。<br /><br />关公赤面生威,诘问道:<br /><br />“吾奉诏讨贼,来收取汝南。”<br /><br />“汝怎敢不自量力,使兵前来抗吾?”<br /><br />于禁苦笑道:<br /><br />“……上命差遣,身不由己。”<br /><br />“望将军怜悯,誓以死报。”<br /><br />关公绰髯笑曰:<br /><br />“闻汝为魏国宿将,曹操倚重之臣。”<br /><br />“成何等辈,尚且以死拒我。”<br /><br />“汝怎么便屈膝投降了?”<br /><br />没错,关于于禁的投降,一直饱受争议。<br /><br />大家都觉得于禁这个人,前后差距也太大了。<br /><br />感觉都不像是同一个人。<br /><br />前期那么一个威严、毅重,清廉,大公无私的将军。<br /><br />怎么最后就骨头一软,屈膝投降,晚节不保了呢?<br /><br />中间也没经历什么变故,遭受什么打击啊。<br /><br />在《镇魂街》里面,于禁有一句火出圈的台词:<br /><br />——“末将于禁,愿为曹家世代赴汤蹈火。”<br /><br />你别说,<br /><br />历史上的博望坡之战,见刘备烧掉了自己的营寨逃走。<br /><br />当时于禁和夏侯惇不疑有他,乐呵呵去追,结果中了刘备的埋伏。<br /><br />被刘备大火一烧,损兵折将。<br /><br />于禁这一战,也算是蹈火了。<br /><br />赴汤呢?<br /><br />别说,后面还真赴了个大汤。<br /><br />所以于禁还真算是为曹家赴汤蹈火了。<br /><br />当然,调侃归调侃。<br /><br />于禁投降的动机,至今依然是个迷。<br /><br />普遍猜测于禁是为了保护士兵,才投降的。<br /><br />但这显然说不通。<br /><br />你于禁当场战死,关羽也不会杀俘虏的。<br /><br />关羽爱护士卒,这事儿大家都知道。<br /><br />又怎会滥杀呢?<br /><br />其实,<br /><br />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于禁当官儿当惯了。<br /><br />不是他一人投降,是连带着浩周、东里衮等一众高官都没有抵抗,直接就投了。<br /><br />当时情况危急,几个大佬当官当惯了后,就光想着怎么活命了。<br /><br />先投降嘛,完事之后再考虑怎么斡旋一下。<br /><br />比如通过外交谈判什么的,让我们回去。<br /><br />毕竟以于禁等人的身份,也算是国与国之间的重要筹码了。<br /><br />所以,<br /><br />真的只是一念之差,没有想那么多。<br /><br />但就是这一念之差,<br /><br />才让于禁苦心立了一辈子的人设,一夜崩塌。<br /><br />在曹操眼里,<br /><br />你是我军忠臣,是严肃、威严、敢于承担责任的标杆。<br /><br />为了表忠心,连朋友都可以杀。<br /><br />结果轮到自己打输了,自己却投降了。<br /><br />这人设一下子便塌房了。<br /><br />你不死,真的让我很难堪。<br /><br />而士兵们又会怎么看于禁?<br /><br />好家伙,咱魏国左将军,外军第一人。<br /><br />他直接投了!<br /><br />啧啧<br /><br />真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啊。<br /><br />对我们要求挺严格,笑死了<br /><br />所以,当于禁投降的那一刻起,他这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辈子都翻不了身了。<br /><br />关羽也不喜欢没有气节的人,见于禁卑躬屈膝,乃出言叱道:<br /><br />“吾闻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br /><br />“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br /><br />“汝主与吾主交战,虽败多胜少,然从未屈膝于过吾主。”<br /><br />“今汝不战而降,吾欲杀汝,犹杀狗彘耳。”<br /><br />“空污刀斧!”<br /><br />“可速退,待吾斩了曹仁,再与你发作。”<br /><br />话落,命众人将于禁等众,带到船上去。<br /><br />走水路,暂时缚送去淮南大牢内监候。<br /><br />然后关羽有见忙了一天,天色已晚,便命众人先回去休息。<br /><br />等到天明,再趁着水势未退,乘水去攻新城。<br /><br />一举擒拿曹仁!<br /><br />众人依言退了,各自回营歇息。<br /><br />关公习惯睡前读一读《春秋》。<br /><br />遂左手绰髯,于灯下凭几看书。<br /><br />俄顷,有下人来报,说监军鲁肃到。<br /><br />“子敬?”<br /><br />关羽乃起身站起,亲自出账来迎。<br /><br />果然是监军鲁肃。<br /><br />两人寒暄一番后,关羽将之请入帐中。<br /><br />“子敬因何来此?”关羽问。<br /><br />“关将军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肃特来恭贺。”<br /><br />鲁肃缓声开口。<br /><br />他自看了李翊写下的那张字条以后,内心大受触动。<br /><br />遂断绝犹豫,率数骑赶往了汝南前线。<br /><br />不管能不能调和关羽与淮南诸将的矛盾,他都要保证此次战事的顺利。<br /><br />关羽暗想,鲁肃身为监军,来前线并无不妥。<br /><br />可偏偏深夜来单独找到自己,恐怕不是叙旧那么简单。<br /><br />遂疑惑地问道:<br /><br />“子敬深夜来访,是否有其他要事相商?”<br /><br />鲁肃见关羽心明如镜,便正色说道:<br /><br />“闻君与淮南诸将不睦,翊相忧之,特遣肃来调解。”<br /><br />关羽蹙眉,诧异道:<br /><br />“关某行事向来光明磊落,何来不睦一说?”<br /><br />没错,<br /><br />在关羽看来,他甚至都不觉得自己跟淮南诸将有矛盾。<br /><br />他既没意识到自己假节来此,抢了淮南众将的风头与功劳。<br /><br />也没意识到他因为过于骄傲,引起了淮南众将的不满。<br /><br />关羽只是觉得自己来这里,就是奉了刘备的命令,前来讨贼而已。<br /><br />我前将军假节,你们只管听我的就行了。<br /><br />就是这么简单。<br /><br />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牵扯到的利益,也没有照顾好众将的情绪。<br /><br />若换作一个职场中人来,<br /><br />他肯定上来先跟淮南众将套近乎,说我来不是要抢你们风头的,是要跟你们一起建功立业的。<br /><br />将来有什么美差,肯定优先安排你们淮南人去做。<br /><br />如此一来,淮南众将都会敬服你,因为你维护了他们的利益。<br /><br />但关羽没有想到这一层,即便想到了,他也不会去做这些事。<br /><br />鲁肃连连摇头,感慨关羽在战阵之上,如此意气风发。<br /><br />怎么在职场之上,却天真的像个小孩?<br /><br />“君自谓明辨是非,然人际交往,又岂能仅论对错?”<br /><br />“亦须顾全情面,稍留余地。”<br /><br />“甘宁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射杀成何遗孤,虽然有过。”<br /><br />“然陈征南已携淮南诸将,当众向将军认错,将军又何必一味追究不放。”<br /><br />“须知,陈征南带领一众手下,也需要面子的。”<br /><br />关羽一怔,道,“子敬原是为此事而来。”<br /><br />遂正气凛然地对鲁肃说道:<br /><br />“关某行事,于心不负。”<br /><br />“是非曲直,皆有明辨。”<br /><br />“绝不冤枉一个好人,亦不放过一个坏人。”<br /><br />鲁肃急了,嚷道:<br /><br />“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不是是非对错的问题。”<br /><br />“将军怎么就听不明白呢!”<br /><br />诶呦!!<br /><br />鲁肃急得直挠头,暗道这种事该怎么跟关羽说呢?<br /><br />按理说,职场上一些事是不能明说的。<br /><br />最多只能通过些许点拨,然后让你自己去悟。<br /><br />可鲁肃怎么也没想到,关羽在这方面是一点天赋也没有啊。<br /><br />无奈之下,鲁肃只得委婉地向关羽解释。<br /><br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br /><br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使关羽听明白了自己的意思。<br /><br />可虽然听明白了,但关羽却不高兴了。<br /><br />不悦地站起身来,拂袖道:<br /><br />“如此虚伪周旋,岂不疲累?”<br /><br />“大丈夫处世,当直来直往,何必曲意逢迎!”<br /><br />鲁肃一脸苦相,急切地说道:<br /><br />“譬如利剑,刚而易折。”<br /><br />“柔水虽弱,却可穿石。”<br /><br />“将军又何妨稍敛锋芒哟~~?”<br /><br />任凭鲁肃如何劝说关羽,关羽皆不纳谏。<br /><br />正愁闷之际,鲁肃忽想起李翊之计,乃谓关羽说道:<br /><br />“……我闻将军素来体恤士卒。”<br /><br />“然我适才入帐之时,见将军麾下左右,皆着敝衣旧袍。”<br /><br />“此何也?”<br /><br />关羽乃傲然说道:<br /><br />“某麾下皆为尚德之士,又岂重金玉之饰乎?”<br /><br />在关羽看来,他手下人穿敝衣旧袍,是因为受到了自己的影响。<br /><br />自己因为勤俭节约,感化了身边人。<br /><br />大家崇慕自己的品行,故而争相效仿。<br /><br />鲁肃摇了摇头,拊掌而笑道:<br /><br />“依肃看来,非是其人德行甚高。”<br /><br />“实畏将军之威耳!”<br /><br />关羽一愣,忙问:<br /><br />“子敬此话何意?”<br /><br />鲁肃乃以手指关羽衣服,道:<br /><br />“将军贵为四方将军,尚且终日褐衣,彼辈安敢衣锦华服?”<br /><br />道理很简单,<br /><br />你领导要是开的是五菱宏光,你敢不敢开迈巴赫,保时捷?<br /><br />你说堂堂国家元帅,他的手下人开不起几辆豪车。<br /><br />是因为开不起吗?<br /><br />当然不会。<br /><br />同理,<br /><br />你关羽身为前将军,尚且穿敝衣旧袍。<br /><br />我们当属下的要是敢穿锦衣华服,怕不是活腻了!<br /><br />鲁肃就是想要告诉关羽。<br /><br />我知道你是一个品行高尚,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人。<br /><br />你可以不享受一些物质需求。<br /><br />但你不能让手下人跟着你一起受罪。<br /><br />不是人人都是高尚君子。<br /><br />这个世界上,<br /><br />总会有人想要吃山珍海味,住高楼豪宅,娶娇妻美妾的。<br /><br />如若不然,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他们在你手下奋斗又有什么意义呢?<br /><br />你看看你的同事老李,<br /><br />人家虽然也不在乎物质需求,<br /><br />可照样让家里人的都穿锦衣华服,吃山珍海味。<br /><br />因为老李知道,这世界上有人是需要这些东西的。<br /><br />我自己可以不享受,但我不能限制手下人也不去享受。<br /><br />这就是处理与属下关系的手段之一。<br /><br />关羽闻言,一时愕然。<br /><br />但对鲁肃的话,仍然不肯相信。<br /><br />他不信自己手下那帮人,穿敝衣旧袍,是因为不敢。<br /><br />鲁肃料到关羽会这么说,所将提前准备好的衣服取出。<br /><br />“这是……?”<br /><br />“此乃幽州毳货也。”<br /><br />鲁肃微微一笑,向关羽解释:<br /><br />“此乃当世贵物,是丞相所赠。”<br /><br />“关将军既不肯相信,何不穿上这裘衣锦袍。”<br /><br />“等过段时间,看看你手下之人,会不会将那身旧袍退去。”<br /><br />关羽将信将疑,依言做了。<br /><br />来日,便穿着这一身名牌货去见人。<br /><br />众人见关羽着新衣锦袍,皆面露惊喜之色。<br /><br />然并不发作,仍旧各司其职。<br /><br />一日下来,关羽见众人一如往常一般。<br /><br />便找到鲁肃,笑谓他道:<br /><br />“……子敬今日可是失算了。”<br /><br />鲁肃亦笑:“关将军且再等两日看看。”<br /><br />又过两日,<br /><br />关羽出门,见手下之人,皆换上了绫罗绸缎、华衣锦服。<br /><br />虽不及自己这身名牌衣服昂贵,却也远胜当初的旧衣。<br /><br />“这……”<br /><br />关羽傻眼了,没想到竟真被子敬言中了。<br /><br />手下之人不敢穿好衣服,是因为自己穿的衣服不够好。<br /><br />他们不敢穿比自己更好的。<br /><br />如今自己换上一身名牌lv后,众小弟也是鸟枪换炮,改头换面了。<br /><br />“关将军,今日之事如何?”<br /><br />鲁肃漫步从关羽身后走来,笑眯眯地对他说道。<br /><br />关羽默然良久,旋即慨叹一声:<br /><br />“不意衣冠之中,亦有驭人之道……”<br /><br />“关某今日,算是受教了。”<br /><br />关羽的世界观第一次受到冲击。<br /><br />因为此前,从来没有人专门这样费尽心思地教他,这其中的学问门道。<br /><br />……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