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第170章橙色道具:记忆宫殿香囊<br /><br />苏泽从内阁出来,回到史馆后立刻回到了自己的公房内,他打开系统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抽取奖励。<br /><br />【恭喜宿主,获得道具“记忆宫殿香囊(橙色)”。】<br /><br />【记忆宫殿香囊】(橙色):重复使用道具,使用后可以进入到记忆宫殿,查看过往的具体回忆(仅限宿主使用,外人闻到也只是普通香囊)。<br /><br />苏泽手里出现了一个和腰间一样的香囊。<br /><br />这是什么?<br /><br />记忆宫殿?<br /><br />苏泽记得这好像是某个侦探小说中的设定,主人公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需要回忆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可以进入这个意识空间,将所有的细节都回忆起来。<br /><br />这么神奇的吗?<br /><br />苏泽抓起香囊,很快一阵子迷离感袭来,他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站在一座巨大的木质宫殿中。<br /><br />宫殿非常的高大,两侧都是直达屋顶的书架。<br /><br />这就是自己的记忆宫殿?<br /><br />可这东西要怎么用?<br /><br />苏泽心念一动,一本书籍一样的东西从书架上飞出来,当苏泽接过这本书,一段记忆出现在他的眼前。<br /><br />这是他小时候看的一段动画片,从图像到声音,甚至播放动画片时候窗外的蝉叫,都清晰的出现在眼前。<br /><br />这也太神奇了吧!<br /><br />就在苏泽准备继续探索这个道具功能的时候,一阵晕眩感袭来,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趴在书桌上。<br /><br />【注意,由于精神限制,每日进入记忆宫殿不能超过五分钟,需要休息24小时后才能再次进入。】<br /><br />苏泽连忙问道:<br /><br />“使用记忆宫殿没有副作用吧?”<br /><br />【没有任何副作用】<br /><br />听到没有副作用,苏泽放心了不少。<br /><br />一天只能五分钟,时间稍微有些短。<br /><br />这样一来,苏泽前世学习过的那些数学物理化学公式,记忆过的文章,都可以通过这个记忆宫殿“回忆”起来!<br /><br />好东西!<br /><br />【新主线任务,所有内阁成员的关系达到亲密。<br /><br />任务奖励:道具抽奖机会*1】<br /><br />看到这个新任务,苏泽只能苦笑。<br /><br />内阁中就剩下一个张居正了,那就是要刷张居正的声望了?<br /><br />这系统是逼着自己做四姓家奴啊!<br /><br />不过这个新道具,倒是让苏泽想到了一个用处。<br /><br />——<br /><br />京师。<br /><br />沈敬没有离开京师。<br /><br />体验过京师的繁华,他怎么愿意隐姓埋名远走他乡。<br /><br />反正是隐姓埋名,沈敬干脆来了一个“大隐隐于市”,直接留在了京师。<br /><br />一百两银子,在老家可以置办一大块田产了。<br /><br />但是在京师,这点银子根本就不经用。<br /><br />在花天酒地的过了半个月后,沈敬也感受到了钱匣渐空的压力。<br /><br />思来想去,他决定去投稿。<br /><br />《君子报》不行,苏泽的《乐府新报》也不行。<br /><br />沈敬选了《新乐府报》。<br /><br />《新乐府报》的投稿方式很神秘,只要将写好的稿子,在稿件上写上自己的住址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投入城郊的一座破寺的功德箱里,三日内就会得到回应。<br /><br />如果被录用,稿费会扔入投稿人家里。<br /><br />如果被拒稿,稿子也会被退还。<br /><br />前些日子缉私御史抓盗版的时候,也瞄上过《新乐府报》。<br /><br />但是巡捕营盯梢了半天,也没搞清楚功德箱里的稿子怎么被取走的。<br /><br />这件事都已经成了京师流传的志怪故事了,坊间都传是鬼神在办报。<br /><br />沈敬不信鬼神,他认为新乐府报是个组织严密的报馆,那破寺估计有什么障眼法。<br /><br />可沈敬自信满满的稿子,却被《新乐府报》给拒稿了!<br /><br />沈敬又连续给几家小报投稿,结果都是一样。<br /><br />这下子让沈敬破了防,于是他决定用剩下的钱买印刷设备,自己印刷出版贩卖!<br /><br />可沈敬也是倒霉,接手了一家印刷盗版书的印刷坊,正好被巡捕营找上门来。<br /><br />面对前任主人留下的罚款,沈敬心一横说道:<br /><br />“几位巡捕大爷,我有重要的事情向御史禀告!”<br /><br />——<br /><br />京郊,楞严寺。<br /><br />一身粗布衣服的何心隐,正在招待几名泰州学派同道。<br /><br />明代思想界的特点,就是创始人死后,学派必然会分裂。<br /><br />王阳明如此,王艮也是如此。<br /><br />王艮死后,泰州学派也开始分裂。<br /><br />比如赵贞吉这些在朝的信徒,在治学态度上日益保守,开始向阳明心学甚至程朱理学靠拢。<br /><br />赵贞吉推崇的泰州学派,主张的是“敬”。<br /><br />主张在日用之道中,收敛自我,在“克己”这个前提下入世。<br /><br />但是在何心隐看来,这一套不过是宋儒克己复礼那一套换皮,根本就不是王泰州的初衷了。<br /><br />甚至在泰州学派中,在世师徒也有分歧。<br /><br />比如何心隐的师父颜钧还在世,颜钧提倡“友”,热衷于在地方上发展结社。<br /><br />何心隐早期也搞过结社,甚至拿自己宗族做过社会实践,但是结果并不理想,于是何心隐也改变了思路。<br /><br />一名年轻的儒生说道:<br /><br />“何师,我们这次是来营救梁师的。”<br /><br />接着儒生又说道:<br /><br />“赴京路上,我和几位同道,仿效梁师在山东大名府组建了漕帮。”<br /><br />梁钧在嘉靖末年被捕下狱,新君继位都没有赦免,这些弟子想着在灵济宫大会结交官员,将梁钧从牢房中救出来。<br /><br />梁钧的思路就是创建各种互助社,他一直都在各地宣扬泰州学派,组织漕运力夫、盐丁创建帮派结社。<br /><br />这种互助结社确实改善了一部分底层人民的生活,他们团结起来也能反抗压迫。<br /><br />何心隐说道:<br /><br />“结社不过私之友也,长此以往,这些会社帮派必然会为了私利再去欺压别人,如此一来,岂不是无穷匮也?”<br /><br />何心隐反对这种小规模结社,他也追随梁钧搞过这些,最早的就是淮抚驻地淮安的漕帮。<br /><br />可如今淮安的漕帮却已经成了本地恶霸势力,普通百姓想要在码头上卖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力气,还要和漕帮签订血契,要将自己收入上缴漕帮才能保平安。<br /><br />甚至这些漕帮还按照乡党分裂成好几个派系,这些派系还会互相斗殴,争夺码头作为势力范围打架。<br /><br />前任淮抚就是因为淮安码头力夫暴动弹压不利,才被朝廷撤职的。<br /><br />而现任淮抚王之桓是个工部升上去的官僚,也不知道能不能压住淮安的局势。<br /><br />负责传话的儒生有些不服气,他对着何心隐说道:<br /><br />“敢问何师最近参悟,可有什么新说?”<br /><br />众人纷纷看向何心隐。<br /><br />他们这一派就是这样,日常都以师友相称,不讲究儒家那套尊师重道,平日里切磋学问也是剑拔弩张。<br /><br />何心隐淡淡一笑说道:<br /><br />“近日京师所见,让何某又有新见。”<br /><br />“愿闻其详。”<br /><br />何心隐说道:<br /><br />“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br /><br />在场众人倒是没有太多的震惊,毕竟这套均天下的理论,陈胜吴广就提过了。<br /><br />何心隐又说道:<br /><br />“天下为主,君为客。”<br /><br />“为人君者,以天下万民为事;不以万民为事之君,天下大害也。”<br /><br />这句话说完,众人都傻了。<br /><br />甚至有人已经后悔自己坐在这里了。<br /><br />何心隐自顾自的将自己的论述说了一遍,这才让众人离开。<br /><br />等到众人离开后,一名年轻的儒生进来说道:<br /><br />“何师,这些同道人心难测,您这么说可要给楞严寺惹麻烦了。”<br /><br />何心隐哈哈一笑说道:<br /><br />“那法严方丈交友广阔,和几位阁老都攀得上关系,不会株连到他的。”<br /><br />“不过我们倒是要走了。”<br /><br />他的弟子不解问道:<br /><br />“何师,为何要向他们说明您的学问?”<br /><br />何心隐拿着行囊说道:<br /><br />“学问就是说给别人听的,先贤们著书立作,招收门人,不就是为了把自己的学问传出去?”<br /><br />弟子又说道:<br /><br />“可您这学问。。。”<br /><br />何心隐说道:“无论他们认同不认同我的学问,只要把我的学问传出去就行了。”<br /><br />“这天下自然有认同我学问的人,他们见到我的学问,那我们就有更多同道了。”<br /><br />弟子又说道:<br /><br />“那何师为何不在报纸上?”<br /><br />何心隐摇头说道:<br /><br />“就连同门都不认同我的学问,如今传播还太早了,反而会引起朝廷忌惮。”<br /><br />“《新乐府报》还要继续办下去,只要能开启民智,早晚就有那一天。”<br /><br />“我们现在就走,印坊也可以转移了。”<br /><br />众弟子纷纷称是,迅速离开了楞严寺。<br /><br />——<br /><br />五月十七日,报馆。<br /><br />苏泽一进报馆,就看到罗万化在打瞌睡,不由奇道:<br /><br />“一甫兄,你也会打瞌睡?”<br /><br />罗万化极度的自律,晚上都会早早休息,白天都会精力充沛的工作,苏泽还从没见过他这么困过。<br /><br />罗万化打了一个哈欠说道:<br /><br />“昨日茶楼里有讲学,我就去听了。”<br /><br />苏泽奇道:<br /><br />“一甫兄还对讲学有兴趣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br /><br />罗万化摇头说道:<br /><br />“没有。”<br /><br />罗万化是一个原旨儒家信徒。<br /><br />这类人就是对各种学派没兴趣,信奉最基础的儒家道德观。<br /><br />其实这类人在官员中还是不少的。<br /><br />科举只是为了功名,也不是人人都爱搞学术的。<br /><br />罗万化稍微对实学有点兴趣,但是只要也是为了办报。<br /><br />这些日子随着贤良文学齐聚京师,到处都是讲学活动。<br /><br />会馆、寺院和道观都不够用了,很多人就在茶楼、酒楼公开讲学。<br /><br />苏泽奇道:<br /><br />“一甫兄既然对讲学不感兴趣,为什么要去茶楼听讲?”<br /><br />罗万化说道:<br /><br />“我是去看卖报去了。”<br /><br />“卖报?”<br /><br />罗万化说道:<br /><br />“京师这些小报,雇佣了城内游荡的小儿帮他们卖报。”<br /><br />“有些小儿在闹市喧哗兜售,还有这脑子活络的在茶楼售报,一晚上也能售出不少。”<br /><br />苏泽愣了一下,这不是带英特色雾都报童吗?<br /><br />我大明也发展到这个地步了?<br /><br />罗万化有些不自信的说道:<br /><br />“我想着,我们《乐府新报》也在茶楼密集的地方设置报亭,让小儿贩报,子霖兄以为如何?”<br /><br />看到苏泽失神,罗万化还以为自己的建议不好,他连忙说道:<br /><br />“子霖兄以为不可就算了。”<br /><br />苏泽连忙说道:<br /><br />“一甫兄这个办法好啊!”<br /><br />“这些流落街头的小儿,能有一份糊口的生计,也是一甫兄的功德。而且此法能增加《乐府新报》的销量,是两全其美的办法。”<br /><br />罗万化听到苏泽赞同自己的建议,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下决心要好好考察京师,在读书人多的地方设置报亭。<br /><br />就在这个时候,沈一贯也准时冲了进来。<br /><br />“大消息!”<br /><br />苏泽已经习惯了他的一惊一乍,问道:<br /><br />“肩吾兄你昨天的大消息,就是都察院两个御史为了抢功劳打架,今天又有什么大消息?”<br /><br />沈一贯说道:<br /><br />“弇州先生结束丁忧返回京师了!”<br /><br />弇州先生,就是当今文坛偶像王世贞。<br /><br />中古时代的读书人,政治家、文人、学者身份都是统一的。<br /><br />比如宋代的王安石,就是文坛领袖,宰相和学者。<br /><br />不过到了大明,随着时间发展,三条路逐渐分开,就是少数天才,也只能兼具两个身份。<br /><br />王世贞的官职并不大,但是在文坛的地位极高。<br /><br />大明文坛能和王世贞相提并论的,只有致仕在家养病的李攀龙。<br /><br />苏泽记得李攀龙已经病重了。<br /><br />丁忧的时候,王世贞在老家编写《弇山堂别集》,京师达官贵人都向他寄去自己的书稿,希望能被王世贞收录。<br /><br />王世贞的文章甚至流传到周围的藩属国,朝鲜、倭国很多人都推崇他的文章,就连草原上都流传他的名声。<br /><br />这就是文化的影响力。<br /><br />沈一贯说道:“弇州先生是被张阁老举荐的,朝廷很快就会授以要职。”<br /><br />现在的张居正和王世贞应该私交很好,恐怕谁也没想到两人会在以后交恶,以至于王世贞编排那么多段子在黑张居正。<br /><br />罗万化问道:“朝廷会授予弇州先生什么职位?”<br /><br />“至少也是一省布政使吧?弇州先生的父亲已经平反,他为父伸冤的事情陛下十分欣赏。”<br /><br />就在众人闲聊的时候,一封军情急报送到了内阁。<br /><br />四位辅臣看完都脸色微变,李春芳站起来说道:<br /><br />“军情紧急,还是求见陛下吧。”<br /><br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br /><br />接羔已过,草原又动荡起来,虽然内阁和兵部早有准备,却没想到这次的动静这么大。<br /><br />就连高拱眼中都闪过一丝忧色。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